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CI论文(www.lunwensci.com):
摘要:教师师德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教育发展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在教育发展中师德建设具有重要的理论意义和实践意义。教师师德构成了教师教育理论、伦理实践以及深度体验的逻辑开端。通过对教师师德进行分析发现,教师道德是教师本原意识、教师专业伦理与行业自律的重要内涵。教师师德作为教师队伍建设的核心与动力,在教师的师德发展以及实现教师队伍高素质的建设中具有重要意义。
关键词: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教育;师德;教师队伍建设
本文引用格式:周承彬,张甲盟,赵增银.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教育发展道路培养打造师德高尚的一流保卫队伍[J].教育现代化,2019,6(81):129-131.
师德是教师为人师表的根本,中华民族作为礼仪之邦,对师德的可谓是非常重视。在2016年的全国高校思想政治会议上习近平就“师德”做出了发言,为践行师德这一教师良好品质,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教育发展,师资队伍的培养要更加严谨。现阶段,受社会风气的影响,教师队伍建设呈现多样化,伴随网络技术的发展,新闻事件的传播速度加快,教师不良作风曝光度增强,为改善这一现状,挽回教师队伍的优良形象,确保我国教育事业的发展,教师队伍的师德建设是当下教资队伍建设的重要课题。
一 师德建设的基本思路
(一)以德治理学校以师德建设为本
受儒家思想的影响,尊师重教是我国教育事业开展的理念,对于学校建设来讲要以德为根本,在此基础上对师德进行管控。伴随社会风气的浮躁,部分教师在言行上出现失德,学校没有及时的对教师思想行径进行扭转,此外,课程改革的深入使得部分教师在教学活动中不在具备优势,在教学理念、教学方法中不能适应社会发展。基于此,改善以上问题是当下教师乃至学校所面临的重要问题,教师在教学活动中必须坚持以学生为本,做到育人先律己的教学要求,学校也要深化德育理念,对师资队伍进行管控,以此将师德建设作为学校建设的重点,提高教学质量。
(二)按需设计内容,以教师发展为本
师资队伍的建设要以学生需求为基础,学校发展要以教师发展为根本。在具体的教学过程当中,学校为加大对教师的管控,一般会出台相应的考核标准,对教师进行约束,教师在课程与学校的双重压力下,容易出现对自身定位的迷茫,从而导致教师思想出现问题。教师是学生发展的主要依靠,是学校发展的重要途径,学校要科学化对教师实行量化考核,进而确保教师的正向发展。
(三)以质量为核心,增强学校竞争力
教学质量是衡量学校的重要手段,教学质量的高低来源于教师队伍的教学开展,同时是教师高尚师德的一种体现。教师师德能够对教师的专业性与教学有效性起到促进作用,教师师德的培养是学校办学的基础,教师只有具备高尚的师德才能确保教学质量,增强学校在行业中的竞争力。
(四)以教改为载体,构建师德培育路径
当下随着教育改革的深入,学校可对教师开展师德建设。相较于传统的师德建设来讲,现下的师德建设投入更大,部分老教师对自身要求较为严格,师德在任教之时与生俱来,不必经后期培训,但现下受社会大环境的影响对教师进行师德建设是必不可少的。传统的师德培养方式,主要依赖说教与事例结合的培养方式,没有明确的针对性,且对部分性格敏感的教师而言具有强烈的侵蚀性,会使其产生抗拒心理。师德的培养要在教学过程中进行培养,在对学生进行管理前,对自身进行反省,通过不断的自我约束,实现自身师德的形成,进而促进教学质量[1]。
二 师德建设的重要性
