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CI论文(www.lunwensci.com):
摘要:家校合作对于促进高校教育管理工作和学生全面发展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文章分析了目前我国高校家校合作教育中存在的不足之处,并结合信阳农林学院学生工作的实际情况,按照“三全育人”理念,提出了构建“四位一体”家校合作教育模式,以期推动我校家校合作工作的切实发展,促进我校大学生全面更好地发展。
关键词:家校合作;不足之处;教育模式
本文引用格式:刘俊.构建“四位一体”的家校合作教育[J].教育现代化,2019,6(83):16-18.
2004年,中共中央、国务院曾经在《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意见》中提出,“学校要探索建立与大学生家庭联系沟通的机制,相互配合对学生进行思想政治教育”。2010年,中共中央、国务院印发的《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中指出,“家长要树立正确的教育观念,掌握科学的教育方法,尊重子女的健康情趣,培养子女的良好习惯,加强与学校的沟通配合”。2017年,中共中央、国务院在《关于加强和改进新形势下高校思想政治工作的意见》中再次强调,“加强和改进高校思想政治工作的基本原则是坚持全员全过程全方位育人”。大学生的健康成长以及全面发展,是学校、家庭和社会综合作用的过程。然而长期以来,学校始终被视为教育的主动力和主战场,而家庭教育的力量却被忽视。因此,在高等教育阶段,探索适合的家校合作模式成为必然。为此,在学生思想教育、日常管理等工作中,结合“三全育人”理念,信阳农林学院开展构建“四位一体”的家校合作教育模式,邀请学生家长参与、监督、指导,学生充当桥梁纽带角色,学校家长学生形成教育合力,最终实现学生的全面健康成长成才。
一我国家校合作教育存在的不足之处
近年来,我国高等教育快速发展,已进入大众化阶段,教育理念也在不断更新,加之在国家有关政策的要求与扶持下,越来越多的高校意识到建设家校合作教育的必要性和重要性,通过家校合作,学校教育和家庭教育相互配合,形成全面育人的教育形式。但就目前发展的现状来看,我国绝大多数高校在家校合作方面仍存在很多不足。
(一)家校合作的教育主体认识理念有待提高
作为家校合作教育中的三大主体,家长、学校和学生对于家校合力教育缺乏正确充分的认识。家长层面,很多学生家长只关注学前教育阶段和基础教育阶段的家校合作,认为大学阶段有关孩子的教育发展问题应该由高校负责,因此导致家长认知错位,缺乏参与意识。当然,还有一部分家长是因为感觉自己的文化水平不高,眼界狭窄,在与学校教师交流过程中缺乏自信,再加上本身还要忙于养家糊口的工作,自己与孩子的距离问题,由此慢慢忽视了对子女在高校阶段的跟踪教育和管理,甚至干脆主动放弃与学校的沟通合作。学生层面,部分大学生进入大学遇到问题后,认为自己已经长大能够解决,不用再像以前一样事事向父母请教解决方法;部分大学生在中小学阶段由于受到父母的严厉管束,非常渴望独立自由,进入大学后远离父母就感觉终于可以自由地按照自己的想法来做事而不需要再遵守父母的安排;部分大学生报喜不报忧的观念根深蒂固,认为报忧只会徒增父母的烦恼与担忧,并不能解决什么问题,因此家长不能全面了解学生在校各方面真实情况;还有部分大学生本来就和自己的父母亲交流甚少,存在明显的代沟,一旦远离父母与之沟通交流就更少了。以上种种情况的存在导致高校很大一部分大学生不愿意主动和父母谈及自己在学校各方面的综合表现,甚至反感学校主动与自己家长联系,最终造成学生桥梁纽带作用的缺失。高校层面,高校对家校合作教育不太重视,合作活动少,目前大多数高校并没有将建立家校合作模式纳入学校整体发展的工作思路中,存在的家校之间的联系大都是在大学生犯下如考试作弊、违章违纪等重大错误的时候才会启动,由此整个高校家校合作缺乏系统化,内容比较分散,也没有连续性,达不到共同促进学生发展的教育目的。
(二)家校合作模式有待创新
