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ci论文 - 至繁归于至简,Sci论文网。 设为首页|加入收藏
当前位置:首页 > 教育论文 > 正文

“五四精神”融入师德师风建设的探索论文

发布时间:2021-02-23 10:04:16 文章来源:SCI论文网 我要评论














SCI论文(www.lunwensci.com):

摘要:100年前,中国大地的爱国学生为了救亡图存,“反帝反封建”发起了五四运动,五四运动孕育而生了“五四精神”,“五四精神”以其强大的精神力量百年来一直激励着爱国青年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而奋斗。爱国、进步、民主、科学,“五四精神”的核心历史内涵厚重,成为当代青年实现“中国梦”的方向指引。教育兴则国家兴,教育强则国家强。深刻挖掘“五四精神”的教育内涵,并将其融入师德师风建设中,对于高校新进教师的规范化培训具有时代价值和现实意义。

关键词:五四精神;师德师风建设;青年教师;高校

本文引用格式:魏国辉等.“五四精神”融入师德师风建设的探索[J].教育现代化,2019,6(83):148-149.

Exploration of“May 4th Spirit”Integrating into the Construction of Teachers’Morality and Style

WEI Guo-hui,CAO Hui,YU Lei,ZHANG Kui-xing

(School of Science and Engineering,Shandong University of Traditional Chinese Medicine,Jinan)

Abstract:100 years ago,patriotic students in China launched the May 4th Movement in order to save the nation from extinction and survive.The May 4th Movement gave birth to the May 4th Spirit,which has inspired patriotic youth to strive for the great rejuvenation of the Chinese nation for a hundred years with its powerful spiritual strength.Patriotism,progress,democracy and science are the core historical connotations of the May 4th Spirit,which has become the direction for contemporary youth to realize the“Chinese Dream”.Education booms the country,and education booms the country.Deeply excavating the educational connotation of the“May 4th Spirit”and integrating it into the construction of teachers’ethics and style is of epochal value and practical significance for the standardized training of new teachers in Colleges and universities.

Key words:May 4th Spirit;Teachers'Morality and Style Construction;Young Teachers;Colleges and Universities

1919年5月4日,中国大地的爱国学生为了救亡图存,发起了反帝反封建的爱国运动-五四运动。一百年来,五四运动孕育而生的“五四精神”,成为中国青年团结奋斗、艰苦创业的形象符号。百年来,“五四精神”演化出厚重的历史内涵,体现了近代以来中华民族和人民追求的先进价值观;百年来,“五四精神”是一股强大的精神力量,激励着无数爱国青年为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实现“中国梦”而努力奋斗。教育兴则国家兴,教育强则国家强。五年前的青年节,习近平总书记在北京大学视察时发表重要讲话对“五四精神”进行了高度的科学阐释:爱国、进步、民主、科学。深刻挖掘“五四精神”的教育内涵,并将其融入师德师风建设中,对于高校新进教师的规范化培训具有时代价值和现实意义[1]。

一“五四精神”的教育内涵

由“爱国、进步、民主、科学”阐释的“五四精神”,客观鲜明地体现了当代青年应该具有的精神面貌。其每一个层次的科学阐释都蕴含了强烈的民族责任感,对当代青年具有深远的教育意义。在实现中国梦的今天,“五四精神”仍将为完成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提供强大的精神动力。广大青年教师是高校学科“双一流”建设的重要骨干力量[2]。青年教师授课过程中的言行对学生的思想行为影响更直接,他们的道德情操和思想政治素质对学生的健康成长具有重要的示范引导作用。因此深刻挖掘的“五四精神”教育内涵,在高校师德师风建设中融入“五四精神”,加强和改进高校教师的规范化培训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

 
(一)爱国主义的教育内涵

爱国主义是“五四精神”的根本和核心,是团结和凝聚全国各族人民的灵魂。当年的爱国青年为了挽救国家于危亡,纷纷弃笔,走出课堂,为国家存亡而疾呼,体现了强烈的民族责任感与爱国情怀。当代青年爱国主义的核心则是维护祖国领土完整和国家统一及社会稳定。尤其是青年教师在教书育人过程中,应该积极捍卫国家主权和领土完整,反对一切分裂活动。自觉维护社会稳定,同一切危害稳定的言行做斗争。

