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CI论文(www.lunwensci.com):
摘要:会计是一项严谨、规范、不容一丝差错的工作,这样的工作性质和“工匠精神”所倡导的一丝不苟、精益求精的理念不谋而合。因此,在中职会计专业人才培养中,要将专业教学和工匠精神的培养融合在一起,这样才能实现德育、智育、能力教育、职业道德教育的协同并进、多元发展,为学生更好的投入会计工作奠定良好基础。
关键词:工匠精神;中职教育;会计专业;人才培养
本文引用格式:郑华兴.工匠精神在中职会计专业人才培养中的运用[J].教育现代化,2019,6(81):15-16.
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各行业对于会计人才的需求也有所增加,不少高校和职业院校相继开设了会计专业,这也造成会计人才输出增加,市场面临供大于求的现状。对于中职学校来说,如何提高会计专业人才的竞争力,让学生更好的适应工作岗位、从事会计工作,工匠精神的培养是不可或缺的一部分。工匠精神在中职会计专业人才培养中的渗透,能够强化学生的工匠意识,在工作中独运匠心,热爱本职工作,精益求精致力于职业发展,从而培育德才兼备、素质过硬的中职会计人才[1]。
一中职会计专业人才培养与工匠精神的内在联系
(一)工匠精神的培养是我国经济发展的需要
在当前我国经济转型升级的背景下,经济的发展需要一支具有工匠精神的高素质人才队伍。会计专业是不少职业院校的热门专业,不少学校不断扩大招生规模,学校师资建设和教育能力却无法同步跟进,这就造成会计人才培养质量参差不齐,尤其是在职业道德、职业生涯发展中教育的缺失,造成不少会计专业学生“德能失调”,这就使中职会计教学中德育教育的开展更加重要。而工匠精神在中职会计专业人才培养的运用,在强化学生会计知识技能的同时,加强工匠精神的熏陶,从而培养学生良好的职业素养。
(二)工匠精神的培养是学生就业创业的重要保障
企业用人除对专业能力有所要求外,对学生的忠诚度、职业态度也有很高要求。尚处于青春期的中职生,还没有形成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因此部分学生在进入社会初始阶段不能很好胜任工作的要求,这就需要中职会计专业在常规教学基础上强化工匠精神的培养,提升学生的职业忠诚度,以积极扎实的态度投入到岗位工作中,从而使学生具备更大的就业优势。
同时,工匠精神与传统“工匠”的概念有本质区别,它有着鲜明的时代特色,不但要求学生有扎实的职业技艺,而且还要有创新创业能力。对于中职会计专业学生来说,掌握基本的专业知识和从业技能是必不可少,但是有创新求变意识、有自主创业能力同样重要,创新才是职业发展的原动力。基于此,在中职会计人才培养中,要改变以往“重专业、轻通识”的教学模式,将工匠精神的培养融合与会计课程教学中,这样才能切实培养学生的创新创业能力,为学生就业发展奠定基础[2]。
(三)工匠精神的培养有利于提高学生职业道德水准
会计工作有很大的特殊性,职业道德水准要求高,它要求工作者有强烈的责任心和纪律观,每一个环节都不能出错,这一点和工匠精神所倡导的精益求精、敬业乐业、创新追求有着本质相同。因此,工匠精神在中职会计人才职业道德培养中有积极的促进作用。
二“工匠精神”下中职会计人才培养模式的创新
(一)找准定位,把握工匠精神的内涵
中职会计专业学生入学之后,对今后的职业定位模糊并且缺乏职业生涯规划,因此学生入学初期就要做好专业认知教育和职业生涯规划教育,在做好这两方面教育的同时融入工匠精神教育,使学生找准自己的定位、把握工匠精神内涵,对自己未来的职业发展方向有更清晰的认识,激励学生向“中国工匠”的目标发展。
1.专业认知教育中融入工匠精神教育。对于多数中职新生来说,会计是一个完全陌生的专业,学习内容、学习环境、知识结构的变化会让学生感到无所适从,所以,学校要重视专业认知教育,在办学办专业中厚植工匠精神的理念,通过讲座、参观等形式引导学生理解会计职业的特点、社会价值以及作用等,让学生明白会计工作对专业能力、综合素质等方面的要求,对本校会计专业特色、师资情况进行介绍,在这过程中明确工匠精神的培育在专业学习中的重要性,这样才能让学生对自身专业有更清晰的认识,明确学习方向、了解学习内容,从而对会计专业有更全面的认识。
2.职业生涯教育中融入工匠精神教育。学校应以社会需求为导向开发校本课程,引导学生进行科学的职业生涯规划,在这一过程中可邀请企业负责人、财务岗位管理人员等为学生讲解企业用人要求、行业现状等,这样才能让学生对工匠精神的意义、作用有感性认识,让学生更准确的认识自身能力和职业发展之间的联系,让学生认识到自己的发展潜力;这样才能让学生有长期发展目标,而不是局限于毕业之后仅仅从事基础的财务工作。
