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CI论文(www.lunwensci.com):
摘要:随着中国的不断崛起,经济全球化进程的推进,中国吸引着越来越多的外国留学生学习中国的科学和技术,双语课程建设俨然已经成为新时代不可或缺的一部分。为了响应教育部号召,为了培养国际化的石油人才以及提高本科生的英语水平,全英文课程的开设变得越来越重要。本文调研讨论了现阶段全英文课程所遇到的一些共性问题,以采气工程为例提出全英文教学模式改革的实施方法,包括帮助学生建立专业英语知识库,互动式翻转课堂教学模式,使用智能教室上课,建立集先进性、前沿性和实用性为一体的网络知识体系。
关键词:全英文教学;采气工程;教学模式改革
本文引用格式:陈浩,等.采气工程本科全英文教学改革研究与探讨[J].教育现代化,2019,6(82):89-91.
随着中国的不断崛起,中国越来越站在世界舞台的中心,当今的中国正面临着前所未有的机遇和挑战。随着经济全球化进程的推进,中国吸引着越来越多的外国留学生学习中国的科学和技术,这也对我国人才培养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2005年教育部提出,要提高双语课程的质量,切实提高大学生的专业英语水平和直接使用英语从事科研的能力。2007年,教育部再次提出,在2007-2011年期间要建立500门双语教学示范课程,以进一步推进双语教学课程建设[1]。为响应教育部号召,也为顺应我国石油工业国际化发展、推进我校国际化战略和人才强校战略,2009年我校开设了全英文教学国际班,随后,本科全英文课程逐渐推出并发展。
我国石油工业的不断向前发展,离不开实践型、创新型、国际化的人才支撑。在经济全球化和“一带一路”的政策背景下,石油行业的国际交流和合作日益频繁,这对石油人才所具备的能力提出了更高的要求。石油人不仅要懂技术,还应具备国际化的视野、沟通世界的能力,而英语就是其中的桥梁。
一 采气工程的教学现状
作为石油工程的一门专业课,《采气工程》涵盖了从地下到地面,从流体到工艺的一整套体系。不同与其它许多专业课,采气工程需要非常强的理论联系实际和动手能力,对物理模拟实验等的要求也非常高,教学中涉及了采气工程领域多方面的内容,对培养学生的理论知识、实践能力至关重要。全英文授课的《采气工程》不仅要求学生在课堂上进行理论学习,更要在实验室中完成相关的实验,让学生自己动手,在实践过程中学习,明显的提高学习效率。
采气工程全英文授课在本校尚属首例,在分析和评价过去9年我校研究生国际班以及本科全英语教学的部分课程的教学现状、教学效果、教学过程中遇到的问题和取得的成绩后。组织形成了以北京市教学名师杨胜来教授为核心,老中青教学相长的教学团队,依托我校优越的教学条件承担采气工程全英文教学改革。在全英语教学课程中,教师借鉴国外优秀的英文原版《采气工程》教材和讲义,制作并使用英文电子课件,用英语讲授课程并进行相应的师生互动,布置并批阅英文作业,考试采用英文命题并要求学生用英文答题,搭建英文实验环境,培养学生检索英文石油文献和阅读英文文献的能力。
对参加过全英文授课的学生进行问卷调查显示,大部分学生对英语抱有较高的兴趣且认为开展全英文教学有必要,其在提高英语应用能力、增强自己的就业竞争力以及了解国际前沿等方面有很大帮助[2]。这也为采气工程全英文授课提供了良好的群众基础。
二 国内各高校全英文教学实践存在的主要问题
通过学生的反馈和阅读大量有关全英文教学的相关文章,笔者发现在各个专业实施全英文教学中存在着一些共性问题。通过总结和反思这些主要问题,以期对采气工程的全英文教学提出一些建设性的意见。
(一)学生的英语水平以及教师的英文能力
经统计研究发现,在影响全英文教学的诸多因素中,学生的英语水平占86%,教师的英文能力占38%[3]。学生的英语水平指的是专业英语词汇基础达不到听全英文专业课的要求。实践发现学生拥有四级英语能力就具备了听英语专业课的基础,但由于专业英语词汇储备不足,导致学生上课听得犹如“雾里看花,水中望月”。不明确老师讲的内容,更遑论理解专业知识点。这不但影响了学生上课时的注意力,消磨了学生的积极性,更严重影响了全英文授课的效果。
