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CI论文(www.lunwensci.com):
摘要:慕课是当前“互联网+教育”理念下备受瞩目的新兴教育模式,短短数年间便受到了来自世界各地学习者的青睐。值此背景下,作为我国教育体系重要组成部分的高职院校,也积极进行了慕课建设的尝试,然而,校方对影响学生慕课学习意向的一些因素认知存在不足,导致其慕课建设实践收效甚微,有基于此,文章对影响高职学生慕课学习意向的影响因素进行深入剖析,并提出了部分优化高职院校慕课建设的相关策略建议,以期裨益于慕课和高职院校教学体系的深度融合,切实提升教学效果。
关键词:高职学生;慕课;学习意向;影响因素
本文引用格式:陈亮.高职学生慕课学习意向的影响因素探究[J].教育现代化,2019,6(80):121-122.
一慕课基本内涵
慕课(MOOC)是“大规模开放式在线课程”的音译,是一种在互联网技术支持下的新型大众教育平台,区别于传统的教育平台,慕课以其无限延伸的教育资源覆盖范围、高度弹性的学习时间,迅速风靡全球,部分学者甚至称其为“印刷术发明之后教育领域最大的革新”。慕课作为契合互联网思维的教育创新,具备着一下几大典型特征:其一,教育工具资源呈现多元化特性,慕课整合了大量网络社交工具,在学习工具的多样性方面具有无与伦比的优势;其二,课程的可操作性强,传统教育模式的时间、地域桎梏被突破,学生能够在任何时间、任何地点随时进行学习;其三,课程受众面宽泛,慕课不存在传统教育模式在规模和受教人数上的限制,拓展了教育的规模。
2012年开始,是慕课发展迅速扩张的阶段,该时期,大批美国顶尖高校纷纷建立网络学习平台,并随着Coursera、Udacity、edX等三大课程商的崛起,慕课的发展规模进一步扩大。2013年,慕课开始进驻亚洲市场,根据《中国慕课行动宣言》显示,自2013年教育部大力推动中国慕课建设进程起始,六年来,慕课在中国取得了巨大发展,2018年,教育部认定推出了首批490门国家精品慕课,2019年的第二批将达到801门。当前,中国已经上线的慕课数量达12500门,进行慕课学习的在校学生以及社会学习者总数逾2亿人次,慕课为切实推进我国学习型社会的构建发挥了巨大作用。
二 影响高职学生慕课学习意向因素分析
(一)慕课所需的高职院校基础设施建设
为契合全面深化教育领域改革的现实需求,高职院校进行了大量的教育改革实践,引入前沿教育理念、革新传统教学模式等,慕课也成为高职院校尝试的内容之一。作为一种全新的教育模式,慕课为高职院校教学注入了新的活力,然而,审视高职院校慕课建设实践的过程,容易看到,高职院校并未提供给慕课建设较为完善的基础设施,这在一定程度上对学生慕课学习意愿产生了较大影响。慕课是严重依赖信息技术支撑的教学模式,对网络质量有着较高的要求,需要校方提供高质量的相关配套硬件设施,然而,高职院校的职业导向特性给校方资金投入慕课基础设施建设带来了一定限制,部分院校的硬件设施仍然保持着旧有状态,急需更新换代,无法给慕课建设提供较为完善的基础设施,从而严重影响了慕课教学的质量和效率,使得慕课教学成为形式化的“过场”。
(二)专业化的慕课教学团队
影响高职学生慕课学习意向的第二个因素为慕课建设团队,慕课教学有别于传统教学模式,其牵涉了大量的环节,所需的技术支持也较多,故而需要一个专业化的团队加以支撑。首先,团队成员除了自身教学能力要过硬之外,还要对前沿教育理念及其变化有着透彻的认知,只有自身具备较强的知识底蕴,方可为慕课在高职院校的推广增添助力,同时,为紧跟国际教育理念的变化,团队成员还需要具备扎实的外语能力;其次,慕课根植互联网技术,其优势的发挥也有赖于互联网技术,这就要求团队成员要熟练掌握现代信息技术,并具备多端设备的综合运用能力,能够以恰当的方式将多元化的学习工具和学习渠道提供给高职院校的学生。纵观高职院校慕课教学实践,一个突出的问题便在于教师们无法协同运用诸类多媒体技术,故而也就难以形成专业化的慕课建设团队,高职学生体会不到慕课教学真正的优势所在,学习意愿逐渐淡化。
(三)科学的慕课教学评估体系
任何教学模式都需要一个科学、完善的教学评估体系对其进行效果检验,如此方可形成一个完整的教学流程。对高职院校慕课教学实践的分析可以看到,当前,对慕课教学效果的评估主要采取的是机器测评和学生互评两种方式。就机器测评而言,其局限性非常显著,如对开放性问题的测评即存在着结果不准确的问题,再者,机械的考评会让高职学生产生一定抵触情绪,进而影响到其慕课学习意向;学生互评方面,则要求诸评价项目自身要成体系,不能遗漏、偏废,而且评价指标的选取要具备合理性、科学性。现行的高职院校慕课教学评估体系尚处于发展不够成熟的阶段,尤其是缺乏对学习过程的评价,使得慕课教学在高职院校中的环节呈现不完整的现象,学生对慕课的认知不足,导致其丧失进一步探究的意愿。
