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ci论文 - 至繁归于至简,Sci论文网。 设为首页|加入收藏
当前位置:首页 > 教育论文 > 正文

《金属工艺学》在线开放课程建设的研讨论文

发布时间:2021-03-03 09:12:42 文章来源:SCI论文网 我要评论














SCI论文(www.lunwensci.com):

摘要:针对《金属工艺学》课程目前在新培养模式下出现的教学内容陈旧、教学模式落后,教学效果不佳的问题,提出了通过建设在线开放课程,将教学内容模块化、碎片化,并改进与之相应的教学模式等一系列措施。并就建设项目进行了详细的规划。

关键词:教育;教学方法研究;课程改革;在线开放课程

本文引用格式:陈宗民,等.《金属工艺学》在线开放课程建设的研讨[J].教育现代化,2019,6(82):154-155.

一《金属工艺学》课程在机械、材料类专业中的地位与作用

《金属工艺学》承担着专业先行课程和机械制造基础知识普及教育的双重任务。该课程有两个重要特征:一是具有高度的综合性,其内容涵盖了材料、冷加工和热加工方法,学生会不断地接触新概念和诸多的名词术语;而是实践性强,除了课堂理论教学,还有工程实训,两者紧密联系[1]。所以,《金属工艺学》同时兼顾了基础性、实践性以及综合性[2]。

二 本课程课堂教学现状及存在的问题

(一)教学内容和教学安排问题

《金属工艺学》课程的内容涉及面广、工艺原理多。但随着培养方式的变化,学时缩减为32~40,而需要完成的教学内容广度并未减少。有限的授课学时给教学带来困难。课堂中大量的复杂信息难以在课内外复习巩固。另外,工科专业选修课程面向学生未来就业与长远发展的需求,在学生掌握自然科学与专业基础理论的前提下,瞄准学科特定领域,关注前沿发展动态[3],但该课程在教学中,长期闭门造车,造成课程内容的陈旧化。

\


(二)网络资源问题

课程面临资源老旧、贫乏,共享性差,高水平资源少,表现形式不够多样化,不够生动,缺乏吸引力,挫伤学习者的学习积极性。另外,专题教学视频不够多,教学资源独立性不强。内容更新不及时,甚至有的已经不能适应教学需要等问题。

另外,目前我校《金属工艺学》网络教学资源的利用率不够高。我们的网络教学还只是堆积罗列的方式,并没有引导同学有效运用,导致将网络教育按传统的课堂教育实施,从而大大降低了网络教育的效果[4]。

(三)网络导学、交互效果不甚理想

目前,该课程网络教学依托学校在线学习平台,具有一定的交流功能,但平台现有的栏目版块设置仍不能满足学生自主学习的需要。现有的网上教学资源中大部分内容包括讨论区、作业区等仍然以文本形式出现,在设计上也不够细致。缺少深度交流。另外,课程不公开,受众面较小。

三 在线公开课的必要性

提高课程的受众范围(亦即开放程度),加强与兄弟院校和社会的交流,实现教学资源共享是今后课程建设的唯一方向。在建设中优化教学内容,按层次划分知识点,从教学安排、实施到教学结果评价进行精细化管理。

通过比较国内外各类教学服务平台,我们认为“智慧树”平台无论是从教学设计、教学管理到服务、运营、维护都适合我们开放课程对内容布局、推广和服务高效性的要求。智慧树网作为全球教育产业的大型慕课运营服务平台,具有独特的“平台+内容+服务”三位一体业务模式[5]。因此,在实现《金属工艺学》课程资源共享、提升教学内生动力方面,智慧树网具有很大优势。

四 在线公开课的设计

根据本课程的特点,借助智慧树网络教学平台,进行在线开放课堂的设计和建设项目。课程和团队成员确定后,项目负责人主导开展课程规划及设计,全体团队成员分工合作,通过讨论确定课程整体规划与设计。主要工作包括以下几方面。

(一)优化开放课程的教学团队

组成以老教师负责,老中青结合的教学团队,其中项目负责人负责教学内容优化、教学标准修订、重点知识点划定和教学模式设计;青年教师负责平台管理、互动和答疑;全体成员根据自己的专业专长负责参与重点知识的视频录制和相应习题库的构建,一方面可以较快地推动在线开放课程的建设,另一方面使新教师尽快熟悉在线开放课程的建设过程和使用,为其普及使用奠定教师队伍,提高团队整体教学水平。

(二)教学内容的模块化处理

金属工艺学课程按知识特点划分为五大模块。其中材料基础模块包括金属材料性能、晶体学基础知识、铁碳合金、金属材料热处理等;铸造成形模块包括铸造工艺原理、砂型铸造、特种铸造和铸件结构设计;锻压成形模块包括凝塑性变形原理、锻造,冲压等;焊接成形模块包括电弧焊、电阻焊和其它焊接方法;切削加工模块包括切削原理、切削方法、加工工艺、结构设计等。