另一方面,讲解知识的老师的英文能力也很大程度上影响着全英文授课效果。全英文授课对教师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不仅要求教师具备广博的知识和学科交叉融合能力,还要有较高的口语水平,来配合学生的英语水平,引导学生使用英语交流。
(二)缺乏难度适中的全英文教材
问卷调查显示,自主选择教材上大部分学生更愿意使用原版教材,这反映了学生想与国际接轨的意愿和希望提高英语水平的积极性。但全英文原版教材内容多,难度大,直接使用会造成学生阅读量过大,学生难以消化吸收,从而产生畏难、懈怠的情绪,打击学生的积极性[2]。这也造成在实际操作中,有一些学生迎难而退,不能坚持上完全英文专业课。在教材上,现行的全英文专业课一般都是以原版全英文教材为主,中文教材为辅,问题是两种教材难度并不统一,并且未能实现两种语言的双向转化。原版全英文教材辅之以中文教材的学习方式,不但不利于全英文学习环境的构建,达到沉浸式学习的要求,也没照顾到学生的阅读能力,增加学习负担。所以全英文教学迫切需要难度适中的全英文教材。
(三)学生上课难以集中注意力
相较于用中文教授的课程,大多数学生反映全英文课上难以集中注意力[3]。传统的你讲我听的一言堂上课模式,学生被动接受知识,本就容易造成思维停滞不通。在加上使用英文教学,学生听明白老师的话多于理解老师的话,更加剧了思想开小差,难以集中注意力于课堂。
综上所述,为了提高全英文授课效果,重点应改革授课模式,帮助学生提前建立专业英语词汇储备,构建内容全面且难度适中的专业知识体系。
三 全英文教学改革的实施措施
为了更好地达到采气工程全英文授课的目的,现分别针对课前、课中、课后和考核等四个方面提出以下改革实施措施。
(一)课前,提前帮助学生建立专业英语词汇库
学生专业词汇量少,听不懂老师上课讲些什么是造成全英文教学达不到预期效果的主要原因。课前,教师先将课上会涉及到的专业英文单词,思考题等相关课程资源上传至教学平台,学生自己查阅教师上传的相关学习配套资料,提前预习并对教师的问题予以相应的回答。上课前教师可以花几分钟进行专业英语单词默写或进行个别提问,并给与一定的平时分,以督促学生提前学习英语单词。由教师带领学生全面预习本次课将涉及到的单词,这样可以使学生更容易听懂采气工程的课,更快的进入学习状态,从而大大提高学习效率。
(二)课中,实施互动式翻转课堂教学模式,使用智能教室上课
课中教学需重新定位教学模式,传统课堂以教师为主,难以调动学生的积极性,课堂气氛沉闷。互动式课堂,首先借助形象且具体的采气工程实例,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让学生主动思考,教师鼓励引导学生使用英语表达自己的想法,为学生创造一个良好的语言学习环境。再通过布置给学生一些恰当的教学课题,让学生通过调研自我学习,进行小组分析、研究和讨论,从而解释、验证、探索相关问题。最后让学生当“小老师”在课上展示自己的学习成果,这样来翻转课堂最大程度的发挥学生主体作用,提高学生获取知识和分析问题的能力。
教学中注重使用板书传授知识,PPT虽能全面而快速地给出知识内容,但也因其大量、迅速易造成学生精神疲劳、思考不深入,老话常说“好记性不如烂笔头”,学生可以通过板书集中注意力跟着老师一步步思考,也能通过记录板书增强记忆和理解。
上课环境很大程度上决定着多样性授课的施行,也影响着学生的上课注意力的集中。智能教室建立了一个高度互动的讨论环境,让师生可以相互合作,进行无障碍的沟通和交流[4]。且智能教室色彩宁静、明亮,有助于活跃课堂氛围,帮助师生身心放松。我校现有智能教室为小班教室,可针对不通英语水平的同学进行分班,有助于教师更多地关注到每一个学生的需求和知识接收、掌握情况,更加有针对性地对教学内容和教学进度进行调整,对全英文教学效果的提升将有重要的助益。多功能可移动桌椅可排列出多种不通形状,满足多种教学模式的需求;课堂直录播系统,可让学生课后随时回看不懂之处;电子黑板可与个人平板相连,更好的实现师生互动[5]。
(三)课后,创建网上知识体系和课程体系
网络具有“异时异地、随时随地、资源共享”的特点,师傅领进门修行在个人,网络无疑是学生最好的个人修行场所,方便学生随时随地课外自学。教学视频分章分节进行,短小而精致。模块化的短视频方便学生按自己的计划和进度来学习,可以随时暂停进行思考。另外,视频中间穿插习题和小测验等考核方式,能够强化刚刚讲过的内容,帮助学习者消化理解知识点。创建微信公众号平台,分享课堂PPT。教学视频加上PPT可完整再现课堂,满足有些学生喜欢自学,有些喜欢看教学视屏的不同学习习惯。整合本课程所有的教学资源,包括参考资料、原理动画、课程词典、公式列表及图库。还可不定期进行群内师生互动,让学生各抒己见的说说自己对本专业课的所知所解,多样学习以增加学习的趣味。
