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ci论文 - 至繁归于至简,Sci论文网。 设为首页|加入收藏
当前位置:首页 > 教育论文 > 正文

《农业气象学》课程思政教学探索论文

发布时间:2021-03-03 09:30:10 文章来源:SCI论文网 我要评论














SCI论文(www.lunwensci.com):

摘要:结合农学专业特点,围绕“知识传授与价值引领相结合”的课程目标,将课程思政融入《农业气象学》课程教学,引导大学生建立正确的理想信念、价值取向、政治信仰和社会责任,激励学生成为德才兼备、全面发展的应用型人才,实现教书与育人相统一。

关键词:农业气象学;课程思政;教学探索

本文引用格式:杨卫君等.《农业气象学》课程思政教学探索[J].教育现代化,2019,6(80):280-281.

Exploration of Ideological and Political Education in Agrometeorology

YANG Wei-jun,SU Li-li,LI Da-ping

(Xinjiang Agriculture University,Urumchi,China)

Abstract:The curriculum ideological and political education is integrated into the teaching of agrometeorology,guiding college students to establish correct ideals and beliefs,value orientation,political beliefs and social responsibility,and encouraging them to become an all-around development person.

Key words:agrometeorology;political education;teaching exploration

课程思政教育教学改革其实质是以专业课程自身建设规律为前提,实现专业知识传授、能力培养等职能的同时,挖掘并凸显其价值引领功能;是将思想政治教育融入课程教学和改革的各环节、各方面,润物无声,实现立德树人;是一种课程观。农业气象学作为一门交叉性学科,着重研究农业生产与环境气象条件相互关系和作用,在农业气象学课程教学中融入思想政治教育,可以从专业技能培养和立德树人两方面达到教学相长的目的。然而,如何使农业气象学的课堂教学实现专业人才培养所要求的多重功能,并将思政教育贯穿于始终,需要进一步探索。

一 农业气象学课程思政教学思路

(一)坚守课程定位,凝练课程思政教学目标


课程的思政教育作用不是课程思政化,也不是课前或课后突兀地从专业课程讲授转入思政上的引申和靠拢,它是无声无形地将思想教育的理念、目的、手段、技巧融入课程。在进行课程思政的过程中要坚持专业课程的性质不变、主题不改,通过挖掘专业课程的原理、价值等,施教于学生,让学生在掌握专业课程原理的基础上,触类旁通展开思考进行思政教育,通过课程学习和训练达到全面提高学生素质修养的目的。因此,在开展课程思政工作室要注重价值聚焦,即明确为什么要进行课程思政,如何开展课程思政,以及开展这项工作最终要实现什么?

农业气象学虽然其专业教学内容抽象,但也是一门与日常生活密切相关的课程,因此,开展课程思政教学工作时一方面要针对其课程的属性以及专业人才培养的需要,重点开展科学精神教育,要突出敬业精神、工匠精神以及责任意识的培养;另一方面要针对其与日常生活和环境变化的密切相关性,开展人文关怀教育,关注人文情怀,关注生命健康。

(二)提升教师素养,培养课程思政教学理念

教师既是教学活动的主体,也是推进课程思政实施的关键力量。教师的道德、文化水平以及能力素养一定程度上制约着课程思政教育发挥的时效性。当前高校重知识传授、轻价值引导的现象普遍存在于专业课教师群体中。因此,提高教师育人意识,强化师德师风建设显得尤为重要。首先,要通过培养课程思政新理念,加强专业课教师的育人意识和责任意识。课程思政不是一门或一类课程,而是一种整体性的课程观,即坚持教书和育人相统一的观念。其次,增强学科及专业使命感和责任感。专业教师应及时把握前沿动态,加强对学科、专业内在价值及社会价值的充分认识,强化育人使命感和社会责任感,适应农业领域的快速发展对专任教师的要求。再次,凸显教学艺术,增强课程思政的生动性、时效性、应用性,避免突兀地生搬硬套,真正做到将知识传授、能力培养和思想政治教育融为一体。再有,不断加强师风师德建设,树立榜样、模范标杆,以身作则、言传身教做好学生的思想引导和行为示范。

\

 
(三)提倡科学精神,发掘楷模教育作用

任何一门学科不是孤立存在,一蹴而就的,它是知识的累积,也是无数科学成果、探索过程、伟大人格的集中反映。就这一点而言,教师要做好充分利用丰富的教育资源,通过学科史、人物史,尤其是科学的事迹风采引导学生,潜移默化使学生意识到探索科学的过程、追求真理的历程都需要付出艰辛努力,成功不是某一个人的纸上谈兵,而是需要不同时代人的共同努力,这显然就是课程思政的重要意义所在。

(四)学以致用,从实践中落实“思政课程”

传授知识的目的在于运用,农业气象学知识最终也要运用到农业生产实践中。教学的关键在理论结合实践进而应用于实际生产,通过实践增进广大师生对农业的情感、对农业生产的理解,特别是对农业气象信息学应用的了解,关注先进科技生产,一方面既增进社会责任感,另一方面促进学以致用,同时培养社会认知和交往能力,一举多得。将思政教育融入专业教学的真正意义也就是通过课程思政开展促使学生意识到知识的学习及运用,不仅仅是自然知识获取过程,更是活生生的社会生活,是思想行为和思维观念塑造的过程。

