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ci论文 - 至繁归于至简,Sci论文网。 设为首页|加入收藏
当前位置:首页 > 教育论文 > 正文

民族院校面向新工科的实践与创新模式探索 ——以医学影像技术专业为例论文

发布时间:2021-04-07 10:09:25 文章来源:SCI论文网 我要评论














SCI论文(www.lunwensci.com):

摘要:随着“新工科”建设倡议的发起,中国工科教育发展面临重大变化,“新工科”建设应着重在传统工科与其他学科之间实现交叉复合,医学影像技术是医学、理学和工程学科的交叉复合,符合“新工科”专业建设目标。根据医学影像技术专业人才的培养目标,本文从人才培养方案、师资队伍建设、学生能力培养、共同管理等方面研究探索适合用于民族院校新工科的医教协同育人模式。

关键词:“新工科”建设;医学影像技术;医教协同

本文引用格式:马丽君等.民族院校面向新工科的实践与创新模式探索——以医学影像技术专业为例[J].教育现代化,2019,6(80):43-45.

随着“新工科”建设倡议的发起,中国工科教育发展面临重大变化,经济的发展对传统工程专业人才培养既是挑战也是机遇[1]。新一轮的产业革命需要我们跳出科技的单一维度,综合政治、经济、法律等多视角来预测和应对未来发展的新格局。相对传统工科人才来说,新经济和新兴产业需要的是具备较强创新能力、实践能力以及国际竞争力的复合型“新工科”人才[2],首先,必须要立足新经济之“新”;其次,学生需要在更广泛的专业交叉和融合中学习。医学技术学科所包括专业的主要研究方向和内容是与相关临床医学专业的医学工程技术和应用诊断治疗技术,培养在临床医师工作中能够紧密配合,掌握特殊医疗技术与医疗技能的高级技师以及治疗师。“新工科”建设应着重在传统工科与其他学科之间实现交叉复合,医学影像技术是医学、理学和工程学科的交叉复合,符合“新工科”专业建设目标。在“新工科”背景下探索如何更好地发展医学技术教育面临着很大的机遇和挑战。

一 面向“新工科”专业建设内涵

我国正在实施创新驱动发展“一带一路”“网络强国”“互联网+”等重大战略[3],为适应国家战略和新兴产业发展趋势,突破核心关键技术,在未来经济中占据战略制高点,急需培养大量“新工科”人才[4,5]。我国高等院校必须加快建设和发展新工科,2017年2月18日,在复旦大学召开的高等工程教育发展战略研讨会[6],为我国高校新工科建设提供了新的思路与举措。以“复旦共识”“天大行动”和“北京指南”为标志[7],发挥人才培养主旋律,开辟工科教育改革新道路。我国大学“新工科”建设的模式基本分为三类[8]:第一类是综合性大学的“新工科”建设,模式为“复合交叉”;第二类是工科优势大学的“新工科”建设,强调人才培养模式的多样性;第三类是地方大学的“新工科”建设,其实践模式是“创新协同”,强调学科专业设置与产业发展对接[3]。

医学技术专业包括:医学影像技术、眼视光学、医学检验技术、医学生物技术、康复治疗技术、口腔医学技术、医学营养学、医疗美容技术和卫生检验与检疫技术等。医学技术的主要研究方向和内容是医学工程技术和与临床医学相关的应用诊断治疗技术。我校既具有基础医学课程教育的师资和科研条件,同时也拥有理工科及相关学科的师资及实验设施,这种较为齐全的综合性学科结构,便于学科间知识的转化与交叉,实现交叉学科的综合创新[9]。我校属于地方大学组的“新工科”建设,其实践模式是“创新协同”,因此,我校开设医学技术专业有其优势和发展空间。

\

 
二 我校医学影像技术专业建设

北方民族大学与宁夏回族自治区人民医院秉承“平等自愿、互惠互利、长期稳定和共同发展”的原则,2013年获批医学影像技术专业并于当年招生,采取“2+2”的合作办学模式[10],即学生前两年在校学习通识类和专业基础课程,后两年在医院完成专业核心课和实习。

(一)培养方案的制定

四年制医学影像专业培养的是医学影像技师,以行业需求为导向,宁夏回族自治区人民医院全程参与培养方案的调研、制定和论证。在人才培养方面,我们始终把实践能力培养作为核心,重视专业实习,通过大量实践训练使学生掌握医学影像技术的各项技能,学生实习期间即可独立上岗值班[10]。目前,理论课的课程群已经成型,实践课程占总学分的比例为21.47%,院校密切合作,切实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专业培养方案符合《教育部高等教育司关于开展新工科研究与实践的通知》中对“应用型本科院校应围绕工程教育改革,深化产教融合,不断推进人才培养模式改革和创新,培养学生在工程实践中的综合能力”的发展要求。我系教师和医院专家共同探讨,制定的临床实习学业评价指标体系是衡量和评定实习质量和效果的具体依据,通过构建医学影像技术专业学生学业评价指标,不仅可以提高学生学业评价的全面性和实习效果评价的客观性,并且有利于学校和实习医院多角度了解学生实习的效果[11]。

