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ci论文 - 至繁归于至简,Sci论文网。 设为首页|加入收藏
当前位置:首页 > 教育论文 > 正文

大学生电影观看素养结构及其与心理健康的关系论文(附论文PDF版下载)

发布时间:2019-01-25 09:07:50 文章来源:sci论文网 我要评论














SCI论文(www.lunwensci.com):
 
 摘 自编大学生电影观看素养量表进行调查,结果表明量表的信效度良好, 电影观看素养是一个包括观影喜爱度和观影利用度的二维结构,其发展有显著的性别差异, 但没有年级差异。电影观看素养与大学生心理健康存在重要关联,其中观影利用度对促进大学生心理健康素质、积极心理健康 (生命意义、学习投入) 具有显著影响,观影喜欢度对于缓解抑郁、焦虑等消极心理健康问题具有显著作用。

关键词 电影观看素养;心理健康素质;心理健康教育;影视教育

\

关注大学生的心理健康问题不能忽视文化的重要性。目前,文化影视化是一种重要现象, 大学生是电影观看的主要群体。据中国电影产业研究报告,占人口17.1% 的 “90 后” 贡献了42.1% 的票房。[1]影视文化作为一种具有广泛影响力的大众文化,具备较强的隐形心理健康教育和思想政治教育的功效,表现出独特的文化传输功能与润物细无声的渗透作用。[2]基于电影观看效应, 心理治疗领域发展出了电影疗法 (Cinematherapy) 这种艺术治疗形式,用电影作为隐喻提升来访者洞察力和引导其积极成长的治疗过程。[3] 目前, 各高校开展的 “525心理健康文化节” 系列活动中也常备心理电影赏析等项目。同时,观看电影的影视教育也是学校美育的重要内容,对于促进学生全面发展和健康成长有重要作用。
 
素养指学生后天形成的态度与能力。电影观看素养指大学生后天形成的主动观影的积极态度, 并从观影中获得帮助或问题解决的能力。大学生的电影观看素养可以简单概括为两个基本成分: 一是是否喜欢看电影、是否会主动去看电影,即观影喜爱度;二是在观看电影是否会联系自身、能否在观看电影中获得成长或帮助,即观影利用度。
 
基于上述分析,文章一方面考察大学生观影的喜爱度和利用度二维结构是否合理、其发展特点如何,另一方面,探索大学生电影观看素养与心理健康之间的关联性,全面考察电影观看素养对其心理健康素质、心理健康积极指标和消极指标的具体影响,以期为大学生的影视教育、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等提供实证依据及启发。
 
一、调查对象与方法
 
(一) 调查对象
 
研究通过整群抽样的方法施测,在某师范大学发放747份调查问卷,获得有效问卷703 份, 有效率为94.1%,其中男生199人。
 
(二) 调查工具
 
一是自编大学生电影观看素养量表。该量表在前期访谈的基础上结合电影疗法的相关原理[4], 以了解当代大学生电影观看素养为目的编制, 共6 道题,其中前 5 道题采用从 1 “完 全不符合” 到 5 “完全符合”, 进行5 点计分; 第6 题采用频率计分,其中 “1 部及以下” 计1 分, “2-3 部” 计2分,“3-4部” 计3分, “5-6 部” 计4 分, “6 部以上” 计5分。
 
二是使用王鑫强等人修编的简明大学生心理素质量表 (健康版)[5]、Diener开发的总体生活满意度量表 (SWLS)[6]、王鑫强等人修订的生命意义感量表[7]、方来坛等人修订的学习投入量表[8]、流调用抑郁自评量表和状态焦虑分问卷[9]、夏朝云等人编制的的自杀意念自评量表 (SIOSS)[10]和连榕等人编制的大学生学习倦怠调查量表[11]。采 用 SPSS21.0软件对数据进行整理与分析。
 
二、调查结果分析
 
(一) 大学生电影观看素养的结构与量表信效度分析
 
1.探索性因素分析
 
采用男生样本进行探索性因素分析。分析量表题项得分与量表总分之间的题总相关,发现量表各题项得分与量表总分的相关在0.604 至0.712 之间,呈显著的正相关 (p< 0.001)。同时, 考察量表题项的 KMO 取样适切性和 Bartlett 球形度检验,结果表明 KMO=0.713,Bartlett球形度检验
χ2 值为368.542,df=15,p<0.001, 这些结果表明量表适合进行探索性因素分析。
 
