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ci论文 - 至繁归于至简,Sci论文网。 设为首页|加入收藏
当前位置:首页 > 教育论文 > 正文

当代大学生价值观状况调查及对策分析 ——以北京农学院为例论文

发布时间:2021-03-10 15:33:11 文章来源:SCI论文网 我要评论














SCI论文(www.lunwensci.com):

摘要:近年来,大学生在价值取向上表现出来了一些新特征和新变化,如何引导、帮助他们树立正确的价值观,是值得深入思考和探讨的重要问题。本文以北京农学院为例,从人生价值观、道德价值观和就业恋爱价值观等三个大方面进行调查和分析,探讨了影响我校大学生价值观的主要因素,同时提供了一些指导意见和建议。

关键词:农科院校大学生;价值观

本文引用格式:尹伊.当代大学生价值观状况调查及对策分析——以北京农学院为例[J].教育现代化,2019,6(82):294-295.

当代大学生个性张扬、乐于表现、自主独立、思想活跃、求真务实、追求时尚、目标明确、推崇民主、渴望平等。尤其是在当今复杂的社会环境下,国外文化的渗透、新兴媒体的运用、网络时代的信息量爆炸等等,都会对大学生价值观的形成造成影响。他们接收信息的方式、习惯和来源等影响了他们的思维方式和对问题的认知,而他们又正值改革开放40周年、建国70周年的重要时代背景下,是祖国建设的重要生力军,因此研究他们的价值观有很深远的意义。

一 调查目的、对象及方法

本研究以北京农学院大学生为研究对象,以问卷调查法为主,访谈法为辅,调查了解当代大学生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状况,以及对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认同状况。在调查分析的基础上,针对学生在思维方式、价值判断、生活习惯、个性追求等方面上价值状况的新特点,尤其在新媒体环境下,积极探索农业院校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有效途径。

本调查范围涉及全校10个学院,包括生物技术、植物科学、动物科学、园林、经济管理、食品科学与工程、计算机、文法、城乡和国际等专业的本科四个年级学生。共发放问卷700份,收回问卷652份,有效问卷601份(即有效作答题目数大于等于总题目数的三分之二),有效问卷回收率为85.86%。其中男生181人,占30.12%,女生420人,占69.88%;大一年级学生72人,占11.98%,大二年级学生177人,占29.45%,大三年级学生285人,占47.42%,大四年级学生47人,占7.8%。

\

 
二 调查内容及结果分析

(一)人生价值观


人生观是人们在实践中形成的对于人生目的和意义的根本看法,它决定着人们实践活动的目标、人生道路的方向,也决定着人们行为选择的价值取向和对待生活的态度。因为,人生价值观是价值观的一个最重要的组成部分。

在人生价值的目标上,67.83%的学生的目标为“完善自我,实现自我价值”;在取得人生价值的手段上,43.12%的学生主要依靠“拼搏进取”,53.49%的学生认为需要“个人能力和自我奋斗”;在人生价值的取向上,当代大学生表现出个性化和主观性等较为自我的特点,比如在涉及到自身利益与集体利益、国家利益发生冲突时,70.33%的学生都选择“在不损害国家、集体利益的前提下,保证个人利益”,同样49.07%的学生都认为“生活幸福”取决于一个人的价值大小;在对未来人生的规划上,38.82%的大学生持乐观态度,但是仍有46.39%的大学生缺乏规划不知道努力的方向。

(二)道德价值观

道德观是道德意识和道德水平的统一体,集中表现为个人处理与他人、集体和社会的关系的准则。人的道德观都以个人利益在其行为中所占的地位为核心。随着我国经济建设的发展,物质层面的富裕程度明显提高,但同时在社会转型期对精神文明的建设迫在眉睫,尤其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为首的公民道德建设。

首先,在对于传统道德和当今社会道德现状的价值取向上,51.42%大学生认为要与时俱进,在保留优良传统道德的同时又有所改进,51.92%的学生认为当今社会道德现状虽然有问题,但是有信心会好转;其次,在涉及到每个学生日常学习中最常遇到的考试诚信问题上,53.38%表示会偶尔作弊,虽然有49.5%的学生表示反对“考试作弊、论文抄袭、语言行为不文明、故意拖欠学费”等现象,但仍有31.17%的学生表示“可以理解”,这说明在诚信教育方面,尤其是考试诚信,很多学生并不认为这是一件很严重的问题,认为考试作弊等是个人问题,虽然出现了诚信失范现象但其并没有意识到自己已经做了违背诚信的事情,认为只要不对他人失信,考试抄袭是自己的事情,可见他们对诚信的概念比较模糊,追求个人利益的同时,极少考虑社会责任和社会价值;再次,在参加志愿活动上,63.19%的学生表示“偶尔参加”,而“经常参加”的学生只占到31.50%,这说明学生参加志愿活动的积极性有待培养和加强;最后,关于当代大学生的爱国主义情结,62.33%的学生都表示“普遍存在,但不懂如何表达”,说明要通过多种渠道和方式加强爱国主义教育,加强实践教育。

(三)就业和恋爱价值观

就业价值观是指的人们在选择职业时所展现出的态度和价值取向,对就业择业有着重要的指导意义;而恋爱价值观指人们在对待婚姻恋爱等问题上的价值取向。无论是就业价值观还是恋爱价值观都是当今大学生价值观的重要组成部分,都对其今后的人生发展有着重要的指导作用。

