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CI论文(www.lunwensci.com):
摘要:实验教学是食品专业技能型人才培养的重要环节,是对理论知识的补充和升华。但实验室的管理在实际教学中并没有完全发挥最大效力。为了践行“工匠精神”,培养、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现就民办高校食品专业教学实验室利用率低、管理不完善等问题进行深入探讨,探索一条新的管理模式,实行实验室开放模式机制,对实验室的传统功能进行改革探索,更好地为高技能人才的培养和高质量的实践教学服务,为社会输送更多优秀的技能型人才。
关键词:工匠精神;食品专业;实验室建设;开放模式
本文引用格式:吕慧威等.“工匠精神”驱动下食科专业实验室开放模式初探[J].教育现代化,2019,6(83):355-356.
随着社会对产品品质要求的极大提高,对“工匠精神”的认识也达到了前所未有的高度,已成为我国产业技术升级转型的核心价值,为民办院校的职业化教育提出了更具有就业指导意义的方向性要求。这就需要将工匠精神中的对工作细致精准、追求完美与极致的职业态度融入技能型人才培养计划中,通过课堂理论、实验、校内实习、企业见习及企业实习的各个环节,将学生培养成从教与学的被动学习转变成占主动探索有独立创新精神的真正的专业技能型人才[1]。
民办高校是典型的应用型高校,以服务区域发展和产业振兴为主要目标,承担着培养应用型技术技能人才、增强学生就业创业能力、强化高校创新驱动能力的职责。职业教育是以就业为导向,培养、生产、建设、管理和服务一线需要的且具有较高职业素养的技能人才为目标。民办院校开设职业化教育课程是为了帮助大学生更好地规划自己的人生,使大学生们在走向职业生涯道路之前,充分做好应对挑战的全面准备。
职业化教育培训课程不仅为大学生上学、就业指明了方向,使学生受到了培训,提高了能力,学到了基本操作技能,而且还能得到国家职业资格证书,得到社会认可。同时,职业化教育是根据学生的性格、志趣、才能和特长提出来的,开设的职业技能培训课程都是学生感兴趣的、符合就业需求的科目,这符合因材施教原则,为就业创造了有力的竞争条件,因此,独立学院开设职业化教育课程是必要的。
为了践行“工匠精神”,培养、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实行实验室开放模式机制,对实验室的传统功能进行改革探索[2]。目前大多数实验室属于封闭式或半封闭式,仅提供部分实验课程的教学,而这部分实验课程还要建立在理论课程基础上,课时有限,课程内容也受局限,而且实验内容都是验证性的,甚至不做实验都能知道结果,学生的上课积极性自然不会很高。而且,实验室中大小加工设备、分析仪器种类繁多,管理起来比较繁琐,使得仪器设备的功能划分不明确,容易造成学生在使用过程中没有责任意识,维护意识,长期以往,对学校的发展和学生的职业能力的培养都是非常不利的。食品专业是一个应用性和实践性很强的专业,人才培养中探讨如何加强学生生产实际的动手能力和解决生产实际问题的能力具有非常重要的现实意义[3]。
一 开放实验室与技能型人才培养
建立系统化培养技术技能人才的体系,目标是面向生产一线培养以技术为基础的技能型人才。培养技能型人才是职业教育的主旋律,职业教育肩负着培养大批技能型人才的重任。为培养出适应各个用人单位需要的实用型人才,各个职业学校不断探索、各显其能。实验教学是职业教育学校教学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它对培养学生的科学精神和创新思维,对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动手能力、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有着不可替代的作用[4]。
面向食品专业学生实施实验室开放模式,可以让学生充分了解到实验室的具体条件,有什么仪器、有什么设备,从而有目的地确定实验方案,避免盲目、不切实际的设计,使学生有一个相对自由和自我创造的空间,激发学生的学习与科研热情[5]。实验室开放不但可以提高实验室的利用率,提高投资效益,而且对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提高动手能力、培养高质量的创新人才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6]。
二 民办高校食科专业实验室普遍存在的问题
(一)实验室空间、时间利用率低
目前大多数实验室属于封闭式或半封闭式,仅提供部分实验课程的教学,而这部分实验课程还要建立在理论课程基础上。课时有限,课程内容亦受局限[1]。有些仪器设备、器材,每学期甚至每学年只用一次,其余时间都在闲置,利用率非常低,完全没有发挥实验室、仪器设备的最大效力,导致资源的极大浪费。
(二)实验加工仪器、设备种类繁多,管理繁琐,功能划分不明确