运用主成分分析法, 不限制因子数, 对量表的6 个题项进行最大正交旋转的探索性因素分析, 考察量表的结构, 结果顺利提取了2 个因子, 共同解释方差变异的67.836%。其中, 第一个因子包括3 道题, 其特征值和贡献率分别为 2.085 和 34.758%, 题项包括第4 题 “我会受电影启发来调整自己的行为或完善自己”、第5 题 “看完电影后对我有帮助” 和第3 题 “我观看电影时会与自身相联系”, 集中反映的是大学生能够利用所观看电影发展和提升自身素养, 命名为 “观 影利用度”, 这3 道题在该因子上的负荷分别为 0.886、 0.812 和0.745。第二个因子也包括3 道题, 其特征值和贡献率分别为1.985 和33.078%, 题项包括第1 题 “我会主动观看电影”、第2 题 “我喜欢 观看电影” 和第6 题 “我每月观看电影的频次大概是多少”, 集中反映的是大学生能够主动观看电影与喜爱电影的素养, 命名为 “观影喜爱度”, 这 3 道题在该因子上的负荷分别为0.835、0.820 和0.736。电影观看素养总分与观影喜爱度、观影利用度的相关系数分别为0.856、0.820, 观影喜爱度与观影利用度的相关系数为0.406, 相关系数的显著性都小于0.001。这些结果说明, 大学生电影观看素养是一个包括观影利用度和观影喜爱度的二维结构。
 
2.验证性因素分析
 
采用女生样本进行验证性因素分析,考察大学生电影观看素养二维结构的有效性, 结果发现: CMIN/DF 为3.72, 小于 5;TLI、CFI的系数分别为0.965、0.981, 都大于0.8;RMSEA 指标的系数为0.073, 小于 0.08,SRMR=0.029, 模型得到了较好的拟合。这说明在男生群体中所获得的 大学生电影观看素养二维结构在女生群体中一样有 效,也说明所编制的量表具有良好的结构效度。
 
3.信度分析
 
采用全体样本进行信度分析,分析结果表明全量表及观影利用度、观影喜爱度两个分量表的Cronbach’s α  系 数 分 别 为 0.783,0.815 和 0.731,表明大学生电影观看素养量表及其分量表都具有良好的内部一致性信度。
 
(二) 大学生电影观看素养的性别和年级特点分析
 
调查结果表明,大学生电影观看素养存在显著的性别差异,男大学生不论是在观影素质总分 (男生得分23.47±3.72, 女生得分22.42±4.02,t= 3.182,p<0.01), 还是在观影喜爱度 (男生得分
11.67±2.40,女生得分11.00±2.48,t=3.233,p<0.01)和观影利用度 (男生得分11.80±2.10,女生得分11.42±2.29,t=2.038,p<0.05) 上均显著高于女大学生。不过,大学生电影观看素养总分及其两个维度都不存在显著的年级差异,事后多重比较也没有发现任何显著的年级差异 (p>0.05)。
 
(三) 大学生电影观看素养与心理健康素质的关系分析
 
根据心理素质与心理健康关系模型理论, 心理健康素质作为个体的心理体质 (“本”),制约着个体的心理健康状态 (“标”),心理健康素质的形成受到文化的影响。[12]调查结果表明, 大学生电影观看素养总分及其观影喜爱度与观影利用度两个因子分都与心理健康素质总分之间呈显著的正相关, 相关系数分别为 0.244 (p<0.001)、0.130 (p< 0.01) 和0.287 (p<0.001)。在控制了性别和年级的基础上,考察观看素养两因子及其交互项对心理健康素质的预测作用,回归分析结果表明, 观影利用度能够显著预测大学生心理健康素质 (β=0.282,t=7.136,p<0.001), 但观影喜爱度、观影利用度与观影喜爱度的交互项都不能显著体现大学生心理健康素质 (p>0.05)。

\
 
相关分析结果显示, 除社会适应性和情绪适应性两个因子, 大学生电影观看素养总分与心理健康素质的其他所有因子都呈显著正相关 (p< 0.05), 其中观影素养总分和职业适应性的关系最为密切,r=0.233。从 观影素养的具体因子看,观影喜爱度与心理健康素质中的开放性、目的性、 自信性、乐观性、职业适应性、人际适应性都呈显著正相关 (p<0.05), 其中观影喜爱度和人际适应性的关系最为密切,r=0.157。观影利用度与心理健康素质中的元认知、开放性、目的性、 自信性、乐观性、自律性、人际适应性、生理适  应性、职业适应性、学习适应性都呈显著正相关(p<0.01), 其中观影利用度和职业适应性的关系最为密切,r=0.306。

