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ci论文 - 至繁归于至简,Sci论文网。 设为首页|加入收藏
当前位置:首页 > 教育论文 > 正文

超声诊断在中医院校人体解剖学教学中的应用体会论文

发布时间:2021-03-08 11:19:24 文章来源:SCI论文网 我要评论














SCI论文(www.lunwensci.com):

摘要:为激发中医院校学生对人体解剖学的学习兴趣,提高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和学习效果,该文将人体解剖学教学与超声诊断紧密结合,探讨该教学方法的应用效果。

关键词:中医院校;超声诊断;人体解剖学;学习兴趣

本文引用格式:徐玉英等.超声诊断在中医院校人体解剖学教学中的应用体会[J].教育现代化,2019,6(80):261-262.

《人体解剖学》是研究人体正常形态结构的科学,是学习基础医学和临床医学各学科不可动摇的基石。恩格斯说:“没有解剖学,就没有医学”。中医院校《人体解剖学》课程以理论课为主,实验课课时相对较少,而书本的语言描述枯燥乏味,没有系统的逻辑推理,加之其是医学基础课,大学一年级即开设该课程,学生理解和掌握起来非常困难[1]。为了激发学生学习兴趣,提高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和学习效果,我们在中医院校对人体解剖学教学方法进行了积极的探索:将人体解剖学教学与超声诊断紧密结合的教学方法。

一 研究对象和方法

(一)研究对象


选择本校2017级中西医结合专业1、2、3、4班,以及2016、2017级医学影像技术本科班的学生作为研究对象,所有学生均经全国高等院校统一招生考试入学,将2017级中西医结合专业1班116人和3班105人,以及2016级医学影像技术本科班135人和2017级医学影像技术本科班115人作为实验组,共471人;2017级中西医结合专业2班110人和4班119人为对照组,共219人;两组均由课题组老师授课。

(二)实施方案

对照组采用传统教学法进行授课。

实验组采用以消化系统、泌尿系统、女性生殖系统和内分泌系统器官的超声诊断为线索讲解,教师在备课时,对人体解剖学的相关器官系统的教学大纲、重点、难点进行分析,与河南中医药大学附属医院超声科医生共同讨论,设计出紧扣教学内容的临床病例和情景问题,把人体解剖学知识与相关器官常见疾病的超声诊断结合起来,原则是运用解剖学知识解释器官病变后形态大小的变化在超声诊断中的表现,“以器官系统为中心”的教学方法强调正常人体器官的位置、形态结构及毗邻关系[2],根据器官在超声图像的异常变化学习解剖学知识,以达到知识融会贯通。授课前让学生提前预习相关系统,特别是相关器官的位置、形态结构和毗邻关系,提前一周给出病例,如肝炎、脂肪肝、胆囊和胆总管结石、肾盂结石、早孕、子宫肌瘤等,让学生查找资料,如器官的功能等。上课时给学生展示超声图像及视频,介绍相关器官检查部位和形态结构特点等。

课后作业:1.肝的位置、形态结构。2.胆汁的产生及排除途径?3.尿液的产生及排除途径。4.子宫的位置、形态和分布。5.甲状腺、肾上腺的位置和形态结构。

(三)测量指标

采用病例分析成绩(只对实验组)、期末成绩和自行设计的问卷调查(只对实验组调查)来分析教学效果。教学过程中,在消化、泌尿、女性生殖系统和内分泌系统学习之后,提出1—2个与所学解剖学知识密切相关的病例(共5个病例),对两个组的学生进行病例分析测试,每个学生将分析结果提交后进行成绩测定,每1个病例满分20分,共100分。另外,在学期末,对两个组的学生进行闭卷考试,试题难度相当,得分记为期末考试成绩。

\

 
(四)统计学处理

统计分析软件为SPSSforWindows17.0软件包,比较差异以P<0.05有统计学意义,问卷调查数据用百分数表示。

二结果

(一)成绩考核


病例分析成绩:实验组(96.05±10.79)高于对照组(72.68±8.31),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期末考试成绩:实验组(89.53±9.15)高于对照组(75.88±7.49),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二)问卷调查

发放问卷471份,问卷回收率为98%,问卷调查的结果显示,各项调查内容的满意度均较好(表1)。


\


三 讨论

《人体解剖学》是一门与临床工作关系十分密切的医学基础课,低年级学生对于人体解剖学与临床的联系没有切实的认识,但渴望尽早体会医生角色和了解自己今后所从事的职业。在前期教学研究中发现:把临床知识恰当的与人体解剖学相关章节融合可有效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学习效果[3]。根据人体解剖学中消化、呼吸、泌尿和内分泌系统知识特点,课题组将适当的超声诊断知识融入以上四个系统知识的学习。

