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CI论文(www.lunwensci.com):
摘要:校内突发事件是不可以避免的,有效的心理干预在突发事件中起着重要的作用,不但能够缓解学生心理压力、心理恐慌,而且还能够预防平定突发事件带来的灾难。而对于学生来说,需要加强心理辅导、心理教育的力度,它是防范危机、平定灾难最有效的方法。基于此,本文分析校内突发事件中的心理干预,以及研究校内突发事件中心理干预的作用以及意义,仅供参考。
关键词:突发事件;心理干预;作用
本文引用格式:张元灏.论心理干预在校内突发事件中的意义和作用[J].教育现代化,2019,6(81):361-362.
在一些学校会发生不可规避的突发事件,而对于学生来说,校园中会有一些不固定、不安定的因素,各个方面都不可避免的会存在一些危机因素,从而致使出现不同种类的校园突发事件,并且校园突发事件呈现日益增多的趋势。现代化信息技术的飞速发展,以及经济实现了全球化,例如一些小的校园危机如果发生在局部,也非常有可能通过互联网平台的传播成为全面校内危机[1]。我们考虑到这一方面,因此,在校内突发事件中进行有效的心理干预,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一校内突发事件中的心理干预
在国外的一些国家心理干预其实是一种危机干预,主要是对遭遇校内突发事件的当事人开展的一种心理劝导、沟通、开导,最后使当事人打败危机,重拾自信。
(一)突发事件在发生以前进行的心理干预
1.构建健全的应急机制以及指挥机制。学校以及相关部门构建了健全的处理突发事件的应急指挥系统,确保在遇到突发事件以后处理工作能够迅速、有效的开展,以此保证学生的生命安全,使校园秩序保持稳定,倘若发生不可避免的突发事件后,有关部门能够做到心中有数,有条不紊的开展处理工作[2]。
2.构建完善的校内心理预警机制。要想保证校内突发事件能够科学合理的避免,学校心理预警系统起着重要的作用,它能够对学生进行心理预测和分析。学校以及相关部分能够对受灾学生的心理变化以及行为规律进行实时的监督和预测,从而可以了解学生的心理行为。
3.定期开展突发事件的仿真训练。对学生进行突发事件仿真训练,能够使学生在遇到突发事件保持冷静、沉着,不惊不慌的从容面对;利用模拟训练,学生能够了解预案的方案,同时能够检测制定的预案的规范性、科学性,从而使预案更加的全面、健全。
(二)突发事件在发生过程中进行的心理干预
1.领导的行为特征。在遇到突发事件的过程中,学校相关领导的现场指挥能力以及举止特点等,都是一种比较好的心理干预。领导在现场指挥过程中保持冷静,处理事情要勇敢、果断,在问题变化的过程中能够从容应对,保证局面可以有效的控制。
2.及时防范从众效应。学生在面对一些校内突发事件过程中,会有较重的心理负担。因此要及时杜绝从众效应,即个人舍弃自身的建议而采纳大多数学生的建议。倘若不能够迅速禁止从众效应,不然会带来不可预估的严重结果。
3.构建团结型队伍。依据一线人员的特征,如“共同问题团体”等,加强在实际工作中构建团结型队伍,从而构成统一的支持网络。学生在这种情况下双方并不了解、不熟悉,管理工作人员要善于调解、善于沟通,发挥带头的作用,从而激发每个人的积极性,树立团队观念,充分调动主观能动性,主动交流和沟通,互相协作和帮助,进而形成相互配合、共渡难关的融洽环境[3]。
4.学生心理疏导。学生出于好奇以及自我保护的意识,都希望清晰、精确的掌握突发事件的相关信息。如果信息不够透明或是不确定,都会使学生产生恐惧的心理,因此突发事件信息的确定性以及透明性都能够降低学生的焦虑心理。所以,需要采取多样化的方式对学生心理进行及时的疏导,如心理咨询、互联网宣传等。
(三)校内突发事件在发生以后进行的心理干预
1.开启校内支持系统。要想最大程度的降低受众学生产生应激障碍的概率,有效的校内支持非常有必要。因此要开启校内支持系统,心理工作人员要参与其中,家庭亲朋好友要给予关爱,都是强劲的支持,能够最大程度的降低受灾学生的负面情绪。
2.构建快捷、方便以及具有权威性的心理疏导渠道。构建多样化的心理疏导渠道,包括,咨询热线、心理疏导平台、心理医生面对面疏导等,能够为学生带来更加有效、便捷的灾后心理疏导服务,缓解受灾学生的心理压力。
二 校内突发事件中心理干预的作用
(一)有助于缓解学生心理压力
校内突发事件中心理干预的一个关键作用是最大程度的缓解学生的心理压力。当学生遇到校内突发事件时,一般情况下会夸大事件的危害性,因此学生的心理高度紧张、害怕。所以,有效的心理干预可以最大程度的降低学生害怕心理以及过度紧张的情绪,从而使学生意识清醒,理性面对问题,进而能够以平常的心态面对突如而来的环境变化,有助于下一个心理干预的有效开展。