(二)共建教师人才队伍

按照教育部的文件,四年制医学影像专业培养的是医学影像技师(授予理学学士),不同于五年制医学影像学本科专业(授予医学学士),医学影像技师人才的培养涉及医学知识、操作技能、职业态度、护理服务和人文关怀等多学科、多门类的知识,医、理、工相交叉。

专任教师队伍由高校具有影响力的专家以及聘请合作医院的专家担任学科带头人[10],合作办学的教师充分发挥行业的技术优势和引领作用,主要由医院影像中心的兼职教师构成,理论教学及专业的实践要求兼职教师既具有专业理论水平,又要有较强的实践操作能力,具备“双师型”素质[12]。医院教师长期开展临床工作,在专业水平上虽然走在科技的前沿,但教学水平相对欠缺。我校教师发展中心定期对医院兼职教师在教学方面进行系统培训,使他们能够掌握教育教学理论的新成果,并积极运用到实践教学中去[10]。因此,加强医院教师队伍建设是合作办学模式中人才建设的重点。

(三)学生培养

实践能力培养是学生培养的核心。第一,人才培养模式采取“2+2”的模式,学生前两年在学校学习通识类和学科基础课,学生在大学三年级进入医院后,通过学业导师制,每三名学生安排一名影像科医生或技师担任学业导师,学生随导师在晚上和周末值班,协助导师完成影像检查,图像后处理和分析。导师为学生讲解医院规章制度、操作基本流程和技能等[10]。学生通过临床见习,了解医院影像中心的管理制度和工作流程,了解影像技师的职业素质和能力要求[10]。第二,增加专业课实验的学时数,提高专业选修课中实践选修课的比例。将专业课实验都安排在医院相应临床科室,让学生提前接触临床。第三,注重医学影像技术生产实习,总实习周数达44周,学生通过大量高效的实践训练,切实掌握了各项技能,可独立上岗。实习结束时需通过严格的OSCE考试,为学生就业无缝对接。学校和医院以技术能力和职业素质培养为核心,以实践教学为中心,共同改进培养方案和教学内容。它是一种突出实践教学,重在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协作能力、适应能力、创新能力、沟通能力等的教学模式[12],符合“新工科”发展要求,在教学模式上也是一种创新。

(四)共同管理

早在20世纪70年代美国Cincinnati大学的一位教授提出合作办学,成为一种新型教育形式,以教育和生产劳动有机结合来推动教育更好地适应社会需要[13]。在我国,医学院与医院合作办学的体制经过反复实践,开创了一种高等医学院校办学的新途径,即在不改变原有领导体制及经费拨款渠道的情况下,选择部分水平较高的三级甲等医院(临床医院)为附属医院[13]。附属医院的性质有直属附属医院和非直属附属医院两种类型。随着目前医院集团化的发展趋势,多数高校和医院的合作关系都是非直属附属医院,一方面有助于高校和医院的广泛合作,另一方面医院借助高校的办学优势,进行科教研全方位提高自身水平,形成教学促进科研,科研反哺教学的良性循环。我校于2017年10月通过了教育部审核性评估,医学影像技术系在评估中作为我校办学特色接受评估。

合作办学六年中的难点是共同管理。高校和医院双方要做到教育及医疗资源共享、办学共管、文化共融[12]。学校与医院在专业设置、培养目标和培养方案、理论和实践课程教学、校院人员互兼互聘等方面进行广泛的合作,做到了专业课程共定、师资队伍共建、教学过程共管、实训基地共建、教育资源共享。校院两方根据合作办学协议共同管理,按人才培养方案安排教学环节,共同实施质量监督和考评[12]。

在具体的管理上,双方应该互有侧重、分工负责管理模式[12]。学校要加强教学文件(包括教学大纲、教案、授课计划、试卷)等资料及管理制度建设;医院要加强对理论、实践课及生产实习的监管,尤其是建立健全实践教学管理体制[12]。同时,通过建立机构,健全制度,保证院校共建顺利实施。成立“医学技术专业指导委员会”,校长任主任,分管教学的副校长和医院的院长分别任副主任。“医学技术专业指导委员会”全程参与医学技术专业设置、培养目标确定、教学计划制定、教学过程的管理、实习实训建设、师资培养等方面的指导工作。为我校开展院校合作,实施联合办学提供有力的机制保障。