在就业问题上54.53%的学生表示“比较关注”,42.65%的学生认为目前的就业形势“较不乐观”,希望从事的职业领域由高到低分别是事业单位(35.81%)、国有大中型企业(19.43%)、自由创业(15.03%)、外资企(13.18%)、党政机关(11.66%)和民营企业(4.90%)。可以看出,在择业取向上,学生注重有社会声誉、社会地位的单位,并且对就业形势的态度相对不乐观,表明他们在就业问题上呈现出短期化、功利化和实用化的趋势,因此应当加强就业指导,引导学生树立起积极乐观的就业价值观,同时应改革教育模式,提升学生的就业竞争力。

在恋爱问题上,近半数(47.15%)的同学表示在大学期间有过恋爱经历,说明恋爱在当今大学生中很普遍;在恋爱动机上,31.14%的学生认为是“寻找人生伴侣”,23.18%的学生认为是“积累爱情经验,体验美好人生”,表明在恋爱价值观上,大学生基本有正确的恋爱观。

(四)影响当代大学生价值观形成的因素

首先,家庭是一个人成长的重要场所。家庭教养方式、父母或者主要抚养人的价值观取向、家庭氛围等等都会对子女价值观的形成和发展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家庭的和睦、主要抚养人的教养方式等,都对孩子身心健康发展有着重要影响。而在我们本次的调研中,家庭对个人价值观的形成的影响也得到了证实,有33.28%的学生认为其个人成长经历对其价值观形成影响最大,32.06%的学生认为家庭教育的影响最大。这说明个人成长经历和家庭教育在一个人价值观形成过程中,有着不可替代的影响。

其次,除了家庭环境外,学校是个人成长接触到的第二个重要场所,而且是个体接触到的第一个集体环境。随时时代的变迁,提供给学生的学校环境也日臻丰富起来。尤其是到了大学之后,除了课堂上的专业课学习外,各类丰富的第二课堂活动、学生组织、社团等等都对大学生价值观有着重要的影响。学生会、社团、班级、宿舍都是一个小的集体,学生身处不同的小集体中,都会受到这个集体带来的影响。

最后,社会环境对对大学生价值观的影响也是不可估量的。当代大学生出生成长于改革开放深化、经济全球化、文化多样化、信息网络化的时代背景下,多元价值观复杂、活跃,给大学生价值观带来较大影响和冲击。

三 对策及建议

第一、应充分发挥课堂教学的主导作用。思想政治理论课对大学生来说,是进行核心价值观教育的一个最好的渠道。对大学生树立科学的人生观、正确的价值观来说,至关重要。因此要抓好思想政治理论课主阵地,运用多种教学方式,将授课内容情景化、信息化,提高课堂教学的吸引力和感染力。要使学生将被动接受改为主动学习,促使他们主动思考,提高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认同。

第二、充分发挥党、团组织的先锋带头作用。加强党支部的辐射作用,以党小组为单位,党建带动团建,号召广大的党员和团员同学,多学、多思、多辨。同时,要充分利用近年开展的“红色1+1”、暑期社会实践、党团日活动等,以活动为载体把价值观教育贯穿于其中。通过活动的形式,一方面锻炼了学生的实践动手能力,另一方面又服务了社会、增强了学生的社会责任感。所谓“纸上得来终觉浅,绝知此事要躬行”,通过实习和实践,能够让学生更为真切的了解和认知这个社会,能够更为深刻的理解事务的本质,才能更好地不断完善自己的价值观。

第三、要正确把握主流新媒体在学生价值观引导上的重要作用。当今大学生信息来源的主要方式都是通过网络,尤其是今年新兴起的微信、微博、抖音等新媒体软件,由于信息传播的便捷化、片段化,更符合年轻人信息接收的习惯和模式,因此得到了很多大学生的喜爱,成为大学生生活、社交必不可少的部分。因此,如何对新媒体上繁杂的信息进行甄别、筛选,如何利用新型媒体宣言我们主流价值观是我们必须要面对的问题。要充分利用好网络优势和特点,运用大学生喜爱的话语体系,弘扬正能量,培养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建构、完善网络管理,营造良好的网络氛围,弘扬正能量。利用网络信息传播快、吸引力大等特点,形成价值观教育的新阵地。

总之,虽然当代大学生的价值观存在的一些问题,但其所处年龄阶段价值观也具有不稳定性的特点和可塑性的一面。价值观教育不是一蹴而就的,而是一个长远且复杂的过程。在这个过程中,作为教育工作者的我们,不仅要不断更新自身的知识和文化体系,还要充分了解受教育者的心理特点、了解他们的兴趣爱好,这样才能在实际教育过程中,有的放矢。另外,言传身教对于教育工作者来说至关重要,教育工作者个人的价值观、教学风格、以及对当下社会热点和国家建设等问题的看法,都对受教育者来说有很深远的影响。因此,作为教育工作者的我们,在引导大学生成长、成才,形成科学良好的价值观的道路上,任重而道远。

\

 
参考文献

[1]杨燕,韩善光.当代大学生价值观取向的问题分析及对策[J].道德与文明,2010(03):84-89.
[2]曹晓琳.当代大学生价值观存在的问题及对策研究[J].湖北函授大学学报,2018,31(02):65-66.
[3]刘强,刘红芹.新媒体实践与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传播体系建设[J].学校党建与思想教育,2018(20):7-9.

关注SCI论文创作发表,寻求SCI论文修改润色、SCI论文代发表等服务支撑,请锁定SCI论文网!
文章出自SCI论文网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lunwensci.com/jiaoyulunwen/29356.html

发表评论

Sci论文网 - Sci论文发表 - Sci论文修改润色 - Sci论文期刊 - Sci论文代发
Copyright © Sci论文网 版权所有 | SCI论文网手机版 | 鄂ICP备2022005580号-2 | 网站地图xml | 百度地图x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