Sci论文 - 至繁归于至简,Sci论文网。 设为首页|加入收藏
当前位置:首页 > 教育论文 > 正文

浅析研究性学习的过程指导与评价模式论文

发布时间:2021-04-09 08:58:38 文章来源:SCI论文网 我要评论














SCI论文(www.lunwensci.com):

摘要:研究性学习旨在培养学生创新实践能力、批判性思维能力、问题解决能力、科研能力等方面的提升,是中学生教育教学中的重要教学方式。目前中学对于研究性学习的价值认同度较高,但研究性课程的设置和开展还存在导向性不足。课程设置和评价方式仍需进一步完善。文章旨在从“校师生”三个层面给出如何开展研究性学习和学习评价的相关策略。

关键词:研究性学习;能力培养;评价方式;STEAM教育

本文引用格式:朱敏佳,等.浅析研究性学习的过程指导与评价模式[J].教育现代化,2019,6(77):124-127.

一 研究背景

研究性学习符合新课标对于学生兴趣的培养和经验的习得,满足现阶段对于学生能力培养的要求。如何开展研究性学习,如何进行研究性课程的评价是指导、评判学生学习能力是否提升的重要方式。研究性学习的课程重点是从学生的兴趣出发,从学生自身经验和生活实践中找出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得出结论,目的是为了帮助学生走出课堂,改变以教师为中心、以课堂为中心的传统教学模式,在实践中提升学生的实践创新能力。研究性课程以学生为中心,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能力、沟通能力。在提升知识技能的同时,注重能力方面的培养与提升。国内针对高中生“研究性学习”的认知度调查中[1],可以看到,学生对于研究性学习的兴趣很高,符合他们对于知识及能力的发展需求。但是国内教育领域忽视了研究性学习的合理性、可行性、指导性方面的整合和规划,也缺少对于研究性学习的评价模式。

二 中学开展研究性学习的意义

研究性学习以学生为中心,教师为指导,基于学生自身的兴趣,将生活的小事、社会的热门事件作为课题和项目设计的切入点;通过调研、实地考察、问卷调查等各种方式做好前期准备工作;小组讨论,完成最终作品和研究性论文,以此作为学习的过程;在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过程中,体会科学的研究方法和专业的学科知识。

\

 
(一)开设有地区特色的创新性研究型课程

上海一直走在教育改革的前沿,广泛吸收各个国家和地区课程改革的经验与不足,开设有地区特色的研究型课程,整个课程贯穿小初高,在幼儿园是“探索性的主题活动”,小学和初中则是“探究类实践活动”,高中称为“研究型课程”,各个阶段连贯衔接,相辅相成,逐步实现学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提高。

上海市在中学开展研究性学习,旨在让每一个学生都参与其中,培养学生创新能力、批判性思维能力、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等。为社会培养创新型人才。

为了进一步推进高中生的研究性学习,高中生研究性学习的学习成果及其评价作为“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板块的重要评价内容被纳入学生综合素质评价的整体框架中。学生需要在综合素质平台上上传有关自己所做课题的相关材料,包括论文,调查报告等。

(二)研究性学习是一种重要的学习方式

研究性学习有别有传统的课堂教学,传统课堂教学注重教授学科知识,教学模式主要是由教师讲,学生听,评价方式多为总结性评价。

而研究性学习的主动权掌握在学生手中,更多的是自主学习模式。美国缅因州的国家训练实验室研究发现:学生学习方式不同,两周之后还能回忆起之前学习内容的程度(平均学习保持率)也不同。如果可以达到“教授给他人”的程度,学习内容平均保存率达到90%,而被动学习最多只能达到30%,之间的差异非常巨大。学习的主动性可以帮助学生灵活地调动大脑,将原来混沌的、复杂的学习知识转变成有逻辑性的内化记忆,完成知识的建构。

