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ci论文 - 至繁归于至简,Sci论文网。 设为首页|加入收藏
当前位置:首页 > 教育论文 > 正文

关于留学生汉语听说课教学的几点思考论文

发布时间:2021-02-27 11:45:55 文章来源:SCI论文网 我要评论














SCI论文(www.lunwensci.com):

摘要:汉语听说课是对外汉语教学中非常重要的一类课型,该课型同时承担了训练学生听和说两项技能的任务,在汉语学习的初中级阶段占有十分重要的地位。本文着重分析了目前留学生汉语听说课存在的问题,提出了一些较为中肯的建议,希望能够不断完善对外汉语学科的教学形式,提高教学水平,培养出更多优秀的留学生。

关键词:留学生;听说;语音;活动;建议

本文引用格式:薛宇.关于留学生汉语听说课教学的几点思考[J].教育现代化,2019,6(82):259-260.

近年来,对外国学生进行的汉语教学在我国越来越红火,发展前景明朗,形势大好。大部分的国内高校都开设了对外国学生的汉语教学,培养的主要是本科及以上学历的外国留学生,或是来华进行语言进修的成年人(包括友好学校的交换学生)。目前我国也有一些招收中小学阶段留学生的学校,但是数量不多。

本文所谈的汉语听说课,主要为各个学校开设在语言班中的课程,教学对象一般是汉语零基础至准中级水平的学生,使用的教材为《新目标汉语口语课本》系列[1]。

经过实际授课积累的了解,以及笔者之前在高校教学积攒的经验,笔者发现,汉语听说课易出现以下一些比较共性的问题。

一 听说比重分配问题

传统的对听说技能训练的课程一般分为听力课和口语课,两门课在汉语教学的初级阶段均占有重要的地位。而听说课则是将听力课和口语课融合在一门课程中,同时训练听说两项技能,这就需要我们解决一个新的问题:不同阶段的听说课,听说比重如何分配?

很多承担听说课教学的教师对此也存在一些困惑。各位教师能够意识到“听”和“说”两项技能都很重要,但是在各个阶段的具体教学过程中,表现出的共同点为:我们常常更重视“说”,而忽视了“听”。也就是说,教师在处理教学内容时,对“说”的训练大大超出了对“听”的训练。

二 学生的语音偏误问题

每个学校的留学生都来自不同国家,受母语影响,他们在发音上各有特点。如,韩国学生在发唇齿音f的时候,由于母语中没有这个音,他们掌握不好发音方法,常常发成p,且舌尖前音z、c、s和舌尖后音zh、ch、sh容易混淆;泰国学生发音时的突出表现是舌尖前音z、c、s和舌尖后音zh、ch、sh的混淆以及圆唇音发音不到位……

诸如此类的语音偏误,各个国家的学生都会出现。一般来说,留学生在学习汉语的初级阶段产生的偏误较多是可以理解的,通过不断地学习和操练,语音偏误应该越来越少,语音面貌应该越来越好。但是,实际情况却是,很多留学生的语音面貌达不到理想状态,很多突出问题会从低年级带到高年级。如果不采取有效的解决方法,长此以往,学生们的偏误石化之后,将很难改变,其语音面貌也将定型。坦率地讲,留学生的语音面貌是人们判断其汉语水平的最直观的方法。如果一个留学生,开口闭口都是带有偏误的语音,人们很容易认为他的汉语学得不是太好,进而对学校的汉语教学水平产生质疑。因此,学生的语音偏误问题也是我们亟待解决的问题之一。

三 课堂活动的设计问题

听说课的课堂活动,主要体现在口语活动部分。而口语课的活动一般“可以分为机械性的语言操练活动、半机械性的模仿练习活动和交际性的语言活动。”不同的语言层次应设计不同类型的课堂活动,不同的教学内容和语言点也要求教师设计不同形式的语言活动。

此外,课堂活动的目标是否能有效达成,也是不可忽视的一点。中小学阶段的留学生普遍年龄较小,都是十几岁的孩子,有时在课堂上很难约束好自己,注意力难以长时间集中,枯燥的机械性活动过多更易让他们失去兴趣,形成不配合教师或各干各的的局面;而过于活跃的课堂活动有时又会让学生们过于兴奋,以致教师很难控制好场面。这些对于听说课的教师,尤其是教龄不长、经验不足的青年教师来说,也是一个令人头疼的问题。

针对以上这些问题,笔者结合自身的教学经验,在经过认真地思考后,提出了以下解决办法以供参考。

\

 
(一)关于合理分配听说课比重的建议

在初级阶段的听说课中,我们关于“听”的教学目标应该是:能够基本听准普通话的声、韵、调,能够把握所听材料的大概内容,且能够听懂教师的话。在具体语境中,能够听懂日常生活中的各个基本话题,能理解说话人的主要意图。关于“说”的教学目标应该是:能较为准确地掌握所学生词的发音,掌握句子的基本句调和语气,能够使用所学内容表达自己的意图。

而在准中级阶段的听说课中,关于“听”的教学目标应该是:能够听懂更为复杂的材料,能准确理解说话人的意图,听后能够概括材料的主要内容。关于“说”的教学目标应该是:能够较为流利地进行成段内容的表述,能够就一般话题与人有效交际。

