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ci论文 - 至繁归于至简,Sci论文网。 设为首页|加入收藏
当前位置:首页 > 教育论文 > 正文

高职表演艺术专业校企合作教育模式的实践与探索 ——以广东文理职业学院为例论文

发布时间:2021-03-17 14:30:21 文章来源:SCI论文网 我要评论














SCI论文(www.lunwensci.com):

摘要:本文阐述了高等职业院校表演艺术专业校企合作教学模式的重要意义,以广东文理职业学院为例,对学院在校企合作教育模式建设方面进行总结分析,以期为同类院校教学改革、人才培养等方面提供参考和借鉴。

关键词:高职教育;人才培养;校企合作;社会实践;产教结合;教学改革

本文引用格式:赵雅琴.高职表演艺术专业校企合作教育模式的实践与探索——以广东文理职业学院为例[J].教育现代化,2019,6(80):193-194+209.

Practice and Exploration of School-enterprise Cooperative Education Model in Higher Vocational Performing Arts

——Taking Guangdong Liberal Arts Vocational College as an example

ZHAO Ya-qin

(Guangdong Vocational College of Arts and Sciences,Lianjiang,Guangdong)

Abstract:This paper expounds the significance of the school-enterprise cooperation teaching mode of performing arts in higher vocational colleges.Taking Guangdong Liberal Arts Vocational College as an example,it summarizes and analyzes the school's cooperation model of school-enterprise cooperation in order to teach similar schools.Provide reference and reference for reform and personnel training.

Key words:higher vocational education;talent training;school-enterprise cooperation;social practice;combination of production and education;teaching reform

校企合作作为一种人才培养方式,它是高职院校实现职业教育办学目标的必然路径,也是高职教育教学改革的趋势和方向。

一 校企合作教育的内涵与发展现状

校企合作教育是学校和用人企业以人才培养为目的达成合作协议,共同培养符合社会需求的高素质人才的教育模式。它的特点是利用学校、企业不同的教育环境与教育资源,采取课堂教学和职业实践相结合的方式,依据不同岗位特点培养技术应用型人才。高职表演艺术专业校企合作教育涉及人才培养、专业建设、学生就业、服务地方等多方面要素,有着广泛的内容和丰富内涵。一方面,它是结合就业岗位的需求,通过开展校企结合的艺术实践活动,让专业技能学习与实践过程衔接融合,让学校的教学目标与社会岗位高度匹配,进一步提升学生实践能力和就业竞争力;另一方面,通过校企合作能够有效拓宽职业教育的社会服务覆盖面,提升其产业服务效果,为企业提供优秀的人才,更好地发挥职业教育的社会功能。

近年来,各地高职院校表演艺术专业积极探索构建校企合作教育模式,取得了丰富的实践经验,但是由于受传统教学观念、教学模式和经济社会发展状况等影响,省内不少职业院校的表演艺术专业依然沿用本科的办学理念与人才培养模式,未能突显艺术实践在专业教学中的重要地位,从而真正意义上实现高职产教融合,在一定程度上形成职业教育和普通本科教育模式的重叠,呈现出高职教育校企合作的教育现状与社会需求、内涵发展不契合现象,从而影响了人才培养效果与质量。

二 校企合作教育模式的构建

为加快推进高职教育教学改革进程,全面提升技能型人才培养质量和水平,近年来,广东文理职业学院表演艺术专业对“校企结合”“产教融合”进行探索与实践,结合学院的实际,有针对性地采取了一系列改革,较好地实现教学模式、艺术实践和理论研究的有机结合,增强了学生的就业和发展的竞争力,提高了艺术技能型人才的培养质量,进而实现了学院的整体教育教学水平的提升。

(一)坚持学校主导,提供坚实构建基础

对于任何教育模式的构建,无疑离不开学校的大力支持。学院在构建校企合作教育模式过程中,着力于课程设置、教学设施、校外基地等方面建设,有效推进校企合作模式的建设。一是科学合理设置课程,加大实践类课程比重,突出教学实践课程的重要性,保证校企合作的课程要求;二是加强教学设施建设,投入资金对学院各种实训设施予以建设和修缮,安排专人管理并确保正常运行,为实践活动提供设施保障;三是构建校外基地,加强与校外文化团体和单位的联系,将其建设成为校外实训基地,满足学生校外实践平台的需求,确保校企合作教育达到预期目标。

(二)深化校企合作,开展“订单式”人才培养

为适应当前职业市场对表演艺术人才技能的要求,学院不断探索建立健全校企合作、产教融合的长效机制,坚持办学特色,因地制宜,有针对地培养符合市场需求、综合素质较高的艺术技能型人才。一是培育“订单式”人才。学院自2015年以来至今,先后与地方大型艺术培训机构、文化类事业单位、乐器生产企业等签订了合作协议,依据不同单位对人才培养的不同需求,共同研究制定人才培养方案,从而实现优势资源互补共享,共同培育“订单式”人才,通过“订单式”培养的毕业生,能够迅速适应岗位要求,具有更强的职业竞争力。二是注重人才培养方式。针对表演艺术专业人才培养的特点,聘请行业表演艺术家、合作培养单位参与人才培养顶层设计。例如,学院聘请湛江市音乐协会、岭南师范学院、广东海洋大学等单位的表演艺术家为客座教授,专家们凭着多年艺术教育工作的经验、深厚的艺术造诣以及对岗位能力的全面把握,参与制定教学大纲及课程设置、人才培养方案的等编制工作,使学院的人才培养过程更加符合职业岗位的需要。

