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CI论文(www.lunwensci.com):
摘要:课程思政是当前专业教学工作中的一项重要任务,本文从当前教师面临的课程思政的问题出发,进行了高职院校专业教师提高思政教育教学能力的必要性分析,并结合高职院校专业教师的具体情况提出了提升专业教师思政教育教学能力的建议和策略。
关键词:课程思政;专业教师;教学能力。
本文引用格式:王鹏.关于高职院校专业教师思政教育教学能力提升路径的探讨[J].教育现代化,2019,6(81):83-84.
习近平总书记在全国高校思想政治工作会议上指出:“要用好课堂教学这个主渠道,思想政治理论课要坚持在改进中加强,提升思想政治教育亲和力和针对性,满足学生成长发展需求和期待,其他各门课都要守好一段渠、种好责任田,使各类课程与思想政治理论课同向同行,形成协同效应。”[1]“课程思政”应运而生,全国各地高校纷纷积极响应,并在教育主导部门的积极引导下,各地高校火热开展了课程思政教育教学活动。但是,“课程思政”不是一个口号也不是一个运动,它是要求我们持续坚持开展的,只有如此才能培养出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能够正确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合格接班人。这个问题首先需要面对的就是高校教师,如何让高校教师认识到当前存在的问题,并在教学过程中有能力更好的且持续的开展课程思政教学工作,这是一个重要的且急需解决的问题。本文针对上述问题并结合高职院校专业教师的具体情况进行了分析,且提出了高职院校专业教师提高思政教育教学能力的对策。
一课程思政视域下,高职院校专业教师提高思政教育教学能力的必要性
(一)专业教师自身的思想政治理论水平低
一直以来,专业教师的课堂教学只注重专业知识和技能的传授,很少关注学生的人生观价值观的培养。从而导致专业教师对于思想政治理论的学习和关注不够。加之高职院校专业教师课程教学压力大,课时量多,无暇兼顾其他,自身的思想政治理论意识不足。“课程思政”的提出,要求全部课程和全体教师都要为学生的思想政治素质培养服务。“课程思政”要求专业教师不仅要具有丰富的专业知识和技能,还要能够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进行深入全面的理解,能够对马克思主义思想理论进行正确运用。只有专业教师自己具备了较高的思想政治理论水平,才愿意将“课程思政”积极的贯彻和执行。只有专业教师自己具备了较高的思想政治理论水平,才能够将专业课程中思政资源挖掘出来,并将其贯穿于专业课程的教学中,实现对学生人生观、价值观和世界观的培养,从而实现课程思政[2]。
(二)专业教师的师德师风建设不足
随着改革开放和市场经济的发展以及各种国外思想传播,当前高校教师在师德师风方面也受到了市场经济和国外思想的部分糟粕的污染。专业教师在日常教学过程中和生活中对学生的价值观等方面不能起到很好的示范引导作用。榜样的力量是巨大的,尤其是教师作为学生的学习榜样,其影响力更是突出。教师的言行举止都会潜移默化的影响着学生。专业教师不仅要注重在课堂上对学生的思想教育和价值培养,还要注意在生活中通过良好的师德师风感染和影响学生。专业教师培养良好的师德师风,为学生树立积极的榜样形象,为课程思政工作的开展提供保障[3]。
(三)“课程思政”工作尚在摸索阶段,专业教师在思政教育方面缺乏可借鉴之经验和理论指导
“课程思政”工作开展时间不是太久,尚未形成系统的理论体系,也没有成熟案例经验可供借鉴。专业教师缺乏必要的思政教育培养和专业训练,专业教师不能像思政教师那样系统的开展思政教育工作。另外,由于专业教师自身存在的思想政治水平和教学能力等方面的差异,也会导致“课程思政”工作开展效果的不理想。
(四)“课程思政”面向的学生群体思想等较为复杂,个性意识强
当前高等职业院校的学生多为95后乃至00后学生,且高等职业院校的学生作为没有很好的接受基础教育培养的一批,其自身就缺乏较好的自我管理意识和上进心。他们的思想比较容易受到时下国内外多种自由思潮的影响,同时,他们多为独生子女,在家庭教育等方面一直都被是被关注的焦点,他们大多追求个性和自由,以自我为中心,缺少服从意识。当前学生群体的特点也为高等职业院校专业教师“课程思政”工作的开展提出了挑战。
二 课程思政视域下,高职院校专业教师思政教育教学能力提升路径的建议
1.大力开展思想政治教育,全面提高专业教师自身的思政意识和觉悟。加强对专业教师进行马克思主义理论教育。深入开展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等方面的教育,定期开展对党和国家的理论方针政策的分析和研究,做到与时俱进。全面分析当前的国情和世界形势增强专业教师对党和国家的信心。深入学习党的指导思想,时刻保持思想的先进性,保证与党的一致性。
