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ci论文 - 至繁归于至简,Sci论文网。 设为首页|加入收藏
当前位置:首页 > 教育论文 > 正文

通信专业岗位任职类课程形成性考核探索与实践论文

发布时间:2021-04-01 08:55:21 文章来源:SCI论文网 我要评论














SCI论文(www.lunwensci.com):

摘 要:在分析通信专业课程考核现状的基础上,针对通信专业岗位任职类课程重能力培养这一特点,以通信专业通信分队勤务课程为例,探索了形成性考核方案的设计与实施,反思了考核中存在的问题,对岗位任职类课程采用形成性考核具有借鉴意义。

关键词:形成性考核;岗位任职;翻转课堂

本文引用格式:郭文普,等 . 通信专业岗位任职类课程形成性考核探索与实践[J]. 教育现代化,2019,6(79):159-160.

一前言

  当前新一轮军队院校改革步入全面实施阶段,院校教育改革取得实质性进展,按军队院校教学改革统一部署,我校生长军官本科学历教育与岗位任职培训集中在 4 年内完成,各专业开始全面实行学历教育与岗位任职培训融合培养。这种培养模式与培养目标的改革变化,对课堂教学模式和课程考核方法提出了新要求。为充分发挥课程考核在融合培养育人实践中的评价测定和激励导向作用,学校持续开展了课程考核改革研究与探索,在通信专业课程评价组织实施过程中,我们针对岗位任职类课程的特点,对形成性考核方式进行了探索。

\
 
二 通信专业考核方式的基本情况

  在本轮军队院校改革之前,军队院校初级指挥军官培养采用的是“合训、分流”组训方式 [1],最初是指“基础教育合训、专业训练分流”,后演变为“学历教育合训、任职培训分流”。即采用的是两段式培养,“合训”阶段培养学员军、政基础和专业基础,“分流”阶段培养学员装备操作、组训、管理能力。

  我校通信专业在本轮院校改革之前,仅承担着“合训、分流”中的学历教育阶段教学任务,主要包括政治理论、军事共同基础、科学文化基础、工程技术基础和专业基础等模块。其中,专业教学集中在工程技术基础和专业基础两个模块,课程的性质与特点决定了对学员学习的评价主要是以考试为主,“一考定乾坤”的情况比较突出。多年来,学校不断加大考试改革力度,明确要求引入形成性考核,不断丰富课程评价方式。形成性考核的概念是美国课程评价专家斯克瑞文 (Scriven) 于1967 年首次提出 [2],是指教员在课堂上以考试或观察的形式评价学员对所学内容的掌握程度,其后,形成性考核在远程教育和军事职业教育中得到了应用 [3]。与课终考试为代表的终结性考核相比,形成性考核具有“有利于全面评价学员能力、有利于促进学员的学习自主性和探索性、有利于培养学员的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的优势 [4]。

  在学校考核制度的引导下,通信专业课程考核方式也在不断丰富,在课程考核评价中引入了平时作业考核、大作业考核、实验考核等方式。但还存在以下问题: 一是考核方式总体上还比较单一,大多数课程采取“课终笔试成绩 + 实验考核成绩”的评价方式,其中笔试成绩占比  70-80%,实验成绩占比  20-30%;二是目前的形成性考核更注重的是形式上的体现,而不是针对课程特点精心设计出来的。甚至有些时候,形成性考核的这部分成绩变成教员调节课程总成绩的手段,没能真正发挥出形成性考核对课程学习的激励作用。

  本轮院校改革后,通信专业融合培养模式中,岗位任职类课程开设了 12 门,其中实践学时数占比近60%,岗位任职类课程总的教学目的是“懂装备、会操作、能组训、善谋划”,必须针对不同的课程精心设计考核方式,研究探索适合这类课程以“促进能力提升”为目的考核方式。

三 形成性考核的探索 - 以“通信分队勤务” 课程为例

  形成性考核的最终目的是“提高而非证明”,与岗位任职类课程的特点非常匹配,需要研究的就是针对不同课程的教学目标和特点,精心设计形成性考核评价的具体方式。我们以“通信分队勤务”课程考核改革为例进行介绍,目前采用形成性考核已完成了两期学员的考核评价,考核对学习的激励效果比较明显。

(一) 课程的性质及学习中存在的问题

  通信分队勤务工作是通信专业本科学员毕业后赴部队必然要担负的主要工作之一,也是部队等级战备、专项任务值班、重大演训、日常等状态下信息通信畅通、可靠、高效的基本保障。“通信分队勤务”是国防生任职培训、生长军官岗位任职一门必修课程,课程目的是使学员了解部队通信分队勤务工作、掌握通信台站要素组成及工作流程、熟悉通信规章纪律等。

