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ci论文 - 至繁归于至简,Sci论文网。 设为首页|加入收藏
当前位置:首页 > 教育论文 > 正文

高职会计专业“H”型人才培养模式研究与实践论文

发布时间:2021-03-18 13:44:30 文章来源:SCI论文网 我要评论














SCI论文(www.lunwensci.com):

摘要:随着会计管理模式的不断深化和会计职能的变革,会计工作不断由核算型会计向管理型会计过渡,这对会计人才培养提出了新的要求和挑战。文章就当前高职院校会计专业人才培养模式进行探讨,针对会计人才培养存在的问题,提出了“H”型会计人才培养模式,并进行相应课题研究,旨在对现阶段会计专业人才培养提供借鉴和参考。

关键词:高职;“H”型;会计人才;培养模式

本文引用格式:田荣梅,戴生雷.高职会计专业“H”型人才培养模式研究与实践[J].教育现代化,2019,6(76):7-8.

一 高职院校会计专业人才培养面临的形势

(一)会计人才培养模式面临“转型”


随着经济的发展,会计职能发生了深刻变化,会计工作不断由核算型会计向管理型会计过渡。这要求会计从业人员需不断学习管理会计相关知识,提高对企业生产经营活动的管理水平,以服务于企业的生产经营决策。传统会计人才培养模式在培养方案、课程安排、师资队伍、专业实践等方面已不适应新形势的发展,经济的发展催生了管理型会计的需求[1]。

(二)会计人才能力素质有待提升

随着网络信息技术的深入发展,现代社会已经进入大数据智能化时代,极大地冲击着各个行业,作为信息化运用程度较高的会计行业首当其冲,突出表现在会计行业新知识新技术的运用和人工智能工具软件的快速发展上,会计人员需要不断探求创新,才能适应形势发展的需要。此外,会计准则和法规加快与国际接轨,处于不断修订和完善中,也需要会计人员不断去学习、掌握和运用。这些都需要在会计人才培养上更加重视和强调自主学习能力、创新创造能力和实践能力的培养[2]。

二高职院校会计专业人才培养存在的主要问题

通过调研,我们发现我国高职院校会计专业人才培养与经济社会发展的需要存在较大差距,主要体现在以下方面:

(一)自主学习能力和独立思考能力培养不足

从会计工作属性看,会计人员必须遵循会计准则及相关从业规范,往往在会计专业教学中强调“准则”“法规”意识,一定程度束缚了学生创新思维和创造能力的发挥,学生缺乏独立思考和批判能力。为提升学生专业实践技能,各高职院校通常都实行“双证书”制度,就会计专业而言,一般会有2-3个职业资格证书供学生参考,并将其与毕业证挂钩。受“多个证书多条路”观念的影响,学生面临的考证压力较大。另外,高职院校是大专学历教育,为提高学历层次,很多学生还会参加“专升本”考试。“考证”和“专升本”占用了会计专业师生大量的时间和精力,学生整天忙于各类应试,严重影响了自主学习能力和独立思考能力的培养和提高[3]。

\

 
(二)实践教学环节薄弱,学生实践能力不足

会计专业学生实践能力主要体现为会计信息化处理能力和参与企业管理能力两方面。近年来,根据职业教育要求,在会计专业教学中,虽然也强调“理论够用,重在实践”的理念,但在实践教学方面仍存在一些亟待解决的问题。会计实践教学环境多为模拟场景,与真实的企业财务环境存在较大差距,客观上会影响学生实习实训效果;教学过程中对模拟企业经济业务的处理,也多有固定指导的操作步骤,学生往往按步骤操作而不思考,从而影响其信息化处理能力的培养;会计专业学生在顶岗实习中,由于实习单位会计岗位和会计人员需求较少,会计专业毕业生顶岗实习专业不对口现象较突出,即使在对口的会计或财务岗位实习,也常会因为财务信息的敏感性等原因,不可能全方位接触企业所有经济业务,更不能利用会计信息参与企业经营管理。这些因素直接导致了会计专业学生实践训练不足,深度不够[4]。

(三)对学生会计道德法规教育重视不够

会计职业道德是会计从业人员在职业活动中应当遵循的行为准则,是有效保证其他会计规范得以贯彻的重要条件。职业院校在人才培养方面虽然也提倡把思想政治教育放到首位,强调道德法规教育的重要性,但是在实际教学中,往往会因为其他专业课程的需要而被挤占,使思想政治、法律道德教育得不到充足的时间保证。就会计专业而言,目前会计从业资格证取消,会计专业学生直接参加初级会计职称考试,在专业课程总学时的限制下,为了提高学生考试通过率,大多数的高职院校会计专业都将会计职业道德相关课程弱化甚至取消,导致会计专业学生职业道德教育的缺失。