(二)优化教育模式,在教学中进一步渗透工匠精神
在学生学习的关键期,工匠精神的运用不仅体现在培养学生的职业技能方面同时在职业道德方面的培养也至关重要,技能与职业道德、职业精神相互融合,才能促进学生全面发展。在第二学年,学生具备专业认知后,则要把重点转移到技能与精神的培养中,通过工匠精神教育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提升学生的实践水平。
1.以课堂为主渠道,在职业技能培养中融入工匠精神,增强职业使命感。学校应改变以往以理论教育为主、实践教学为辅的教育方式,优化当前会计专业课程结构,在专业课教学中要增加职业教育内容,通过媒体情境模拟、演示法、案例分析法等为学生创设会计工作情境,向学生展示一些账目弄虚作假、违反职业道德、贪污徇私的职业案例,通过反面教材强化学生的职业道德教育,这样才能使学生真正掌握技能同时又培养学生正直、诚信、恪守职业道德的认识,在未来工作中同样做到严谨规范、一丝不苟,不为非法利益所诱惑,从而形成良好的职业道德水平[3]。
2.充分发挥第二课堂的作用,把工匠精神的教育贯穿到整个德育主线中。学校应完善各项制度,营造氛围,笔者所在学校规定每学期举行两次有关工匠精神主题的主题班会活动。中职会计专业要注重培养专业、严谨、关注细节、追求极致的工匠精神,首先班主任要重视对就业前景、会计行业政策等内容的讲解,将职业指导融合到日常教育管理中。比如班主任要和学生共同制定班规制度,建立考勤制度,以此强化学生的组织纪律性,在学校严格要求,学生进入工作岗位后才能适应企业的管理制度。其次,笔者所在学校还专门编制了工匠精神校本读本发放到每位学生手中供课后阅读,定期组织各类演讲、辩论等活动提高学生对工匠精神的认识。第三,充分挖掘本地特色资源来进行主题教育,笔者学校所在地区红色文化丰富,红色文化包含着工匠精神的精髓,通过结合红色文化的主题教育,进一步将工匠精神内化于心。
3.组织比赛,充分发挥环境育人作用。通过专业比赛能够实现“以赛促教”的作用,提高学生的专业能力和心理素质,培养学生的良性竞争意识。在专业比赛的基础上,中职学校要充分利用互联网以及新媒体工具强化对学生工匠精神的培养,加强家校沟通,建立起从学校到家庭、到社会的工匠精神培养氛围,以此培养会计专业人才专注自律的职业态度[4]。
(三)深化校企合作,在实践中领悟、运用工匠精神
中职学校要建立良好的校企合作关系,在寒暑假期间特别是毕业前的实习期组织学生进入合作企业进行实习,把在学校中学到的知识运用到实践中,在这一过程中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岗位适应能力以及人际沟通、合作能力,让学生更生动的体验企业财务工作的严谨性和严肃性,使学生在遇到困难、解决问题中进一步领悟工匠精神,同时又能够运用工匠精神指导实践。工匠精神和职业技能的有机会结合促使学生不断进步[5]。
三结语
工匠精神是从业者对本职工作的极致追求,倡导爱岗敬业,在工作中一丝不苟,严谨规范同时有创新精神。在中职会计人才培养中,工匠精神的融入能够改变学生的价值观和职业发展观,使其具备更扎实的职业发展理念,培养学生良好的职业道德,认识到会计工作的重要性和特殊性,从而严格要求、不断进取,提高学生的就业竞争力,助力学生稳定、扎实、创新发展。
参考文献
[1]张江英.“现代学徒制”在中职会计专业的应用研究——以上海市西南工程学校会计专业为例[J].教育现代化,2019,6(35):252-254.
[2]王慧琳.现代学徒制在高职会计专业教学中的应用[J].河北职业教育,2019,3(01):79-81.
[3]曹嘉敏.“工匠精神”引领下的中职英语教学改革研究[J].职业,2018(08):39-41.
[4]程德双.重视中职会计教育弘扬工匠精神[J].中国培训,2017(02):109.
[5]马小红.现代学徒制在中职学校会计专业教学改革中的探索[J].现代商贸工业,2016,37(25):149-150.
关注SCI论文创作发表,寻求SCI论文修改润色、SCI论文代发表等服务支撑,请锁定SCI论文网! 文章出自SCI论文网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lunwensci.com/jiaoyulunwen/29505.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