二 农业气象学课程思政教学实践探索

(一)根据课程特点提取思政元素


课程思政的开展必须紧密结合专业课程特点,否则就会成为无源之水、无本之木。因此,剖析课程内容,突出课程特点是形成课程思政良好开端的根本。例如,在“大气污染”的理论教学中,结合引起污染的不同源头启发学生思考作为当代大学生,在校园里能为减少污染做哪些实际贡献,从而进一步启发学生从自身做起,少使用塑料袋、严格注意电池回收等,更进一步可以鼓励学生提升内在素质。从实际生活出发,激发学生作为环境卫士的主人翁意识。此外,结合气象服务于农业生产的特点,与学生共同学习政策文件,强化党中央精神在学生群体中的舆论导向作用,帮助学生正确剖析认识其所学专业的社会地位,引导学生建立专业自信,树立职业理想。例如,根据不同学生的专业特点,结合目前信息化、人工智能化等大数据相关的热点问题,与学生共同探讨分析未来就业方向,同时,增强学生的责任担当,加强大学生的大局意识和核心意识。

(二)根据学生特点展开科学引导

当代大学生生活环境良好,物资优沃,从小接触新鲜事物渠道较广使得他们思想活跃,个性张扬,但也存在盲目追求自我、个性偏激、认知浅薄、责任意识淡薄,人生观、世界观和价值观尚未健全,缺乏远大的理想和追求。面对如此特点的当代大学生,抽象的思政内容,刻板地说教和灌输对他们往往适得其反。因此,要开展因材施教,通过教学内容、方式、手段上的调整,把思政元素融入专业课教学中。开展身临其境的体验式教学、现实案例研讨、亲情面对面、引导学生主动探索,于无声无形中展开课程思政。例如,在“臭氧空洞现象”介绍过程中,启发学生自己做功课去了解臭氧消耗物质,结合我国关于减少臭氧消耗物质的应对措施,以及海关打击臭氧消耗物质非法贸易行动,引导学生思考臭氧消耗物质非法贸易引起的一系列问题,增强他们的社会责任感。

(三)根据教学内容创新方式方法

随着教学理念的不断创新和教育技术手段的不断改革,多元化教学替代传统的单一讲授教学模式是教学改革发展的必然趋势。现代化教学手段的发展要求教师必须积极运用“互联网+”,如通过慕课、翻转课堂、混合式教学等等信息技术手段,活化课堂教学,提高育人水平。

农业气象学是一门实践性较强的课程,其中很多知识与日常生活息息相关,需充分建立知识与现实环境的交融关系,教师应通过多种教学方法启发学生参与和自主探索,如:案例法、读书指导法、榜样示范法、网络教学法等形式多样的教学方式。在教师与学生、学生与学生的互动教学过程中,实现认知、态度、情感和行为的认同,在潜移默化中培育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

 
三 结语

农业气象学教学过程融入课程思政,一方面发挥该课程的育人功能和任课教师的育人责任,有助于提升专业教师的德育意识和德育能力,达到教书与育人相统一;另一方面,将思政教育贯穿于课程教学的全过程,有利于高校专业人才知识传授、技能培养、专业引导与价值教育的多重功能培养目标实现。

参考文献

[1] 匡江红,张云,顾莹.理工类专业课程开展课程思政教育的探索与实践[J].管理观察,2018(01):119-122.
[2]王栋,张新娜,唐建祥,等.将思政教育融入工程综合实践课程的教学方法探索[J].科教导刊(中旬刊),2018(04):98-99.
[3]韩飞.高校“课程思政”教育理念的科学定位[J].黄冈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8(03):24-28.
[4]彭自然,李娟英,邵留,等.环境评价课程思政教学探索[J].教育教学论坛,2018(33):248-249.
5]艾训儒,姚兰,王柏泉.基础生态学课程教学模式改革实践与探索[J].教育教学论坛,2011(21):102-104.
[6]段华斌,邓永清.《数据库原理》课程中思政元素的融合与实践[J].山东工业技术,2019(16):237+210.
[7]王忠国.贯彻党的十九大精神有机融入专业课堂之探索[J].教育教学论坛,2019(08):1-3.
[8]梁微.“课程思政”在农林院校专业课教学中的探索——以“园艺植物生物技术”课程为例[J].教育现代化,2019,6(08):43-45.

关注SCI论文创作发表,寻求SCI论文修改润色、SCI论文代发表等服务支撑,请锁定SCI论文网!
文章出自SCI论文网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lunwensci.com/jiaoyulunwen/29227.html

发表评论

Sci论文网 - Sci论文发表 - Sci论文修改润色 - Sci论文期刊 - Sci论文代发
Copyright © Sci论文网 版权所有 | SCI论文网手机版 | 鄂ICP备2022005580号-2 | 网站地图xml | 百度地图x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