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CI论文(www.lunwensci.com):
摘要:工科高校开展的专业工程教育认证以及“一流”专业建设,目的是使学生具有创新创业能力,能够被社会所认可和接受。而培养具有创新创业能力的学生又受诸多因素影响。针对目前《材料物理性能》课考核方式单一问题,本文提出了考核改革新举措,即采用优化的传统考核方式结合学生PPT授课以及科技小论文的综合考核方式,这有助于提高学生的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有助于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
关键词:材料物理性能;考核方式;创新能力
本文引用格式:张建军,等.工程教育认证+“双一流”背景下《材料物理性能》课程考核方式探索[J].教育现代化,2019,6(82):74-75.
南昌航空大学金属材料工程是江西省一流专业和工程教育认证的专业,《材料物理性能》是金属材料工程专业方向课,其内容融合了材料学和物理学的相关内容。过去这门课教学大多偏理论,教学内容陈旧。因此,学生反映学习难度大,积极性不高[1-3]。当前培养学生创新能力和创新意识是大学教学重点。而考试作为课程教学一部分,是培养学生创新能力和创新意识的关键。考试可检验学生对知识掌握程度,也可激发学生学习热情和创新能力。因此,采用何种考核方式受到高校老师重视。
过去考核多采用重知识,忽略能力的单一试卷。鉴于这种情况,本文以《材料物理性能》为例,在课程学习的整个过程中采用多种方式全程考核,避免单一试卷考核的不足。这一新考核方式的尝试,提高学生平时学习的紧迫感及压力,也能掌控学生基本理论知识的学习情况,一定程度上可以提高学生的逻辑分析能力和创新能力,达到了提高大学生创新能力的目的。
一 陈旧的一张考试试卷评价学生能力和掌握知识程度的利弊
大多数工科院校传统的评价学生能力和掌握知识程度通常都通过闭卷或开卷两种方式,过去《材料物理性能》这门课程也不例外。由于《材料物理性能》这门课物理理论性较强,知识面广,各章节彼此独立,知识点分散,实践性较强,所以传统的闭卷考试虽然可促使学生熟记课程的基础知识和基本概念,但绝大多数学生都是死记硬背,临时突击来应对考试,因此,最终结果是:学生变成了一个速记工具,对基本理论知识根本没有理解,应用所学基本理论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不言而喻。鉴于此,很多老师在对学生考核时,对无法记忆的内容就适当取消,这使命题范围受到很大限制。这也就无法达到提高学生创新创业的目的。
之后,我们通过比较和分析,结合自己多年教学经验,采用了开卷考试。虽然这种考核方式,学生可以不死记硬背概念、公式和结论,也可以使学生去阅读、熟悉、理解教材内容,从而提升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但这也只有少数学习目的明确,态度端正的学生可以做到这一点。而现实是有很大一部分学生对开卷考试根本不重视,以致临考前大多数学生根本没有掌握基本概念、理论和公式的含义。而是等待考试时临时看书,其结果是:对知识理解深度不够,学生大脑里的信息几乎是“空白”,考核结果不佳,未达到培养目标。
基于以上分析发现,单一试卷考试方式存在很多不足。因此,我们采取混合考核方式,以期达到培养学生创新能力的目标。
二 混合考核方式
本文混合考核形式主要由:优化的传统考试方式、PPT专题授课、科技小论文所构成。它们所占比例分别为50%、25%、25%。
(一)优化的传统考试方式
由于传统的一张试卷存在很多弊端,无法考查学生的真实能力。因此对传统考核进行了优化,即采用理论和实践并重考核。理论成绩由理论知识+平时作业+出勤三部分构成,其比重是60%、30%、10%。理论考试采用类似四、六级A、B卷考试方式。此种考试优化可使学生养成良好学风,也可培养学生良好的考试作风。而多样化的考试内容,既可避免学生死记硬背知识点应付单纯的考试,也可督促学生重视课堂学习,提高主动学习的兴趣,从而达到较全面考查学生知识掌握情况和能力。实验成绩主要由实验报告,实验操作和实验过程构成。实验报告根据平时实验表现、报告内容评分。实验操作考核通过布置实验题目,学生现场做实验,考查学生的综合实践能力。通过考核方式多样化和环节细化,来完善材料物理性能课程教学的考评。
(二)以专题形式让学生参与授课
以专题形式让学生参与授课有利于调动学生学习积极性,同时使学生对课程内容理解得更深。具体操作是:老师从教材中挑选一些相对容易的内容,学生3-4人自由组合,根据老师提供的有关课题制作PPT并上台授课,期间其他学生和老师可以就授课内容向授课学生即兴提问,随即成为一种研讨式授课,课堂氛围活跃,学生的学习兴趣浓厚,效果较佳。成绩的评定实行学生自主打分,最高分为25分,其中包括PPT制作分、授课内容和回答问题分。为了避免有些同学故意互相打高分的舞弊行为,老师可以取消不合理的分数。其结果是同学们的积极性极高。这种评定学生成绩的方式:有利于学生团结协作凝聚力的提升;有利于锻炼学生语言表达能力;有利于学生收集资料、整合资料及分析能力的锻炼。