与中小学阶段的家校合作相比,目前我国高校阶段的合作正处于探索实践阶段,尚未发展到常规化阶段,作为家校合作中的两大支柱,高校和家长却未能及时顺应时代的发展,跟上教育发展的步伐,导致家校合作缺乏规范性的合作机制,缺乏系统性的合作内容,致使教育合力作用没有发挥出来。高校家校合作就是指家长和高校教育工作者之间互相了解、互相配合、互相支持的过程,换句话说,双方合作之前必须有一个良好的交流、沟通过程,但是目前的高校家教合作模式并不能满足这个要求。从合作形式上来看,在具体的实践活动中,大多数高校都采用互动性较少的灌输方式,家长都处于被动地位,从而变成学校的单方面行为。所谓的家长大会几乎也成了“变了味”的报告会,或者是由校方院方来介绍高校的发展历程、院里师资队伍、专业设置、培养方向等情况,或者是给家长讲授一些教育子女、与子女沟通的方法,更或者是邀请教育领域的专家来为家长们做一些培训。整个过程,家长没有发言和交流的机会,只是在被动接收信息,不能称之为高校和家长之间的信息交流。从合作时间上来看,主要分布在每年新生开学报到和毕业生面临考研、就业选择这两个段时间,其他时间则联系较少甚至没有,呈现出明显的阶段性和不可持续性的特征。从合作内容上来看,深受传统观念的影响,大部分家长对大学生的教育仍然停留在学生的学习成绩层面,而忽视德育方面的培养,这种思想严重阻碍了高校“家校合作”育人模式的创新。综合来看,许多高校对家校合作活动并没有安排科学、周密、系统和具体的规划,形式上单一简单,时间上时断时续,内容上缺乏改进,随机性很大。因此,要有效解决这些问题,我们仍需要不断创新家校合作的模式。
(三)家校合作中有诸多客观条件需要进一步克服
家校合作中存在着一些客观条件比如经济、制度,给家校顺利合作的实际操作添加了难度。首先,高校家校合作需要一个良好的经济基础支撑,而目前绝大多数高校没有专门的经费,学校对合作内容就比较难以实现,从而高校家校合作的数量也比较少;家长对子女教育的更多参与,当然也需要占据家庭经济的一部分甚至很大部分的开支。其次,许多高校没有专业的机构来负责支撑家校合作,这时候家校合作的重任就落在了辅导员的肩上,可是绝大多数通常是一个辅导员负责几十个甚至上百个学生的日常管理,并且还需要完成大量其他基础性工作,因此高校组织制度等也严重限制着家校合作的有效开展;此外,文化的冲击、社会的变迁等客观条件,甚至地理条件、空间距离、语言障碍,也在一定程度上对家校顺利合作形成了制约,需要我们进一步克服。
二 构建“四位一体”家校合作教育
信阳农林学院针对以上存在的不足之处,在探索家校合作模式的道路上,结合学生日常管理工作的实际状况,按照“三全育人”理念,提出了由“提升认识+健全体系+建立档案+搭建平台”组成的“四位一体”家校合作教育模式。在家校合作过程中,学校要发挥主导者、组织者和实施者的作用,从立德树人和以学生为本的高度出发,采取多种措施,形成常态机制,调动家长、学生参与热情。将家校合作的三大主体充分调动起来,即学校要与家庭、学生合作,使各种教育资源利用充分,共同承担起育人树人的重任。
(一)提高家长学生思想认识
在每年新生开学报到时,加强对信阳农林学院“四位一体家校合作教育模式”的宣传,让家长、学生在思想上充分认识到家校合作的重要意义。学生的成长成才是学校教育、家庭教育和学生自我教育共同作用的结果,学校通过建立“教育咨询服务站”“家长学校”或者邀请教育专家开展“专题指导”和“家长论坛”等多种形式的培训与指导,帮助家长正确认识到自己在家校合作中所担任的角色,转变思想观念,变被动为主动,以平等的身份,以对家庭和学生负责的态度,自觉主动参与到合作教育中来,履行自身应尽的职责。同时帮助学生明确自己协助、桥梁和纽带作用的身份,让学生认识到良好的家庭教育的重要性,并引导大学生正确认识到自己全面发展中应该承担的义务和权利,而不是纯粹的旁边者角色,鼓励学生积极主动参与到自己的日常教育管理工作中来,而且还可以通过让学生提高家长的交流技术素养,帮助家长学会适合自己的交流互动方式,双方面共同营造合力育人氛围,增强合作教育效果。
(二)健全家校合作的管理体系
第一,学校建立家校合作管理体系,成立家校合作工作协调领导小组,制定家校协同育人的相关制度,形成职责分明、任务明确的目标责任体系。把家校合作育人工作列入学校重要议事日程,制订具体实施方案,由校党委统一领导,学生处牵头抓总,家庭、院系等分工负责,团总支书记、辅导员等学工组老师具体落实。第二,学校开展家校合作教育工作示范学院活动,充分发掘、树立和宣传先进工作典型,挑选优秀院系作为家校合作教育工作的示范单位,引导全社会广泛认同,为家校合作教育营造良好的舆论氛围和社会环境,从而积极支持家校合作育人工作。第三,学校可通过政府专项拨款、社会捐赠捐助、高校师生自筹等形式筹措相关资金,为家校合作育人工作提供必要的经费支持,保障家校合作育人工作的顺利开展。
(三)建立家校合作的详实档案
现在新生入校,大都有父母陪送,此时正是建立好真实详细的家校合作档案的大好时机。一般会在新生报到的当天给每位家长发放一张新生所在学院的家校联系电话表,包括学院领导联系电话、学生工作领导小组电话、学院办公电话及各班辅导员的联系方式;待新生入住宿舍之后,给家长发一张学院新生家庭信息登记表,由家长认真填写,登记表主要包括新生姓名、出生年月、籍贯、家庭住址、家庭联系电话、父母姓名、父母工作单位、父母联系电话、家庭收入等;迎新工作结束后,由各班辅导员将信息录入电脑数据库,并随时更新学生家庭情况;最后打印成册,方便随时查阅。另外,整个思想政治教育过程中,关于家校合作的活动都要详细做好记录,补充到家校合作档案。