(二)有助于使校内秩序保持稳定
学生在遇到校内突发事件后,心理失去了平衡,很容易相信一些言论,从而使一些别有用心的人有可乘之机,学生不容易发现其中的阴谋,反而会被利用,从而学生会出现一些不理智行为。因此有效的心理干预能够使校内秩序保持安宁、稳定,可以有效的制止一些流言蜚语,使事情的真相被澄清[4]。
(三)有助于重新塑造校园形象
学生心理压力得到有效的缓解,充分证明心理干预有显著效果,可以看出学校等相关部门发挥到了一定的作用,因此,从客观角度来说,证明学生接受学校采取的应对突发事件的措施,使学生就会认可学校的做法,重新塑造了学校的形象,也为学校其它方面工作开展做好坚实的铺垫。
(四)有助于学生恢复正常生活
校内发生突发事件以后,对学生开展有效的心理干预,旨在制止一些有不良用心者发布的谎言,如果谎言得到有效的控制,就能够快速使危机得到平定,有利于使学生尽快恢复正常的生活,心理压力得到有效缓解,这也是心理干预最终的目标。
三 校内突发事件中心理干预的意义
心理干预对于校内突发事件,人们要有高度认识,心理干预不但是行之有效的方式,而且具有一定的预防性。学生在平时生活中伴有焦虑以及恐慌障碍,则面对突发事件应激反应会比较大;学生在平时生活中心理正常,则面对突发事件应激反应会比较小,可见应激反应直接受学生心理健康水平的影响。危机教育比较少,使学生不具备危机观念,从而在面对危机时不能够从容应对。而校内突发事件所产生的危机会使学生心理压力剧增,应激反应增加,倘若采取有效的措施加强心理健康教育,进行有效的心理辅导、心理疏导,使学生心理压力得到最大程度的缓解,重拾自信,所以,校内在防范灾难、危机中要把心理干预作为其中比较关键的部分[5]。
心理学是一门科学,它在学校中起着重要的作用,主要探究学生的心理现象,以及学生的行为活动与精神功能。我们希望构建完善和健全的预防机制,凭借有效的心理干预,能够使学生心神安定、心理健康,从而在应对突发事件过程中降低焦虑、恐慌的心理。可是,这只是努力的目的和愿望。即便是开展了有效的心理疏导、心理教育,学生也不会马上适应预防机制。学生在遇到一些突发事件时,通常情况下会产生害怕心理、恐慌心理、紧张心理,会出现一系列反应,如,生理反应、心理反应等。心理恐慌的特点有很多种,包括不合理性、不合作性等。其中不合理性通常是学生在处于恐慌情况下,他们的行为不受支配,和期望的背道而驰。而不合作性通常是在面对突发事件危机时,学生平时的校园关系打乱了,不能按照学校所希望的去做,学生的目标都想尽快摆脱危险,但无形之中会干扰到另外的学生,从而使学校危机增加。在面对突如其来的危机时,学生出现心理恐慌很正常,由于学生这时候会感觉特别的无助,从而产生心理恐慌、焦虑。但最重要的是要采取有效的心理干预,从而最大程度使学校保持稳定[6]。
社会的飞速发展,以及科学技术的不断进步,促进了各行各业的完善和创新,使人们的生活和生产方式也发生了很大的转变,心理学的领域在不断扩大,需要处理的问题也在日益增加,学校也越来越重视心理干预。学校中更多、更广泛的使用心理学,学校将更加的稳定,学生生活将更加的和谐、安定。
总的来说,校内突发事件中心理干预有着重要的作用,如,有助于缓解学生心理压力、使校内秩序保持稳定、重新塑造学校的形象、学生恢复正常生活等。所以,加大力度对学生开展心理辅导、心理教育,其是防范危机最有效的方法,进而促进学校健康稳步发展。
参考文献
[1]刘宏,黄达峰,韦蝶心,等.突发公共卫生事件下青少年应激心理结构探析[J].中国校医,2018,32(07):547-549.
[2]谢丽红.公立大学校园突发事件应急管理预案研究[D].华南理工大学,2018.
[3]皮贺鹏.浅析高职院校学生突发事件的急救处理与多元化心理干预——以苏州经贸职业技术学院为例[J].中国高新区,2017(24):55-56+78.
[4]苏剑.武警部队处置突发群体性事件的能力提升研究[D].广西大学,2017.
[5]乔乐.高职院校突发事件预防与应对能力提升研究[D].西北大学,2017.
[6]苗雨茂.高校突发事件应急处理机制调查——以苏北高校为例[J].教育现代化,2017,4(09):100-102.
关注SCI论文创作发表,寻求SCI论文修改润色、SCI论文代发表等服务支撑,请锁定SCI论文网! 文章出自SCI论文网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lunwensci.com/jiaoyulunwen/29738.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