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ci论文 - 至繁归于至简,Sci论文网。 设为首页|加入收藏
当前位置:首页 > 教育论文 > 正文

独立学院财务风险管理论文

发布时间:2021-02-22 09:04:28 文章来源:SCI论文网 我要评论














SCI论文(www.lunwensci.com):

摘要:随着经济生态、文化生态的向前发展以及市场经济的变动,独立学院想要持续发展,就必须从生源、基础设施等多角度入手提升自身办学能力,在此过程中会出现大量资金运营现象。文章阐述了课题研究背景、意义、国内外研究现状,从独立学院财务风险管理实际情况出发,通过对问题的分析,提出了相应的有效管理策略,以期提升独立学院财务风险管理能力。

关键词:独立学院;财务风险管理;筹资风险;投资风险

本文引用格式:何军等.独立学院财务风险管理[J].教育现代化,2019,6(83):225-227.

独立学院数量越来越多、规模越来越大,其影响力也在逐渐增强。独立学院并不完全等同于民办高校,当然也更不属于公立院校,确切地说,它介于二者之间。在运营期间,由于缺乏相应的政策性指导,难免出现问题,在财务风险管理方面主要表现为筹资渠道单一、生源不稳定等,解决财务风险管理问题,对独立学院独立管理财务,促进学院发展而言至关重要。

一 绪论

(一)研究背景及意义


20世纪末我国开始大力推进民办学院,先后出台了相关法律法规,倡导多种形式办学,以满足大众教育需求。在此背景下,独立学院得以蓬勃发展。独立学院又称作二级学院,是非财政性资金创设的,管理上融合了民营机制。发展至今,我国存在大量普通高校与独立学院联合办学的情况[1]。

独立学院的出现是我国教育事业改革发展的典型标志,对我国教育事业发展起到了促进作用。当下我国独立学院数量已经达到322所,为我国教育事业发展做出了显著贡献。鉴于独立学院属于市场经济环境下的特殊教育主体、经济主体,其财务管理模式对独立学院发展,乃至高等教育改革都具有重要影响。因此,在教育改革深入推进的当下研究本课题具有现实意义。

\

 
(二)国内外研究现状

1.国外研究现状


国外高校利用企业财务风险控制经验及其管理模式,于2000年实现了财务风险控制。Shim、Siegel研究了非营利组织财务管理目标及其管理模式,提出在财务风险控制体系中渗透管理控制杠杆理论。Hertz Lin Je在《非营利组织管理》中通过对高校教师收入、竞争机制、家长、学校等相互间信息不对称现象的分析,探究了教学成本高的因素。

2.国内研究现状

国内关于独立学院财务风险的研究,以理论分析为主,研究范畴大,许多学者提出了宏观思路,具有指导作用。学者刘骅提出防范财务风险关键是优化筹资结构;刘正兵提出通过完善提高内部控制能力防范财务风险;房碌提出强化校友联系,培育潜在投资源防范财务风险等等[2]。但是,结合实际案例的研究相对稀缺,有必要进行定量分析,强化实证支撑。

二 独立学院财务风险管理概述

独立学院财务风险主要指社会团体、个人、法人等投资建立的,以为社会培育人才为目标的办学机构,在财务资金运营管理期间所存在的风险。虽然独立学院属于非营利组织,但其财政运作模式与公立院校存在明显差异。因受到投资者、学费、社会环境、文化环境、财务管理模式、财务从业人员素质、国家政策等诸多方面的影响,独立学院财务管理过程中容易出现风险事件[3]。例如,资产流失、预算不合理等,制约了独立学院科研、教学,严重影响了独立学院发展。

独立学院财务风险管理模式受到其办学模式的影响,相较于普通高校更加独立,目前,主要包括下述两种模式,第一,集中管理模式,是指独立学院领导负责集中管理财务制度、方针等。独立学院校长是主要负责人,对独立学院财务进行统筹管理。该模式下,财务风险管理较为集中,提高了信息掌控程度与财务管理效率。但该模式制约了独立学院财务管理部门权限,容易出现将众多疑难问题提交到学院财务管理层面[4]。第二,分级管理模式,该模式下的财务风险管理是指按照级别进行分类,包括职能、权限、范围等,一般而言,学院层面负责学院总体财务运营;管理层面负责学院内部财务管理事务。分级管理模式有助于提高财务管理部门工作积极主动性,但容易滋生腐败,出现滥用职权等问题。

可见,这两种财务风险管理模式各有利弊,于独立学院而言,在财务风险管理时,应当结合自身办学特点、教学能力等,选择应用适宜的财务风险管理模式。

三 独立学院财务风险管理现存问题

(一)缺少完善的管理机制


管理机制问题主要集中在预算管理、会计制度、监督机制三点上,其中在预算管理方面,独立学院自主运营,以自有资金作为基础,实践中存在大量应用增量法的情况,自由程度高,难以有效控制资金运用。会计制度方面因为缺少统一指导,不同独立学院采用的制度相差大。监督机制方面存在学院领导、管理者身兼数职的问题,权责混乱,容易被主办高校控制,丧失独立性。

