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ci论文 - 至繁归于至简,Sci论文网。 设为首页|加入收藏
当前位置:首页 > 教育论文 > 正文

精准扶贫背景下少数民族地区农村教育的现状研究 ——以湖北恩施土家族苗族自治州为例论文

发布时间:2021-04-02 15:03:57 文章来源:SCI论文网 我要评论














SCI论文(www.lunwensci.com):

摘要:农村教育一直是我国教育的薄弱点,这个问题在西南少数民族偏远地区更加严重突出。在国家提出实施精准扶贫的战略背景下,如何将精准扶贫理念更好地应用于少数民族地区农村教育,不仅成为了恩施地区迫切需要解决的问题,也是恩施地区脱贫攻坚的现实需要。本文从恩施地区的教育现状作为切入点,分析了在精准扶贫背景下农村教育现存的问题,并给出了相应的对策。

关键词:精准扶贫;恩施地区;少数民族;农村教育

本文引用格式:陈静,等.精准扶贫背景下少数民族地区农村教育的现状研究——以湖北恩施土家族苗族自治州为例[J].教育现代化,2019,6(78):292-294.

作为精准扶贫中最重要的组成部分,教育扶贫是最直接和最重要的扶贫方式,在全面建成小康社会中具有基础性、根本性、长远性和先导性的地位。因此,教育精准脱贫成为少数民族农村地区当前扶贫工作必须要解决的突出重点问题,是提高农村劳动生产率,促进农村经济发展的关键;也是事关决胜全面小康的大事,更是结好民族地区同步小康的一本硬帐。

一恩施州的概况

恩施土家族苗族自治州(简称恩施州),位于湖北省西南部,地处鄂、湘、渝三省(市)交汇处,是全国最年轻,也是湖北省唯一的少数民族自治州。恩施州面积2.4万平方公里,辖恩施、利川两市和巴东、建始、来凤、宣恩、鹤峰、咸丰六县,均为国家级贫困县。全州现有人口387万人,有土家族、苗族、侗族、汉族、回族、蒙古族、彝族、纳西族、壮族等29个民族。少数民族人口占总人口的54%,是兼具“老、少、边、山、西”等各类特点的大山区。由于成立时间不长,经济、文化、教育等方面相对落后,成为西南地区脱贫攻坚,实现“2020年全面建成小康社会”任务的重中之重。

二 精准扶贫背景下恩施地区农村教育现状

(一)恩施地区现阶段农村教育扶贫主要政策

1.学前教育及基础教育阶段的扶贫政策


据2017年恩施在线报道,恩施地区结合国家政策,出台了恩施州学前教育及义务教育阶段的政策方案:一是针对学前教育家庭困难的儿童,政府每年每生资助1000元,州内建档立卡贫困家庭学生全部享受此资助政策;二是对义务教育阶段的中小学实行“两免一补”及对家庭经济困难的寄宿生、特殊教育学生发放生活补助。补助的标准为小学生每生每年1000元、初中生每生每年1250元、特殊教育学生每生每年1250元。同时,在国家政策范围基础上,恩施州非寄宿建档立卡贫困家庭学生(含农村低保、五保家庭子女)全部纳入资助范围。三是在集中连片特殊困难的地区实施农村(不含县城)义务教育学生营养改善计划。[1]

2.职业教育及高等教育的扶贫政策

据2018年恩施硒都网资料显示,针对少数民族贫困地区学生接受职业教育和高等教育,恩施地区结合国家政策,也出了相应的政策方案:一是全面实施“雨露计划”,政府对农村建档立卡贫困户家庭中有子女接受中、高等职业教育的贫困户家庭,给予每个学生补助资金2500元/学期。二是国家对接受高等教育的学生建立国家助学补助金体系和贷款体系。[2]

