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CI论文(www.lunwensci.com):
摘要:自媒体是一种不受约束的传播途径,但在便捷信息传播方式的过程中,部分大学生逐渐出现道德失范现象。因此,本文针对大学生主体责任意识缺失成因进行深入分析,并提出增强大学生自媒体主体责任意识的有效策略。
关键词:高校大学生;自媒体;主体责任意识
本文引用格式:卢彤菲.高校大学生自媒体主体责任意识缺失与对策研究[J].教育现代化,2019,6(81):152-153.
大学生在自媒体环境中只需要通过手机便可实现随时随地互动与沟通,相比传统媒体,自媒体信息传播速度将更为迅速。因此,高校需积极引导大学生正确使用自媒体网络,并为大学生不断普及使用方式,由此强化大学生自媒体主体责任意识。
一 高校学生主体责任意识缺失成因
(一)自媒体约束力度较弱
大学生在自媒体的虚拟世界里可不受监督与约束,自由自在的探索现实生活中无法涉及到的内容,充分释放自我个性,发挥自身想象力,在网络中寻找生活中所缺少的乐趣,因而自媒体的出现将促使高校学生很难从中产生负责心理,也正是由于这种心理导致网络中频频出现散布谣言、网络暴力等行为。当前,大学生可在高校所覆盖无线网络的区域中无限制的与他人共享信息,便捷、迅速、简单的使用方式让大学生对自媒体技术兴趣十分浓厚,我们可从互联网视频网站中看到一些神回复的弹幕,其中调侃性的评论言语可充分展示出高校学生的思想与个性,大学生们往往会通过幽默的语言表达形式来宣泄对某种事物的看法,以此吸引他人眼球与重视。但是,新媒体所带有的匿名性也将诸多不负责任、讽刺、人身攻击事件等变得难以掌控,部分学生在使用自媒体网络时往往对基本道德意识与道德规范加以忽略,认为自己身处隐身世界之中且不实名便可随意表达自身观点,对现实生活中的尊重、谦逊、平等品质却选择性遗忘。例如腾讯工具中QQ便具备匿名功能,这种功能导致高校学生一旦在生活中出现不如意的事情时,便通过自媒体网络来谩骂他人,发泄自己的情绪,或是在QQ空间、QQ群内语言攻击他人,发布恶意信息内容。这种现象的出现不仅导致其他同学内心造成严重伤害,且其他内心环境相同的学生也会效仿此事来宣泄自己的情绪。我们可以从中这种缺乏道德准则约束的网络环境中看到诸多恶意言辞,但却很难在自媒体网络中看到高等教育所带来的道德操守与文化精神。这种可以无约束去恶意评价他人的精神攻击方式不仅会伤害到他人,严重的话还会祸及自身,对社会和谐发展造成巨大威胁。
(二)大学生主体责任意识薄弱
大学生对自媒体网络的依赖性导致无法稳固自身主体意识,迅速发展的通讯工具及互联网技术让学生十分依赖自媒体网络,一些沉迷在网络世界中的低头族大学生已经成为高校校园中十分普遍的现象,我们现在在高校内看到一名学生走在路上低头看着手机发笑已经不在对其感到奇怪与陌生[1]。而学生作为使用自媒体群体中的一份子,自媒体的使用门槛导致使用者逐渐成为接受信息与散布信息的核心力量,自媒体已经成为高校学生的日常生活所需,无论是在交通工具、教学课堂、食堂、宿舍中,皆可成为大学生浏览网络信息的区域。大学生作为自媒体活动主体,但却在自媒体平台传播信息与获取信息的路径中无法体现出自觉意识,这种意识的产生是来自于对行为后果、主体地位、自身能力的自觉性,大学生需要在此思想高度中明确正确价值观念与网络是非理性思考,充当自媒体时代的重要角色。但从目前来看,大学生仍然没有对自媒体产生正确认识,虽然大学生每天都依靠自媒体技术来传播消息与收取消息,但由于自身面对自媒体技术时并未产生准确认知与理性思考,使用自媒体技术的大学生逐年递增,但了解自媒体实质意义的大学生仅仅占据少数。其次,高校学生当前自觉意识十分单薄,我们可从他人问卷调查中发现,高校学生并未明确自身处于自媒体网络中的何种位置,当对大学生提出此类问题时,多半的大学生都对此十分模糊,并不知晓自身处于自媒体技术中传播信息与制造信息的重要地位。大学在自媒体网络中传递消息时,多数人是在被动地位下去思考与认知该消息内容,但实质上大学生是真正自媒体的参与人员,但他们却对自身主体功能与应承担的责任并没有足够认知。此外,当前高校学生对价值评判标准并没有明确界限,在自媒体网络的巨大领域之中,各类的价值观、人生观、世界观、思想、文化等皆可受到不同群体的认可与抵触。因此,高校学生在身处其中时,很容易收到复杂信息、思想、文化带来的冲击,但却对其中危害的虚假消息很难分辨出来,且多数学生都不会去求证消息真伪。大学生们严重缺乏价值评价能力,往往以不去理会的态度来面对自媒体网络中的信息,从而在众多价值去向中逐渐迷失方向[2]。例如,一些大学生在面对喜爱偶像遭受他人差评时,往往会为了偶像名誉在自媒体网络中忽略道德去进行语言攻击,这种现象对培养大学生道德修养、责任意识来说十分不利。自媒体的快速发展对于当前正处于成长阶段的大学生来说,需要高校不断对大学生进行引导,让大学生具有明辨是非、价值评判的基础能力。
