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CI论文(www.lunwensci.com):
摘要:目的探讨非标准化病人角色扮演在神经系统教学中的优势。方法选择116名在神经外科见习、实习的临床医学生,分别采取加入非标准化病人角色扮演和普通教学示教,并对教学质量和教学满意度进行比较。结果非标准化病人角色扮演教学组学生考试成绩和临床综合应用能力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有助于提高学生临床思维能力、激发学习兴趣、加深知识的理解和记忆,提高教学满意度,提高非标准化病人主观参与意愿。结论非标准化病人角色扮演引入神经系统教学有利于提高教学质量与教学满意度。
关键词:标准化病人;非标准化病人;角色扮演;临床教学;教学质量
本文引用格式:王举波等.非标准化病人角色扮演在神经系统教学中的应用[J].教育现代化,2019,6(83):102-104.
临床教学是医学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有效连接理论教学与临床实践的重要纽带,而神经系统教学因神经传导网络的复杂性,知识的抽象性,使得教学难度大,教学效果不佳,为此我们对临床教学进行了改革,引入了标准化病人和非标准化病人以角色扮演的形式开展神经系统教学,并对两种教学法作了比较研究。标准化病人(Standardized Patients,SP),又称为模拟病人(Simulate Patients),指经过标准化、系统化培训后,能准确表现病人的实际临床问题的正常人或病人,与其它完整的测验方法不同,SP本身不是一种独立的考试方法,它通常是许多临床能力评估方法中的一部分,已经在临床教学中表现出优势[1-4]。
角色扮演是在临床教学中以经过培训的患者或医学生为标准化病人,使其模拟某种疾病的一些特殊症状、体征,设计学习情境进行教学的一套完整方法,与问题式教学一样,都是新型教学模式[5-9]。但是,神经系统教学中标准化病人角色扮演的引入是在一定程度上将理论知识载体化,只是一种新型的记忆背诵模式,学生仍然是被动接受,并未深入参与到学习之中,尤其对于一些内向、活跃度较低的学生,教学效果大打折扣。而非标准化病人角色扮演是一种新的以学生为主体的教学手段,由非标准化病人作为模拟病人,部分或全部模拟病人病症,同时在教学查体中表现或故意做出与病症不符的陷阱式体征,作为“医生”,需要对查体中的表现及病症进行甄别,筛选正确体征,指出错误体征。非标准化病人角色扮演教学法要求全部学生参与,分组竞赛,激发了学生学习的主动性、提高了教学的趣味性、增加了师生之间以及学生之间的互动,既巩固了对知识的掌握和理解、又注重培养了学生的临床思维和临床技能,提高了教学效果。
一 对象与方法
(一)研究对象
研究对象为2016年3月至2018年12月在西安某三甲教学医院见习实习的五年制学生,共116名。随机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两组学生在年龄、性别、学习基础等一般情况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具有可比性。
(二)研究方法
对照组采用普通示教教学法,具体流程如下:(1)由临床带教老师根据教学目的、教学大纲、授课内容,选择能够扮演典型临床症状、体征的标准病人作为查体教学示教对象,提出问题,对受教学生进行传统的临床教学;(2)将学生随机分组,每4-6人一组,提前预习课程内容,查找资料,充分做好笔记,选取一名临床患者或医学生作为标准化病人进行临床查体教学,每组学生将查体、讨论的结果做好记录;(3)各组学生先对SP采集病史、体格检查,然后在带教老师引导下提出问题,学生带着问题再次自行查阅专著及教材,自由讨论,寻找解决各自问题的方案;(4)临床带教老师利用多媒体展示病案分析,与学生互动,讨论,解答疑难,并做出概括性总结,对疾病做出诊断与鉴别诊断。
