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CI论文(www.lunwensci.com):
摘要:高职院校是我国培养高素质应用技能型人才的重要教育机构,为我国的经济发展做出了巨大的贡献。为了更好的满足社会的发展,高职院校将德技并修、工学结合作为主要的人才培养模式,在培养学生文化修养的同时,加强学生的职业技能培养。1+X证书制度是我国教育部针对职业院校发布的教育制度,意图增强职业院校学生的技能水平。该项制度的实施是对高职院校教育模式的一项改革,对于职业教育具有重要的意义。但是由于该项制度还处于试点阶段,所以还有很多问题需要不断的调整和完善。
关键词:高职院校;1+X证书制度;意义;技能;素质
本文引用格式:戴护民.高职院校实施1+X证书制度的意义及需要注意的问题分析[J].教育现代化,2019,6(81):101-102.
有数据表明,我国70%的劳动者来自于职业院校,可见职业院校在我国人才培养中的重要作用。随着我国经济的快速发展,各个行业都面临着产业转型升级,由此对劳动者的素质和技能水平有了更高的要求,这就需要高职院校在人才培养模式方面及时做出调整,根据社会发展形势以及企业需求制定人才培养标准。1+X证书制度在高职院校中实施具有重要的意义,其中的“1”为学历证书,“x”为若干职业技能等级证书。学历证书反映的是人才的培养质量,而职业技能等级证书是学生职业技能水平的凭证,能够充分反映出个人职业生涯发展所需要的综合能力。高职院校考证制度在我国个别院校已经有所实践,但是还没有形成比较科学的体系,1+X证书制度的实施为高职院校的人才培养模式提供了科学意义上的保障,也是高职院校面对产业转型升级所作出的重要调整[1]。
一 高职院校实施1+X证书制度的意义
(一)满足产业转型升级对人才的需求
高职院校的人才培养目标主要立足于社会的需求,注重对学生文化素质和职业技能的培养,这样既能够满足社会发展对人才的需求,又能够保证学生有较强的职业能力和良好的就业前景。所以高职院校的人才培养模式需要根据市场的变化而及时调整,以市场需求为导向。随着社会经济的快速发展,我国的经济发展需要进行产业转型升级,由此对从业人员的工作技能也会有所改变。高职院校的毕业生在企业中大多是一线从业人员,面对这种产业变革,一线从业人员不仅要掌握本岗位的工作技能,还要对岗位群中其他岗位的生产内容有所了解,时刻掌握生产和服务对象的需求和变化,具有较强的团队合作意识和人际沟通能力。
(二)完善职业技能等级证书的认定模式,提升职业教育人才培养效率
学历证书与职业技能等级证书相融合一直都是我国高职院校所追求的教学模式,这也充分说明了我国高职院校在人才培养目标方面的正确性和前瞻性。但是在实际执行的过程中,因为相关体系不够健全,导致职业技能等级证书的含金量不高,无法真正的实现学校最初的诉求。因为学历证书和职业技能等级证书分属不同的管理部门,所以在认定过程中就会出现分化的现象。一般对职业技能等级证书的认定为终结性评价,只是凭借学生最终的成绩来认定其在某一方面的能力,无法充分而完整的反映出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能力表现,同时知识与技能的分隔评价也无法体现出学生的职业能力,这严重背离了高职院校对双证融通的期待,也与产业转型升级的社会发展形势不相符,无法满足社会发展对人才的需求标准,所以需要作出相应的调整,1+X证书制度的实施是对传统职业技能等级证书认定的变革和完善,在证书的获取途径、评价导向和学习内容等方面进行变革,加强教育资源的利用效率,打破两类证书在执行过程中的壁垒,真正实现双证融通的价值,对高职院校提高人才培养水平而言具有重要的意义[2]。
(三)提升职业技能等级证书的含金量
职业技能等级证书是表明劳动者具有从事某一职业所具备的学识和技能,也是用人单位招聘的主要依据之一。我国高职院校一直都倡导双证融通,但是由于我国职业技能等级证书一直都是由人力资源与社会保障部门单独实施与管理,在职业技能鉴定方面缺乏一定的实效性,导致职业技能等级证书缺少必要的含金量。为了提升我国职业技能人才的能力和水平,在高职院校实施1+X证书制度可有效解决这一问题,能够从根源上提升职业技能等级证书的含金量,真正体现出职业技能等级证书的价值。我国各级政府在职业院校中投入了大量的资源,在资源配置、师资队伍建设以及科研等方面都给予了大力的支持,在高职院校中实施1+X证书制度,能够充分发挥出这些资源的优势,实现教育资源的均衡配置和高效利用,更加完善职业技能等级证书体系。这项制度的实施不仅能够加强学生理论与实践的充分结合,并且能够对学生的学习过程进行动态跟踪,全面展现学生在获取职业技能等级证书过程中的能力,确保证书的含金量,无论是对于学生而言,还是对企业而言,都能够体现出证书自身的价值。