二 高校大学生自媒体主体责任意识增强策略
高校培养大学生责任意识、主体意识与大学生在自媒体中匮乏网络素养、基本知识、道德伦理、自制力、自我监督能力等具有紧密关联。因此,高校应着重为大学生普及自媒体基本知识与制度,由此强化大学生责任意识与主体意识,促进大学生明确自媒体中的是非对错。同时,高校还应不断提升大学生个人媒介素养,让大学生可在自媒体网络中正确对待相关信息内容。此外,大学生慎独精神的培养对高校来说也同样重要,可从中规范大学生内在道德礼仪,让大学生在自律能力控制下去使用自媒体网络。
(一)普及自媒体基础知识
强化高校学生自媒体基础知识内容,可有效培养大学生个人主体意识。当前高校学生每天都可利用自媒体网络来学习与消耗时间,但多数学生仍然对自媒体网络认识度不足[3]。一方面,高校学生缺乏对自媒体内在特点、含义、影响、发展规律等进行思考和全面了解。另一方面,高校学生并为对自身处于自媒体环境中应承担的责任、规则、角色清晰认识。在次情况下,高校教师应在教学过程中为大学生不断普及相关知识与应用准则,让大学生理性认知自媒体使用方法。尤其是要为大学生普及传统媒体与自媒体之间的差异,从中了解到大学生不再是以往接受网络信息的角色,而是占据传播信息的主体地位,从而决定高校学生身为自媒体重要角色应勇于背负起自身所应承担的责任。此外,高校还需在思想政治教学中为学生宣传媒体人应具备的责任,让高校学生自身所作所为皆应具备媒体人职业操守与责任意识。不可在多媒体中发表颠倒是非的言语,应保持中立报道真实内容,追求客观评价,不可恶意重伤他人。要求学生在发表言论时对自身身份有所定义,以传播正能量、惩恶扬善为主要言论思想[4]。
(二)提升高校学生媒介素养
高校学生媒介素养的高低与大学生在自媒体中所具备的责任意识具有很大关联。大学生媒介素养的高低是指在面对自媒体网络信息时的评估能力、创造能力、质疑能力、理解能力、反应能力、思辨能力等。既然大学生是接受自媒体信息的主要对象,便可以接受者身份转化为传递者、创造者身份,因而学生媒介素养的高低对大学生责任意识具有重要影响。如若学生在自媒体应用中只能够发布信息与接受消息,对信息内容无法辨别,将会导致学生对网络信息十分信赖且发布错误消息,进而导致民众内心产生慌乱。因此,高校促进大学生媒介素养的提升对培养大学生自媒体责任意识具有重要作用。大学生在校园中的时间占据很大比重,因而不仅要社会与政府积极引导大学生责任意识与媒体素养的形成,还需要高校对大学生是非判断能力、心理素质加以有效锻炼。首先,政府需通过自媒体网络平台来增强宣传与思想扩散力度,从中传扬正确价值理念与观点。其次,高校需通过教师课堂教学方式来引导大学生正确对待自媒体网络信息,不可随意盲从与信任,由此提升高校学生媒介素养[5]。
三 结语
综上所述,自媒体网络逐渐成为高校学生传播信息与接受信息的新型途径,在此情况下,由于自媒体带有的隐匿性功能,从而导致多数大学生身处其中时信息辨别能力极差。因此,高校与相关部门需积极提升大学生媒介素养,由此形成大学生自媒体主体责任意识。
参考文献
[1]杨剑钊,许一飞.论自媒体在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中的功能定位及优化路径[J].思想政治教育研究,2016,32(04):86-91.
[2]吴婷.高职学生自媒体主体责任意识缺失现状探微[J].新闻研究导刊,2017,8(08):18-19.
[3]吴婷.浅析大学生自媒体主体责任意识培养的理性自觉——从高校思政宣传工作视角出发[J].新闻传播,2017(11):27-28.
[4]张涛.自媒体时代下高校大学生德育困境研究[J].教育现代化,2018,5(21):169-170.
[5]符慧君.手机自媒体对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影响[J].教育现代化,2016,3(30):247-248+252
关注SCI论文创作发表,寻求SCI论文修改润色、SCI论文代发表等服务支撑,请锁定SCI论文网! 文章出自SCI论文网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lunwensci.com/jiaoyulunwen/29432.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