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CI论文(www.lunwensci.com):
摘要:随着网络科技的发展,人们越来越多的使用网络解决各种工作学习生活问题,软件及网络产品的应用,推动了UI设计的蓬勃发展。随着人们使用要求和审美的提高,对产品的UI设计提出了更高要求。高校的UI设计课程也要与时俱进,针对市场需求,进行课程改革,培养社会真需要一线设计人才。
关键词:UI设计;教学诊断;课程改革;成效
本文引用格式:夏梦等.UI设计课程基于成果导向的教学诊断与改进[J].教育现代化,2019,6(80):104-105.
在“互联网+”政策的推动下,互联网的发展日新月异。移动互联网和终端设备的普及,极大地方便了人们的学习、工作、生活和娱乐,人们越来越离不开互联网。随着人们对产品的要求越来越高,各种软件和互联网产品都需要好的用户体检和UI设计,UI设计成为了各高校计算机专业和艺术设计专业的一门重要课程。
一UI设计概念认知
UI设计(或称界面设计)是指对软件的人机交互、操作逻辑、界面美观的整体设计。UI设计分为实体UI和虚拟UI,互联网说的UI设计是虚拟UI,UI即User Interface(用户界面)的简称。UI设计所研究的内容包括:人(人对产品的使用习惯)、人机交互(当人触发事件后,产品会给出怎样的回应)、界面美观(在用户体验良好的基础上设计出更有美感、更符合产品气质、更有个性有趣味的界面)。就UI设计的发展特点来看,UI设计依托互联网技术,依据用户体验,不断改善界面整体美从而为产品获得更大市场占有率。
二UI设计教学现状
(一)课程安排
每周4学时,共18周72学时,考核方式为期末考试或者根据老师给定的项目要求进行项目设计,最后,老师根据平时成绩和期末成绩或期末项目设计按照30%+70%的比例评定成绩。
(二)教学模式
老师填鸭式教学,学生被动学习,老师每次占用1/4的课时进行理论授课,把3/4的课时留给学生做任务,并在学生实践时发现问题集中讲解,或者针对个别学生的问题进行单独解答。每次的课堂任务也都是相对简单的命题,以便学生在课堂能够完成。
课程讲授内容大多都是针对UI设计美观这个模块,心理学及人机交互、用户体验的内容比较少。
三 目前存在的问题
(一)课程安排不合理
每周4学时缺少连续性,对于学生学习及项目的调研和设计很不利。[1]由于课时的限制,教师将理论知识点倾倒给学生,造成学生在短时间内没有办法消化、思路混乱;设计实践畏首畏尾,害怕犯错。由于课时时间较短,学习无法深入探究,UI设计只是停留在表面,任务也比较碎片化,学生的水设计水平很难提升。
笔者认为,在拿到一个设计命题时,首先要很好地理解需求,查阅相关资料,消化这个命题才能产生好的创意,才能创作出优秀作品。任何人都很难确保在短短两到三个小时的时间内能产生好的创意,即使有了好的创意,也需要好的表现手法,对于初学者来说,好作品更是需要经过不断地修改、琢磨,慢工出细活,不是随随便便做出来的。所以,对仓促交作业的学生来说,每次课上完收效甚微,浅尝辄止。整个课程结束后,找不到有深度、有创意、制作讲究的优秀作品。
(二)教学模式过于传统呆板
课堂上老师是主角,学生缺乏主观能动性,对知识的吸收有限,对老师的依赖性强,缺乏独立性和主动探索的意识。成绩的评定方式不能很好地激发学生的动力,由于设计课程的特点不像数学题那样有明确答案,每个学生都能做出属于自己的设计方案,设计方案没有对错之分,只有优劣之别。会做与做得好相差甚远,大多数学生作品不出色,但是基本符合要求。所以这种教学模式和课程设置不利于培养学生的创造力,不利于激发学生的创作热情。
四 问题思考与解决方案
(一)合理安排课程课时
改变原有的课程安排,将UI设计集中安排并增加课时量为120学时,教学内容分阶段集中训练,分为图形创意设计、版面布局、心理学、交互设计、市场调研、综合项目等模块,并分为课堂教学与课堂外教学,像市场调研这个模块的时间部分可以设置在课堂外进行,让学生真正有实战机会。
(二)教学模式改革——课堂反转,任务驱动,加强实践
[2]UI数字界面设计课程性质具有较强的创造性和实践性,课程要求学生在创意设计思维、软件操作及审美方面均具备一定的能力水平,以此来为其今后网页设计课程学习奠定良好基础。
