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CI论文(www.lunwensci.com):
摘要:青少年是祖国的未来,是民族的希望,提升我国青少年综合能力和素质,势在必行。在新课程改革背景下,笔者对中小学音乐教育的发展现状进行分析,针对发现的问题提出相应的解决措施。为农村中小学的音乐教育的发展提供一定的理论依据。
关键词:农村;中小学音乐;素质教育;存在问题;对策
本文引用格式:李志华.基于新课程改革背景下农村中小学音乐教育促发展的研究[J].教育现代化,2019,6(81):49-50.
基于现在传统的教学模式,中小学课堂教学忽略了音乐教育的重要性,忽视了音乐在众多学科中的地位。素质教育是现代教育之根本,针对中小学而言,音乐是提高个人素质其中一个不可缺少的重要角色。换而言之,必须重视和改善音乐教学模式,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从点到面,全方位着重发展音乐教育工作,才有助于提高中小学生的整体素质[1]。
一 农村中小学音乐教育的现状
(一)对音乐教育的重视程度不够
培养学生的爱国情怀,热爱社会主义,懂法守法,有社会公德心,端正三观,学习优秀传统,并传承发扬。努力学习知识技能,增强体质,成为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全面发展的新一代,这些都是新课程改革的目标。但是居于我国现在的应试教育,学生在学习上承担着很大的压力,面对严峻的升学率,学校的教学科目也被区分为了主次科,例如:语数英被列为主科,而音体美等,则为次科。每当临近紧张考试复习期,很多音乐的课程将会被其他科目占用。学生也因为学习压力大,学习理论知识的时间长,根本没有时间学习音体美“小三门”课程的相关知识,部分农村学校的课程表甚至形同虚设,实际上根本没有开展音体美课程[2]。
对于家长而言,学习成绩就是证明孩子在校的学习成果,成绩优异,就认为学生认真读书听讲,成绩较差,就要施加压力,各种督促、各种责备,力求让小孩各科成绩都能名列前茅。对于很多家长而言,成绩就是学习成果的最好证明,其他兴趣得发展可以等以后再说。
同时,也是由于学生在校期间学习音乐专业知识、乐器的时间少,部分家长为了培养孩子的兴趣,让学生利用周末的时间,参加兴趣班的培训,如:钢琴、小提琴、舞蹈、爵士鼓等。与此同时,也占用了学生大部分的休息时间,再加上学习科目的课后作业,从而导致,学生基本上是没有周末的休息时间。
(二)师资结构设置缺乏科学性
在农村中小学师资结构设置中,存在一定的科任教师不协调性。鉴于人事编制的问题,基本上除了镇上的中心小学以外,绝大多数农村的中小学师资配备都不完整,并且在比较偏僻的农村学校里面,生师比也不符合标准,严重缺乏专业教师。学校师资缺乏,甚至没有“音体美”专业的教师担任相应科目,以至于“音体美”课程由其他科目的老师兼任,或者直接被占用,上其他科目的专业内容。
即使招聘了专业的音乐教师,其他科目的专业老师没有配备完整,一个专业音乐老师还需要担任其他科任工作。这样一来,专业老师就已经谈不上专业了。第一、没有足够的时间认真针对本专业科目进行备课;第二、担任的科目多了,自然就不能顾忌到每一个专业的深入研究,探究新的教学方法、创新教学内容等。
在此类问题的解决方法上,也没有发现太多的改善的现象,对比近几年的招聘公告以及最终的考试录取结果显示,农村中小学的“音体美”专业教师招聘情况十分不乐观,人数十分有限。根据学生比例,学校的师资需求,招聘人数根本无法满足现实的需要。
(三)总体经济实力匮乏
经调查,农村中小学的整体经济实力情况不容乐观。据笔者所了解,大部分农村中小学缺少专业的教材教具。农村中小学的音乐课也只是存在“音”,基本没有存在“乐”,音乐课只是简单的教师课堂教唱,学生学唱。根据新课程教学大纲中,音乐课本的编制,涉及到许多乐器的使用及演唱,但是,由于学校经济实力的匮乏,根本无法满足教师和学生的需求。对于涉及到的乐器演唱、练习,学生也只能听老师讲,音乐老师连“演”的机会都没有,因为专业老师也没有教具,学生最多也只能通过多媒体,看相关的演奏视频,严重制约了学生学习乐器的能力发展[3]。
(四)缺少音乐文化氛围
相对现在的农村中小学而言,良好的教育是目标,教学是主要任务,为了把时间和精力都放在教育工作中,大部分学校都没有定期组织文体活动,同时也由于缺少专业技术的老师,所以没有办法开展。
文体活动对于一个学校来说,其实是一种校园文化,同时也有助于提高校风的建设,因为文体活动的缺失,从而也很难在校园内营造一个青春活跃的音乐文化氛围。举个例子,茂名市化州市是许多国家排球运动员的家乡,所以当地会定期举行排球运动或排球比赛;篮球是东莞市的第一运动,所以东莞的篮球文化盛行,篮球竞技水平较其他地区而言偏高,同时也成为民间一项热门的体育运动。
