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ci论文 - 至繁归于至简,Sci论文网。 设为首页|加入收藏
当前位置:首页 > 教育论文 > 正文

差异教学在高职高专英语教学中的实践分析论文

发布时间:2021-03-08 11:10:48 文章来源:SCI论文网 我要评论














SCI论文(www.lunwensci.com):

摘要:差异教学的核心是对不同的学生都提出不同的、略高于当前水平的要求,从而使每名学生都有所发展,最终习得外语。高职高专院校扩招以来,生源英语水平良莠不齐,社会对英语人才的需要也千差万别,因此需要差异教学,但实行的高职高专院校还不多。在英语教学中实践差异教学,要求高职高专英语教师了解学生英语基础和学习态度,按需制定教学计划,选择教材,对接岗位,并将各班学生隐性动态地分为三层;采用多种教学方法和组织形式,实行差异化的课堂教学目标;布置选做作业,差异化地网络辅导;利用平时成绩和选考题,差异化地评价学生。

关键词:差异教学;高职高专;英语教学

本文引用格式:周黎阳.差异教学在高职高专英语教学中的实践分析[J].教育现代化,2019,6(80):318-319.

高职高专院校扩招以来,生源英语水平悬殊,加上社会对不同英语人才的需要,凸显了高职高专英语差异教学实践的不足。对高职高专的英语教师而言,这很有挑战。

一 差异教学及其在高职高专英语教学中的实践现状

(一)差异教学的理论依据


华国栋教授认为[1],在班集体教学中,立足学生差异,满足学生个别需要,从而促进学生在原有基础上充分发展,这样的教学就是差异教学。[2]美国教授Carol Ann Tomlinson也认为,教师要以学生为主体,根据学生先前的水平、学习动机、兴趣、风格,主动设计实施多样的教学内容、任务、方法,教学过程中有效评价,为学生提供不同的学习目标;课堂练习质量重于数量;灵活运用个体学习、同伴讨论、小组合作、班级教学四种策略,有机地结合教与学。[3]

两种阐释的核心一致,即对不同的学生,要求也不同。差异教学继承了因材施教的思想,更强调“教”服务“学”,立足班级,面向全体学生又立足个体差异,辩证统一地看待共性与个性;其目的不在所有学生达到同一标准,而是每个学生都有所发展。正如克拉申的“i+1”输入理论,向语言的受教者输入略高于其水平的第二语言,才能使之不断进步,习得这门语言。[4]

(二)差异教学的现实需要

高职院校的扩招,招来了许多职高、技校的学生,入校学生英语基础差异较大,学习英语的能力、方法、动机和兴趣水平也各不相同。如泰州职业技术学院2013年招收的2936名学生,英语成绩从13分到107分不等。这种情况下,如仍一刀切式地教学、考核,就会导致英语基础好、能力强的学生“吃不饱”,基础弱、能力欠的学生“不消化”,挫伤学生学习英语的积极性,不利于每个学生的发展。

人才的培养也应根据社会需要来调整。不同学院专业不同,所需英语也不同。公共英语课外,各专业也要学习本专业的专业英语,如机电一体化专业学习《机电职业英语》,医学系护理专业学习《临床医护英语教程》,会计专业学习《会计英语》,这样才能学以致用,给予学生学习的内在动力,从而更好地服务社会经济建设。

(三)高职高专英语教学很少实践差异教学

近年来,高职院校研究实施大学英语课程教学改革,已取得一定成效,但方向主要是改变以教师为中心的课堂,让学生多多参与,培养应用语言的能力等。教学研究中,差异教学研究也越来越多,主要分为显性的走班教学和隐形的班内差异教学,但实施差异教学的院校并不多。大多数高职院校仍采用大班额教学、同步练习,而且课时数也限制了差异教学。

\

 
二 差异教学在高职高专英语教学中的实践分析

(一)了解学生英语基础和学习态度


差异化教学是一种个性教学,要求教师清楚地认识到各个学生的水平与个性差异。具体办法有入学、期初摸底考试,问卷调查学习态度、兴趣、能力和高考英语成绩,访谈学生和班主任,观察学生平时表现、随堂测试成绩等等,来了解学生的英语基础和学习的态度、兴趣、能力。

(二)按需制定教学计划,选择教材,对接岗位

高职高专院校应根据国家的指导性教学计划,和各个院系、专业、学生层次的实际情况和社会需要,制定差异化的教学计划,选用差异化的教材。比如,基础的英语教学中,医学、环化、经管学习《新编使用英语》,建工、机电、电子学习《21世纪实用英语》,艺术、单招学习《21世纪基础教程》;应用英语教学中,课程内容对接职业标准,机电一体化专业学习《机电职业英语》,会计专业学习《会计英语》,医学系护理专业学习《临床医护英语教程》。这样既满足职业岗位需求,凸显实用性和针对性,又保证了英语学科的人文性、工具性。

(三)隐性动态地分为三层

《高等职业教育英语课程教学要求》中将高职英语教学要求设为AB两级,但实际上有些学生的英语水平B级都达不到,所以要分为三级,即准备、良好、优秀层级,并为三个层级的学生分别设定一般目标、较高目标、更高目标。一般目标是学习基础知识、培养兴趣、树立信心,较高目标是掌握基本知识和学习方法、适当提高、养成良好的思维习惯,更高目标是学以致用、举一反三、自主学习。这个分级是动态、隐性的。教师要心中有数,但不对学生公开,以免伤害准备级学生的自尊心,或导致优秀级学生骄傲自满、裹足不前。