学生如果要适应这种角色的转变,必须学会主动地提出问题。邱思宇,在研究性学习的理论和实践研究[2]中强调提出问题是知识产生的前提,由于进行研究学习的题材与内容不受限制,因而可以由不同的学科教师来进行指导,给予学生很大的学习空间和发展空间。张玉龙,在高中生物学科教学有效开展研究性学习的实践研究中[3]也强调研究性学习是以学生为主体,注重小组合作,在合作的过程中,发挥头脑风暴,启发创意联想,学生在进行小组交流的过程中进行思维的碰撞,很大程度上提升了他们的学习兴趣和学习热情,组内成员互相配合,相互促进,共同进步。

研究性学习作为一种重要的学习手段,辅助学生掌握学科知识,与此同时,它更强调探究、操作、实践、调查。有了研究性的课程,才能满足课改的需要。

(三)符合当代STEAM教育理念

STEAM的跨学科融合和实践一直都是近些年来的研究热点,本人检索了近四年来有关STEAM教育的相关文献一共有372篇,从整体趋势来看,国内研究STEAM教育的论文明显增多。检索STEAM教育并含研究性学习,只有1篇袁磊,赵玉婷[4]的期刊论文。他们分析了STEAM教育理念下如何开展小学研究性学习的课程。二者的教学目标相同,都是培养学生的实践动手能力和自主探究能力。教学过程中,STEAM教育涉及多门学科互融,注重学生能力的培养,比如创新能力、问题分解能力、逻辑思维能力等;而研究性学习的学习课程广,研究课题杂,同时也重视学生解决实际生活中出现的问题的能力、涉及思维能力的培养。这也侧面说明了现代的教育理念正从注重书本知识的教育转变成注重学生能力培养的教育。

三 开展研究性学习存在的问题

(一)学校层面


学校层面上存在校长领导力不足、教育理念缺乏、教学方法流于形式等问题。很多校长忙于处理日常事务,没有时间学习教育前沿的知识,缺乏对先进教育思想的理解,教学观念陈旧导致学校领导工作缺乏教育理论的支撑,仅仅是一味的完成上级布置的教学任务。

教育理念的缺乏和领导力不足直接导致了课程改革,开展研究性课程时,不能很好地将课程开发、设计、实施和评价与实践相结合,开发出有特色的、优秀的校本课程。

除此之外,许多学校仍是把重点放在学科教学中,傅海伦[5]等四人认为许多学校依旧以“填鸭式”教学为主,前沿的教学方式只存在于理论和公开课上。

(二)教师层面

教师层面上存在研究过分注重结果、对研究性学习的认同感不够等问题。教师在开展研究性学习指导时存在浮于表面的情况。傅海伦[6]等四人认为部分数学教师在开展研究性学习指导时,完全包办,不给学生独立思考的空间,仅仅结合自己的经验和印象去代替学生制定选题,确定方向。王亚娟[7]认为教师缺乏规范的课题实践研究指导。李遂[8]在教授语文学科时,发现教师对研究性学习的认同感不够,没有意识到开展研究性课程的重要性,忽视了其在培养学生能力方面的巨大优势,没能完全起到指导作用。吴海玲[9]在其论文中也谈到,由于高中教师有着众多的教学任务和课时,许多教师主观上排斥研究性课程的开展。但传统单一的教学模式已经不能满足现阶段社会对于人才培养的需要。

(三)学生层面

学生层面上存在研究目标不明确的问题。中学学生都面临着升学压力,长期接受单一的教育方式导致学生思维退化,仅仅是以高考作为人生目标,不知道研究性学习到底是在做什么、怎么做,有的时候仅仅是敷衍了事,能力方面并没有得到提升。傅海伦[10]等四人同时也认为学生在进行研究性学习时容易将目标定的太高,导致眼高手低。

许多学生就算认真地开展了研究性学习,但是项目仅仅停留在研究是什么,而没有深入探究为什么,没有以解决问题为导向找出相应的解决策略。一个好的项目应该是先发现问题,然后分析问题,最后解决问题。也许最终的结果不是最优解,但最重要的是解决问题的过程。这其中体现了学生分析问题、研究性学习、小组合作等方面的能力,在解决问题的过程培养自身的能力。

