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ci论文 - 至繁归于至简,Sci论文网。 设为首页|加入收藏
当前位置:首页 > 教育论文 > 正文

农村社区教育的价值导向研究论文

发布时间:2021-04-07 16:32:45 文章来源:SCI论文网 我要评论














SCI论文(www.lunwensci.com):

摘要:要建设农村美、农民富、农业强的现代化农村,关键在农民,根本在教育。农村社区教育是实现乡村振兴的关键战略支撑,是建设现代化农村的基础前提,是培养新高素质农村居民的重要途径。乡村振兴应从农村教育开始,农村社区教育是乡村振兴的金钥匙,成为普遍共识。而农村社区教育的价值导向则决定着教育的走向,亟需高度关注。本文通过分析农村社区教育的“人文教育”和“职业教育”的内涵,提出我国农村社区教育应该兼顾“实用主义”和“人文主义”,实现“实用主义”和“人文主义”在农村社区教育发展过程中的融合、协调和统一。

关键词:农村社区教育;价值导向;乡村文明

本文引用格式:于永娟,等.农村社区教育的价值导向研究[J].教育现代化,2019,6(78):290-291.

在中国共产党十九大会议报告中,习近平总书记提出了乡村振兴战略,这一重要战略部署契合了新时期新形势下农村建设的新要求,顺应了几亿农民的期待,是广大农民的共同心声和共同追求。2018年召开的中央农村工作会议对乡村振兴战略的实施又做出了更加具体的部署。

乡村振兴战略既包括经济、文化、社会振兴,又涵盖民生、生态、社会治理等诸多方面,乡村振兴这一系统工程对“人”的素质和能力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实现乡村振兴的关键是培养大批懂技术、有文化、会经营的高素质新型职业农民。建设农村美、农民富、农业强的现代化农村,关键在农民,根本在教育。农村社区教育是实现乡村振兴的关键战略支撑,是建设现代化农村的基础前提,是培养新高素质农村居民的根本途径。大力发展农村社区教育,培养农村人才,培育文明乡风,为乡村振兴战略的实施提供充足的人力资本、智力支持和文化引领,促进乡村振兴的战略的实施和深化,是乡村振兴中尤为重要的一环。而目前我国在农村社区教育价值导向方面重视不足,这严重影响了农村教育发展的整体水平,农村居民在社区建设中参与性不强、知识技能提升缓慢、乡村振兴所需人力资本积累严重不足。开展农村社区教育建设学习型社会,激发社会正能量,提高农村人力资本实力,是开展乡村振兴工作的牛鼻子,必须立即发动,刻不容缓。而农村社区教育中的价值导向则决定着教育的走向,亟需高度关注。

一 农村社区教育的目标

农村居民既是农村社区的建设者,又是农村社区产生和存在的前提,这就要求农村社区教育要紧紧围绕乡村振兴的发展要义和目标,必须把实现好、维护好、发展好广大农村居民的根本利益作为农村社区教育的出发点和落脚点。

农村社区教育的模式有政府统筹型、学校辐射型、双向参与型、厂矿企业合作型、军民共建型、农科教结合型、农业高科技园区社区教育模式等诸多类型,诸多模式并存的初衷是充分利用社会教育资源、调动社会各方面力量积极参与到农村社区教育中来,加快培养新型农民,提高农村社区居民的人文素养和职业技能,增强农村居民建设农村社区的主动性和能动性。农村社区教育通过教育这把“金钥匙”提升农民素质,从而促进乡村振兴战略产业兴旺、生态宜居、乡风文明、治理有效、生活富裕五大目标的实现。

\

 
二 农村社区教育的价值导向

教育的价值取向分为实用主义和人文主义两种,我们分别分析农村社区教育的“人文教育”和“职业教育”。

(一)农村社区教育的“人文教育”

人文教育倡导的是注重培养爱国精神、道德情操和人文修养,是生活教育,而不仅仅是知识教育。人文教育的初衷在于使居民了解个人及公民责任,人文教育的目标在于促进个人发展的基础上催醒个体的公民意识,使个人成为文明社会的一份子,使个人意识到自己和社会是一体的,使个人意识到自己的过去现在和未来都是社会的一部分,使个人意识到社会的发展国家的希望都与自己息息相关。“人文教育”旨在培养有思想、有创造力、能够成为新时代有效的工作者和好公民,旨在培养责任担当和贡献意识,使社区居民能够成为负责任的家长和对社会有贡献的人。