实验室中大小加工设备、分析仪器种类繁多,管理起来比较繁琐,使得仪器设备的功能划分不明确,容易造成学生在使用过程中没有责任意识,维护意识[7]。以恒温水浴锅为例,仪器使用说明中明确规定一定要用蒸馏水,否则会产生水垢而影响水的温度,而好多实验室由于管理不严格,或是相关培训没有落到实处,导致学生直接加自来水,硬度过大,锅壁结有大量水垢,影响加热的温度。长期发展对学生职业素养的培养极其不利[8]。
(三)实验员人手少,工作量大,开放时间有限
开放实验室是指学校正常使用的实验室在完成实验教学任务后,充分利用其现有的实验室环境、实验仪器,教师指导等教学资源,有计划,有条理的面向学生开放使用。食品专业有的实验需要多次重复,部分实验还会占用非工作时间,但实验员的安排是按照完成正常实验教学任务的工作量要求配备的,如果让实验员承担这部分工作,无疑会增加大量工作,甚至会占用个人休息时间,没有多余的人员和时间负责开放时间的运行,就会大大缩短实验室的开放时间。
三 践行“工匠精神”,实施实验室开放模式的几点措施
为了实现技能性人才培养的目标,提高实验室利用率,实施实验室开放模式的几点措施:
(一)实施实验室开放制度,延长开放时间
转变实验室传统管理思维,建立实验室开放模式,延长使用时间。鼓励学生或建立考核机制,督促学生加大实践力度,完成更多的实验内容。利于培养、锻炼学生的创新思维、提高其动手能力。
(二)丰富实验室功能,打造多元化实验室
完成基本的实验课程以外,提供更多的实践机会。通过灵活的教学方法或组织开展活动。如开展翻转课堂,通过任务驱动,让学生利用实验室条件,完成本专业中相关产品制作,再以汇报讲解的方式交流沟通学习。联合相关部门,开展技能竞赛、创新创业竞赛、演出等活动,以实验室为平台,完成职业能力的训练。
(三)建立实验室学生管理机制,模拟企业管理制度
为了培养学生未来的职场意识、责任意识,尽快融入工作环境,依托实验室,模拟企业、车间的管理制度,建立实验室学生管理机制。划分组织机构,明确各部门职责,加强责任意识。
(四)为大学生创新创业提供平台
在教育部双创计划的国家战略中,大学生作为一支主力军,在整个战略实施过程中要起到至关重要的作用。大创训练计划是创新型人才培养的一个标志性项目,学生可以自行组成团队,在教师的指导下,按照导师的拟定方向或根据自己的兴趣爱好自拟题目,完成项目的策划、设计、申报、实施、验证、结项等工作,在这个过程中学生对资料的查阅、实验的设计及费用的花销等方面的能力都会得到很好的锻炼,相当于自立门户,极大的锻炼了学生的创新创业意识和独立自主能力[9]。开放实验室可以为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计划提供平台,在时间、空间上都可以为项目的实施提供便利条件,给学生更广阔的自由空间,极大的发挥他们的创造性和创新性。
四 结语
职业化教育是根据学生的性格、志趣、才能和特长提出来的,开设的职业技能培训课程都是学生感兴趣的、符合就业需求的科目,这符合因材施教原则,为就业创造了有力的竞争条件。食品专业实验室的开放式运行模式,不但能提高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激发学生的创新意识,还能全面锻炼学生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提前为未来就业所需要的职业技能打下坚实的基础。开放性实验教学是职业教育实验教学过程中的一个重要环节,是深化实验教学改革、提高实验教学质量的一项创新工作,是完成职业院校人才培养目标的重要途径之一。
参考文献
[1]吕慧威.如何通过精细化实验操作培养学生的“工匠精神”[J].吉林省教育学院学报,2019,5(35):35-38.
[2]许朝丽,石艳培.“食品分析”开放实验室教学模式的探索与实践[J].农产品加工,2016(3):87-88.
[3]马井喜,陈丽娜,邹险峰,等.“转型”条件下普通高校食品类专业实验室开放策略研究[J].产业与科技论坛,2019,18(10):281-282.
[4]孙卫青,马静,江洪波.食品加工开放实验室建设研究[J].长江大学学报(自科版),2017,14(2):80-81,84.
[5]姜莉,张强,崔璐.食品质量安全教学实验室开放的探索与实践[J].安徽农业科学,2016,44(22):242-244.
[6]方毅林,蓝峻峰,李大成.开放实验室在食品科学与工程应用型人才培养中的促进作用[J].广州化工,2018,18(46):150-151.
[7]杨利玲,刘书梅,刘慧.基于应用型人才培养焙烤工艺开放实验的探讨与实践[J].农产品加工,2015(12):85-86+88.
[8]王旖旎.教学型食品专业实验室建设与管理的思考[J].管理观察,2018,32:150-151+156.
[9]朱新鹏,顾浩峰.开放实验室促进食品科学与工程创新人才培养[J].食品与发酵科技,2016,52(3):65-67.
关注SCI论文创作发表,寻求SCI论文修改润色、SCI论文代发表等服务支撑,请锁定SCI论文网! 文章出自SCI论文网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lunwensci.com/jiaoyulunwen/29106.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