老师提前预告下节课学习内容,让学生讲授。学生每三人一组,学生就将要学习的内容去自行查阅资料,形成自己的理解,做成授课PPT并在课堂上讲授,老师和其他学生为每个讲课的小组打分,并明确评分标准。相同的学习内容分给三个小组来讲授,并根据分数评出一二三等奖,老师给出的成绩和学生给出的成绩分别占60%和40%,在此过程中,老师和学生教学相长,老师根据自己的专业知识和经验就学生的不足和错误进行补充和纠正。为了防止个别学生在团队中滥竽充数,每个学生在小组的分工要明确说明,并在课堂上展示、分享自己的工作过程及体会。提升学生的团队合作意识,增强学生学习的主观能动性及成就感。
参与实际项目,把学生的实习穿插到学习中,在实践中发现自己的不足,将学习能力好、设计水平高的学生分派到校企合作企业,让其与企业设计师一起工作,参与整个产品的开发设计过程,了解在实际工作中,公司对UI设计师的要求,了解自己在产品开发运营整个过程当中处于哪个环节。
参与竞赛,每个学生每学期必须参加一次校级以上的设计类竞赛,参与竞赛是自我检验的一种方式,也是一种很好的实践途径。通过竞赛组委会对自己作品的评审,学生更加清楚自己的优缺点,欣赏其他的参赛作品,从中学习,汲取营养,也更加清楚自己的设计水平在全国乃至全世界范围内处于一个什么样的位置。通过各种规格的竞赛,走出校门甚至国门跟同行业去学习交流,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好奇心,增强学生学习的成就感,收获课堂上学习不到的知识。
五改进之后所取得的成效——学生学习积极性与学习效果显著提升
通过课程安排的改进,让老师和学生在一段时间内有了更多的时间去探索UI设计更深层的内容,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让学生有机会更深入地去探索互联网产品的特点,包括产品的初期的市场调研、产品的策划、产品的开发设计、产品的测试、上线、运营等。
学生在良好的学习和实践氛围下,也更容易创作出更加优秀、更有有实用性的作品。
学生成为了课堂主角,变被动学习为主动,角色的转换让学生有了学习的动力,提高了学生的学习能力,激发了学生的潜力。小组之间的评比,让学生更愿意探讨专业学习上的问题,课堂氛围也变得比以前更活跃,形成了良好的学习氛围。学生作业完成比例由之前的80%提高到95%以上,作品质量也比以前有显著提高。
部分成绩优秀的学生通过到企业参加真实项目,积累了实战经验,为将来就业提供了很好桥梁作用,也让学生认识到自己的不足,回到课堂以后,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学习效果较之前得到很大提升。
学生通过参与各种竞赛,提高了学习积极性和自学能力,学习效果明显提高。
针对UI界面设计教改实践问题,教师应优先重组课程体系并进行优化,基于社会时代人才要求前提下转化其传统教学形式、观点,通过积极应用多种教学方法来提高教学质量,并形成一套系统化及、具有课程特色的教学方法,不仅会调动学生课程学习兴趣,还有利于提升其学习综合水平,并为学生今后发展奠定良好基础。
参考文献
[1]郭文静,李越琼.探索时代语境下的“品牌设计”课程教改方法与意义[J].科教文汇:教改教法,2018(1):83-91
[2]沈涵.UI界面设计课程教改实践探索[J].教育教学论坛,2018(10):154-155.
[3]贾国涛.中国设计史课程教学理念与方法再探索[J].装饰,2014(12):118-119.
[4]熊红丽.艺术设计专业设计史教学改革探析[J].海南广播电视大学学报,2012,13(3):126-129.
关注SCI论文创作发表,寻求SCI论文修改润色、SCI论文代发表等服务支撑,请锁定SCI论文网! 文章出自SCI论文网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lunwensci.com/jiaoyulunwen/29292.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