(四)搭建家校合作的信息平台
辅导员要积极搭建并拓宽合作平台,随时随地进行家校合作,将学生在校和在家的表现、取得的成绩、存在的问题、心理状况等互通信息,双方相互给予提醒和指导。具体措施如下:一是针对家长和学生比较关心的问题,比如学校、院系以及师资情况,学校软硬件设施的配备,大学生品牌活动建设等,学校编写家校合作指导手册,在新生入学前寄送或者开学报到时发送给家长,以便家长更好地参与到家校合作中来;二是充分利用现代网络信息技术手段,如微信、微博、论坛、校园网、QQ、公众号等,在以上平台及时更新学生在校的相关信息,以便进行互动交流合作;三是充分拓展纸质方面的沟通渠道,如问卷调查、致家长的一封信、学生成长报告书、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书等进行往来交流,来弥补部分家长不会使用上述现代网络技术平台的漏洞;四是利用常规声讯平台,如固定电话、手机、短信、校讯通等进行实时快捷便利的合作交流,而且省时省力可以普遍化;五是实地家访,如召开集中区域家长座谈会、对特殊学生家庭走访慰问等,按照四化原则(全员化、多样化、常态化、典型化)进行一系列的家访,真实有效了解学生的家庭教育状况,从而有针对性开展家校合作方式。
由“提升认识+健全体系+建立档案+搭建平台”组成的“四位一体”的家校合作教育模式,首先转变理念,提升高校管理者、大学生和家长对家校合作重要性的认识,增强家校合作共育意识;其次着力健全体系,完善制度与组织建设,确保能实现全面育人。再者建立丰富翔实档案,提高教师和家长的参与程度,使之不流于形式可持续发展;最后积极搭建家校合作信息平台,拓展合作渠道,能确保家校合作取得实效。“四位一体”的家校合作教育模式克服了家长消极被动心态、空间上的隔阻,面对面交流困难等等不足之处,确保“三全育人”有效落实,可进一步提高我校学生教育管理水平,真正做到对学生负责,对家长负责。
参考文献
[1]中共中央宣传部宣传教育局.加强和改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文件选编[M].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5:9.
[2]新华社.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印发《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新形势下高校宣传思想工作的意见》[EB/OL].(2015-1-19).http://www.gov.cn/xinwen/2015-01/19/content_2806397.htm.
[3]李志兵.高校家校合作教育存在的问题及对策研究[J].产业与科技论坛,2011,10(15):131-133.
[4]聂国东,刘诚悦,王文邦.高校推进家长联系制度的体系构建研究[J].文教资料,2015(22):127-129.
[5]罗晶.家校合作: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新途径——以湖南科技学院为例[J].湖南科技学院学报,2010,31(09):143-145.
[6]赖晓云,姜艳鑫.移动互联环境下高校家校合作模式创新研究[J].赣南师范学院学报,2016,37(03):102-105.
[7]郭梦珂.新形势下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家校合作模式研究[J].教育教学论坛,2018(43):43-45.
[8]王敏.新时期高校开展家校协同育人的思考与实践[J].中国农村教育,2019(11):17-18.
[9]亓振华,任雅才,杨晨.新时代高校家校合作育人策略研究[J].北京教育(高教),2019(04):92-94.
关注SCI论文创作发表,寻求SCI论文修改润色、SCI论文代发表等服务支撑,请锁定SCI论文网! 文章出自SCI论文网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lunwensci.com/jiaoyulunwen/29083.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