  通信分队勤务课程教学内容多、覆盖范围广、涉及值勤工作细节繁琐,同时,勤务工作又是实践性很强的工作,时常需要面对和处理各种实际的不定状况。仅采用终结性考核存在以下弊端:一是考试内容受限,不足以支撑考核目标,终结性考核只能是对教材上的枯燥的条款进行题目设计,考能力很难体现;二是学员学习与考试主要靠背记,不结合实际场景,单纯的将通信勤务工作作为规章制度来背记,易生倦怠情绪;三是难以实现“以考促学”、“以考促练”的目的,终结性考核容易引导学员将考试通过作为学习目标,而不是将提升值勤处置能力作为目标,主动学习动力不足,培养的学员难以做到在面对实际情况时灵活处置。因此单纯的终结性考核,学员兴趣不浓、学难以致用的情况比较突出。

(二) 形成性考核方案设计

  针对该课程的特点,课程教学组在教学组织、考核方法等方面进行了探索和实践,创新了考核方式。按照“全程评价、多元考核”的思路,贯彻“贴近部队、贴近岗位、贴近实战”的原则,采用形成性考核为主(占比 60%),终结性考核为辅(占比 40%)的考核方案。形成性考核采用基于翻转课堂的模拟值勤演练,将其划分为预先准备、模拟值勤演示、值勤鉴错三个环节,成绩分别占比模拟值勤演练成绩的 30%、40%、30%。具体实施方案如下:

  1.预先准备:针对通信台站人员设置情况,设置若干人一组。每组分别选择一种通信台站要素,在教员授课基础上,结合教材和个人理解,对该台站值勤工作进行更加细致的学习,以组为整体设计演示脚本,集中呈现台站通信值勤中的一个片段,设置少量错误操作并在演示脚本中注明。教员针对学员提交的演示脚本进行打分,并给出指导意见。

  2.模拟值勤演示:利用课内学时,组织翻转课堂式教学,由各组轮流进行模拟值勤演示,根据各组展现出的动作、语言规范性,工作流程规范性,演示效果等情况,教员打分,并给出指导意见。

  3.值勤鉴错:每组在演示时,其他各组人员观察演示过程,查找并记录其中出现的错误操作,各组值勤演示完成后,每人提交值勤鉴错结果,教员根据结果进行打分。

(三) 形成性考核运用效果及反思

  上述三个环节的形成性考核方案设计,已经运用在两期学员的课程考核中,从运用效果来看,学员参与积极性较高,学员能更主动地熟悉和掌握值勤规范,能做到对值勤规范的强化记忆和灵活运用,达到了预期的目的。但也发现了一些问题,在后续的考核实施中需加以改进。

  一是在预先准备阶段,教员规定植入 5 处错误操作,这种定量化的设置,造成模拟值勤演示过程中,由于时长短、错误多,部分学员设置错误稍显夸张,有小品化表演的成分,使得通信值勤的规范性没有凸显出来,不利于培养学员的值勤素质;二是从设计演示脚本到完成演示,都是由学员完成,所有突发情况处置都是预先设计的,不利于学员掌握临机处置能力。在下次考核中,可以通过根据各组演示脚本植入不定量的错误操作、模拟值勤演示过程中增加教员设计的临时内容考核临机处置能力,进一步提升考核效果。

四 结束语

  针对岗位任职类课程,形成性考核与终结考核相比具有明显的优势,不但能够引导学员积极参加相关教学活动,提升自主学习能力,更重要是培养学员养成自主学习的习惯。对军队院校岗位任职类课程而言,教员在设计形成性考核方式时,一方面要结合课程的教学目标和特点,另一方面还要坚持贴近部队、贴近岗位、贴近实战,按战斗力标准进行考核。形成性考核对教员的教学素质要求更高,需要教员针对每门课程的特点,设计各有特点的形成性考核方案,可以是单元测试、课堂研讨,也可以是装备操作考核、模拟组训等形式,最终达到引导学员顺利、高效完成岗位任职类课程学习的目的。

\
 
参考文献
[1]赵荣.解析“合训、分流”人才培养目标体系 [J]. 高等教育研究学报,2011,34(3) :4-5.
[2]吴昌提 , 林菊芳 , 等 . 国内外形成性评价述评—兼评开放教育形成性考核十年 [J]. 现代远距离教育 ,2009(3):66-69.
[3]王宏新 , 成坚 , 等 . 形成性考核在军事职业教育专业实践课教学中的应用 [J]. 继续教育 ,2016(5):69-71.
[4]丁科 , 罗迎社 . 在教学中开展形成性考核探索 [J]. 高等建筑教育 ,2011,20(5):65-68.

关注SCI论文创作发表,寻求SCI论文修改润色、SCI论文代发表等服务支撑,请锁定SCI论文网!
文章出自SCI论文网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lunwensci.com/jiaoyulunwen/29702.html

发表评论

Sci论文网 - Sci论文发表 - Sci论文修改润色 - Sci论文期刊 - Sci论文代发
Copyright © Sci论文网 版权所有 | SCI论文网手机版 | 鄂ICP备2022005580号-2 | 网站地图xml | 百度地图x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