三 提振高职学生慕课学习意向策略建议
(一)不断完善慕课教学所需基础设施建设
高职院校校方完善慕课教学所需基础设施建设的工作可以从两方面展开。
一方面,校方要加大对慕课教学的资金支持力度,对校园内老旧的设备进行更替,选用先进的硬件设备,为慕课教学提供优质流畅的网络环境;与此同时,进行教室环境的改造,如重新铺设线路,合理规划各类新型多媒体设备,为慕课教学提供其高效开展所需的技术支持,营造出浓郁的“互联网+教育”氛围;再者,还需对学生宿舍的相关基础设施进行改造,以服务部分学生的课程延伸学习。
另一方面,高职院校校方还应当广泛开展与社会各界的合作,以增加慕课教学推广的动力源。与相关企业进行合作,如部分具备慕课技术运营能力的互联网企业,通过与这部分企业的合作不断完善慕课教学的技术体系;与其他院校进行合作,治理与构建起一个高度共享慕课平台,实现教育资源在更大范围内的联动和协同效应。
(二)打造一支高水准的慕课教学队伍
慕课教学只是教育工具,其教育效果能否充分发挥,最终还取决于是否具备一支高水准的慕课教学队伍。教师应当不断强化自身对慕课教学的认识,紧跟当前教育领域的各种理念、模式的变革,并构建起自身的慕课教学资源库,能够根据不同学生的特点给予其针对性的指导,除此之外,教师还要持续提升运用现代多媒体技术的能力,培养自身协同运用各类多媒体技术的意识,做到教学方式的不断与时俱进。
再者,教师应当认识到高职院校在人才培养方面的特殊性,高职院校的教学宗旨是为社会提供职业化的人才,鲜明的职业导向是高职院校的显著特点。故而教师在进行慕课教学实践时,还应当从高职院校的具体实际出发,把职业能力培养融入慕课教学中,如教师可根据学生对自身的职业生涯规划,为其提供未来就职所需实践技能的慕课教学资源,并指导其合理规划自己的学习进程,必要时可对学生的技能培养情况进行检验。
(三)构建基于过程导向的慕课教学评估体系
学生进行慕课学习是一个动态的过程,传统以结果为导向的教学评估模式存在着较大问题。故而,应当以过程为重点进行教学评估体系构建,并将考核过程进一步细化,如可以通过构建起慕课学习反馈网络平台,将学生的信息录入其中,教师可以对学生的慕课学习进展进行实时把握,学生亦可将自身学习体会、问题反馈到平台上,彼此之间相互交流。教师也可定期在平台布置一定学习任务,学生在一定时间内完成,随后教师根据各学生的表现进行评价记录,这些都应当成为慕课学习过程评价的内容。
此外,应采取多元化的评价方式、多方位的效果评价,慕课学习评估体系不应当仅仅包括成绩,还要涵盖诸如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参与度、学生主动进行学习的积极性以及合作能力等,这些因素都应当纳入综合评估指标体系之中,以充实评估指标的完整性,进而提升其科学性。至于效果评价方面,要丰富评价主体,传统一元化的教师评定思维应当摒弃,评价主体要从各个方面考虑,如学生自评、学生互评、教师评估等评价方式,各评价方式要实现有机结合,进而达到慕课教学评估体系的综合性效果。
四结语
慕课对于延伸高职院校教学内容、拓展学生多元化学习渠道,具有重要意义,高职院校校方应当认识到基础设施建设、慕课团队建设以及科学的慕课教学评估体系等因素,了解这些因素对学生慕课学习意向产生的影响,并采取针对性的措施进行优化,从而充分享受到慕课教学的独特优势,进而提升自身的办学质量和效率,促进高职院校的长远发展。
参考文献
[1]杨俊杰.基于慕课的高职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实践探析[J].中国多媒体与网络教学学报(中旬刊),2018(11):89-90.
[2]聂姝雯.慕课背景下高职英语教学的创新方式研究[J].现代交际,2018(20):112-113.
[3]蔡金燕,颜雪琴,徐海霞.慕课在新疆高等职业院校使用现状及发展趋势[J].现代信息科技,2018,2(10):132-134.
关注SCI论文创作发表,寻求SCI论文修改润色、SCI论文代发表等服务支撑,请锁定SCI论文网! 文章出自SCI论文网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lunwensci.com/jiaoyulunwen/29480.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