四开展研究性学习的策略

学校层面上,可以建立研究性学习的教学模式,如图1所示。


\


专题辅导主要分为研究性学习方法理论辅导和研究性学习专业辅导,学校引进教育资源,比如高校教师或者科研人员,成立教师辅导团队,每周组织教师听一次讲座,优势在于强化了管理,便于操作,了解高校专家研究性学习的最新资料与现状,提升效率。除此之外还可以和博物馆、科研机构对接,带领教师走出去。

教师层面上,先加强自我学习,提高教学意识,认真理解研究性学习的本质,了解如何指导学生开展研究性学习,在学生学习的过程中,起到引导作用。严乃超[11],在浅谈研究性学习课题实施中的指导策略中提出,由于学生缺乏专业知识和科研知识,在实践过程中会出现无从下手,没有思路,尤其是国内接受“九年制义务教育”的学生,存在大量的思维定势。许多学生在实践活动中,遇到挫折,就轻言放弃,不敢迎难而上。作为教师,就更应该在基础知识、科研方法、科研思维和心理素质上指导学生,做好学生研究性学习的引路人。本人认为教师在研究性学习指导方面主要要抓好学生“开题、中期、结题”这三个结点。

①开题

大部分的研究性学习都是围绕课题展开。课题的确定方法可以是学生独立提出,也可以是在教师的指导下学生共同讨论得出。教师在整个过程中,即是组织者,也是参与者。教师可以根据自己的经验、学科教学状况,结合学生的兴趣爱好,引导学生找到与其知识水平、年龄层次、生活经验相符合的、有研究意义的课题[12]。教师也可以通过问卷调查、实地考察等方法引导学生确定主题,找出研究方向。再围绕问题找出研究目的、研究意义和研究方法。

②中期

教师在研究性学习的中期,应对学生的研究方向进行检查和点拨。对课题意义、研究水平、进展程度等进行考核与评估,在检查过程中及时发现问题,对研究方案等予以调整修改。

③结题

研究性的学习是一个既注重过程,也注重结果的学习过程。是一个重点培养学生批判性思维能力、问题解决能力、科研能力的过程。

学生层面上,首先要转变“分数至上”的观念,在提升成绩的同时,注重自身能力的培养。21世纪学习框架中,最重要的就是培养学生的“4C核心能力”,学生应不断提升其自身能力,以应对未来不断变化发展的社会环境。

在具体实践过程中,首先需要建立研究合作小组,主要进行研究性活动的开展。自主活动就是由学生做主导,确定课题,进行学习、研究与反思。一个完整的研究课题的实施,通常包括五个环节,具体模式如图2所示。

\
 
可以发现研究课题的实施并非是一个线性的过程,学生由于缺乏专业知识,在一开始确定选题时,提出的问题往往比较宽泛。基本确定研究课题之后,需要分析课题研究的可行性。在进行课题研究学习的过程中,如果发现研究对象或问题不够具体,又或者是发现了新的研究问题,可以再进行调查研究,形成思路,确定研究课题。

五 如何进行研究型课程的学习评价

教育评价改革一直是当前教育领域的热点话题,传统的课堂教学,更重视终结性评价,这一倾向往往导致结果制约过程。

研究性学习课程区别于传统的课堂教学,其更加注重研究结果和研究过程的评价。不仅要对研究的问题和研究方案进行评价,还要对研究实践进行评价。学习的过程就是评价的过程,评价的过程也是学习的过程。

(一)评价内容方面

可以从学生的学习态度、科学态度、科学精神这三个方面进行评价,要评价学生是否不拘泥于课本,不盲从于权威,有自己想法与见解,敢于创新,提出新的思路,要评价学生从提出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过程中,创新力、时间能力、批判性思维能力等是否有提升。