(二)进步的教育内涵

五四运动是一场反帝反封建的爱国运动。反封建实际上是反对封建观念,致力于打破封建思想的束缚。“五四精神”倡导自立、自强、自主的进步意识和革新思想。一百年来,全体中国人民为了国家富强、民族复兴,不断解放思想、开拓进取,以极大的热情投身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为实现中国梦而努力奋斗。青年教师在授课中,应该积极向学生传输进步的思想,勉励学生开拓进取,为祖国繁荣富强奋斗终生。

(三)民主的教育内涵

五四运动促进了民主精神在中国的进一步发展。“水能载舟,亦能覆舟”充分说明人民是历史的决定者。十九大报告指出:“我国社会主义民主是维护人民根本利益的最广泛、最真实、最管用的民主”。因此,新时代的社会主义民主就是维护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倡导全面参与社会主义建设,不断提高人民的获得感。大学生正处于政治观念建立的关键时期。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民主观念至关重要。在学生的教育与管理中,发扬民主精神是对青年教师的重大考验。

(四)科学的教育内涵

五四时期,广大青年、仁人志士求真、求实、创新,力图通过科学技术革新实现国家振兴的目的。科学成为广大青年学生追逐的真理。在现代社会,科学技术日新月异,世界各国综合国力的竞争最终体现为科学技术的竞争。邓小平指出:“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充分说明了科技发展的重要性。教育兴则国家兴,教育强则国家强。这充分体现了教育对于一个国家民族发展的重要意义。这里的教育指的就是科学教育。高校通过高层次人才的引进,推动高校自身科研水平的提高,进而促进科学教育的发展,逐渐缩短与国际一流高校的差距,促进“双一流”学科的发展。

二“五四精神”融入师德师风建设

师德师风建设倡导塑造灵魂、塑造生命、塑造新人。因此,深度挖掘“五四精神”的教育内涵,在高校师德师风建设中,融入“爱国、进步、民主、科学”的“五四精神”,对于高校新进教师的规范化培训具有时代价值和现实意义。鉴于此,依据“五四精神”的教育内涵,高校在新进教师的规范化培训过程中,应该将“爱国、进步、民主、科学”四个维度精神融入培训课程中,具体做法建议如下:

首先,专门设立相关的教师培训机构,研究“五四精神”与师德师风的融合问题,开发具体的课程,对新进教师进行长达一学期的师德师风和教学技巧的培训,实行青年教师导师制等等,为新教师快速适应教师角色,加强师德师风建设,为建设“双一流”高校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其次,在青年教师入职培训中加强爱国主义教育,举行青年教师的宣誓入职活动,举行青年党员教师的重温入党誓词活动,要求教师深入学习和领会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引导教师坚定爱国主义情怀,树立正确的历史观、国家观,抓住中国教育发展的重要机遇,扎根高校,做好科研,办好中国教育。

再次,在教师培训中加强进步教育。自主、自立、自强是进步教育的内涵。在教师培训中,倡导教师以担当为核心理念,勇于担负起国家教育发展的重任,忠于祖国和人民的教育事业,奋发图强,兢兢业业,为中国教育做出自己的贡献。

最后,在教师培训中加强科学教育。科学技术是生产力,且是第一生产力,这充分说明了科学发展对一个国家建设的重要性。作为科学教育的主力军,青年教师应该努力学习,增强自身专业知识,勇于奉献,将专业知识无私传授给学生。通过加强科学教育,青年教师应该以先进的科学素养投入到国家的现代科技建设中,为祖国的科技发展贡献力量。

\

 
参考文献

[1]肖建国.“五四精神”嵌入“新”青年培养的价值维度与实践向度[J].吉林师范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19,47(02):101-106.
[2]刘强.高校青年教师师德建设的思考.思想政治教育研究,2012,28(4):102-104.
[3]王璐.批判与继承——儒家思想在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中的启示与借鉴[J].青年与社会.2018(30).
[4]朱红萍.新时代高职院校师德师风建设现状的思考[J].教育现代化,2019,6(31):219-220.

关注SCI论文创作发表,寻求SCI论文修改润色、SCI论文代发表等服务支撑,请锁定SCI论文网!
文章出自SCI论文网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lunwensci.com/jiaoyulunwen/29087.html

发表评论

Sci论文网 - Sci论文发表 - Sci论文修改润色 - Sci论文期刊 - Sci论文代发
Copyright © Sci论文网 版权所有 | SCI论文网手机版 | 鄂ICP备2022005580号-2 | 网站地图xml | 百度地图x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