(二)缺少稳定的资金来源

资金来源问题主要体现在政策约束性低于财政性资金支持少两方面。其中政策约束性低导致独立学院在签订合同过程中对风险防范注意事项认知水平低,在风险管理方面也缺乏相应的引导。较少的财政性资金支持导致独立学院主要依赖学生学费收入以及资金运营获取资金,这提高了独立学院招生难度,同时也不利于学院基础设施建设与教师人才培养[5]。另外,单一的筹资渠道也是独立学院资金不足的重要原因,筹资方式主要为银行借贷、股东投资、学生学费。

(三)缺少合理的投资方案

资金投资风险影响独立学院资金利用率,不良投资还容易导致较高的资金损失,会给财务风险管理系统造成严重打击。独立学院主要投资风险如下所述:第一,基础设施建设烂尾,基础设施建设投资成本高、回报周期长,学院后续投资若根本上容易引发该风险,不仅难以获取回报,还会产生较大资金损失;第二,扩建项目投资风险,规划、设计不合理容易产生较大资源浪费,提高风险隐患;第三,对外盲目投资,例如,对拟投资市场、对象研究不足,风险管理效果低,容易导致投资失败,产生投资损失。主要表现为投资方向选择与投资决策困难,如图1、图2所示。

\

\


四 独立学院财务风险管理可行路径

(一)完善改良财务风险管理机制


科学完善的财务风险管理机制有助于提高独立学院控制财务风险的能力。现阶段,我国教育领域蓬勃发展,众多教育机构、办学机构纷纷涌现,独立学院办学压力激增。独立学院需要结合自身发展过程中出现的问题,采取有针对性的解决措施,提高管理能力,有效控制财务风险,促进独立学院长足发展。具体而言,第一,精细化管理学院,健全管理机制,优化管理结构,构建以学院董事、领导、党委为核心的制衡管理模式,重大财务管理问题需要集体讨论。尽可能采取集权与分权相结合的管理模式,即集中管理与分级管理相结合的管理模式,开辟第三条财务风险管理道路,提高财务管理积极性的同时避免腐败、滥用职权等问题。第二,制定科学的预算管理制度,包括编制、执行、分析、考评等内容,确保量入为出,不编制赤字,控制好财务管理薄弱环节,关注预算进度、方法,推行预算考评,提升资金利用率[6]。第三,增强财务管理监督力度,做好内部审计工作。独立学院财务风险管理主要目的是保证学院资产安全,促进学院稳定健康运行,注重提升投资人收益。外部审计侧重独立学院运营的合法性,关注宏观效益。独立学院可以通过融入内部审计的方式提高对自身财务管理的监督力度,最大程度上降低内外部风险出现概率。第四,独立学院应当注重充分掌握资产运营情况,构建合理的财务管理人员选聘、流动机制,通过科学有效的管理,强化财务管理的独立性,可以采取岗前培训、绩效考核、激励机制等多种管理方法,通过强化人员的归属感,财务管理的稳定性,提高独立学院财务风险管理水平。

(二)积极探索多元有效筹资渠道

1.优化政策环境


独立学院财务风险本质因素主要是资金不足,拓展筹集资金的路径是解决这一问题的重要方法。需要出台相应的政策,打造良好筹资环境,省、市应当加强对学院的财政支持,根据学院规模、级别等对其进行分类管理,明确学院性质,厘清学院在法律上的归属,为独立学院发展提供指导,增强独立学院资金筹集能力,鼓励更多资本投向教育领域,为独立学院提供支持[7]。

2.提高财政投入

合理配置资源,落实公平待遇。独立学院应当积极争取财政性投入,可以采取下述方法,第一,明确基本运行资金,包括人员、办公、项目支撑等费用,积极申请教育经费,以保证教师待遇,提升师资力量;第二,明确自身需求,结合校舍、基础设施建设需求,以及学院安全性,提高教育性资金投入率,以保证充分发挥教育作用。

3.打造品牌专业

我国各大省份存在不同程度的为了支持独立学院办学所设置的专项资金,对此,独立学院应当结合地方要求,积极争取专项资金。例如,河南省教育厅的专业建设资金,河南省学院对此就可以结合自身办学特点打造特色专业品牌,提高办学能力。此外,打造品牌专业还有助于提升学院知名度,吸引更多学员到学院学习,进而提高学费收入,降低财务管理风险。第一,改革办学模式,推广特色专业,通过合理创新改革,吸引生源,结合地方人才市场需求,合理调整,在学科建设、招生专业方面进行适当改变,保证招生人数。第二,改革招生模式,包括全日制、专科、专升本等等,成立中专学院,积极探索推进大专招生、非全日制高等教育等等,进一步扩大学院规模,提高学院影响力。

