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ci论文 - 至繁归于至简,Sci论文网。 设为首页|加入收藏
当前位置:首页 > 教育论文 > 正文

基于移动互联平台的《物流系统分析与设计》课程实验效果分析论文

发布时间:2021-03-30 10:47:56 文章来源:SCI论文网 我要评论














SCI论文(www.lunwensci.com):

摘要:新工科背景下,随着现代信息技术的快速发展,本科生获取信息的途径和方式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随时随地的移动学习、在线学习成为知识传播的新途径。对学校的教学和学习方式产生了显著影响,打破了传统教学存在的时空限制。通过构建基于移动互联平台的《物流系统分析与设计》实验,打破传统的教学模式以提升课程教学质量和学习效果,通过对平台使用前后学习效果及成绩进行对比分析,得出基于移动互联平台的教学互动平台对教学质量和学习效果有明显的提升作用。

关键词:新工科;物流系统;课程实验;效果分析

本文引用格式:张志坚等.基于移动互联平台的《物流系统分析与设计》课程实验效果分析[J].教育现代化,2019,6(80):282-284.

2017年教育部、各省级教育厅先后密集性出台文件,大力要求推动新工科建设,促使各高校把快速发展新工科建设提上了日程。新工科是在当前发展形势下,密切对标新型产业发展的一种教育模式,同时也是对传统工科的升级。我校物流工程与物流管理专业属于典型的新工科专业,如何结合新工科建设背景,推动专业课程建设以及引进实验课程以促进专业课程改革成为我校物流专业课教师面临的新课题。

《物流系统分析与设计》是我校交通运输与物流学院的专业核心课程之一,也是物流管理、物流工程等专业的必修课程,新工科背景下,要求本课程的教学设计要以学生为主体,以突显课程实践能力为目标,对课程进行实践教学改革。通过教学改革实现课程结构与岗位任务的对接;以工作任务为参照点设置课程和组织内容。通过课程改革使课程内容与企业的实际岗位责任、工作任务实现无缝对接。课程紧密围绕物流企业的需求选择课程内容,全面实现情境化教学。同时以项目为载体,实现“学与产”的结合。通过这种情境化教学,让学生接触真实的企业,学生在完成具体项目的过程中来构建相关理论知识和实践技能,并通过课程学习全面发展学生的物流系统设计与分析的职业能力。课题组通过改变目前物流系统分析与设计课程实圳环节相对较少的现状,增加综合实训教学环节的设计和实施,以加强对学生的实践使用技能和动手能力的培养,提高学生的综合实践技能。加强以模拟实训软件为辅,以真实第三方物流企业的物流系统分析与设计为例,加强实训教学环节的设计。特别是结合中小型物流企业的实际需求,开展新工科教学模式。

\

 
一 基于移动互联平台的《物流系统分析与设计》课程设计

(一)课程定位


《物流系统分析与设计》是本学院在制订物流管理专业群人才培养方案是指定的必修的核心课程,其课程的地位和性质不言而喻。课题组通过采用工作过程导向法,以江西省某第三方物流企业优化流程为例,采用现代物流管理软件,加强学生的系统设计和分析能力。同时也结合案例教学法,在对物流系统理论知识部分内容的讲述中,充分考虑学生的基础差、没有实践经验的特点,推行案例教学方法,利用案例分析,融入对物流职能基本知识,提升学生的分析能力。

(二)设计原则

课程组全面分析了《物流系统分析与设计》课程定位,通过采用购买第三方软件平台,构建基于信息技术的《物流系统分析与设计》课程教学思路与框架。在以工作任务为导向的课程上,通过分析平时学业听课的表现、问答老师提问及案例分析的正确性,重点考核学生对物流软件模拟操作完成情况和质量。比如:在典型任务为导向的《物流系统流程图绘制》课程中,我们改变传统的理论教学,通理论教学加课程实训的教学模式,以实际工作任务为驱动,以一个真实企业为背景,让学生在实际物流企业的背景下进行DFD绘制方法学习,让学生充分思考了这个物流企业得基本业务流程。在学生通过实际动手中,操作软件绘制过程汇总来完成上面具体任务的过程中,教师给予适当的操作指导和必要的相关知识的提醒,采用教学做相结合的三明治式数学方式,让原来那样的被动学习方式转为学生主动的、积极的、具有开放式特征的新的教学方式,全面地激发了大多数学生的学习兴趣,凸显了新工科教育“符合新产业需求”的特色。

二 基于移动互联平台的《物流系统分析与设计》教学互动平台教学效果评价

(一)数据来源


以华东交通大学交通运输与物流学院的参加这门课程学生的大三学生为例进行统计分析。我们对学生在原来纯理论教学模式下和在本门课程采用互动平台使用前后的效果进行对比分析。主要包括了全部学生在移动互联平台使用前后对平台的直观印象进行问卷调研,对问卷结果进行统计学分析,以获取学生对该互动平台的教学效果的主观印象。后面,继续通过对全部学生在移动互联平台进行教学前后的测试成绩进行对比分析,从统计学方法继续分析平台教学是否有效促进了学生学习成绩的全面提升,是否激发了学生的学习热情,分析该平台的有效性。

(二)问卷调查描述性统计分析

课程组采用发放问卷和网络问卷(问卷星平台)相29.8%由于学生完成任务的进度太慢,在课表安排的时间内无法限时完成任务。76.8%全面提升课程设计的最后成绩,学生对课程的兴趣度全面提高。

