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ci论文 - 至繁归于至简,Sci论文网。 设为首页|加入收藏
当前位置:首页 > 教育论文 > 正文

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专业实战化教学改革研究论文

发布时间:2021-03-12 09:35:09 文章来源:SCI论文网 我要评论














SCI论文(www.lunwensci.com):

摘要:新时期军事教育改革聚焦实战谋打赢,适应未来育通才。以提高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专业实战化教学为改革目标,从人才培养方案的调整、教学体系和教学内容实战化改革、与科研院所联合施训、科研和服务部队等方面阐述了实现该专业实战化改革的几点思考和实践。为相关的专业的改革提供一定的参考。

关键词:实战化;教学改革;人才培养方案;教学内容

本文引用格式:戴洪德,等.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专业实战化教学改革研究[J].教育现代化,2019,6(82):106-107.

在习主席倡导的军队改革中,军队院校教育“向实战聚焦、向部队靠拢”的教学改革得到了大力推进[1]。海军大连舰艇学院原政治委员李建军论述了实战化教学的内涵和外延,介绍了实战化教学的几个发力点和认识[1]。国防科技大学的候春牧等同志论述了军队院校实战化训练面临的挑战和问题,分析了实战化训练的任务重点,提出了加强实战化训练的有效途径[2]。装备学院的陈锋等重点分析了实战化条件下军队师资队伍的建设问题,从实战化对师资队伍的新要求以及现行军校教育师资存在的问题入手,提出了军校师资实战化转型的对策[3]。空军预警学院的程子光等研究了作战实验室实战化教学的问题,首先分析了现行实验室教学中存在的主要问题,其次提出了提升实验室实战化教学能力提升的措施[4]。

我校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专业经过30余年的建设和发展,在培养高素质新型特设专业军事人才的过程中发挥了重要作用。然而,随着科技的发展和设备的更新换代速度的加快,学生工作后面临的装备的类型和控制方式非常繁杂;如何在有限的学时内使学员掌握现有装备的通用原理,能够满足岗位任职需要以及适应装备发展趋势是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专业面对的机遇和挑战。

一 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专业培养方案改革与调整

随着特设装备加改装速度的加快,为了在有限的学时内使学员掌握现有装备的通用原理,使学员“一出门就有战斗力”,对于直通车专业学员而言,需要对现有培养方案进行调整[7]。

紧紧围绕国家高等教育改革发展趋势,落实总部关于改进院校教学工作和深化军队院校教学改革文件精神,兼顾继承与创新、传统与发展,对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专业人才培养方案进行改革。把握学员第一岗位任职对人才知识能力素质的需求,面向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专业人才培养目标,打牢专业基础,加强工程实践和岗位任职能力培养。紧密联系部队主战装备实际,科学处理经典与现代关系,并将理论授课和装备实践授课有机联系起来。

\

 
二教学体系和教学内容的实战化改革

培养目标是办学的目的和方向,培养目标的确定,来自社会对人才的需求,不同的培养目标要求有不同的知识和能力结构,而学生的知识和能力主要来源于课程教学。课程体系为培养目标而构建,对知识和能力结构的需求形成了课程体系结构,直接影响到培养对象的知识和能力结构的优化,直接涉及到办学水平[5]。军队院校培养目标模式的选择和确定,必须与新时期军事战略方针相适应,与战争发展趋势相吻合,满足军队由机械化向信息化建设发展的内在需求。为了适应这种新要求,我们必须围绕实战搞教学,着眼打赢育人才[6]。

根据人才培养需求、新装备发展和实战化科学制定课程标准,对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专业飞机电源与电气控制、飞行控制和飞机仪表三个方向的教学内容、教学方法、教学模式、教学设计进行研究,着力提升教员的装备教学技能,进而提高学员的实战化能力。

根据现代化教学要求和人才成长规律,以自主性和立体化原则为指导,建立主教材、辅助教材、多媒体教材、教学软件包、想定作业库和故障库的教材体系。结合装备的发展、课程组人员多年的教学实践以及科研成果中积累的大量经验,及时补充更新教材。

认真研究现代教育技术,使用各种先进教学手段实施教学,高标准制作适合本门课程特点的多媒体课件、网路课程、电子教案、实验教学软件、试卷库和习题库软件。通过多媒体辅助教学、网络化环境建设,构建资源丰富、特色鲜明的教学平台,逐步形成立体化、网络化、开放性教学环境,实现课堂教学多媒体化;课外学习自主化、开放化。