师德是教师的职业道德,各行各业的发展都有相对应的行业准则,师德便是教师行业的道德规范与行为标准。师德的建设能够确保教师在工作当中严于律己,严谨、认真的开展工作,在课堂建设中也能与学生保持良好的沟通氛围,塑造融洽的师生关系。师德建设同时也能够提高教师自身的专业性,促进教师素养的提升。
现阶段,教育行业体罚、有偿家教等问题层出不穷,教师师德被推到舆论的风口浪尖,为整治师德乱象,教育部门出台多项条例,对不良举措明令禁止,并要求各教育单位建立健全师德考察体系、加强对教师师德的监管、制定处罚措施。从原则上来讲,教师树立正确的师德观念,教育不良现象便不会出现,师德建设能够有效的约束教师行为,使其生活作风更加标准化,进而在教学过程当中更好为教育事业鞠躬尽瘁,提高教学质量,打造优秀的教学环境。基于此,师德建设作为教师任教的基础原则在教育行业中具有重要作用[2]。
三 师德建设在教学中的体现
(一)抓学习夯实教师教育信念
教学质量是教师的不懈追求与奋斗目标,教学质量是教师水平与教学能力的体现,在教学活动的开展中,教师的学习也要同步进行。随着课程改革的深入,校园建设以创新为主、教师队伍的建设主要以师德为核心,针对学校各自岗位的教师而言,学校要不断开展校园文化建设、教师评比等活动,以此深化师德建设在教师教学中的意义;对未上岗的教师而言,学校要对其进行师德培训,宣传师德理念,培养新教师的师德建设,使每位教师在上岗前拥有良好的师德品质,为教育事业奠定基础,在上岗后,要对师德建设开展定期的讲座,深化师德理念,培养教师高尚的职业道德。在日常的教学过程中,学校可举办关于德善主题的教师演讲大赛,要求教师结合时代发展特色、以课程改革为载体,对师德建设展开演讲。
只有对教师的教育信念进行不断的培养,才能确保师德理念的深入,通过一系列的方式方法使师德践行到教育的个方面,并致力于实现全员、全方位与全过程育人。
(二)抓教改提升教师教学能力
教师是学校的基石,教师教学能力的提高能够促进学校知名度的提高,教师教学能力决定了教学质量,教学质量是教师教学能力的体现。随着课程改革新标准的实行,教师的教育理念也要随之改革,从一定程度来讲是对教师教学的冲击。师德建设能够优化教学过程,并且提高教师对环境的适应能力,课程标准的改革是教师的教学方法必须做出改变,传统的填鸭式交易不在适应新时代发展的需求,创建积极有效的课堂环境,提高学生的课堂参与度成为当下课堂活动开展的重点。教师要在教学方法与教学模式上进行创新,以提高学生的课堂参与度,进而提升教学质量。
(三)抓“引、带、推”促进教师专业发展
引领、带动、推进是三位一体的教师发展理念。在教学实践当中,学校要加大对教师的思想引领,使教师的思想与专业能力保持在先进水平,并通过学生的反馈、学校的监督时刻对自身进行反省,保持自身理念的专业化、协调发展。在师资队伍建设中,老教师要带动新教师发展,对其行为标准进行指导,促进教师的全面化发展,另一方面新人教师要借鉴老教师的成长轨迹进行学习,在不断的学习中提高自身专业能力。学生对教师的发展具有推动作用,良好的教学氛围,使学生求知欲望加大,在一定程度上能够促进教师的发展。
学校可通过相关主题活动的举办,对教师的专业性进行培养,在这一过程当中教师也能得到交流,从而吸取同事之间的优秀教学经验,以及对师德理念的不同理解[3]。
(四)抓评价规范师德培育过程管理
在教学工作当中建立健全科学的师德量化体系,以达到规范教师行为的目的。师德量化体系完善了教师师德的考评,是对教师行为的认可与激励,实行师德量化体系能够提升教师对自身行为的管控,调动教师在工作中的主观能动性。师德量化体系的应用能够规范教师的行为,同时能对师德培训进行规范化管理,师德评价可合理的设定奖惩措施,以激励教师队伍的正向发展。量化标准体现与时俱进的时代特点,根据社会变化、专业建设需求以及基础教育规律,及时进行调整、补充与完善。
(五)抓激励提升教师职业幸福感
师德建设在教学中要适当采取激励制度,使教师感受职业幸福感,激发教师师德发展。各行各业的员工普遍对激励制度更为关注,科学合理的激励制度的应用,能使教师感受教育大环境下的认同感,从而使教师更好的开展教育工作。激励制度包含工作晋升、奖金设置、人文关怀等,尽量实现对各教师针对性的激励,以激励满足需求,最大化的调动教师的工作积极性,以此提高教师的职业幸福感,营造良好的教学风气[4]。