4.增加筹资渠道

筹资问题不仅仅存在于独立学院领域中,在众多民办类型教育机构中均存在此类问题,这在一定程度上限制了我国非公立院校的发展。增加筹资渠道,有助于提高学院办学总资金。在一定的总量资金支持下,独立学院更容易提高财务风险管理能力,增强办学研发能力,促进学院发展。独立学院可以采取下述三种模式筹集资金,第一,积极向投资方筹集资金,如在基础设施建设方面,积极争取后续建设支持;第二,银行授信贷款;第三,运营大型教学仪器设备,如融资租赁。总之,单一筹资渠道不利于独立学院发展,较少的资金也会制约其财务风险管理的发展,对此,独立学院有必要积极探索多种筹资方式,稳定学院现金流。另外,学院还可以尝试资产证券化这种新型筹资方式,不断拓宽筹资渠道。

(三)科学理性投资降低财务风险

1.内外部投资风险管理


独立学院内外部投资均存在一定的风险,不仅需要严格依照相关法律法规要求进行,还需要做好项目论证与分析,在此基础上对风险进行科学有效的评估,以增强投资的准确性。以内部基础设施投资为例,独立学院可以从专业学科的角度去分析投资项目,围绕工程质量、项目功能、经济效益等进行科学论证。比如,工程类学科,需要考虑投资规模、期限、质量等内容。同时做好基础设施建设资金管理,以保证资金切实落实,合理使用。在建设期间加强审计工作,加强管理力度,定期对资金应用情况进行检查、分析。

2.培训财务风险管理人员

学院可以采取聘请专业人士的方法培训财务管理人员,例如,聘请财务法律专业针对财务风险管理人员进行财产法相关内容培训,结合独立学院财务管理实际情况对原始凭证、规范编制、财务资料采集等全部内容进行法律方面的讲解,提高财务风险管理工作的合规性,强化相关人员风险管理意识。再比如,结合党风廉政工作,组织财务管理人员学习财经法律制度,深入分析管理工作的不足,提高管理工作质量,防范腐败。在一定的业务能力下,财务风险管理人员应当结合独立学院办学特点,综合分析投资行为,明确界定产权关系,以保证独立学院经济效益。

3.制定科学投资决策程序

规范、科学的投资决策程序有助于避免投资决策被个人情感、倾向所干扰,进而出现错误投资行为。独立学院可以借鉴投资公司的决策模式,提高投资科学性、合理性。安排科学的投资决策程序,例如,针对重大项目的投资决策,要求必须经过学院层面的会议讨论,一致通过后才能够审批,同时需要以书面的方式向学院理事会申请,理事会批准同意后才能够启动立项程序,逐步推进项目。总之,对于涉及资金特大、重大的投资项目需要严格按照流程审批,同时要求以书面的方式进行,记录后决策过程以及会议内容,防止因为人为因素导致投资失误,产生经济损失。独立学院对于已经通过审批的项目,在实施前需要制定相应的实施方案与资金使用监督管理机制,明确相关人员职责,注重发挥财务管理的作用,以此降低投资风险。

鉴于独立学院的特殊性,通过调查分析法,本文结合独立学院发展实情,对其财务风险管理进行了分析,通过对文献的研究,对国内外独立学院财务风险管理研究现状进行了阐述,同时明确了独立学院财务风险管理的问题,从管理机制、筹资、投资等方面提出了相应的财务风险管理措施,希望能够为当代独立学院财务风险管理提供借鉴。

参考文献

[1]肖文锋.独立学院财务风险的成因及防范研究[J].特区经济,2017(3):161-163.
[2]徐云.独立学院的财务风险及对策研究[J].北方经贸,20164(9):143-143.
[3]张莉.论高校独立学院财务管理模式的创新[J].当代教育论坛(综合研究),2018(11):78-81.
[4]李俊英.基于内部控制的独立学院财务风险研究[J].财政监督,2017(26):66-68.
[5]刘甲洋.独立学院财务内部控制问题及对策[J].财讯,2017(4):37.
[6]徐娇洲.TP学院战略管理初探[D].西南财经大学,2017.
[7]彭科.北津学院财务管理的研究[D].湖南大学,2018.

关注SCI论文创作发表,寻求SCI论文修改润色、SCI论文代发表等服务支撑,请锁定SCI论文网!
文章出自SCI论文网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lunwensci.com/jiaoyulunwen/29066.html

发表评论

Sci论文网 - Sci论文发表 - Sci论文修改润色 - Sci论文期刊 - Sci论文代发
Copyright © Sci论文网 版权所有 | SCI论文网手机版 | 鄂ICP备2022005580号-2 | 网站地图xml | 百度地图x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