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CI论文(www.lunwensci.com):
摘要:在新课程改革不断深入的背景下,翻转课堂教学模式被被引入课堂,对于激发学生学习积极性、提升课堂教学质量与效率具有促进作用。鉴于此,本文首先对翻转课堂教学模式应用价值进行了简要分析,在探讨翻转课堂下物理教学设计的基础上,总结了翻转课堂实践路径,以供参考。
关键词:翻转课堂;物理教学设计;实践路径
本文引用格式:孙利平,谭志光,周远.翻转课堂下物理教学设计的思考与实践路径窥探[J].教育现代化,2019,6(76):62-63.
翻转课堂教学模式指的是教师在实际展开教学活动的过程中,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引导学生自主展开知识的预习,从而提升课堂教学活动的针对性,高效解决知识重点和难点,从而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促使学生在长时间学习过程中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得到思维能力、自主学习能力以及实践能力等综合素质的全面锻炼。在这种情况下,积极加强对翻转课堂下物理教学设计的思考与实践路径研究具有重要意义。
一 翻转课堂教学模式应用价值
(一)有助于改善课堂结构
学生在知识基础、理解能力以及学习能力等方面存在差异,在应用翻转课堂模式展开教学活动的过程中,通过学生自主预习,教师可以发现学生不同的学习难点,从而在课堂教学活动中给予学生更加有针对性的引导,同传统的统一化教学模式相比,这一教学模式可以构建更加完善的课堂结构,对于从整体上激发学生学习积极性具有促进作用[1]。
(二)有助于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
教师通过微课视频等方式引导学生展开预习和复习,有助于归还学生的课堂主体地位,整个学习过程中,学生可以结合自身需求,有针对性观看视频,通过回放以及暂停等多种方式,明确学习重点,在这一过程中学生可以根据自身的特点,有针对性制定学习计划,最终强化学习效率。
(三)有助于实现学生综合素质培养
翻转课堂教学模式注重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整个教学活动中学生的参与度较高,因此可以对学生的思维能力、理解能力、探索能力、解决问题能力等综合素质进行全面培养,对于从根本上提升学生的学科素养具有促进作用[2]。
二 翻转课堂下物理教学设计
同传统教学模式相比,翻转课堂教学模式具有实践性强、效率高等特点,以下从课前准备、课堂教学、课后巩固三个阶段入手展开了物理课堂教学设计:
(一)课前准备阶段
该环节要求物理教师首先结合教学内容以及学生特点,通过网络、微信等媒介,将相关教学视频传递给学生,引导学生通过微课视频以及教材等资源展开预习,树立明确的教学目标。在整个预习过程中,学生可以及时同同学以及教师进行沟通,并将预习过程中遇到的问题记录下来,而物理教师可以结合学生的学习进度、学习中遇到的问题等内容有针对进行进行课堂教学内容与形式的科学设计[3]。
(二)课堂教学阶段
通过学生初步预习,物理教师在课堂教学活动中可以引入小组合作、集体讨论等多种教学模式,引导学生针对预习中遇到的问题探索解决方法,营建生动有趣的课堂氛围,激发学生学习积极性[4]。值得注意的是,在这一过程中,物理教师应充分发挥引导职能,对课堂讨论环节的时间、进度等进行全面把控,确保学生能够在有效的时间里加深对物理知识的认知,同时能够得到交际能力、思维能力和解决问题能力等综合素质的全面锻炼。
(三)课后巩固阶段
课后巩固阶段直接关系到学生的学习质量以及对物理知识的掌握水平,在这一环节,物理教师可以引导学生以完成报告的方式来检验自身的物理知识水平。教师可以结合学生的报告内容进行批改,并鼓励学生利用网络等媒介技术进行讨论和沟通,教师可以针对学生讨论的内容进行知识点的总结,同时引入部分课外教学资源,开拓学生的视野,完善学生的物理知识结构。
二 翻转课堂下物理教学实践路径
以下以“分光计的调节与使用”实验教学为例详细探讨了物理教学活动中翻转课堂教学模式的实践途径:
(一)实验前准备阶段