(二)评价方式方面

研究性学习课程的评价方式可以有多种,主要可以采用成长记录袋、观察与谈话、协商与研讨、展示交流与答辩等。

①成长记录袋

记录袋评定方式兴起于20世纪80年代的美国,主要是一种学业成就的评价方式。一个理想的成长记录袋包括了学生的作品、作品的产生过程和学生的自我反思。通过这个记录袋,可以展示学生这一阶段研究性学习的成果和其取得成就的广度和宽度。除此之外,记录袋的建立促使教师和学生经常性的讨论和分析,创造出有价值、有意义的作品。

②观察与谈话

为了避免主观臆断,观察和谈话是一种全面、准确、客观的非测量的评价方式。陈必真[13]认为教师应该主动观察学生在学习过程中表现出的情感、态度、能力等。这些都是指导学生、评判学生的依据。

周期性的谈话交流,有助于教师及时掌握学生的研究性学习进度及方向。陈才锜[14]也认为可以在高中实施导师制。通过周期性的谈话、组织学生进行专题讨论,面对面交流可以促使教师的指导策略直接作用于学生,提高学生研究性学习的质量和效率。

(三)评价标准方面

研究性学习评价标准的制定目的是为了评判学生知识和能力是否得到了提升,使评价更具有操作性。评价内容应当包括:①研究性学习过程中是否制定了详细的计划;②实施过程中是否撰写了研究报告;③研究是否具有合理性;④开展小组合作时是否积极主动地参与其中。

评价原则应当遵从:①定量与定性相结合;②结果评价和过程评价缺一不可;③评价指标公正、客观。

高凤萍[15]在其论文中,给出了一个研究性学习成果评审记录表。其将研究性学习分成三个阶段,即选题阶段、实施阶段、结题阶段。每一个阶段,都有其相对应的目标和呈现方式,有相对应的等级和分数,细化了各等级指标的评判依据。

六总结

研究性学习正在转变传统的“校师生”的教学模式和学习方式,是一种很好的“以人为本”的教育理念,希望三方都可以给予重视,认真全面地开展研究性学习,做到“人人有课题”,让学生在教师和校方的指导下,得到全面、有个性化的发展,为社会培养出创新型人才。

参考文献

[1]赵千秋.高中生对“研究性学习”认同的现状调查[D].西南大学,2012.
[2]邱思宇.研究性学习的理论与实践研究[J].成才之路,2019(09):15.
[3]张玉龙.高中生物学科教学有效开展研究性学习的实践研究[D].内蒙古师范大学,2017.
[4]袁磊,赵玉婷.STEAM理念与小学“研究性学习”课程的深度融合研究[J].现代远距离教育,2018(01):50-56.
[5][6][10]傅海伦,蔡金琳,王浩.中学数学研究性学习存在的问题及教学分析[J].中学数学研究(华南师范大学版),2018(08):3-4.
[7]王亚娟.数字化环境下的高中生研究性学习的实施与评价[D].上海师范大学,2010.
[8]李遂.TH中学语文研究性学习现状调查分析及建议[D].延边大学,2018.
[9]吴海玲.高中化学研究性学习的实践与研究[D].贵州师范大学,2018.
[11]严乃超.浅谈研究性学习课题实施中的指导策略[J].教育发展研究,2001(05):27-29.
[12]倪文希.高中政治学科开展时政类研究性学习活动的思考[J].福建基础教育研究,2018(10):83-84.
[13]陈必真.观察·评价·谈话·引导[J].思想政治课教学,2015(07):93-94.
[14]陈才锜.普通高中全员导师制的研究[J].当代教育科学,2013(24):16-18.
[15]高凤萍.研究性学习学业评价标准的研究与实践[J].考试研究,2015(05):70-74+69.

关注SCI论文创作发表,寻求SCI论文修改润色、SCI论文代发表等服务支撑,请锁定SCI论文网!
文章出自SCI论文网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lunwensci.com/jiaoyulunwen/29796.html

发表评论

Sci论文网 - Sci论文发表 - Sci论文修改润色 - Sci论文期刊 - Sci论文代发
Copyright © Sci论文网 版权所有 | SCI论文网手机版 | 鄂ICP备2022005580号-2 | 网站地图xml | 百度地图x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