人文教育的初衷和目标也是乡村振兴战略的题中之意,以人文教育为引导形成教育-个人发展-社区教育-国家发展的良性循环。虽然现在大多数农村社区中青壮年劳动力外出务工现象突出,青壮年单向流动到城镇,造成农村人口的“精英流失”,导致目前农村人口出现了老龄化、幼年化和女性化等现象,造成农村人口在数量和质量构成上的下降。但我国文化中的“乡土情怀”,在各农村社区都较为浓郁,春运、返乡潮等都是“乡土情怀”的具体体现,外出务工的农村社区居民根在家乡,心系家乡。而乡村振兴是要“人人参与”,发动农村居民积极参与到乡村振兴战略中,发挥他们的主观能动性,以主人翁精神去改变农村现状,把利己与利人的精神融入发展,是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关键所在。

(二)农村社区教育的“职业教育”

培养大批既有科学文化知识又具有实用技术的、训练有素的新型职业农民,是乡村振兴新时代的一个历史性任务。随着社会经济的不断发展、科学技术的不断进步和职业结构的不断变化,农村社区居民更需要不断更新知识。这种知识的更新是传统教育无法满足和实现的,社区教育在“职业教育”方面的优势就该体现出来。社会进步过程中社区发展的需求是社区教育进步的源泉,所以职业教育要与社区居民的经济活动紧密联系,要充分考虑社区居民的需要,根据社区居民的需求设置课程并根据情况变化适时调整。

在乡村振兴中,我们既需要适应农村新发展的实用人才,也需要在世界观和思想方法上具备人文素养的社区居民,所以我国农村社区教育应该兼顾“实用主义”和“人文主义”,实现“实用主义”和“人文主义”在农村社区教育发展过程中的融合、协调和统一。

三以“人文教育”和“职业教育”相融合实现传承与再造乡村文化

乡村文化是根植于乡村生活的传统文化形态,是农村社区教育的精神母体,乡村文化中集中折射出农村社区居民的价值取向、人文精神、思想观念、道德规范等。习近平总书记指出:“一个国家、一个民族的强盛,总是以文化兴盛为支撑的,中华民族伟大复兴需要以中华文化发展繁荣为条件”。乡村文化指的是广大农村社区居民在生产生活中逐渐形成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表现为道德观念、行为方式、思维习惯、民俗民风、社会心理、理想追求等的集合,是农村社区居民赖以生存的精神依托。坚持传承与再造乡村文化,一是坚持面向乡村,通过“人文教育”积极打造和吸纳乡土文化,将“乡土情怀”深深印入每个社区居民的心中,让社区居民牢记“乡愁”和“根脉”;二是要挖掘乡村人文和历史从而展示出乡村的独特魅力,“最喜小儿亡赖,溪头卧剥莲蓬”,勾勒美好的乡村画面,打造乡村乐趣,拥抱人文情怀;三是要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为引领,挖掘乡村文化的优秀基因,弘扬主旋律和社会正气,培育大批乡土文化人才,提高广大社区居民的人文素养和思想素质。让明辨是非、诚信守法、崇尚科学、爱家爱国的这批乡土文化名人成为农村社区的带头人,发挥榜样和辐射作用,带领社区居民学技术、干事业、谋发展。

以“人文教育”和“职业教育”的统一建设乡村文化,以乡村文化体现“人文教育”和“职业教育”,唯有如此,才能顺应时代发展的要求,为乡村振兴注入强大的精神引擎,实现乡村文化的与时俱进,才能推进乡村文明的繁荣和发展、彰显乡村文明旺盛的生命力,最终实现农村社区教育的生机和活力。

\
 
 
参考文献

[1]吴奕涵,顾明.乡村振兴战略背景下农村社区教育的发展路径[J].湖南广播电视大学学报,2018(09):22-25.
[2]张光辉,吴伟.美国和北欧社区教育价值取向及其对我国的启示[J].职业教育研究,2006(03):13-14.
[3]徐佑国.乡村振兴应从农村教育开始[J].中国农村教育,2018(17):10-11.
[4]宋泽文.西万安村社区文化建设现状探析[J].文化产业,2018(09):12-14.
[5]吴凌达,史述钊,盘毅.乡村振兴战略视角下农民职业教育和发展研究[J].教育现代化,2019,6(50):1-2.
[6]毛玉萍.城市化进程中的农村社区教育[J].教育现代化,2017,4(44):294-295.
[7]邵波.农村社区教育的发展策略分析与研究[J].教育现代化,2018,5(03):110-111.

关注SCI论文创作发表,寻求SCI论文修改润色、SCI论文代发表等服务支撑,请锁定SCI论文网!
文章出自SCI论文网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lunwensci.com/jiaoyulunwen/29766.html

发表评论

Sci论文网 - Sci论文发表 - Sci论文修改润色 - Sci论文期刊 - Sci论文代发
Copyright © Sci论文网 版权所有 | SCI论文网手机版 | 鄂ICP备2022005580号-2 | 网站地图xml | 百度地图x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