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ci论文 - 至繁归于至简,Sci论文网。 设为首页|加入收藏
当前位置:首页 > 教育论文 > 正文

“中国文化走出去”背景下的英语翻译教学与实践论文

发布时间:2021-03-05 09:02:10 文章来源:SCI论文网 我要评论














SCI论文(www.lunwensci.com):

摘要:英语翻译技能是全球化发展进程中促进语言沟通与文化交流的重要工具,文章分析了“中国文化走出去”的背景与英语翻译教学现实困境,围绕贴合中国特色文化语境、强化用词造句结构把控、实行文化负载词异化翻译、推动传统译学思想渗透四个层面,探讨了英语翻译教学实践的创新策略,以供参考。

关键词:大学英语;翻译教学;文化走出去

本文引用格式:任红霞等.“中国文化走出去”背景下的英语翻译教学与实践[J].教育现代化,2019,6(80):209-210.

党的十九大报告中明确指出了中华文化“走出去”战略对于增强我国文化软实力、提高国际地位的重要意义,而文化“走出去”战略的贯彻实施对于人才的语言交流与翻译能力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在当前中国文化失语现象日益严重化的背景下,如何采取创新策略提高翻译教学实践成效,成为当前亟待解决的问题。

一“中国文化走出去”的背景与英语翻译教学现实困境

(一)“中国文化走出去”背景介绍


“中国文化走出去”是党中央基于扩大对外文化宣传、推进对外文化交流所提出的重大战略举措,借助文化输出扩大中华文化的世界影响力,增进世界各民族对于中国文化的认知,进而提高我国文化产业的核心竞争实力,塑造独有的大国文化形象,从而使中国文化软实力得到显著提升。在此战略背景下,我国对外文化宣传与交流活动日益频繁,中国文化的输出对于对外交流人才提出了迫切需求,也为高等院校英语教学改革指引了全新的方向。教师应明确意识到现代社会与市场的人才需求目标,以英语翻译教学为着力点探索全新的教育方法路径,从而为“中国文化走出去”战略的实施提供强劲的人才驱动力。

(二)英语翻译教学的现实困境

1.教学比例分配失衡


当前国内多数高校在大学英语课程体系设置上主要围绕听说课、读写课两类课程展开,在两类课程之下缺乏更加精细化的教学内容分类,仅将英语翻译课程笼统归入读写课体系之中,加之读写课所占据的学时有限,其教学重点主要定位在阅读、写作两类课程中,导致翻译教学所占据的时长大幅缩短,侧重于强化翻译原理、技巧的教学,教学内容集中在以西方文化为主导的英语教材中,缺乏中国文化元素的渗透。

\

 
2.片面强调工具属性

部分高校的英语翻译教学仍局限于传统理论灌输式教学模式,以语言学理论为根基进行翻译技巧的讲解与语义结构的阐释,教学重点局限在语言翻译、语法对比层面,较少涉及翻译的跨文化交际功能。同时,英语翻译的考核模式集中在英汉相互转译层面,较少涉及不同国家文化语境方面的内容,片面强调英语翻译的工具属性而忽略其文化属性,难以实现英语教学的本土化发展,无法实现中国文化的有效传播。

3.文化失语现象严重

在观察大学英语教材时可以发现,中西方文化在教学内容中占据的比重存在一定逆差,中国文化内容所占据的篇幅有限,且在开展跨文化交流的过程中也侧重于文化理解层面,难以实现文化共享与文化传播。学生在开展英语翻译练习的过程中不断学习英美思维模式、了解其他国家的文化背景,但缺乏中国传统文化的理解与传承,极易导致其价值观产生偏差、民族意识消减,造成严重的文化失语现象。

二 基于“中国文化走出去”的英语翻译教学实践的创新策略探讨

(一)贴合中国特色文化语境,强化翻译现实功用


要想依托英语翻译教学推动“中国文化走出去”战略的实施,首要前提便是巩固学生对中国特色文化语境的认知。在此教师可基于生态翻译学理论进行翻译教学层次的扩展与延伸,围绕语言、文化、交际三个维度进行翻译层次的转换,引导学生在翻译语言的过程中深入挖掘其背后隐藏的文化常识、文化现象,将翻译内容投射到文化语境中进行思维转换,结合不同应用文体进行信息传达与交际效果的把控,以此强化翻译的现实功用。以常用的公示语翻译为例,部分学生在翻译“小心滑倒”这一语句时将其直译为“be careful of slippery floor”,虽然这一翻译可以直接传递出翻译的实际用途,但在语言文化上却丧失了一定的美感。在此教师应引导学生围绕中国特色文化知识与日常用语习惯进行修改,基于应用文体与文化维度理念进行生态补偿,将其翻译为“mind the steps”,这种翻译模式有助于优化信息传达效果,凸显出中国文化中注重人文关怀的思维特征,基于中国文化特色为受众传达出更具温和、友好、包容性的情绪特点,推动中国文化的顺利传播。

(二)强化用词造句结构把控,实行相近语义转化

鉴于中医药高校的英语翻译教学带有实用主义特点,部分教学内容涉及中医学的专业术语、专有名词与典籍文献,因此教师还需注重加强对古代文言文用词特点、语法特征、句式结构的把握,在“一带一路”背景下更好地推动我国中医药文化的传承与发扬。