超声诊断作为一种辅助性的教学方式,被认为是提高医学生技能和理解实时人体解剖学的重要教学工具和手段[4]。学生对临床知识有极大的兴趣,首先,上课时采用启发式教学法,问学生们是否做过超声检查?如果做消化系统、泌尿系统和子宫的检查,提前需要做哪些准备?然后给学生解释,包括超声的基本原理、检查目的和适应症[5],学生很兴奋,老师根据知识点及重点难点播放超声视频、展示超声图像,强调正常的器官位置、形态结构和毗邻关系,以及器官病变时的变化,如肝炎和脂肪肝可导致肝的体积增大;肝硬化可导致肝的体积可能缩小。结合胆囊和输胆管道的位置、特点,展示胆总管和胆囊结石的超声表现。肾和输尿管是腹膜外位器官,问病人在什么体位能看清楚,展示输尿管结石和肾盂积水的超声表现后总结输尿管的部位、走行特点和三个狭窄。解释如果想看清楚膀胱和/或子宫,需要憋尿的原因。内分泌系统则选择甲状腺结节的超声图像来学习,解释该病的基本理论知识和前沿研究。其次,简单介绍肝、胆囊、肾、输尿管、膀胱、子宫、甲状腺和肾上腺的超声报告单,重点是各器官的形态结构和毗邻关系,强调学好人体解剖学对将来学习临床知识以及对医务工作者的重要性。最后,拓展介入性超声在临床诊断及治疗中的应用。

“以器官系统为中心”的教学模式既丰富了教学内容,又活跃了课堂气氛,在生动活泼的课堂上,学生很容易理解和掌握所学器官的位置、形态结构及毗邻关系等知识点,达到非常好的教学效果。通过课堂讲解、引导和课后作业,极大地激发了他们查阅相关资料和看书的动力,并能认识到学好解剖学知识对以后从事临床职业的重要性,也增强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另外,由于掌握了该部分理论知识,在实验课上也起到了事半功倍的教学效果,学生特别想在“大体老师”身上找到该器官和结构,验证教材对其的描述[6]。将解剖学知识联系相关临床知识的授课模式,能引起学生的兴趣和充实教学的内容,产生良好的学习效果[7]。

通过课前查阅相关资料培养学生自主学习、获取信息及解决问题的综合分析能力,符合新时代医学专业的教育理念[8]。因为医学影像技术本科班专业的学生后续要开设断层解剖学及医学影像学等与人体解剖学相关课程,该模式对于该专业学生而言尤为重要[9]。

课题组在该模式的教学中,积累了一些体会,也遇到一些问题:(1)由于医学影像技术本科班每年只招收一个班,没设对照研究,课题组选择中西医本科班也作为研究对象,观察该教学模式的教学效果。(2)前期工作中,要求拍摄和录制的超声图像非常清晰。另外,课题组老师在前期一定在附属医院超声科学习一段时间,否则无法胜任。(3)由于一年级的学生尚未接触临床医学知识和其他基础医学知识,如生理学和病理学等,一定注意把握结合临床的度,分清主次。避免超声原理、超声术语等基础理论知识和临床内容涉及过深,否则学生难以接受。(4)在结合病例时,引导学生将横向思维和纵向思维相结合,因为疾病的诊断并不是孤立的,通过该教学模式,培养他们的临床思维能力。(5)在查阅资料时,提醒学生主要查阅相关教材和工具书。以此为鉴,以后的教学中我们还要不断的完善该教学模式,为培养高素质的医学人才服务。

参考文献

[1]徐玉英,田新红,游言文.以临床常见病为线索讲解内分泌系统解剖学的方法探讨[J].解剖学杂志,2016,39(03):380-381.
[2]陈海燕,刘蜻蜻,成家茂.临床卓越医师培养中超声诊断学教学方法的探索[J].临床超声医学杂志,2018,20(01):63-64.
[3]徐玉英,田新红,游言文.以风湿性心脏病为线索讲解心血管系统解剖学的方法探讨[J].解剖学杂志,2015,38(04):497-498.
[4]李文媛,王莹,刘星,等.超声诊断与人体解剖实验课程整合的探讨[J].牡丹江医学院学报,2015,36(05):124-126.
[5]张缙熙.张缙熙教授论超声诊断在消化系统疾病中的临床应用[J].中国医刊,1999(02):1-8.
[6]张国灵,李乾,赵宇琦,等.浅谈人体解剖学兴趣小组活动的开展与体会[J].解剖学研究,2019,41(01):76-77.
[7]陈杰,彭东.人体解剖学与疾病名称的联系[J].吉林医药学院学报,2019,40(02):113.
[8]张华,邱少东,祝志敏,等.新型教学模式在超声诊断学本科生见习中的应用价值[J].卫生职业教育,2018,36(02):70-72.
[9]崔迎春,成娟娟,杨石照,等.结合影像专业特点实施系统解剖学实验教学改革[J].解剖学研究,2019,41(01):72-73.

关注SCI论文创作发表,寻求SCI论文修改润色、SCI论文代发表等服务支撑,请锁定SCI论文网!
文章出自SCI论文网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lunwensci.com/jiaoyulunwen/29310.html

发表评论

Sci论文网 - Sci论文发表 - Sci论文修改润色 - Sci论文期刊 - Sci论文代发
Copyright © Sci论文网 版权所有 | SCI论文网手机版 | 鄂ICP备2022005580号-2 | 网站地图xml | 百度地图x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