不同阶段的听说教学目标不同,因此,我们在不同水平的班级进行听说教学时,听说的比重也应该有所不同。听说课上的听力训练与传统听力课的训练略有不同,它首先需要听懂所听材料,然后进行听辨、模仿,最后要求理解、记忆,并有效输出。可以说,在听说课上,“听”是基础,只有听懂了,才能更好地“说”。如果班级中是零起点学生或只学过很短时间汉语的学生,“听”的训练对他们来说尤为重要,“听”和“说”的比例应该各占一半。甚至在初学时,“听”的比例可以略大于“说”的比例。只有听准确了,能够分辨出不同的声、韵、调和语气了,在模仿和“说”时,才能够更准确一些。如果班级中大部分学生已经有了一定的汉语基础,水平基本能达到HSK3级,“听”的比例可以占40%,“说”的比例占60%。这一阶段,应在听辨语音的基础上,重点训练听长句,抓信息点的能力;在“说”的方面,应加强语感的培养和长句的表述。如果学生的汉语水平基本上达到了准中级水平,在教学中应该更注重交际的准确性和熟练性。因此,在这一阶段的听说教学中,“说”的比重应该更大,笔者认为,可以占到70%。

当然,在听说课的教学中,教师应该认识到,所谓的“听”,不仅仅是听教学材料,还应该包括听教师的话、听同学的话,甚至听自己的话,每一环节都可以训练“听”的能力。而“说”,更应该采用多种方法进行训练。

(二)关于解决学生语音偏误问题的建议

前面我们已经提到过,很多留学生的语音面貌差强人意,如何改变学生们的语音面貌,使其成为学校的“活名片”,是每一个汉语教师都应该认真思考的问题。笔者认为,可以从以下方面着手。

第一,加强对学生语音的重视。教师们要从一开始,就反复强调语音的重要性。不仅仅是在听说课上,在其他课上也应该注重对学生语音的纠正和正确示范。要摒弃“能沟通就可以”的思想,将语音训练一以贯之地坚持下去,精益求精。要让学生认识到,语音是一切的基础,语音面貌的好坏直接影响到今后的汉语学习。

第二,在初级阶段安排更多的语音训练环节。对于初级阶段学生的语音训练,不能仅仅依靠听说课的课堂教学时间,可以在课外时间,为学生安排一些听辨、模仿和纠音的内容。

第三,进行有针对性的语音训练。由于不同国家的留学生表现出来的偏误不同,这就要求在教学中,教师应对不同国家的学生进行有针对性的语音训练。最好在认真分析各国学生的语音偏误类型后,有针对性地设计一些语音训练的内容,分国别进行系统训练。

第四,提高教师的语音准确度。除了有意为之的语音训练,教师在授课和与学生交流时,应特别注意自己的语音准确性,要给学生做出一个正确的语音示范。

(三)关于课堂活动设计的建议

前面提到过,本文所谈的听说课使用的教材是《新目标汉语口语课本》系列。其实,这是一本更适合口语课使用的教材,教材的内容也都是针对口语课设计的。教师需要根据课文内容,自己设计一些听力训练的活动。教师可以将课文中的会话材料处理成听力文本,训练学生抓信息点的能力;也可以将教材中的图片作为听力图片,配之以听力材料进行听内容识图的训练;还可以在学生进行会话练习时,将其作为听力训练材料,要求其他学生进行听辨。诸如此类的方法,只要教师肯用心去思考,一定会想出很多的。[2]

\

 
关于口语训练的课堂活动,一般有复述、转述、讨论、会话、调查、采访、辩论、游戏、表演等等,形式多样。但是课堂活动的成功与否,与教师的是否在课前进行了精心设计有关。要想较好地达到教学效果,完成教学目标,需要教师精心设计、严格把控。关于课堂活动,一般采用任务型教学法,即在课前布置好活动任务,做好准备工作,课上进行检查或验收。在人数较多的情况下,分组进行活动是较为合适的选择。如果学生年龄普遍偏小且注意力难以长时间集中,建议教师在设计课堂活动时,尽量增加活动的趣味性,用以调动学生的参与热情,吸引其注意力。教师在设计课堂活动时,还应注意,对于活跃型和沉默型学生,应分配给他们不同的任务,一方面控制活跃型学生的情绪,另一方面提高沉默型学生的开口率。此外,对课堂活动时间的准确把握,也能够影响活动的效果。在进行课堂活动时,应事先将完成任务的时间告诉学生,以免活动时间过长而影响其他内容的教学。

以上内容是笔者对留学生汉语听说课教学的感受和思考,希望所提建议能够在实际的教学中进行使用和检验,帮助各授课教师更好地进行汉语听说课的教学。

参考文献

[1]蔡整莹.汉语口语课教学法[M].北京:北京语言大学出版社,2013.
[2]崔希亮.对外汉语听说课课堂教学研究[M].北京:北京语言大学出版社,2011.

关注SCI论文创作发表,寻求SCI论文修改润色、SCI论文代发表等服务支撑,请锁定SCI论文网!
文章出自SCI论文网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lunwensci.com/jiaoyulunwen/29178.html

发表评论

Sci论文网 - Sci论文发表 - Sci论文修改润色 - Sci论文期刊 - Sci论文代发
Copyright © Sci论文网 版权所有 | SCI论文网手机版 | 鄂ICP备2022005580号-2 | 网站地图xml | 百度地图x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