推送与本课程相关的资源链接,包括相关网络课程、学科网站、图书期刊等内容。逐步建立起具有自身特色的知识体系,以保证采气工程知识体系的实用性、先进性、和前沿性。增强学生对采气工程的兴趣,培养具有国际视野的综合性人才[6]。
(四)考核方式多元化
以期末考试成绩判定学习效果的考核方式,容易造成学生临时抱佛脚的学习习惯,从而养成考什么就学什么的坏习惯,对知识一知半解浮于表面。所以应当改革考试方式,让考核方式多元化。我校采气工程最终成绩考核方式:平时占总成绩的40%,授课教师根据学生的教学平台利用情况、翻转课堂表现、作业完成情况、出勤率和小组讨论表现给出平时成绩;考试成绩占总成绩的60%,采用英文试卷,学生用英文回答,教师根据学生的答卷情况给出考试成绩。这样有利于学生全面、深入的学习知识,改善学生考什么学什么的坏习惯,同时也不给临阵磨枪的学生有机可乘。
四采气工程教学改革下的建设性方法
采气工程是石油工程专业的重要课程,在我国能源紧缺和教学改革迫切的境况下,急需进行知识体系更新和教学模式改革。现以实施全英文教学为契机,调研总结目前国内全英文教学中存在的主要问题,提出采气工程全英文教学模式改革的建设性方法[7]。
学生的专业英语词汇不足是导致学生听不懂全英文授课的重要原因,也是全英文授课效果差的主要原因。针对这一问题,本文提出课前帮助同学建立专业英语词汇库。此外,教师的英语水平也很大程度上影响着授课效果。
全英文专业课缺少难度适中的教材为学生的课后自学带来诸多不便,严重影响学生知识的获取。针对这一问题,本文提出课中、课后的解决措施。课中,我校依托强大的老中青教学团体,借鉴国外优秀的英语原版教材和讲义,制作使用英文电子课件。课后,创建网上知识体系和课程体系。确保课程集先进性、前沿性和实用性为一体。针对大多数同学反映上课难以集中注意力,本文提出使用智能教室上课。智能教室建立了一个高度互动的讨论环境,保证师生无障碍沟通交流的同时也确保了互动式翻转课堂教学模式的实施。
最后,采用多元化的考核方式,最终的总成绩平时成绩占40%,考试成绩占60%。尽量避免学生考什么学什么和临时抱佛脚的坏习惯。
五 结语
目前,争创双语课程建设在我国各所高校都处于绝佳时期。实践证明通过在校期间对学生全英文课程的培养与锻造,能够有效培养和提高国际化人才质量。只要我们把国家的相关政策和学校的实际情况相结合,加强全英文课程的师资力量建设,提高学生的课堂能力并对课程进一步的优化,教学管理观念也要随着教学管理部门的更新而不断进步,深化教学管理体制改革。乘坐我国处于双语教学改革课程的航班,为培养国际化专业技术人才提供优质的教学管理服务保障。
参考文献
[1]张虎,常永勤,强文江,等.材料专业课全英文教学改革[J].中国冶金育,2016(4):18.
[2]谢榕,刘琼,卢冰.人工智能课程全英文教学改革[J].计算机教育.2013(19):62-63,66.
[3]陈嘉欣,齐明,梁亦诚,等.全英文教学的学生反馈与思考[J].大学教育.2018,(4):97-98.
[4]谢舒潇,陈毓超,刘冠.智能教室建设的探索与实践[J].实验技术与管理,2016,33(6):222-224.
[5]张文彦.智慧课堂背景下信息资源管理类学科的本科教学改革[J].教育现代化,2019,6(17):34-38.
[6]陈海栋,安丰华.新工科背景下工业安全技术课程教学改革探讨[J].教育现代化,2019,6(13):52-54.
[7]宋小军,焦哲晶,刘伟景,等.全英文电子技术教学改革与探索[J].高教学刊,2018(5):131-132.
关注SCI论文创作发表,寻求SCI论文修改润色、SCI论文代发表等服务支撑,请锁定SCI论文网! 文章出自SCI论文网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lunwensci.com/jiaoyulunwen/29306.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