2.加强师德师风建设,提高专业教师“课程思政”的影响力。师德师风建设,一方面要深入开展师德教育,在日常培训和组织活动中加强师德师风方面的培训工作。创新师德师风的培训形式,通过带头示范,模范讲座与心得交流等形式提升师德师风建设的效率。另一方面,加强师德师风建设方面的激励和惩罚措施,在职称评审、评优评奖,年度考核等方面,加大师德师风方面的比重[4]。
3.加强“课程思政”的理论研究,形成理论体系,指导专业教师开展课程思政。理论指导实践,课程思政的理论建设可以在很大程度上指导专业教师开展课程思政工作。“课程思政”理论包括思政资源的发掘,教材建设,课程的设计以及课程思政的有效开展和评价体系等内容。思想政治理论教师和其他相关研究人员,积极开展“课程思政”的理论研究,有助于解决专业教师在“课程思政”工作中的一系列问题,提高专业教师课程思政的开展效率。开展“课程思政”优秀示范课,形成尽可能多的可借鉴的优秀课程案例。
4.深入研究学生特点,把握特征,因势利导,助力专业教师开展课程思政。当前学生的思想,开放、独立且有较强的批判性,专业教师在课程思政的开展过程中可以灵活运用学生的特点,发挥学生的能动性,让学生积极地参与到教学过程中去。引导学生利用马克思主义理论去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等。
5.建立激励机制和制度保障,提高专业教师提升思政教育教学能力的动力。将课程思政工作的评价及考核,纳入到教师的职称评审、绩效考核等体系,激励教师投入更多的精力和时间参与到课程思政的工作和研究中。
6.开展教师培训,将“课程思政”教育教学能力纳入教师培训。将“课程思政”教育教学能力的培养纳入新教师入职培训,让新教师在入职之初就形成课程思政的意识,并学习“课程思政”教育教学能力。同时,在日常工作中加强“课程思政”教育教学能力培训,可以通过在线教育,名师讲座,观摩课,示范课以及访问交流等形式,有针对性的进行“课程思政”教育教学能力培训。
7.发挥思想政治理论教师的专业优势,辅助专业教师思政教育教学能力提升。思想政治理论教师在思政教育方面接受过系统而专业的训练,他们有这方面的优势。通过开展集体备课等形式,由思想政治理论教师帮助专业课教师发掘思政资源,进行课程设计等,进而逐步提升专业教师思政教育教学能力[5]。
8.降低课程教学压力,减少教学课时量,让教师有更多的时间去研究课程思政,提高课程思政教学质量和教学效果。当前高职院校专业教师普遍面临课程教学压力大的问题,每个教师每学年课时量动辄四五百,教师大多疲于完成教学工作数量,对于课程教学质量的提升以及课程的深入研究无暇兼顾。降低课程教学压力,减少教学课时量,可以让教师能有更加充分的时间去发掘专业课程中的思政因素,进而进行更加充分的教学准备,更加优化的课程教学设计,从而更好的提升教学效果和教学质量,进一步提升教师的课程思政教育教学能力。同时,教师教学工作量的减少也为开展专业教师“课程思政”教育教学能力培训,以及思想政治理论教师帮助专业课教师开展集体备课等促进活动,提供了时间保障。
总之,全面提升高职院校专业教师课程思政教育教学能力,是全面且持续高效的开展课程思政教育教学工作的重要保障和实施关键。高职院校专业教师作为课程思政工作的一线人员,有必要认真分析当前形势,紧密结合当前学生的思想动态,把握课程思政教学规律,全面提升课程思政教育教学能力。只有专业教师课程思政教育教学能力提高了才能更好的培养出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合格建设者和接班人。
参考文献
[1]张业蕾,夏从亚.破解“三大治理难题”的中国智慧:习近平新时代治国理政内容论纲[J].临沂大学学报,2019,41(03):9-17.
[2]孙志伟.理工类专业课程开展课程思政建设的关键问题与解决路径[J].思想政治课研究,2019(01):93-97.
[3]刘承功.高校深入推进“课程思政”的若干思考[J].思想理论教育,2018(06):62-67.
[4]高燕.课程思政建设的关键问题与解决路径[J].中国高等教育,2017(Z3):11-14.
[5]木尼拉·阿布都外力.如何提升高校思政教育理论课课堂教育教学质量的思考[J].教育现代化,2016,3(12):168-169.
关注SCI论文创作发表,寻求SCI论文修改润色、SCI论文代发表等服务支撑,请锁定SCI论文网! 文章出自SCI论文网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lunwensci.com/jiaoyulunwen/29516.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