三 与科研院所联合施训

根据“向实战聚焦,向部队靠拢”教学改革要求,结合学科专业特点,提出了大学与地方工业部门开放办学、双方联合施训的人才培养模式创举,以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专业为试点,经过充分酝酿、协调、筹备和实施等阶段,圆满完成了该专业学员赴地方工业部门联合施训任务。走开了军民融合共育人才、共研装备、共同“向部队交付战斗力”的一条新路子。

对两门实践性很强的专业课,采取联合施训的方式,进一步深化教学模式和组训方式的改革,突破原培养模式,结合科研院所的生产线实践要求和学生工作岗位的能力需求,调整原教学计划,注重实践动手能力的培养,注重实践教学,以生产线和维修车间的操作实践为主。科研院所安排理论授课、专题讲座、生产线跟产跟试等形式,与车间老师一起上班、一起干活、一起解决问题,根据需要由带队教员随时安排小型辅导答疑和研讨。联合施训重点培养学员操作能力,使学员能了解相关产品的系统构成及原理,掌握正确的操作和使用维护方法,并能够判断系统状态,具备一定的故障定位能力,并在以后的使用维护过程中提出产品的改进建议。

四 通过科研和服务部队来促进实战化教学改革

贴近部队实际,充实专业技术内容。院校与部队要及时把科技发展的前沿知识、科学研究的最新成果和高新技术应用,充实到教学内容之中,加大信息化教学内容比重,带领学员参与跟专业密切相关的科研任务,以加深学员对所学专业知识的理解以及对装备的理解和掌握程度[8]。

贴近岗位需要,突出实践能力培养。着眼“练为战”“教为战”“学为战”,使教学内容始终贴近岗位需要,贴近部队实战,突出实践能力培养。在教学中,引导专业课授课教员贴近部队、贴近装备,将部队的新装备、新问题及其解决措施引入课堂,提高学员对部队装备的认识深度,满足学员装备操作、检测和维修需要,提高实际动手能力,实现院校教学与部队实际工作的无缝对接。

五 总结

本文立足部队、院校教学资源和培养环境,在“向实战聚焦、向部队靠拢”的教学改革工程深入推进的新形势下,就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专业本科教学质量的改进、学员知识素质、岗位任职能力和创新型人才的培养,着眼高素质新型军事人才对知识、能力、素质的培养要求,以科学研究为先导,以教学研究为动力,以提高教育教学水平为核心,深化专业内涵建设,深化课程体系、教学内容、教学方法与模式的改革,拓宽科研课题研究渠道,提高专业的整体教学水平,确保课程教学质量不断提高进行了探索。

\

 
参考文献

[1]李建军.关于实战化教学的几点思考[J].政工学刊,2015,1:5-7.
[2]侯春牧,董洪强,王亮.军队综合大学实战化训练研究[J].国防科技,2014,5:11-14.
[3]陈锋,任玉彬.实战化条件下军校师资队伍建设思考[J].继续教育,2016,5:24-26.
[4]程子光,杨兆民,冯亚军,等.作战实验室实战化教学的思考[J].空军预警学院学报,2015,2:143-145.
[5]林生.专业培养目标与课程体系的关联[J].华南师范大学学报,1998,01.
[6]李瑞红,沈建森,周田宰.任职教育中维护课程教学的实战化体现[J].教育现代化,2018,5(30):242-243+252.
[7]晏峰,罗来俊,刘冰.以职业能力为导向的应用型本科人才培养方案制定研究[J].教育现代化,2017,4(38):14-15.
[8]崔伟东.高中篮球选项课中教学内容设置的分析与思考[J].教育现代化,2018,5(12):339-340.

关注SCI论文创作发表,寻求SCI论文修改润色、SCI论文代发表等服务支撑,请锁定SCI论文网!
文章出自SCI论文网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lunwensci.com/jiaoyulunwen/29378.html

发表评论

Sci论文网 - Sci论文发表 - Sci论文修改润色 - Sci论文期刊 - Sci论文代发
Copyright © Sci论文网 版权所有 | SCI论文网手机版 | 鄂ICP备2022005580号-2 | 网站地图xml | 百度地图x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