二 高职院校实施1+X证书制度需要注意的问题
(一)防止职业教育变成“证书化”学习
在高职院校中实施1+X证书制度,主要目的就是提升学生的教育质量和职业技能,但是在实施的过程中,要正确的理解这项制度的内涵,避免将职业教育变成“证书化”式的教育。新的证书制度实施了,很多传统的职业资格证书被撤销,但是职业资格证书制度还在实行,只是在数量和质量上有所改变。在1+X证书制度中,学历证书还处于首要位置,只有扎实的理论学习和良好的文化素养,才能够为职业技能的拓展奠定良好的基础。所以高职院校要对1+X证书制度有深入透彻的理解,避免将其解读为证书化教学模式,将组织学生考证作为职业教育的特色,这就偏离了这项制度实施的本质。高职院校的办学仍然要以就业为导向,学生考取的职业技能等级证书要真正体现出证书的内涵和价值,不能将其应试化和功利化,而是应该结合市场发展和学生的职业发展规划进行[3]。
(二)教学体系要根据1+X证书制度进行相应调整
目前,我国高职院校的1+X证书制度还处于“试点”的状态中,所以在实施的过程中还有很多内容需要不断的完善。现有的1+X证书制度中,由教育部门授予的职业技能等级证书更多体现的是教育性和生涯发展的特点,所以在实际执行的过程中,高职院校中原有的授课形式、学历教育的周期、学校教育的过程等要素都要进行相应的调整,以适合该项教育制度的顺利实施。在教学标准的研制、课程标准的开发以及教材的编制等方面,教育部门的职业技能等级证书制度会为其提供一定的指导,将这项制度的实施与学校的教学工作进行有效的衔接。因为部分高职院校自身就具备授予职业技能等级证书的条件,所以在课程开发过程中应该对1+X证书制度的内涵进行深刻的理解,然后在授课形式、课程开发标准等方面进行科学的规划,确保能够为该项制度的实施提供充分而全面的保障,避免陷入传统双证教学的误区。
(三)建立完善的职业技能等级证书评价体系
职业技能等级证书不同于职业资格证书,资格只是从事某一职业领域的基本要求,而等级则是对个人在职业生涯发展过程中的动态变化,其对生涯二字的诠释更加深刻。为了保证1+X证书制度的顺利实施,应该建立完善的职业技能等级证书的评价体系,包括评价的工具、评价时间、评价地点、评价内容、评价主体等,这些都需要进行调整。职业技能等级证书的鉴定需要由有资质的学历教育机构实施,在评价方式上可以采用过程性评价+终结性评价的方式,更多的注重学生在考证过程中各项能力的表现。评价工具可以采用观察量表、试卷、成果评价量表等形式,展现多元化的特点,能够更加全面的反映学生的综合能力。评价地点可根据实际要求选择校内公共实训基地或者是企业培训基地,根据高职院校的办学模式和实际情况进行选择。评价内容中可与职业标准、专业教学标准、课程标准进行无缝衔接,以全面反映学生职业能力为依据。一线教师和企业专家都可作为评价的主体,主要以客观公正的态度和标准进行考核。完善的评价体系是1+X证书制度实施的重要基础,在执行过程中可根据实际情况不断完善[4]。
三结语
1+X证书制度的实施并不是偶然,之前在我国部分高职院校中已经有所应用,但是规模和体系并没有完善的制度约束和保障。“学历证书+若干职业技能等级证书”制度,是我国学历证书和职业技能等级证书从“分开授予”向“合并授予”的大胆尝试,所以会先在一些高职院校中的几个专业作为试点,阶段性的向所有职业院校进行普及。这项制度的实施是我国职业教育应对社会发展做出的重要调整,无论是对高职院校还是社会发展,都具有重要的时代意义。所以在实施的过程中还需要不断的调整和完善,最终摸索出适合我国国情和职业院校发展的教育模式,为我国培养高素质的应用技能型人才做出贡献[5]。
参考文献
[1]徐国庆,伏梦瑶.“1+X”是智能化时代职业教育人才培养模式的重要创新[J].教育发展研究,2019(7):21-26.
[2]缑慧娟.浅谈1+X证书制度下高职工程测量技术专业人才培养模式改革[J].中小企业管理与科技(上旬刊),2019(04):89-90.
[3]王岩,韩振生.关于高职院校实施职业资格证书制度的思考[J].北方经贸,2012(6):183-184.
[4]姜玉峰.高职院校实施职业资格证书制度的必要性分析[J].河北职业教育,2007,3(16):31-32.
[5]赵玲珍.基于顾客价值的高职院校核心竞争力模型构建[J].教育现代化,2015(01):42-46.
关注SCI论文创作发表,寻求SCI论文修改润色、SCI论文代发表等服务支撑,请锁定SCI论文网! 文章出自SCI论文网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lunwensci.com/jiaoyulunwen/29490.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