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CI论文(www.lunwensci.com):
摘要:《果树学》是一门理论性和实践技能操作均较强的课程。试题题型是否合理关系到能否真正达到考核学生对该课程的学习情况。《果树学》考卷题型以名词解释、填空题等识记型题型为主,缺乏考查学生理解知识和运用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题型。这造成学生以死记硬背、不求甚解的学习方式应对课程考试,达不到课程的考查目标。因此,调整《果树学》考卷题型势在必行。
关键词:果树学;试题类型;改革
本文引用格式:马百全,等.《果树学》考卷题型分析与改革[J].教育现代化,2019,6(78):48-49.
Analysis and Adjust of the Examination Questions of Pomology
MA Bai-quan,XING Libo,YUAN Yang-yang,DING Yu-duan,LI Qian,LI Ming-jun
(College of Horticulture,Northwest Agricultural and Forestry University,Yangling,Shaanxi China)
Abstract:Pomology is a course with theoretical and practical skills.The question type is is related to whether the student’s learning of the course can be truly assessed.The Pomology exam questions are mainly based on mere-type questions,and lack of questions to examine students’understanding of knowledge and use of knowledge to solve practical problems.This causes the students to respond to the course examinations with a rote learning style and a lack of understanding,which does not meet the objectives of the course.Therefore,it is imperative to adjust the structure of the Pomology exam paper.
Key words:Pomology;Question types of examination questions;Adjust
一《果树学》课程简介
作为园艺学科的一个分支,《果树学》是农学类非园艺专业(如植物保护专业等)大学二年级学生的一门选修课程。课程共计32学时,分为理论课和实验课两部分。其中,理论课26学时,实验课6学时。该课程的教学目标和对学生的要求体现在理论知识和实践操作技能两方面。在理论知识方面,要求学生了解果树生长发育规律及其与环境的关系,熟知果树分类方法及主要种类,掌握果树生产过程中的基本生产技术和原理;在实践技能方面,要求学生熟悉果树栽培环节,熟悉苗木繁殖、果园规划、土壤耕作、水肥管理、整形修剪、品种改良、采后加工等技术[1]。
二《果树学》考卷试题题型分析
《果树学》是一门集理论学习和实践操作于一体的应用科学类课程。在当前的《果树学》考试试题题型中,以理论考查为主,不能达到考查学生理解知识和应用知识的能力。具体来看,题型主要以名词解释(20%)、判断题(10%)、填空题(20%)、简答题(35%)和论述题(15%)为主。这些题型基本考察的是学生掌握书本上理论知识的情况,如童期、果台副梢等重要概念、重要果树的植物学分类及果实结构类型归属、果树各生长季节修剪管理技术流程等。而在考查学生对理论知识的理解及技术应用方面则明显不足,导致通过试题考查并未达到综合考察学生理论和技术应用的目的。因此,题型的设计未从课程考核的根本目的出发,不具备实践性考查特征。对学生而言,他们只需要死记硬背课本知识,只要“知其然不知其所以然”地背背书本和笔记,就可以顺利通过考试[2,3]。久而久之,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就不会注重知识的理解和实践环节的技能掌握,导致考试失去了效果。
众所周知,为了考查学生对某一课程的掌握程度和应用能力,应用多种考试题型来检测学生的学习情况。题型不同,其检测学生能力的角度不同。名词解释、填空题等识记型试题检测的是书中基本知识的掌握程度,无法真正检测学生理解知识和应用知识的能力。当前《果树学》考卷主要以识记型试题为主,这决定了其无法全面检测学生综合掌握的情况。在我国当前教育体制下,学生们在高中和高中以前的学习过程中以被动接受老师讲授知识的学习方式为主。这让学生习惯于短时间内熟记所有的知识点。到了大学学习阶段,除了要求大学生有自学能力之外,还需要他们能够理解知识并运用这些知识[4]。显而易见,学生短时间内熟记繁琐的知识点可以应付识记型试题检测的考试。但是时间久了,等在后修课程开展授课需要对前修课程进行前情回顾的时候,往往学生们基本会将这些繁琐的知识点大部分“还”给授课教师。因此,对《果树学》考试方式进行改革是必须的。
三《果树学》考试方式改革
基于《果树学》考卷试题题型的不合理,无法达到对授课对象的考核目标,必须对《果树学》考试方式进行改革。具体来说,改革可以从以下两方面进行。
(一)改变总评成绩权重,增加平时考查比例
针对《果树学》的知识特点和课程性质,教师更应该注重整个课程讲授过程中的学生的学习效果。因此,总评成绩中,期末考试成绩所占比例应该适当降低,甚至小于50%。而平时授课过程中应增加平时考核作业,将平时考核成绩纳入总评成绩,并占一定比例。这样,学生不仅期末考试压力小,平时也会注重整个课程讲授过程中的每个环节,始终认真对待每个知识点的学习,达到更好的学习效果。
(二)优化期末试卷题型结构,增加创新型试题题型
针对期末考卷题型结构不合理的问题,应重构题型结构和比例,增加创新型题型和实践考查内容。针对创新型题型,可以对果树栽培、种质资源育种、采后加工等多个环节的实际操作进行书面化来考查学生,如:陕北黄土高原上苹果树建园方案、2018年倒春寒对猕猴桃的危害及后续栽培措施、针对江西省赣南丘陵地区的土壤和气候特点选育适宜当地栽培的柑橘品种等综合性创新考查试题。
综上,可以看出,注重平时考查并算入最终总评成绩、在期末考卷中增加创新型实践类考题等措施可以有效改善试题结构,增加了对实践技能和知识应用能力的考查[5,6]。这种改变将会让学生们根据以上变化在实际《果树学》课程学习中调整关注点,更加注重课堂的学习过程,提高自身专业素养。
参考文献
[1]张玉星.果树栽培学总论(第四版)[M].北京:中国农业出版社.2011.
[2]刘晓燕.教师教育课程的实践取向:基于默会知识的思考[J].教育探索.2016(01):109-111.
[3]王南南,赵彩平.《果树生理生态学》课程的建设与实践[J].教育现代化,2018,5(39):143-145.
[4]潘莹,侯杰,丛云龙,等.转型背景下民办高校本科教学中果树栽培学课程改革[J].教育现代化,2018,5(22):45-46.
[5]中国农业科学院郑州果树研究所果树栽培课题组[J].果农之友,2018(12):56.
[6]张鹏飞,牛铁泉,张小军,等.果树生理生态核心课程群的建设与实践[J].安徽农业科学,2018,46(29):229-231.
关注SCI论文创作发表,寻求SCI论文修改润色、SCI论文代发表等服务支撑,请锁定SCI论文网! 文章出自SCI论文网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lunwensci.com/jiaoyulunwen/29200.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