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CI论文(www.lunwensci.com):
摘要:我国已经进入到了全球一体化的发展阶段,在这个过程中,我国的教育体系也发生了相应的改革,社会各界人士和国家相关部门对其高度重视,力求实现进一步的创新发展。在信息化的大背景下,“互联网+”时代的到来对人们生活中的方方面面都产生了深刻的影响,同时,其也以多元化的特点影响着大学生的发展,不论是行为习惯,还是思想观念,都受到了不同程度的影响。本文将此作为主要的出发点进行分析,研究在“互联网+”的背景下对大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模式如何进行创新才能发挥出其应有的价值。
关键词:“互联网+”时代;大学生思政教育;策略
本文引用格式:朱珊莹.“互联网+”时代大学生思政教育模式的改进策略[J].教育现代化,2019,6(81):227-228.
思想政治课程是高校教育过程中的重要内容之一,一方面对大学生的思想道德水平有一定培养作用,另一方面也是当前大学教育过程中的必修课程,在社会对人才要求逐渐提高的背景下,对大学生的素质进行培养,落实素质教育最主要的方式就是对思想政治教育课程进行开展。通过对我国目前的高校发展现状进行研究可以发现,对高校思政教育工作进行落实,能够在一定程度上于思想道德水平方面对学生进行提升。同时,将“互联网+”融合到思政教育过程中,能够让教学内容更加具有针对性。因此,在对大学生进行思想政治教育时,应该从方法、载体、环境等方面着手,不断的创新教育途径,将目前教学过程中存在的问题解决掉,发挥思想政治教育课程的真正价值。
一“互联网+”对大学生思政教育的意义
在计算机普及之前,很多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很少使用计算机,但是信息化技术的发展,以及手机、电脑等智能终端的不断应用,使得学生的生活和学习都变得越来也便捷,在教育领域中,授课条件也发生了很大改变,利用多媒体设备、互联网授课,这些新技术、新设备、新载体的应用,无一不体现出现代教育教学的创新与变革。同时,互联网的出现,使得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能够接触到更多的信息,而且对于学生的学习素材也进行了丰富,能够让思想政治教育更好的得到落实,使得自己在生活和工作中可以解决各种实际问题,通过对各种互联网信息的分析,不断提高自己对网络舆情的辨别能力。总而言之,互联网时代的发展,对于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改革有十分重要的作用[1]。
二“互联网+”时代下对大学生开展思政教育时存在的问题
(一)教育形式有待丰富
教学模式在一定程度上受到教学理念的影响,因为我国教育多年来一直在以传统的教学理念进行教学,这就难免导致很多教师在现代教育过程中依旧没有改进,缺乏对各种新技术、新的教育工具的应用。在课堂上教师一般采用理论教育,在讲解理论知识时经常会对马克思主义、邓小平理论以及三个代表科学发展观等进行融合,将其作为基础的理论知识对学生进行教育。而学生在学习时,又需要对这些教条化的知识进行死记硬背,实践教育力度不够,极大地影响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二)教师水平有待增强
在思想政治教育过程中,教师的言谈举止对学生的影响比书本知识更大。当前高校思想政治教育过程中,教师队伍表现出来的问题比较明显,比如有的教师自身的思想道德水平不高,更不提对学生进行言传身教,当前有的教师仅仅在上课的时候与学生进行沟通交流,课后的交流少之又少,加上有的教师本身的言谈举止也需要提升,所以对学生的榜样作用并不强。另外,在信息化教学不断推广过程中,有的教师对信息化技术的掌握能力不够高,一味地开展黑板教育和口头教育,影响学生的学习积极性[2]。
(三)思政教育力度有待提高
学校教育不仅仅是知识教育,更重要的是育人,是为了在对学生进行思想政治教育的过程中让学生获得综合能力的提升和思想素质水平的升华,实现全面教育和引导。高校在对大学生进行思想政治教育时,必须要遵循的一个基本原则是将教书和育人结合起来,其中育人是一个非常重要的环节,主要是从学生的思想道德品性入手对学生进行教育。针对思想政治教育,我国已经做出了重点强调,希望各个高校能够对其进行重视,但是有的高校在发展过程中对这一政策的领悟能力不强,在教学过程中也积极开展思想政治教育,但是思想政治课程还是处于边缘化,没有真正落实育人的目标。
三“互联网+”时代对大学生开展思政教育的模式探索
(一)顺应“互联网+”时代发展趋势