三 构建“H”型人才培养模式,培养高素质会计专业人才

针对目前高职院校会计专业人才培养中的突出问题,笔者认为,构建“H”型会计人才培养模式,能解决其大多数问题,其机理图如下:

\
 
左边“|”代表示会计理论知识体系,右边“|”代表会计实践技能体系,中间“—”代表职业操守和法律素养。该培养模式强调:会计专业学生在理论学习和训练岗位实践技能的基础上,更加突出自主学习能力和企业经营管理能力的培养,更加重视职业道德的养成和法律素养的塑造,全面提升会计专业学生综合素质和创新能力。

(一)强化自主学习能力和独立思考能力的培养

高职院校学生在未来的竞争中是否具有竞争优势,自主学习能力和独立思考能力是其中的重要因素。注重培养和提高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和独立思考能力,能为学生今后的长足发展提供有力支撑。学生的自主学习和独立思考能力主要体现在两个方面:基础学习能力和延伸学习能力。这里的基础学习能力主要指对专业理论基础知识的学习能力。因为会计专业的特殊性,有准则法规限制,学生创新学习的空间几乎没有,对此,我们可以在学习方法上尽量激发学生的学习主动性,将“教师主导,学生主体”发挥充分,同时,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尽量引导学生去学习了解会计工作中可以灵活处理的环节和案例,多鼓励学生去公司、企业调研类似业务的处理,分析总结其处置方法,从而培养其学习的自主性和独立性[5]。

(二)优化学生实习实训环境

目前,会计技能竞赛因其模拟场景更真实,内容更丰富,成为培养会计专业学生实践能力的重要途径。然而,技能竞赛只是少部分的优秀学生参加,对绝大部分会计专业学生来说,还要靠常规教学来培养。大量的调研分析表明,要解决会计专业学生实践能力培养深度不够、训练不足问题,要进一步优化学生实习实训环境。一是将会计主体变为职业院校自有,这样才能做到全心全意为学校专业人才培养服务,如建校办企业、成立代账服务公司等;二是利用大数据功能及政策手段,让各会计主体财务信息相对透明化,在会计专业学生实习时,不必过多考虑信息保密问题。通过以上方法,可让会计专业学生在实训实践中接触较多真实企业业务,并独立去处理,借助这一过程,培养会计专业学生的信息化处理能力和参与企业经营管理能力。

(三)强化学生道德法规培养

良好的职业操守能使学生在将来步入社会后,坚守从业准则并在工作中一以贯之,不为外界困扰。通过调研分析,笔者认为,加强会计专业学生的职业道德与法规教育可从以下两方面进行:一是更加重视会计职业道德课,将会计职业道德教育、会计法规教育等课程纳入会计专业必修课,并从制度上保证其充足的学时,使教师和学生在思想上真正重视会计职业道德、会计法规的学习教育。二是强化学生对职业道德重要性的认识,经常组织学生深入公司、企业,了解行业发展动态,宣传学习典型案例,开展违法违规案例警示教育,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培养学生良好的品行和职业道德。

四 结语

现代会计专业人才面临诸多挑战,也面临许多重要机遇。要成为一名适应现代经济社会发展的合格会计人才,必须在快速发展的社会环境中不断完善和提高自身能力素质,成为一个会思考、善创新,具备较强学习能力、实践能力和高尚职业道德的高素质综合性人才。

参考文献

[1]国洪力.浅谈会计职能由核算型向管理型的转变[J].中国商论,2018(03):124-125.
[2]鲁海帆.创新型会计人才培养模式研究[J].教育教学论坛,2016(27):77-78.
[3]张渭育.基于招聘信息的会计人才特征分析[J].财会通讯,2012(28):122-124.
[4]高国琴.应用型本科会计人才能力探析——基于会计职业特征视角[J].财会通讯,2012(25):45-47.
[5]吴韵琴.基于小微企业需求的高职管理会计课程体系改革[J].教育现代化,2018,5(13):62-63.

关注SCI论文创作发表,寻求SCI论文修改润色、SCI论文代发表等服务支撑,请锁定SCI论文网!
文章出自SCI论文网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lunwensci.com/jiaoyulunwen/29472.html

发表评论

Sci论文网 - Sci论文发表 - Sci论文修改润色 - Sci论文期刊 - Sci论文代发
Copyright © Sci论文网 版权所有 | SCI论文网手机版 | 鄂ICP备2022005580号-2 | 网站地图xml | 百度地图x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