实验组在教学中加入非标准病人角色扮演,具体流程如下:(1)由临床带教老师根据教学目的、教学大纲、授课内容选取学生作为非标准化病人,将学生随机分组,每4-6人一组,提前预习课程内容,查找资料,充分做好笔记;(2)非标准化病人作为“被查体对象”可以在接受查体时尽可能全面完整地展示所患疾病的病症、体征,但可以做出任何与疾病相符或不相符的体征,作为诱导陷阱;“医生”尽可能全面地查体,力争查出所有体征、症状;(3)进行临床教学查体的医学生作为“医生”对非标准化病人查体问诊后,指出非标准化病人在接受查体过程中做出的与疾病相符的症状体征,遗漏的症状、体征以及错误的临床症状、体征,做出诊断与鉴别诊断;非标准化病人点评医生查体表现,指出医生未查出的症状、体征,未侦破纠正的陷阱式症状、体征;(4)组内进行病案讨论分析,最终在带教老师指引下,与带教老师一起点评参与角色扮演的“医生”与非标准化病人表现,共同对示教案例做出诊断、鉴别诊断,并进行临床诊疗思维分析。
(三)效果评测
(1)客观评估:在接受临床教学1个月的学习周期后分别对两组进行理论课考试和临床综合技能测试,理论课考试题目从本科室现有的出科考试题库中随机选择,包括10个选择题,5个简答题和2个病例分析题,临床综合技能主要考察医学生对神经外科常见病及多发病的诊疗思路和治疗手段的了解,由代课老师根据本学期的教学目标进行设计并给与打分。
(2)主观评估:设计对患者、标准化病人或非标准病人主观配合意愿情况调查,教学内容满意度问卷调查,对激发学习兴趣,提高临床思维能力、增强合作与交流、加深对疾病的理解与知识掌握等方面情况进行问卷调查。
(四)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 16.0软件对所得资料进行统计学分析,客观评估分数采用x±s表示,问卷调查采用百分率表示,统计学方法采用t检验和卡方检验。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二 结果
(一)客观评估结果
加入实验组的医学生的理论考试成绩高于对照组,两组之间比较有显著的统计学差异(P<0.05),同样,实验组的医学生临床思维综合能力成绩也明显高于对照组,两组有显著的统计学差异(P<0.05)(表1)。
(二)主观评估结果
两组学生在出科前进行的主观问卷调查显示,实验组教学方案在提高临床思维能力、激发学习兴趣、提高自学能力、增强交流与合作能力、提高表达能力、加深知识的理解与记忆等方面的满意度高于对照组,两组有显著的统计学差异(P<0.05)(表2)。
三 讨论
医学生教学课程的传统授课方式是按照章节、系统进行疾病理论知识的学习,而临床上往往是先针对某一疾病,进行其它系统排查、鉴别,这与传统的教学方式有相悖之处,如果继续以“灌输式”方式进行教学,不利于提高学生的医学思维模式,不利于知识的整合,尤其在初次面对患者时往往因为没有医学思维的启动点,无所适从。传统教学模式往往是以讲者为中心,常导致学生课堂活跃度差,情绪低迷,主动参与度低,缺乏创新性,即使是理论成绩很高,也往往因为缺乏解决问题的能力而致使其难以胜任临床工作,这种教学模式下培养出来的医学生是不可能满足社会发展的需求的。
临床PBL教学法在提高学生学习兴趣,改善教学质量方面确实起到了积极的作用。角色扮演在外语授课与医学教育中都曾起到积极的作用。角色扮演、标准化病人概念的引入,形象化以“电影”或剧情的形式再现疾病表现,将理论知识的载体由教科书转换到标准病人身上,解决了临床实践教学不足和客观化评价学生临床技能的问题,提高了临床教学效果。SP角色扮演也存在一些不足,主要是学习过程互动不够,学生往往根据知识或技能的记忆去完成学习的过程,思考不足、主动学习能力欠缺,尤其是一些性格内向、参与度较少的学生,学习效果不佳。
此外,因为社会发展的进步,患者对个人隐私的关注度愈发提高,医学生反复查体往往会引起患者的反感与倦怠,包括作为标准病人的医学生也不例外。非标准化病人教学概念的引入更符合临床医学教育的特点,更贴近真实的临床工作,有利于加强课堂教学临床实践工作的过渡,同时锻炼学生对复杂多变的临床问题的甄别应对能力,在神经系统临床教学工作中,病患往往背负巨大的精神压力,加之隐私、自我保护意识的增强、患者及家属不能从中获益,导致不配合临床教学的情况越来越多,极大地增加了临床教学开展的难度。然而非标准化病人角色扮演使扮演者带有了“考官”的色彩,增加了非标准化病人扮演者的主动参与度与趣味性,在病史询问与查体中,表现更为形象生动,更为灵活多变,他展现的不仅仅是某一疾病的特定症状、体征,参与者可以故意做出与症状不同甚至相反的体征或者其它疾病特有的体征,增加了教学乐趣,而陷阱式的配合往往使得患者乐在其中,增加了患者的配合意愿,更利于我们寻找示教对象,配合过程变得更富有趣味娱乐性,轻松舒畅,利于医患关系的和谐相处,消除医学生的紧张情绪,增加了学生与患者的有效交流。而要对疾病做出正确的诊断,则需要“医生”仔细甄别,去伪存真,最终做出正确的临床诊断。这就需要进行临床查体教学的医学生在整个参与过程中主动思考、提高警惕。