\

 
(三)注重“以演促学”,构建学演结合教育模式

实践性是表演艺术最基本的属性,学院结合表演艺术专业特点,大力推行学演结合的人才培养模式。一方面,学院不断加强以职业能力培养和就业为导向的课程建设,深化职业教育教学改革,要求表演艺术专业学生每学期按照教学计划,在规定时限内完成定量的表演任务;另一方面,学院根据人才培养方案,设置各种实训项目,将舞台演出项目与课堂教学计划有机结合,使学生在真实的演出项目实践中能够做到学以致用,同时能够引起学生对实践的重视,继而获得实践素质和能力的提升,真正实现“教学实践一体化”。例如,学院表演艺术专业按照不同专业方向,分别成立合唱团、舞蹈团、管乐团和歌剧团等艺术团体,为学生参与到舞台表演、艺术创造提供更多的实践机会。学生可根据自己选择的声乐、舞蹈、器乐等方向,自觉加入相应的艺术团体,全程参与排练演出,从而强化职业能力训练,使学生的职业能力与素质得以全面提高。

(四)提高教师素质,大力推动“双师”队伍建设

当前,省内不少同类型高职院校表演艺术专业的青年教师,基本上都从本科院校的音乐学、舞蹈表演专业培养而来,既缺少对于产教融合整体的认识和观念,也缺乏在企业相关岗位工作经验。基于此,学院积极倡导青年教师参加社会艺术实践,鼓励教师以教学为中心,以科研和创作为两翼,开展艺术教学、文艺作品创作等教学活动。近年来,学院表演艺术专业教师创作了一系列表演作品,并积极参与地方展演。在演出过程中,教师既是项目的策划、编导和舞台演员,又是指导学生舞台实践的教师,艺术的创作和实践在很大程度上让教师的教育教学水平得到了极大的提高。学院每学年遴选一批专业青年教师到企业挂职锻炼、参加各级各地举办的职业师资培训,让教师走出校门,得到更多更好的职业锻炼机会;同时,以专业带头人、企业专(行)家“传、帮、带”的方式提升青年教师教学、实践、沟通能力,多措并举提升学院“双师”素质的整体水平。

(五)创新艺术载体,构建艺术实践平台

学院于2015年创立了艺术实践活动中心(以下简称“艺术中心”),目的是搭建一个展示职业技能与提升职业能力的艺术实践平台,让学生得到真实的舞台锻炼和经验积累。艺术实践活动中心设立有声乐、舞蹈、管乐等各种艺术团体,利用不同专业及专业方向之间的互补,通过台前幕后多个综合表演项目的策划宣传、创编制作、演出实践、培训教学等联动,实现具体校企合作项目、师资团队、教学资源、职业技能之间的平台共享与有效对接。一方面,学院艺术中心主动与文化教育类企业、音乐文化企业等合作,充分利用大型企业的优势资源,在实训方面能够为师生团队提供优越条件,艺术中心则提供教学团队、表演生源、实操场地等,实现学校与企业的对接的协作联动,使之成为师生开展艺术实践、文艺创作的重要阵地;另一方面,学院艺术中心尝试公益性和市场化的演出运营模式,承担地方政府、企事业单位委托的创作和演出项目,让学院的艺术实践与地方文化建设发展紧密结合。

\

 
三 结语

实践证明,校企合作是高职艺术表演专业提高技能型人才培养质量的有效途径,也是提高教育教学质量的重要手段。高职院校应当结合自身实际,积极推行教育教学变革,通过建立校企合作培养模式,真正体现出职业教育特点,使学生在校企合作创设的舞台中得到更多的实践机会,从而在实践中得到新的发展,这不仅是学生个人能力质的飞跃,也是学院教育质量的稳步提升,更是由此推动了整个艺术教育的发展和艺术事业的繁荣。

参考文献

[1]宋超先,李雪峰.高职“校中厂”产教结合长效机制研究[J].高等职业教育(天津职业大学学报),2012,21(03):34-36+43.
[2]Descy Tessaring.Training and learning for competence:Second report on Vocational training research in Europe.Executive summary.CEDEFOP Reference Series.[J].2001.
[3]杨宝进.探索产学结合途径,建立合作运行机制,培养高等技术应用性人才[J].郑州牧业工程高等专科学校学报,
2002(02):125-127.
[4]XIE Tailin,SUN Haiquan,WANG Shoubin.The Construction and Practice of the"Complementary"Post-Internship Model in School——Taking the Vocational and Technical College of Suzhou Industrial Park as an Example[J].Higher Engineering Education Research,2016(05).
[5]张庆海,邬靖坤.深层次校企合作模式在我院的实践与探索[J].中国校外教育,2014(S2):465-466.
[6]Taking the Construction of College Students'Ideological and Political Education Innovation Base as the Starting Point,Opening up a New Phase of Ideological and Political Education——The Construction of the Ideological and Political Education Innovation Base of College Students in Changjiang Normal University[J].China Youth Research,2012(05).

关注SCI论文创作发表,寻求SCI论文修改润色、SCI论文代发表等服务支撑,请锁定SCI论文网!
文章出自SCI论文网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lunwensci.com/jiaoyulunwen/29466.html

发表评论

Sci论文网 - Sci论文发表 - Sci论文修改润色 - Sci论文期刊 - Sci论文代发
Copyright © Sci论文网 版权所有 | SCI论文网手机版 | 鄂ICP备2022005580号-2 | 网站地图xml | 百度地图x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