在控制了性别和年级的基础上,考察观看素养两因子及其交互项对心理健康素质诸因子的预测作用,回归分析结果表明, 观影喜爱度对乐观性 (β=0.113,t=2.721,p<0.01)、人际适应性 (β=0.096,t=2.355 ,p<0.05) 具有显著的正向预测作 用。 不 过, 观 影 喜 爱 度 对 元 认 知 (β= - 0.100,t= -2.490,p<0.05)、自 律性 (β= -0.091,t=-2.257,p<0.05) 具有显著的负向预测作用。观影利用度对元认知 (β=0.301,t= 7.564,p<0.001)、 开 放 性 (β=0.200 ,t=4.947,p<0.001)、目的性 (β=0.225 ,t=5.562
,p<0.001)、自律性 (β=0.258 ,t=6.463 ,p<0.001)、人际适应性 (β=0.137 ,t=3.388 ,p<0.01)、生理适应性 (β=0.169 ,t=4.158 ,p<0.001)、职业适应性 (β=0.321 ,t=8.132 ,p<0.001)、学习适应性 (β=0.186 ,t=4.583 ,p<0.001) 等8个因子都具有显著的正向预测作用。这些结果说明,大学生电影观看素养与心理健康素质存在重要关联,具体表现为大学生观影利用度越高,大学生心理健康素质总分及其元认知等8 个心理健康素质因子发展越好,提升观影利用度有助于大学生心理健康素质因子的形成。不过, 观影喜爱度的作用则比较复杂,对乐观性和人际适应性具有促进作用,但对元认知、自律性具有负向的弱化作用。
 
(四) 大学生电影观看素养与心理健康的关系分析
 
根据心理健康双因素模型,心理健康包括积极心理健康状态和消极心理健康状态这两个方面。[13]因此,我们分别从积极指标 (包括生活满意度、拥有意义、寻求意义、学习投入等) 和消极指标 (包括抑郁、状态焦虑、自杀意念、学习倦怠) 两个方面考察大学生电影观看素养与心理健康的关系。
 
相关分析结果表明,大学生电影观看素养总分与心理健康的积极指标都呈显著正相关 (p< 0.05),与心理健康的消极指标都呈显著负相关 (p<0.05)。从观影素养的具体因子看, 观影喜爱度与心理健康积极指标的寻求意义呈显著正相关 (p<0.001),与心理健康消极指标的抑郁、状态焦虑、自杀意念都呈显著负相关 (p<0.01)。观影利用度与心理健康的四个积极指标都呈显著正相关(p<0.05),与心理健康消极指标的自杀意念、学习倦怠呈显著负相关 (p<0.05)。

\
 
在控制了性别和年级的基础上,考察电影观看素养两因子及其交互项对心理健康积极指标的预测 作用,回归分析结果表明,观影喜爱度对心理健康积极指标的拥有意义 (β= -0.096,t= -2.432,p<0.05)、学习投入 (β= -0.120,t= -3.066,p<0.01) 具有显著的负向预测作用。观影利用度对心理健康积极指标的拥有意义 (β=0.342 ,t= 8.691,p<0.001)、寻 求意义 (β=0.226 ,t=5.623 ,p<0.001)、学习投入 (β=0.354 ,t=9.062 ,p<0.001) 都具有显著的正向预测作用,对心理健康积极指标的生活满意度 (β=0.079,t=1.909,p=0.057) 具有边缘显著的正向预测作用,其他预测路径都不显著 (p>0.05)。
 
在控制了性别和年级的基础上,考察观看素养两因子及其交互项对心理健康消极指标的预测作用,回归分析结果表明,观影喜爱度对心理健康消极指标的抑郁 (β=-0.093,t=-2.244,p<0.05)、状态焦虑 (β= -0.098,t= -2.363,p<0.01) 具有显著的负向预测作用, 对自杀意念 (β=-0.074,t= -1.799,p=0.072) 具有边缘显著的负向预测作用。观影利用度对心理健康消极指标的学习倦怠 (β= -0.226 ,t= -5.588,p<0.001) 具有显著的负向预测作用, 其他预测路径都不显著 (p>0.05)。
 
这些结果说明:大学生电影观看素养与心理健康的各指标之间存在重要关联,具体表现为大学生 观影利用度越高,心理健康的各项积极指标发展越 好,心理健康消极指标的学习倦怠也越少, 提升观影利用度有利于大学生积极心理健康状态的获得。观影喜爱度继续表现出其作用的复杂性,对拥有意 义和学习投入这两个心理健康积极指标具有破坏作 用,但有利于缓解抑郁、状态焦虑、自杀意念等消 极心理健康状态。
 