音乐是一个城市、一个社区、一个学校的灵魂,没有音乐氛围的学校,会显得淡然无色,没有音乐氛围的学校,很难培养学生的音乐爱好,也很难提高学生的音乐水平,同时也不利于学生的全面发展。
二 农村中小学音乐教育改善的措施
(一)相关部门提高对音乐教育的重视程度
在“中国知网”平台,搜索“农村中小学新课程改革”这个主题,在搜索结果中出现41篇相关的论文。通过大量阅读相关的文章发现,以“农村中小学新课程改革”、“音乐教育教改研究”等为主题的论文中,学者已经对在新课程改革存在的部分问题已经做出了诠释。但是,由于相关部门的重视程度不够,一直没有得到较大程度的改善。
对于新课程改革,或者是促进音乐教育发展的问题上,相关教育局、学校领导等,如果引起足够的重视,在专业教师人才招聘的过程中,能有针对性地招聘相关专业的老师,保证教师配备的完整性,就能保障课程的顺利开展。在课程设置上,能提高对“音体美”科目的重视,让“音体美”科目能保质保量地开展,能在很大程度上激发学生学习兴趣,以及培养学生的学习能力。
(二)加强师资队伍建设
在保证专业教师人员的配置为前提下,加强师资队伍建设也是不可忽视的问题。对于学生的教育,作为老师要“因材施教”,对于教师的培训,作为老师要“与时俱进“,正所谓“学如逆水行舟,不进则退”。以前,传统的教书匠,一本教科书、一份教案、一个课件,从入职那年到退休那天,一尘不变,这种教学方式已经落后了,与现代教学相悖而驰[4]。
要做到学生的综合素质和专业水平不断地提高,思考和创新是科任老师必须完成的功课。探索和总结新的教学方法,思考新的教学内容,创新新的教学方式,创新新的讲授形式,只有改变才能让学生更容易、更用心地去学习,并接受新的知识。
与时俱进,除了教师本身,作为教育部门,同样要对教师提出要求,提供平台。对于提出要求,学校领导,教育部门可以对教师进行定期的考核,制定的相关制度,要切合实际地实施,保证落实到位。对于提供平台,可以组织教师定期进行培训,方式可以是校内,或者校外等,形式也可以讲授、拓展等多样化。只有不断提高教师的教学水平,才能有保障性地促进新课程改革的发展,帮助学生全面提高综合素质。
(三)加大对音乐教育经费的投入
经济是推动一个国家,一个城市发展的最大动力,对于一个学校,一个专业而言,也是如出一辙。学校教具、学具的缺乏,对于教学而言,存在很大的阻碍。对于音乐教学来说,形式与方法本来就应该是多样化的,同时也要丰富教学内容,只是单纯的教唱对于现代教学的需求而言,显得很单调、并且已经满足不了学生的需要。
加大对音乐教育经费的投入,购买相关的乐器,能在很大程度上满足教师教具和学生用具的需求,方便音乐教师传授学生更多专业的知识,同时,学生也能从中受益,能利用日常的课堂活动及课余的时间,练习使用乐器、演奏乐曲。对于音乐教育投入的经费增加了,专业教师就能在很大程度上提高自身的业务水平。
三结语
总而言之,对于音乐教育促发展的问题上,相关部门领导重视了,课程设置得到了改善,有了强大的师资队伍,有经费支持,教具学具满足现实需要,那么学校的音乐教学的发展就能如虎添翼。注重新课标改革,着力提升音乐教师的教学能力,对提高学生学习音乐的兴趣,提高学生学习音乐的积极性有着直接的关系。音乐是一门艺术,发展音乐教育,能促进学生身心健康发展,更提升个人的素养内涵,从侧面来说,对学生学习其他科目也提供了很大的帮助,助力培养全面发展人才,为新时代青少年的茁壮成长做奉献[5]。
参考文献
[1]郑勤.大学生心理调节:音乐心理积极效应实证研究[D].西安石油大学,2014.
[2]胡光亮.浅析农村中小学课程改革存在的问题及其解决路径[J].课程教育研究,2019(8):66.
[3]刘常亮.新课程背景下中小学音乐教育模式改革研究[J].北方音乐,2018:197.
[4]郭秀峰,李金林,李世存.新课程改革背景下中小学音乐教育存在的问题及对策[J].北方音乐,2018(3):205.
[5]刘美君.新课程改革下中学英语教师教育的目标与模式[J].教育现代化,2017,4(34):116-117.
关注SCI论文创作发表,寻求SCI论文修改润色、SCI论文代发表等服务支撑,请锁定SCI论文网! 文章出自SCI论文网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lunwensci.com/jiaoyulunwen/29657.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