该研究结果表明,非标准化病人游戏角色扮演教学与传统的教学示教方法相比,能够有效提高学生对理论知识的掌握及临床综合应用能力,而且大大提高了学生的兴趣,提高了课堂参与度,增强了医学生的合作能力,提高了表达能力,加深了对疾病的认识与理解,提高对知识的掌握与记忆能力,更有利于培养学生的领导掌控能力、逻辑思维能力、口头表达与沟通能力、人际交往能力以及自主学习能力、问题解决能力,思维的广度和深度都得到了扩展。
综上所述,非标准化病人角色扮演在神经系统疾病教学中的应用,有效地提高了学生对理论知识的掌握,活跃了课堂学习气氛,增加了教学趣味性,减轻了教学压力,有效提高了教学质量。[10]
参考文献
[1]缪懿,李双弟,严沁.标准化病人结合案例教学法在妇产科临床见习中的应用初探[J].中国高等医学教育,2016,1(11):85-86.
[2]肖风,胡煜辉,王霞,等.临床医学专业PBL教学模式改革与实践[J].基础医学教育,2018,20(2):105-107.
[3]管英伟,曹丽梅,孟薇,等.学生标准化病人在儿科临床教学中的应用[J].牡丹江医学院学报,2016,37(4):156-157.
[4]白斌,周晓玲,尹思,等.标准化病人在骨科临床PBL教学中的应用研究[J].中国高等医学教育,2016,1(5):69-70.
[5]IBRAHIM ME,Al-SHAHRANI AM,ABDALLA ME,et al.The Effectiveness of Problem-based Learning in Acquisition of Knowledge,Soft Skills During Basic and Preclinical Sciences:Medical Students'Points of View[J].Acta Inform Med,2018,26(2):119-124.
[6]马君.高等工程教育PBL教学法:特征、问题设计及过程[J].高等理科教育,2014,2(2):98-103.
[7]KLEINERT R,HEIERMANN N,PLUM PS,et al.Web-Based Immersive Virtual Patient Simulators:Positive Effect on Clinical Reasoning in Medical Education[J].Med Internet Res,2015,17(11):e263.
[8]DOTTAVIO AE.Some reflections on problem-based learning medical curriculum[J].Adv Med Educ Pract,2018,29(9):505-506.
[9]ALHASSAN A,MAJEED S.Perception of Ghanaian Medical Students of Cadaveric Dissection in a Problem-Based Learning Curriculum[J].Anat Res Int,2018(2018):1-7.
[10]王菁华,王乐天,穆莉莉.神经系统模块教学在医学基础课中的开展[J].教育现代化,2017,4(46):174-175.
关注SCI论文创作发表,寻求SCI论文修改润色、SCI论文代发表等服务支撑,请锁定SCI论文网! 文章出自SCI论文网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lunwensci.com/jiaoyulunwen/29104.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