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ci论文 - 至繁归于至简,Sci论文网。 设为首页|加入收藏
当前位置:首页 > 教育论文 > 正文

基于高校招聘公告的教研岗位海外背景要求调查论文

发布时间:2021-03-26 17:27:18 文章来源:SCI论文网 我要评论














SCI论文(www.lunwensci.com):

摘要:本文在全国范围内根据不同高校类型和高校特色抽取了22所高校,调查并分析了2018年其招聘网站上的教研岗位招聘信息,在得出结论的基础上提出了建议做法。

关键词:高校;招聘;教研岗位;海外背景

本文引用格式:刘文君,等.基于高校招聘公告的教研岗位海外背景要求调查[J].教育现代化,2019,6(78):214-216.

一 问题的提出

高校包括大学、专门学院、高等职业技术学院、高等专科学校,其中大学一般指综合型高等院校,专门学院包括了医科大学、戏曲学院、音乐学院、美术学院,高职高专院校包括职业技术学院、高等专科学校等。部分高校有211工程、985工程。

高校的教育职能是培养科研探究和创新能力,传播和继承文化,为社会培育和输送人才,很大程度上影响着国家的科技发展,人文素养,创新能力等指标。而教师是核心,有什么样水平的教师队伍,就会有什么样水准的大学[1]。因此高校在人力资源战略上纷纷加展开了对教师人才的竞争,以提高整体的教学质量、学科建设与学术研究水平。

在此过程中出现了对国内博士的歧视现象,由于高校扩招严重,学科发展不够前沿,同时出于学术交流的要求,高校在招聘时倾向于有海外留学/工作背景的博士生,国内博士在国内高校应聘教研岗位常遇到种种要求限制。高校要求应聘者为海外高水平大学或研究机构博士或海内外知名大学联合培养的博士,国内博士毕业生需为国内高水平大学或研究机构特别优秀博士,且学科为国家重点学科,或者有海外留学或博士后经历[2]。例如北京工业大学2014年计划招聘教师129名,其中半数岗位用于招聘留学归国人员。

基于此现象,本文主要调查了大学和专门学院教研岗位的招聘情况,在全国范围内根据不同高校类型和高校特色抽取了22所高校,整理并分析了2018年其招聘网站上的教研岗位招聘信息。

\

 
二 调查结果

(一)总体分析


本次调查高校信息如下。

\


我们汇总了其招聘岗位和有海外背景要求的岗位,总体上与海外背景有关的要求为:国内高校教研岗位招聘时,对海外背景的要求包括取得海外知名高校博士/博士后学位、在海外高校任职,有海外科研/工作经历。具体总结如下。


\
 

其中,天津大学招聘自然科学和工程技术领域人才,其英才计划A档长聘教授岗位要求有海外连续36个月以上工作经历;南京大学的所有人才引进计划如千人计划创新人才都要求在国外取得博士学位或者在海外知名高校任职;哈尔滨工业大学的人才引进计划中除了青年拔尖人才选聘计划以外,其他如青年千人计划等都要求有国外留学和任职经历。忽略部分缺少详细人数的岗位,对上述表格数据进行总体统计得出,所有院系数为397,有海外背景要求的院系数为185,占比为46.60%;而总招聘人数为1661,有海外背景要求的招聘数为344.75,占比为20.2%。

(二)分学校性质分析

根据图1可知,总体上211/985高校对海外背景要求最高,211高校其次,最后是普通高校。这也反映出了高校招聘倾向于招收来自更高教育背景的人才,普通高校招收211毕业生,211高校招收211/985毕业生,211/985高校则要求海外人才。例如广东海洋大学招聘的19个专业中只有食品科技学院高层次人才教学岗位要求具有留学经历,以及外国语学院一般教学科研岗位有海外留学经历者优先;211高校东北师范大学招聘的20个专业中有9个专业包括信息科学与技术学院、商学院、物理学院、历史文化学院等,都要求有海外高水平大学博士学位或者海外留学经历;而211/985高校同济大学招聘的33个专业助理教授都要求有两年以上海外留学/研究经历。