(二)恩施地区农村教育精准扶贫取得的显著效果

通过一系列的帮扶措施,恩施少数民族地区农村教育精准扶贫取得了显著的效果。

1.在2018年,恩施市共补助义务教育学校公用经费6246万元;免费教科书资金877万元。对义务教育阶段家庭经济困难的寄宿生共补助学13984人次、补助资金807.6625万元。同时,对义务教育阶段家庭经济困难的非寄宿生发放助学金858.7625万元,资助学生16702人次。[3]将2018年恩施市小学入学率、巩固率;初中入学率、巩固率;高中毛入学率与精准扶贫前2015-2016年做对比(如表1),均达到国家和省规定的标准。

\

 
2.据中国硒都网报道,在全国雨露计划信息管理系统平台上,2017年度全市共有5711人次通过申请、审核后享受了助学补贴,累计发放补1155.95万元。其中春季学期获得扶贫助学补助资金的有2718人,发放补助资金407.7万元;秋季学期获得扶贫助学补助有2993人,发放补助资金748.25万元。[4]在此,将实施雨露计划前后的中高等职业院校基本情况进行对比(如表2)。从表中可以看出,恩施中高等职业院校的各项情况总体呈上升趋势,其间2018年的毕业人数和招生人数有下降趋势(据资料分析此情况受当时的经济、政策和社会环境影响),但不影响总体的发展上升趋势。可以说“雨露计划”政策的实施取得了显著的效果。

三 恩施地区现阶段农村教育扶贫尚存的主要问题

经查阅资料、实地调查、综合分析了当前恩施地区农村教育发展状况,发现恩施地区农村教育还存在以下问题。

(一)如何将土苗文化与其它文化结合,形成有特色的民族教育

因恩施独特的地理位置和历史文化,形成了独特的民族文化和生活习性。如何开发地方课程和校本课程,将本民族文化与外来文化更好地衔接融合,成了当前亟需解决的问题。

(二)教育观念落后

教育观念落后是我国农村地区教育普遍面临的历史遗留问题,这个问题在少数民族偏远地区尤为严重。恩施因地处山区,生产力落后、经济水平低且交通运输系统开发较晚,导致信息闭塞。一部分家长重男轻女、读书无用的思想依然存在:如“女孩多读书给家里添负担,让男孩读书吧”“女孩子迟早要嫁人,不用读太多书”等等。另一部分家长虽有一定的教育意识,却只认同现有的义务教育和中高等教育。认为孩子读大学才是光宗耀祖,读职业学校就是低人一等,去中、高职学技术还不如外出打工挣钱,还能改善家庭经济情况等等。

(三)教学设施不完善

现代化教学设备有利于学生更好地学习,也能更好地发展学生的信息技术的能力。但撤点并校后,许多“新学校”并没有实施相应的扩建,教学设施和设施配备不完善,这在很大程度上影响了学生的发展和培养。

(四)教师素质偏低,信息更新速度慢

农村学校有一大部分老师是民办教师转公办教师或村聘教师,没有接受过正规的师范教育。加之学校经费等各方面原因,提供给教师外出培训的机会特别少,即便这些老教师有着多年的教学实践经验,但观念落后,教法陈旧,早已不能适应现时代的需要。

(五)师资结构不合理,专业出身教师少

农村学校教师普遍严重缺编,尤其是在音乐、体育、美术和手工劳动课等学科,专职教师的数量几乎为零。因此农村学校现有上课模式都是“一师教多课”的综合模式,尽管是教龄十分丰富的教师,在面对体育、音乐、美术这些专业课上,也只能任由学生自由发挥。

(六)家校距离远,安全存隐患

由于恩施地处山区,村落较分散。学生上、下学多采用“合伙拼车”的形式。虽然在一定程度上提供了便利,但遇到雨雪天气,道路湿滑,或车辆超载,学生的安全存在很大的隐患。

四 精准扶贫背景下解决恩施地区农村教育问题的着力点

(一)从政府层面加大对农村教育的支持力度


政府对于少数民族地区的农村教育发展的作用至关重要,国家或者地方政府可以从以下方面支持少数民族地区农村教育的发展。

1.加大对少数民族地区农村教育经费的投入力度,不断完善学校硬件设备设施。如对教学楼和学生宿舍进行扩建,分步、分批为各学校补充添置教学设备和生活设备,不断地完善学校各方面资源的配置。