1.教师准备工作。在实验前准备阶段,教师应结合教学内容展开实验教学资源的准备工作。在“分光计的调节与使用”实验教学中,物理教师可以利用Camtasia Studio软件等进行微课视频的制作,视频内容应明确学习目标与重点,如实验目的、具体步骤等,确保学生在自主预习的过程中能够对这一物理知识点产生一定感性认知。针对这一教学内容来讲,分光计调节是实验难点,所以物理教师可以将整个分光计调节过程录制成小视频,确保学生能够通过教师的演示以及生动的讲解对这一环节产生深刻认知[5]。在此基础上,物理教师还可以结合学生的物理知识基础以及认知能力等,分别录制包含“调整分光计载物台水平”、“调整分光计平行光管”等视频,视频长度应控制在5-8min内,为激发学生学习积极性、引导学生明确学习重点奠定基础。
2.学生课前预习。在该环节学习中,学生可以利用教师所制作的微课视频、教材资源、网络资源等进行自主预习,通过完成教师下发的预习报告方式明确这一物理知识的学习重点以及关键内容,如测量三棱镜折射率方法、分光计读数方法等,并将自主预习中遇到的疑问全面记录下来。
(二)课堂实验教学阶段
1.交流讨论。在学生自主预习的基础上,物理教师在课堂教学环节,首先可以结合学生特点,将学生平均划分成若干小组,小组成员控制在4-5人,引导学生以小组的形式对预习中遇到的各种问题展开交流和讨论,探索解决问题的途径[6]。而在这一过程中,物理教师应充分发挥引导职能,深入小组内部,对各个小组解决问题的效率、学习进度进行全面掌握,并总结各个小组遇到的普遍性问题,如“怎样在望远镜中找到绿十字像?”等。
2.教师展开针对性课堂教学。根据学生课前预习情况以及课堂上小组讨论的结论,物理教师可以从整体上对学情产生一定认知,在此基础上应给予部分学生针对性的引导,实现差异化教学的目标。而针对普遍性存在的问题,教师可以综合应用多媒体教学技术等方式展开集中讲解。例如在“分光计的调节与使用”实验教学中,针对学生普遍存在的疑惑,教师可以利用多媒体播放相关仪器操作指导视频,促使学生对物理知识产生深刻认知。在字基础上给予学生充足的时间和空间展开自主实验,在整个实验过程中进行数据记录、表格填写以及具体的实验操作,根据实验结果检验自身的物理知识学习效果。物理教师应充分发挥引导职能,监督并鼓励学生积极主动完成自主学习和实践,并从实验结果、操作过程以及小组讨论情况等角度出发给予学生综合性评价。
(三)实验后巩固阶段
在完成课堂实验基础上,物理教师应引导学生在课后积极主动进行实验过程、实验操作重点注意事项、实验数据处理以及实验结果的分析工作,从而达到复习和巩固物理知识的目的。在这一过程中,物理教师还可以通过布置一定相关的拓展性问题方式,同学生展开交流和互动。针对“分光计的调节与使用”实验教学来讲,该环节物理教师可以引入“分光计快速调节方法?”等开放性问题,在与学生进行积极交流和探讨的过程中,可以开拓学生的视野、丰富学生知识面,为全面提升学生的物理素养奠定基础。
同时,在课后巩固阶段,物理教师还必须做好反馈评价工作,通过微信群等途径,对学生的实验报告进行总结,针对学生的特点展开交流,为全面提升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以及物理思维提供保障。
三结语
综上所述,高校物理知识具有理论性、实践性和抽象性较强的特点,在实际展开教学活动的过程中,物理教师应结合学情以及物理知识特点,积极引入翻转课堂教学模式,通过科学设计翻转课堂的课前准备阶段、课堂教学阶段、课后巩固阶段等环节,激发学生学习积极性,规划学生的学习主体地位,为从整体上提升学生的物理素养奠定基础。
参考文献
[1]杨娜,王勇,陈志刚,等.大学物理“翻转课堂”与传统课堂相结合的教学模式的探究[J].中外企业家,2019(18):183.
[2]罗礼进.传统课堂与微课相融合的大学物理翻转课堂教学模式的研究[J].教育现代化,2019,6(36):180-182.
[3]胡芳馨,郭春显,杨鸿斌,等.基于微信公众平台的大学物理课程翻转课堂教学模式初探[J].课程教育研究,2019(11):155.
[4]陈大伟,斯小琴,吴约.基于超星泛雅平台大学物理翻转课堂在线课程资源建设与应用实践[J].青海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19,35(01):77-82.
[5]董梅峰,宋新祥.培养批判性思维能力的课程设计与实践——以大学物理课程设计为例[J].高教论坛,2019(02):53-55+59.
[6]王赵,曹阳,李劲,等.“互联网+翻转课堂”大学物理课堂教学模式的探讨和实践——以海南大学为例[J].教育教学论坛,2019(07):137-139.
关注SCI论文创作发表,寻求SCI论文修改润色、SCI论文代发表等服务支撑,请锁定SCI论文网! 文章出自SCI论文网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lunwensci.com/jiaoyulunwen/29404.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