自国家本科教育质量标准出台后,对照“国标”自查,医学影像技术专业办学要求有一所以上的三甲附属医院,学校紧扣“国标”要求,积极探索学校和医院关系的认定。北方民族大学隶属国家民委,属于部委直属院校,而宁夏回族自治区人民医院直属宁夏回族自治区卫生健康委员会,双方办学之初已签订合作办学协议和补充协议,但在附属医院的认定上没有实质性进展。民族院校开设医学技术专业对培养服务于民族地区的卫生医疗人才具有非常重要的推动作用,双方的办学方式和成果符合高校和附属医院的模式,仅仅是缺少附属医院的法律文书而影响到专业发展和学科建设。我校自2017年获批眼视光专业,但至今没有招生,对照眼视光专业“国标”自查,没有必须具备三甲附属医院的硬性要求,学科建设到达“瓶颈”期。呼吁有关部门给予解决,并号召没有附属医院的综合性大学开设医学技术专业的高校给予经验性指导。

\

 
三 展望

目前迅猛发展的网络安全、物联网、人工智能、大数据、大健康等新经济领域都出现人才供给不足现象,用人单位对医学技术专业的毕业生综合素质的要求也水涨船高,利用“2+2”合作办学模式进行人才培养,有助于提升教学质量、实现校院双赢[12]。在合作办学模式下,校院两方在合作过程中必须建立起双方认可的管理制度等长效管理机制,才能有效保障高等院校人才培养工作的发展[14]。在医教协同发展模式下,实现了教学资源的有效整合[15]。医教协同能够将医院的资源融入教学过程,促进理论教学与实际临床问题接轨,提高教学的效果,发挥临床教学传帮带的特点,促进学生学以致用,为他们今后步入工作岗位奠定基础[15],最终达到学校、医院和学生三方的互利共赢,助力健康中国。

参考文献

[1]李献锋,李名梁.基于文献计量学视角的中国“工匠精神”研究[J].中国职业技术教育,2019(3):41-47.
[2]李清富,景蓝,刘晨辉.对高等工科教育人才培养现状的思考[J].教育教学论坛,2019(1):191-192.
[3]胡瑞年,刘璞.新时期高校“新工科”建设及发展路径研究[J].决策与信息,2019(1):111-122.
[4]“新工科”建设复旦共识[J].武汉:高等工程教育研究,2017(1):10-11.
[5]吴爱华,侯永峰,杨秋波,等.加快发展和建设新工科主动适应和引领新经济[J].武汉:高等工程教育研究,2017(1):1-9.
[6]胡波,冯辉,韩伟力,等.加快新工科建设,推进工程教育改革创新[J].复旦教育论坛,2017,15(2):20-29.
[7]陈雅琴.新工科引导下地方本科院校工程教育实践教学探讨[J].黑龙江科学,2019,10(7):90-91.
[8]张海生.我国高校“新工科”建设的实践探索与分类发展[J].重庆高教研究,2018,6(1):41-55.
[9]河南科技大学院系设置——高考填报志愿参考系统[EB/OL].http://gkcx.eol.cn/s.
[10]成静,赵晓晔,查干花,等.初步探索合作办学模式下医学影像技术专业建设[J].医学教育研究与实践,2017,25(2):239-242.
[11]万佳,成静,查干花,等.医学影像技术专业临床实习课程学业评价体系构建研究[J].教育现代化,2018,5(25):107-108.
[12]吴珍珍,李帆,余水红,等.“双主体”办学模式在医学检验技术专业的探索与实践[J].课程教育研究,2017(45):249.
[13]郑则广.医学院校与医院合作办学浅析[J].广州医学院学报,1998,26(6):77-78.
[14]寇鹏.校企双主体办学模式的探索与实践[J].科技资讯,2016(35):199-200.
[15]王伟,饶凤英.医教协同推进助产专业实践教学改革的研究与实践[J].产业与科技论坛,2019,18(2):201-202.


关注SCI论文创作发表,寻求SCI论文修改润色、SCI论文代发表等服务支撑,请锁定SCI论文网!
文章出自SCI论文网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lunwensci.com/jiaoyulunwen/29760.html

发表评论

Sci论文网 - Sci论文发表 - Sci论文修改润色 - Sci论文期刊 - Sci论文代发
Copyright © Sci论文网 版权所有 | SCI论文网手机版 | 鄂ICP备2022005580号-2 | 网站地图xml | 百度地图x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