一方面,教师可基于翻译的结构特点进行教学指导,注重寻求中文、英语在语法与句式结构上的相似性,结合不同语句传达意义的重点进行翻译。例如针对《黄帝内经》中的“昔在黄帝,生而神灵,弱而能言”这一语句,在将其转译为英文时则需遵循该语句原有的排比修辞特点,借助“when”“while”等词语引领平行结构,将其翻译为“In ancient times when the Yellow Emperor was born,he has endowed with divine talents;while yet in early infancy,he could speak.”。这种翻译模式既能够直接阐释出原句的含义,同时也能够向其他文化背景下的读者展示出中文语句的结构模式与修辞手法,实现上下文间的流畅衔接。

另一方面,由于中医药典籍普遍采用文言文表述形式,而文言文带有高度的概括性与凝练性,其中涵盖的部分词汇、语句与现代汉语的释义不尽相同,在此教师便应当引导学生寻找到相近语义的词汇进行替换,更加精准地传达出原句所表达的含义。例如中医药学中常见“离经脉”这一专业词汇,主要指临产孕妇脉搏过快症状,然而英语中却并无同义词,在此便需要实行近义词转换,选取“anomalous pulse”这一词汇进行翻译;再如针对“白散”这一由桔梗、巴豆、贝母组成的中药,可结合三种药物的形态、性状将其翻译为“Small white powder of three drugs”。这一翻译技巧不仅可以精准传达出原句所表达的含义,便于读者理解,同时还有助于推动我国传统中医药文化的传播,更好地引领中医药文化走向世界。

(三)实行文化负载词异化翻译,运用多种英译技巧

文化负载词是指作为某种文化特有标志、代表特定词组或习语的词汇,是在一种民族文化长期历史发展过程中累积形成的、由人们约定俗成的特有词汇。在英语翻译教学中,教师应针对文化负载词执行异化翻译,为避免其“可理解性”丧失,还可以采用注释等形式进行补充解释。音译是英语翻译中的常用方法,例如将“人参”翻译为“ginseng”、将“太极拳”翻译为“Tai Chi”等,但部分情况下音译不利于其他国家读者的理解,存在文化差异问题,在此便需要配合注释进行补充说明,例如针对中国文化中的“正月”一词翻译为“The Spring Festival ends on the fifteenth of Zheng Yue”,补充翻译“the first lunar month of the New Year”进行解释。教师还可以引导学生运用意译方法进行英语翻译,侧重于解释原文所表达的内容,例如将“诗经”翻译为“the book of ancient Chinese Poetry”,将“寒凉药物”翻译为“herbs cold and cool in nature”,将“虚寒证”翻译为“deficiency cold syndrome”等,在符合英文表达习惯的同时实现中医药文化的精确化解读,更好地促进中医药文化的传播。

(四)推动传统译学思想渗透,贴合政治文化现象

理论基础是指导实践的重要工具,教师应将中国传统译论引入到英语翻译课堂中,在中英文化对比中引导学生把握翻译的规律,并结合当代中国政治文化现象进行专业用语的学习掌握,在提升翻译水平、优化翻译效果的同时,进一步发挥其跨文化交际功用。例如将“走转改”翻译为“go to grass-roots level,improve working style and change the style of writing”,将“中国红”翻译为“red,the symbolic color of China”。通过运用传统译学思想指导翻译实践,可以更好地培养学生对当代政治话语、文化现象的敏感性,引导学生树立文化自觉观念,运用恰当英语词汇表达中文语义,折射出中国社会发展、文化传承的变化特征与民族风格,强化青年学生对于中国传统文化的理解、自觉承担起文化传承使命,从而引领中国文化中的精神特质、价值观念向世界传播、获取到更多人的认同,为“中国文化走出去”战略的实施提供前行驱动力。

\

 
三 结论

伴随中国对外开放的不断深化与国际影响力的不断扩大,英语翻译教学在经济、社会、文化领域发挥的现实功用日益显著。高校还应牢固依托“中国文化走出去”战略推动英语翻译教学的改革与创新,强化中国文化在翻译教学中的深入渗透,在提高学生翻译实践能力的基础上,进一步推动中国文化在全世界范围内的有效传播,深化学科的现实功用。

参考文献

[1]马晶晶.文化翻译观下的中国英语和中国文化走出去[J].成都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7,25(03):111-115.
[2]李燚.“中国文化走出去”战略下大学英语汉英翻译能力培养研究[J].黑河学院学报,2017,8(04):113-114.
[3]赵佳荟.基于布鲁姆认知目标分类理论的茶文化英语翻译的翻转课堂教学策略[J].福建茶叶,2018,40(06):359.
[4]何欣忆.翻转课堂模式下的大学英语翻译教学[J].教育现代化,2018,5(43):231-233+245.

关注SCI论文创作发表,寻求SCI论文修改润色、SCI论文代发表等服务支撑,请锁定SCI论文网!
文章出自SCI论文网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lunwensci.com/jiaoyulunwen/29269.html

发表评论

Sci论文网 - Sci论文发表 - Sci论文修改润色 - Sci论文期刊 - Sci论文代发
Copyright © Sci论文网 版权所有 | SCI论文网手机版 | 鄂ICP备2022005580号-2 | 网站地图xml | 百度地图x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