(四)采用多种教学方法和组织形式

高职英语教学可以灵活地采用教学方法和组织形式。前者如示范、对话、课堂讨论、头脑风暴、演讲、表演、角色扮演、英文图片视频、自我反思总结、英文音乐欣赏与表演竞赛、单词竞猜等等,后者如全班教学、小组学习、个别辅导,其中小组学习时差异教学的核心。教师可以根据教学的需要和学生的特长,如语言、逻辑、空间、音乐、运动、交往等,来弹性地分成同质或异质小组,让各种各样的学生都能发挥特长。例如学习课文,教师用音乐或图片方法导入教学,接着播放录音范读让学生跟读、了解课文大意,然后分组阅读,比赛翻译课文的速度和准确率,最后教师点评各个小组,讲解课文重难点。这个过程中,组内喜静的同学可以专注翻译课文,活泼的同学可以代表小组发言,喜欢听、说、读的同学都得到了满足。

(五)实行差异化的课堂教学目标

按照布鲁姆的理论,知识可以分为认知性知识、理解性知识、应用性知识、分析性知识、评价性知识以及综合性知识。教学时,准备级只要求掌握前两种,良好级要求掌握四种,优秀级要求掌握全部六种。如,读同一篇课文,准备级学生只要求朗读并掌握新单词和课文内容;良好级学生还要求灵活运用新单词造句,独立完成课后练习;优秀级学生则要求复述或讨论课文。听同一篇材料,准备级学生只要求感受语境,尝试理解简单的内容;良好级还要求听出复杂的语句,优秀级学生除听懂复杂语句,还要理解隐含意义和语句结构。讨论同样的话题,准备级学生只要求开口说英语,良好级学生讲述自身经验,优秀级学生要向深层拓展。写同题作文,准备级只要求写简单句,没有语病;良好级要求写复杂的语句,组成小短文;优秀级学生要求作文语句结构准确。翻译同一篇文章,准备级要求尽量译出对应单词,良好级还要组成通顺的句子,优秀级学生要想到多种翻译方法。

(六)布置选做作业,差异化地网络辅导

差异教学中,教师应设计出有难易梯度的作业供学生选做,其中包括预备题、必做题、巩固题、提高题,让准备级学生做预备题和必做题,良好级学生做必做题和巩固题,优秀级学生做必做、巩固和提高题。预备题简单有趣,如猜单词、听课文、搜集资料;巩固题稍有难度,如主题阅读、角色扮演、情景对话;提高题综合性强,如调查报告、视频制作等。此外,教师还可以根据学生在语言、逻辑、空间、音乐、运动、交往上的不同特长和兴趣设计差异化的作业,让学生在异质性小组中分别完成不同部分,然后交流分享。差异化的任务下,学生在课前预习或课后作业中往往会遇到不同的问题,教师可以在网络教学平台上分别辅导,从而弥补大班教学的缺陷,实现课下差异化教学。

(七)利用平时成绩和选考题,差异化地评价学生

为体现各个层级学生的学习成果,高职高专英语差异教学的考核评价也应差异化,以形成性评价为主。形成性评价突出学生的学习过程、态度,纳入诸如课堂出勤、问答、个人及小组展示、随堂练习、实践活动、课后作业、单元测评、期中考试等的成绩和进步,引入学生自评、同学互评、教师评语等定性评价;终结性评价可以分出语法、阅读两个必考模块和听力、翻译、写作、口语四个选考模块,让学生选考两个自己擅长的,从而体现学生自身优势,树立学习信心。教师还可以根据考评结果长善救失,组织二次学习。所以,这样的考评方式,能够帮助学生从考评中认识自我,教师从考评中改进教学。

\

 
三 结语

面对复杂的生源和学生的个体差异,高职高专院校的英语教师有必要实践差异教学,在各专业的自然班级内隐形、动态地分层,课上设置差异化的教学目标,课下给予差异化的作业和辅导,并差异化地评价学生,帮助每名学生树立信心,找到英语学习的方法和自身特长,从而达到每个学生的英语水平都有所进步的教学效果。

参考文献

[1]华国栋.差异教学策略[M].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09.
[2]华国栋.差异教学论(修订版)[M].北京:教育科学出版社,2007:20-35.
[3]尹海飞.差异教学在高职英语教学中的应用[J].亚太教育,2015(24):176-177.
[4]严亚芳.高职英语隐形分层教学的研究和探讨[J].牡丹江教育学院学报,2015(11):92-93.

关注SCI论文创作发表,寻求SCI论文修改润色、SCI论文代发表等服务支撑,请锁定SCI论文网!
文章出自SCI论文网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lunwensci.com/jiaoyulunwen/29307.html

发表评论

Sci论文网 - Sci论文发表 - Sci论文修改润色 - Sci论文期刊 - Sci论文代发
Copyright © Sci论文网 版权所有 | SCI论文网手机版 | 鄂ICP备2022005580号-2 | 网站地图xml | 百度地图x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