在各模块中,按知识类别进行了细化化处理。知识系统细化的是知识点划分的基础,每一部分保持相对的独立性。图1为铸造技术模块中的知识体系及处理方式。每模块的重点内容要进行适当的拓展并尽可能地提供相应的工程案例。难点内容要结合学生的实际基础,深入浅出,理论上够用为度,以工程应用为主。

\


(三)重点知识点的挑选、目标预设和视频录制

在线公开课以网络学习为主,而网络学习具有碎片化、灵活性的特点,需将知识点进行合理划分并形成逻辑性、系统性的递进知识脉络。因此,需要在各模块中重新设计知识的独立节点。以铸造工艺基础为例,知识点划分为:合金铸造工艺性能板块,包括充型能力、凝固方式和收缩特征、缩孔缩松及防治、应力和裂纹。再以切削基础为例,知识点划分为:切削用量、刀具结构和切削中的物理现象,其中刀具结构包括两个节点:刀具角度和刀具角度对切削过程的影响及选择刀具角度的案例。

视频在《金属工艺学》公开课中非常关键,在录制视频时,要和课件中的专业视频有机结合起来,要紧扣知识点设定的目标,语言简略、通俗,表述深入浅出。

视频连续播放时间不能过长。每个视频在播放5min以内最佳,若是视频连续播放时间超过20min,学生的注意力就会明显下降[6]。短时间的学习更加有助于对知识的记忆和理解,可以让学生集中注意力,提高学生的学习效率,达到教学的效果[7]。

(四)细化过程控制,课堂和平台互补

利用智慧树在线开放平台强大的影响力、完善的管理和辅助功能形成与课堂教学优势互补,强化学生学习的过程控制。

在本校的课堂教学中,采用案例式、问题驱动式、探究式等多种教学模式。将成功的经验要移植到平台上共享。例如,在过去课堂常规教学教学中,曾经在《铸造工艺与工装设计》课程中采用问题驱动学习方法,将这一方法成功第移植到《金属工艺学》课程。在讲解第二模块,特别是铸造合金充型能力时,针对铸造问题工程性、实践性较强的特点,采用工程问题驱动加案例分析的教学法,以课堂讲授和设计训练相结合的方式[8]。老师讲解充型能力的理论机制和对铸件缺陷的影响,并通过多媒体了解大量的铸件充型能力相关的缺陷案例;然后设计调研和课堂分析。

另外,还可以通过网页插入式在线测试、即时网上辅导反馈、线上线下讨论、网上作业提交和批改、网上社区讨论等,促进师生之间、学生之间进行资源共享、问题交流和协作学习。

五总结

建设《金属工艺学》在线公开课,探索线上和线下融合,通过深度交流,促进学生自主性学习,并逐步通过实现过程性学习和体验式学习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通过设计线上和线下考核结合的模式,由过程性考核和终结性考核综合确定学生成绩。

参考文献

[1]汪爱明.《金属工艺学》课程教学工作的几点研究[J].高教学刊,2017(9):63-64.
[2]高磐.《金属工艺学》教学课程实践研究[J].亚太教育,2016(6):71.
[3]刘鹏,叶昌,陈曙光,等.助推创新能力培养的材料类选修课改革实践[J].教育现代化,2019(49):42-44.
[4]蒋向前,张海军.网络课程的现状、存在问题及其对策研究[J].理论研究,2011(8):103-104.
[5]陈乔,余功,潘荣斌,等.基于智慧树网的校园慕课设计与实施策略——以人体解剖学为例[J].卫生职业教育,2018,36(07):46-48.
[6]何洪,李春梅,刘晓魁,等.视频在机械材料类专业课课堂中的应用效果研究[J].西南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17,42(4):168-171.
[7]梁艳芬.微课在中职数学教学中的应用[J].教育现代化,2019(57):272-273.
[8]陈宗民,赵而团,杨思一,等.课题驱动案例式《铸造工艺与工装设计》教学模式的研究[J].中国铸造装备与技术,2015(2):1-3.

关注SCI论文创作发表,寻求SCI论文修改润色、SCI论文代发表等服务支撑,请锁定SCI论文网!

文章出自SCI论文网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lunwensci.com/jiaoyulunwen/29223.html

发表评论

Sci论文网 - Sci论文发表 - Sci论文修改润色 - Sci论文期刊 - Sci论文代发
Copyright © Sci论文网 版权所有 | SCI论文网手机版 | 鄂ICP备2022005580号-2 | 网站地图xml | 百度地图x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