\
 

(三)分学校类型分析

由图2可知,总体上工科类高校对海外背景的要求最高,其次是专科高校包括体育大学、音乐学院、医科大学等,最后是综合类高校。这也反映了目前国内高校招聘倾向于招收来自更强学科背景的人才,除了少数一些学科,我国大多数的学科的发展水平还是要弱于欧美国家,尤其是自然科学领域国内整体还是落后于国外同行。综合类高校学科范围较广,因此对海外背景的要求总体上较低。例如工科类高校华中科技大学的青年千人计划教授招聘岗位,就要求必须有连续3年以上海外科研工作经历;专科类高校中央音乐学院招聘的8个专业中有5个专业——作曲系、指挥系、管弦系、声乐歌剧系、乐队学院都要求海外引进;而综合类高校中国人民大学招聘的31个专业中只有8个专业如统计与大数据研究院、环境学院、马克思主义学院等属于海外学习经历者优先。


\

三 结论与进一步讨论

综上所述,目前国内高校在教研岗位上仍偏重于有海外背景的人才,这与国内学科发展水平和国内博士生培养质量有密不可分的关系。

但尽管大多数学科的发展水平还是要弱于欧美国家,2018年涉及理学、工学、生命科学、医学和社会科学五大领域的“软科世界一流学科排名”发布结果显示,国内202所高校上榜,上榜总次数1700次,位列全球第二。部分高校部分学科已挤入国际前10行列,其中清华大学的通信工程、上海交通大学的船舶与海洋工程,哈尔滨工业大学的仪器科学,武汉大学的遥感技术,北京科技大学的矿业工程,中南大学的冶金工程、北京航空航天大学的航空航天工程以及同济大学的土木工程更是达到了世界第一的水平。

此外,根据2007年对全国所有博士生培养单位和部分用人单位采取问卷调查方式开展的博士质量调查结果,国内博士生发展30年来,博士学位论文选题更具前沿性,成果更有创新性,其整体状况与国际水平的差距正逐步缩小;博士生已成为我国学术论文产出中的一支重要力量[3]。当然不同单位博士学位论文质量存在差异,创新能力与世界高等教育强国比还有一些差距。但10年过去,我们有理由相信,随着相关制度逐步完善,导师培养质量的保障以及培养条件的不断改善,国内博士生的培养质量在稳步提高。

因此,随着国内学科水平的发展和博士生培养质量的改善,国内高校在招聘时应当发现国内博士生的可取之处,重视专业能力和综合素质,而不过于追求海外背景。为此,本文提出了以下具体建议。

(一)完善人才招聘制度

高校应树立现代人力资源管理理念[4],在对学科发展和高校培养情况有充分了解的基础上,优化制定招聘选拔策略。筛选时应采用科学的评价体系,综合关注求职者的发展历程,重视其接收的专业训练和专业能力。

(二)提升博士生教育质量

政府方面应当提升对博士生教育的支持力度,增加博士生人均培养经费,保证高校科研经费,支持博士生投入科研项目;同时高校应提高博士生生源水平,强化对博士生的学术训练,改革博士生论文发表等考核制度,提供更多的国际交流机会和经费支持。还可学习国外博士培养方案,如实行双导师制或导师小组制,采用多样化的博士培养等[5],不断提升国内博士生的培养质量。

(三)发展重点学科

相关部门应大力支持全国重点学科、国家实验室和研究基地建设,高校应向国际一流水平大学学习,发展其重点学科,弥补弱势学科的劣势,发展出更多接近或达到世界一流水平的优势学科。

参考文献

[1]刘道玉.有好的教师才有好的大学[N].光明日报,2014-5-13.
[2]秦建国.高校青年教师招聘歧视现象调查分析——以2014年北京“211”高校教学科研岗应届毕业生(博士后)招聘为例[J].北京青年研究,2015,24(04):50-59.
[3]陈洪捷,赵世奎,沈文钦,等.中国博士培养质量:成就、问题与对策[J].学位与研究生教育,2011(06):40-45.
[4]任初明.透视高校教师招聘中的“出身论”现象[J].教育探索,2012(02):70-71.
[5]于维艳,李冲,朱大胜.国外博士生培养探析[J].中国电力教育,2014(33):22-23.

关注SCI论文创作发表,寻求SCI论文修改润色、SCI论文代发表等服务支撑,请锁定SCI论文网!
文章出自SCI论文网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lunwensci.com/jiaoyulunwen/29608.html

发表评论

Sci论文网 - Sci论文发表 - Sci论文修改润色 - Sci论文期刊 - Sci论文代发
Copyright © Sci论文网 版权所有 | SCI论文网手机版 | 鄂ICP备2022005580号-2 | 网站地图xml | 百度地图x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