(3)移动互联平台的整体效应增强

课程组设计的移动互动平台除了日常教学功能以外,还为国家、省级、校级的物流设计大赛提供了平台。32.8%的学生表示除了日常教学外,以后还会利用该平台进行物流设计大赛的参赛设计,全面使用和应用该平台的其他功能。49.4%学生还通过平台进行物流基础知识、物流仓储知识、物流配送知识、物流信息处理、物流加工、物流价格分析等方面的应用,为其毕业论文和课程设计提供了参考。

三 测验成绩统计分析

在进行问卷调查的同时,课程组通过在移动互联平台后台进行本门课程的测验的成绩进行实时跟踪和全面统计分析。在连续跟踪一个正常教学周期后,从平台使用的前后成绩来看,教学互动平台的使用对学生的成绩有显著提升作用。测验成绩分别由基础知识模块(包括课程相关概念和理论知识识记,占总分20%)、系统设计模块(主要以行业前沿信息理解应用为主,以点为特征,占总分的30%)、系统分析模块(课程相关理论的综合应用,以面为特征,占总分的30%)及系统报告模块(针对该实验的全部总结报告,占总分的20%)等四个模块构成。课程组运用SPSS22.0软件对成绩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见表1。


\


(1)覆盖学生的面比较广

由于现在大多数学生都有移动设备,对移动互联平台十分了解,问卷结果显示34.9%认为通过改变传统纯理论教学,通过增加这样的课程实训的教学模式,以工作任务为驱动,在学生组队动手操作来完成工作任务的过程,可以全面提升学生自己的操作方式、操作技能和操作知识。78.6%认为这样的移动互联平台可以全面提升课堂教学质量,特别是在侧重实践性、职业性课程教学改革,通过采用第三方物理模拟企业的真实背景,采用具体的案例,按物流系统、业务流程等具体任务,让学生完成一个典型的第三方物流企业系统设计与分析的物流工作任务,从而保让课程实圳的高度仿真性。

(2)学生学习能力显著提升

问卷结果显示,学生在通过互动学习平台之后,有13.9%的学生在自我学习意识等方面有了全面提升。通过工作任务的教学方式改革,体现为以工作任务为导向在教学内容的选择,以完成37个工作任务为目标,学生的工作任务符合复杂分析的任务,问卷结果显示从表1可以看出:跟实验密切相关的模块1-3的实验班后测项目分数大于实验班前测分数,模块4的实验班后测项目分数小于实验班前测分数,主要由于学生进行了模块1-3的上机实验后,对实验总结没有进行认真总结,这也是以后需要在重点关注的地方。


\

从表2中可以看出,实验班级在教学互动平台使用前后测验成绩总分的均值为70.85和77.93分,而且前后测验总分均值之差为-7.08,t=20.335,p=0.000小于0.05,前后测验成绩差异显著,综合成绩有明显提高。同理,模块1、模块3、模块4的p值分别为0.000,皆小于0.05,说明平台的使用前后对学生的基础知识模块、系统分析模块、系统报告模块扩展作用,对学生的方案设计等综合能力有明显的提升作用。而对于基础知识模块,主要对与相关概念和理论知识的理解,传统的教学方式和基于网络平台的教学方式。模块2的p值不明显,说明学生通过物流系统分析后,但是如何如何实现物流系统设计,特别是物流系统设计的工具使用并不熟悉,以后要加大对学生物流系统设计的指导。

四 结论

国家鼓励各个高校通过采用工科试验方法,全面提升工科学生的实践技能。作者所在的课程组通过采用移动互联平台完成新工科的相关教学要求,通过移动互联平台的全面使用突出本门课程的能力目标,通过构建符合新工科要求的项目任务,以学生为主体,实现了课程结构与岗位任务的对接。以工作任务为参照点设置课程和组织内容,实现课程内容与职业能力的对接,围绕物流管理、物流工程等本科专业对应的职业能力的培养选择课程内容;全面梳理教学情境与工作情境的无缝衔接。以项目为载体,实现了新工科背景下的工与学的结合,物流类学生通过接触真实的物流企业的设计案例,在完成具体项目的过程中来构建相关理论知识,激发职业技能能力,帮助学生努力在与工作任务的联系过程,全面系统去学习《物流系统分析与设计》这门课程的全部知识点和实践技能。

参考文献

[1]杨晓峰.基于SOA集成架构的物流信息技术专业教学实训系统集成平台的研究[J].计算机产品与流通,2018(12):222.
[2]王鹏.新工科范式下物流系统建模与仿真应用型实验课程教学方法探析[J].中国物流与采购,2018(22):42.
[3]沈波.建筑工程施工中环境污染问题和防治措施[J].居舍,2018(30):12.
[4]唐广花,谢云.“物流营运管理系统”案例在软件工程专业实践教学的应用[J].电子世界,2018(20):67-68.
[5]廖望科,陈春艳,焦晓松.物流与信息服务产业的聚集关联及优势匹配——基于云南的实证[J].大理大学学报,2018,3(09):33-45.
[6]李明,王麒铭,陈静颖.环境污染防治在建筑工程管理施工中的作用分析与研究[J].环境科学与管理,2018,43(06):14-18.

关注SCI论文创作发表,寻求SCI论文修改润色、SCI论文代发表等服务支撑,请锁定SCI论文网!
文章出自SCI论文网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lunwensci.com/jiaoyulunwen/29668.html

发表评论

Sci论文网 - Sci论文发表 - Sci论文修改润色 - Sci论文期刊 - Sci论文代发
Copyright © Sci论文网 版权所有 | SCI论文网手机版 | 鄂ICP备2022005580号-2 | 网站地图xml | 百度地图x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