(三)科技小论文
为了培养学生创新能力,我们会选取教材中的某些内容要求学生撰写科技小论文,也会要求学生撰写与课本上某些内容相关的综述性科技小论文。由于给定了综述性科技小论文撰写任务,学生必须查阅文献,并及时了解学科前沿动态,然后整理、分析、归纳,同时还要学习基本掌握科技论文的写作基本方法。通过这种手段使学生查阅文献、分析文献、文献归纳等能力得以培养,同时使学生学会用学术语言描述自己的见解和使用合理的理论论证论文观点。整个学期都在进行此项活动。整个活动的流程是:论文的写作贯穿于整个学期。具体操作过程如下:确定论文标题-开展文献检索-文献整理、分析、讨论、归纳-撰写论文-交流讨论-改进完善-学期结束前上交。整个过程下来大大提高了学生的综合能力和创新能力。
三 混合考核方式的成效
(一)有利于学生的学习兴趣和自主积极性的提高
《材料物理性能》理论性强,知识面广,章节彼此独立,知识点分散,学生学习兴趣不浓。考核方式改革后,由于学生必须自己亲自进行PPT专题授课,所以学生授课前必须积极主动到图书馆、资料室查阅与授课内容相关的书籍,也促使学生在网上查阅与授课内容相关的事例和解释,同时同学之间还必须展开相互讨论,使学生非常明白和熟悉授课内容,制作漂亮PPT。这一过程使学生对《材料物理性能》这门课程产生了浓厚的兴趣。调动了学生主动学习的积极性,同时,提高了同学之间团结协作和凝聚力,也激发了学生探究学术问题的欲望和创造力。
(二)学生的综合能力和创新能力得到了提升
为了做好PPT专题授课,学生必须搜集与授课内容相关的大量最新信息资料,并对其进行分析、整合和归纳,同时要加强语言表达能力的锻炼。这一过程无形中培养了学生的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等的综合能力和创新能力。而撰写相关内容的小论文的实践活动使学生的自学、查阅资料、逻辑归纳总结等能力得到很大的提升。另外,学生在搜索和阅读最新的相关文献过程中,学生也可以学到材料物理性能的研究方法,同时丰富了学生材料物理性能知识,拓宽了学生思路,提升了学生创新能力。此实践过程为学生今后科研论文的写作和毕业论文的写作打下了较好的基础。
四 混合考核方式的意义
(一)混合考核方式是改革课堂教学的关键之一
《材料物理性能》是金属材料工程专业的方向课,新大纲要求学生不但要掌握材料物理性能的基本原理,而且要求学生具有能够应用基本原理分析和解决工程实践中各类材料实际问题的能力。为此,我们对课程考核方式进行改革,采用混合考核方式,促使学生理论联系实际,提高他们的创新能力。学生自己PPT专题授课更能促进学生自主学习的积极性和兴趣以及同学之间的团结协作精神,改变了课堂学习方法,成效显著。
(二)混合考核方式也体现了现代教育规律
混合考核方式形式新颖,但没有背离考核学生对书本基础知识掌握为主体的初心;同时为了适应现代教育规律,采用混合考核方式重点在于考核学生运用课本上的基本理论知识来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如撰写科技小论文实际上是为以后从事科研打下坚实基础,同时又激发学生自主学习的学习兴趣,激发学生研究型自主学习的能力。
五 结论
混合式考核方式的实践改革,学生反响强烈,效果较佳。这种考核方式既能调动学生自主学习的积极性,又能反映学生的真实成绩,公平合理。通过这种考核方式的改革既能有效提升学生的创新素质,也能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今后我们将继续探索研究更加行之有效的考核模式,使《材料物理性能》教学与考试改革取得更大成果。
参考文献
[1]宋波,郭宁,何洪,等.“材料物理性能”课程教学改革探索[J].西南师范大学报(自然科学版),2015,40(1):144-147.
[2]李桂杰,李敏.《材料物理性能》课程教学改革的探讨[J].教育教学论坛,2015,(33):264-265.
[3]马毅龙,银学国,陈登明,等.应用型本科院校材料物理性能课程改革与实践[J].教育教学论坛,2018,(6):112-113.
[4]张泽武,卜小海,杭祖圣,等.基于工程教育背景下材料物理性能课程改革的探索[J].教育现代化,2017,4(21):30-31.
[5]王瑞芳,赵春霞,李辉,等.基于工程认证的材料物理化学课程评价体系研究与探索[J].教育现代化,2019,6(24):136-137.
关注SCI论文创作发表,寻求SCI论文修改润色、SCI论文代发表等服务支撑,请锁定SCI论文网! 文章出自SCI论文网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lunwensci.com/jiaoyulunwen/29175.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