三、讨论及启发
 
已有研究结果表明,积极主动的影视观看更能促进职业认同和职业效能的形成。[14]本文的研究结果表明,大学生的电影观看素养与心理健康素质的形成、生活满意度、生命意义感、学习投入等积极心理健康状态的获得, 以及抑郁、焦虑、自杀意念、学习倦怠等消极心理健康状态的消除具有重要关联。其中,观影利用度在促进大学生心理健康素质、积极心理健康等的形成方面都具有显著的正向作用;观影喜欢度对心理健康的作用虽然比较复杂,但对缓解消极心理健康问题具有不可忽视的显著作用。这些结果支持心理素质的形成机制模型和心理健康的文化模型,值得心理健康教育工作者的重视。研究表明,影视作品通过对比积极的和消极的榜样以及发生转变的榜样、显示积极生活方式的益处和有害生活方式的代价、观看影视结束时提供的环境支持等原则激发和改变人们的思想、价值观和社会行为。[15]叙事传输理论认为故事电影通过减少负面认知反应、喜爱和认同故事角色、产生近乎真实的临场感以及唤起强烈的情绪反应来改变人们的心理。[16]这些原理可能是电影观看素养影响大学生心理健康的具体机制,未来可进一步具体研究。

参考文献:
 
[1]周艳.2015年中国大学生电影观看调查[J].新疆艺术学院学报,2016(2):67-69.
[2]李霞,王鑫强 .电影疗法对大学生生命意义的影响及其渗透作用研究[J].教育评论,2017(4):92-97.
[3]王鑫 强,秦 秋兵 .国外电影疗法研究的回顾与展 望[J].医学与哲学,2015(11A):35-37.
[4]王鑫 强,秦 秋兵 .电影疗法的理论与技术研究进 展[J].重庆医学,2016(17):2413-2416.
[5]王鑫强,张大均,张雪琪 .简明大学生心理素质量表(健康版)的修编及信效度检验[J].西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17(8):126-132.
[6]Diener,E.,Emmons,R.A.,Larsen,R.J.,Grif- fin,S..TheSatisfaction WithLifeScale[J].JournalofPer- sonalityAssessment,1985(49):71-75.
[7]王鑫强,游雅媛,张大均 .生命意义感量表中文修订版在大学生中的信效度及与心理素质的关系[J].西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16(10):161-167.
[8]方来坛,时勘,张风华 .中文版学习投入量表的信效度研究[J].中国临床心理学杂志,2008(6):618-620.
[9]汪向东,王希林,马弘 .心理卫生评定量表手册 (增订版)[M].北京:中国心理卫生杂志社,999:200.
[10]夏朝云,王东波,吴素琴,叶剑辉 .自杀意念自评量表的初步制定[J].临床精神医学杂志,2002(2):100-102.
[11]连榕,杨丽娴,吴兰花 .大学生的专业承诺、学习倦怠的关系与量表编制[J].心理学报,2005(5):632-636.
[12]王鑫强,张大均 .心理素质与心理健康关系模型构建:对 PTH 和 DFM 的超越[J].西南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2(6):67-74.
[13]王鑫强,谢倩,张大均,刘明矾 .心理健康双因素模型在大学生及其心理素质中的有效性研究[J].心理科学, 2016(6):1296-1301.
[14]王鑫强,吴慧婷 .影视作品观看对师范生职业认同影响的现状调查与思考[J].当代教师教育,2016(3):70- 74.
[15]黄籍毅,王鑫强 .电影疗法的作用机制、干预流程及案例述评[J].心理技术与应用,2015(7):43-49.
[16]李启毅,胡竹菁,王鑫强,刘晓雪 .叙事传输理论与说服机制:以叙事型公益广告为例[J].心理科学进展,2015(11):2001-2008.
 
《大学生电影观看素养结构及其与心理健康的关系论文(附论文PDF版下载)》:
http://www.lunwensci.com/uploadfile/2019/0125/20190125090811932.pdf
 
关注SCI论文创作发表,寻求SCI论文修改润色、SCI论文代发表等服务支撑,请锁定SCI论文网!

文章出自SCI论文网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lunwensci.com/jiaoyulunwen/2972.html

发表评论

Sci论文网 - Sci论文发表 - Sci论文修改润色 - Sci论文期刊 - Sci论文代发
Copyright © Sci论文网 版权所有 | SCI论文网手机版 | 鄂ICP备2022005580号-2 | 网站地图xml | 百度地图x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