当前,我国早就已经进入了“互联网+”时代,甚至可以说其已经成为了当前时代发展的一个主要的旋律,而在这个背景下,不断推动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可以说是一项非常明智的举措。网络的泛在化是“互联网+”时代最鲜明的特征,在传统的教学过程中主要是对学生进行课堂讲解,这样的教学形式单一、枯燥。而在“互联网+”时代下,能够利用各种微视频对高校思政教学手段进行创新,将思政教育形式在传统基础上进行全面改革,并在此基础上深化同学生之间的有效沟通,实现心与心的密切交流,与时俱进全力打造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020”模式[3]。
(二)加快思政教育模式的转变
在大学生思政教育过程中,首先要对传统教学方式转变,丰富教学内容,使得思政课堂变得生动有趣。例如当前很多大学生的思想受到社会不良风气的影响和腐蚀,对学习生活中的一些主次关系不分,产生了好高骛远、攀比、盲目跟风等问题。这些问题对大学生的成长有十分严重的危害,教师在分析当代大学生的心理问题时,并没有利用传统的理论教育,相反,教师从某个微信公众账号上下载了一个视频,该视频是被微信疯狂转发的一个教育短片,其中主要反映的是当代大学生在学习、生活以及毕业之后的工作中常见的一些心理和思想上的问题,在播放短片之后,很多学生都陷入了沉思,对自己的行为习惯、思想动态等进行反思,而且教师还增设了讨论环节,鼓励学生大胆地说出自己面临的问题,在一个开放、和谐的课堂氛围中,学生会更加愿意将自己的故事讲解出来,这样的教学形式能够让学生的生活方式在不知不觉中发生改变,同时这也有利于学生核心价值观的正确树立。其次,要加强实践教育。这项内容实际上是对思想政治课堂教育的一种内容补充,在这个过程中,互联网也发挥了重要作用,例如可以利用高校的微信、微博账号发布一些活动,这些活动可以提高学生之间的凝聚力,将学生凝聚在一起,而且不同专业、不同学校的学生都可以参加这些活动,也给学生提供了与他人进行互动交流的机会[4]。
(三)加强对互联网和思政教育之间的认知
在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过程中,首先要转变传统的观念和认识,对思想政治教育树立正确的认识,并且将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放到重要的地位。首先高校领导应该从自身出发,加强自身对思想政治教育的认识,明确其在大学生培养过程中到底占据何种地位,发挥怎样的重要力量,然后才能让各项政治教育工作安排、部署的更加科学、合理,其次,还要从教学部门入手,让其对思想政治课程的时间进行科学合理地设计,以求在这个过程中将思想政治课程的重要地位充分体现出来。同时,要意识新时期思想政治教育环境的变化,加强对互联网时代的学习、分析,顺应时代的变迁,加强对信息技术、智能设备的应用,在互联网时代开展思想政治教育。
(四)建立网络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新阵地
在高校思想政治教育过程中应该要建立一个现代化的思政教育新阵地,引导学生积极上网浏览相关信息,在思政教育网站中多传播相关的知识,比如马克思主义、科学发展观等,让学生受到潜移默化的影响。同时,还要加强互动交流平台的建设,给学生提供交流的环境,能够对学生的心理情绪以及思想状态进行技术的了解,然后针对学生的实际情况给予适当、正确、科学的引导[5]。
四 结语
综上所述,社会经济的发展,在一定层面上对大学生的思想政治工作提出了新的要求。我国早就已经进入到了“互联网+”的时代,互联网与人们的生产生活息息相关,因此其在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过程中也必然也会带来深深的影响,可以说是机遇与挑战并存。上述这些问题是“互联网+”背景下大学生思政教育开展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必须要加以解决。这就需要相关教育工作者从自身综合水平出发进行提升,改变教学模式,从多方面入手发挥互联网在大学生思政教育工作中的地位,提升大学生的思政水平。
参考文献
[1]白云.新媒体时代大学生思政教育工作探究[J].教育现代化,2019,6(29):150-151.
[2]余雪芳.基于“互联网+教育”的大学生思政教育探析[J].西部素质教育,2019,5(06):41-42.
[3]赖俐诺.“互联网+”时代大学生思政教育模式的改进策略[J].黑河学院学报,2019,10(01):43-44.
[4]吴妍,余本功.新媒体时代大学生思政教育的应对策略[J].合肥师范学院学报,2017,35(02):101-104.
[5]阎浩.“互联网+”时代大学生思政教育模式创新研究[J].教育现代化,2016,3(33):216-217.
关注SCI论文创作发表,寻求SCI论文修改润色、SCI论文代发表等服务支撑,请锁定SCI论文网! 文章出自SCI论文网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lunwensci.com/jiaoyulunwen/29212.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