四 师德与教师队伍建设
道德建设的最终目的是教师良知的回归,在教学过程中实现自我价值实践与道德约束。现代社会过于强调教育的工具理性,模糊了教师群体的价值理性。回归教师道德,可以重塑价值理性的光辉,实现教师队伍无私奉献的精神。
(一)教师道德建设的价值重构
师德建设是教师从业过程中的重要价值体现,师德并不是单纯对教师思想道德的指代,而是在教师行事作风中精神面貌的体现。在社会发展的趋势下,国民对于教育行业的关注度逐渐增高,教师师德水平成为国民关注的重点,为践行良好的教育风气,实现教师自身价值,教师要在教学中严于律己,将师德建设贯穿在工作当中。
在学校等级制度的制约下,工具理性导致教师内部义务弱化,导致教师不良行为的产生。学校等级制度的管理导致权力等级的严重划分,教师的思想和责任受到制约,进而导致教师教学义务的弱化。学校的目的是为了培养学生的发展、教师的价值在于实现对学生的培养,促进学生的发展。具备职业道德的教师总是把学生的发展放在第一位,基于此,价值理性的回归,是对教育的目的、生命的意义、以及人类表现教育的意义的追问。
(二)教师道德建设的精神诉求
教师师德作为教师精神建设的一种形式,对教师思想道德的形成具有重要的指导作用。教师道德建设要求教师对自身的行为、思想、观念等方面均有约束,要加强教师内心的思想道德建设以此彰显教师行业价值。教师道德建设的精神诉求通过教师的思想道德水平体现,教师要通过理性与感性两方面,加强对自身的约束,以此提高教师师德建设。
(三)教师道德建设的最终实现
教师道德建设在教师的教学中有着最大化的体现,思想道德建设优秀的教师将工作重点放在对学生的培养当中,致力于提高教学质量与教学水平,并对自身专业化能力有着极强的把控力,而丧失道德建设的教师过分关注自身利益,注重对职位、地位、荣誉的追逐。伴随社会的不断发展,社会风气越发浮躁,在此大环境下,教师要坚守自身职业道德,为教育行业的发展做出贡献。
教育现代化进程的加快,为教师在行业发展当中带来了更大的机遇与挑战,只有不断的加强对教师思想道德以及职业精神的建设才能保障教师顺应行业发展,教师道德的回归可以推动教师道德建设的发展。教师师德促进教师道德在崇高师德与底线师德的争议中需求一种合宜道德。教师师德的价值优先性与道德能力决定了教师道德建设的出发点与落脚点[5]。
五 结语
教师的师德建设是教师发展的重要因素,教师行业具有一定的领导性与引导性,教师要以身作则对学生的发展起到促进作用。师德建设能够使教师深化自身职责,更好的对教学质量进行管控,师德不是主观意识上要求,而是深入人心的道德观念,师德建设能够提高教师对职业的认同感,约束自身行为,更好的教育事业做出积极贡献。
参考文献
[1]钱广荣.为师当自尊:师德师风建设的立足点[J].思想理论教育,2018(11):83-86.
[2]柴兆斌.关于师德师风建设的几点思考[J].甘肃教育,2016(22):41.
[3]何海菊.论新形势下如何构建专门的高校师德考核体系[J].时代教育,2015(15):148-149.
[4]谢丽娴.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对高校青年教师师德师风建设的价值引导[J].高教探索,2011(04):150-152.
[5]黎永强.高校教师师德修养刍议[J].教育现代化,2017,4(40):182-183.
关注SCI论文创作发表,寻求SCI论文修改润色、SCI论文代发表等服务支撑,请锁定SCI论文网! 文章出自SCI论文网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lunwensci.com/jiaoyulunwen/29703.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