2.参照“免费师范生[5]”的培养模式,在恩施地区定点定校培养具有专业素养的教师,为农村学校注入新鲜的血液。让农村学校“派得去人”“留得住人”。同时,针对去农村学校实习且想留在农村学校教师岗位的非师范生提供优先入岗入编的特权。

3.建立政府、企业和学校的联合机制。政府加大对企业和学校的政策扶持力度,促进产学研相结合、校企合作相结合的职业教育模式的发展,提高就业率。

(二)从社会方面加大对农村教育的支持力度

社会教育是少数民族地区农村教育不可或缺的一部分,在促进少数民族地区农村教育的发展方面具有重要作用。社会各界可从以下方面支持少数民族地区农村教育的发展。

1.集聚社会各界力量,以现有的村庄为依托,挖掘并整合现有的各种资源,努力营造良好的生活、学习等文化氛围,优化村庄的教育环境。

2.利用志愿者协会、妇代会、老人协会等组织,加大相关政策的宣传力度,促进观念的转变,巩固精准扶贫。如针对留守老人定期召开村会或利用宣传车流动宣传;针对在外务工的人群,可建立微信工作群,将国家的各项政策及时传达,使政策深入人心,从根本上改变旧观念、旧思想。

3.借助媒体及互联网的力量,发挥正确的舆论导向作用,从而获得社会各界的关注和支持。

(三)从学校层面促进农村教育的发展

有了国家、政府和社会各界的支持,学校可以从以下几方面进行自我调整,增强自身的造血功能。

1.从各个方面加强师资队伍建设,拓展教师的学习渠道,对教师进行培训,夯实教师的基本功;完善调整教师队伍的编制结构,提高农村教师的薪资和福利待遇。

2.开发校本课程,如土苗文化课、土苗民族舞蹈课以及土苗民族语言课,聘请受过专业训练的教师或者本地有经验的民族文化从事者来进行教学,让本土民族文化的到传承和发扬。

3.学校要成立安全应急小组,由专人负责管理,24小时值班,保证家校的随时联系。同时,学校要多给学生开安全常识教育的讲座来提高学生的自我防范意识,避免不安全事故的发生。

4.学校应为住宿的学生聘请经过专业培训的生活老师,在照顾住宿学生的饮食起居、培养学生良好生活习惯的。同时,定期给孩子做心理健康的辅导。

\

 
五 结语

教育是民族振兴的基石,是促进民族团结的重要基础。加强民族地区农村教育的建设,补齐教育短板,是关乎国家未来发展,实现民族伟大复兴的重要保障。因此,在相关政府部门大力发展少数民族教育、传承少数民族文化、积淀少数民族精神时,也需其在落实政策的实践中,不断的去调整、完善,以达到让每个学生最全面的发展、享受最幸福教育的目的。

参考文献

[1]恩施州学生资助政策:涉及学前义务教育高中大学[N].恩施在线,2017-12-8.
[2]恩施州运用“扶贫领域政策落实监察系统”开展监督检查工作[EB/OL].中国硒都网,2018-03-14.
[3]市教育局:“八个全面落实”突显教育脱贫成效[N].中国硒都网,2019-3-18.
[4]刘婉茜.恩施市打造“雨露计划恩施模式”[N].中国硒都网,2019-3-14.
[5]祝志芬.义务教育精准扶贫研究——基于湖北省恩施州的思考[J].湖北社会科学,2018:87-90.
[6]刘小雪,王淼.恩施州新型城镇化进程中农村基础教育资源配置研究——以利川市为例[J].科技创业月刊,2015:80-81.

关注SCI论文创作发表,寻求SCI论文修改润色、SCI论文代发表等服务支撑,请锁定SCI论文网!
文章出自SCI论文网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lunwensci.com/jiaoyulunwen/29725.html

发表评论

Sci论文网 - Sci论文发表 - Sci论文修改润色 - Sci论文期刊 - Sci论文代发
Copyright © Sci论文网 版权所有 | SCI论文网手机版 | 鄂ICP备2022005580号-2 | 网站地图xml | 百度地图x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