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ci论文 - 至繁归于至简,Sci论文网。 设为首页|加入收藏
当前位置:首页 > 教育论文 > 正文

关于推动党的十九大精神进高校的困境与路径分析论文

发布时间:2021-02-20 09:08:57 文章来源:SCI论文网 我要评论














SCI论文(www.lunwensci.com):

摘要:学习宣传贯彻党的十九大精神是高校首要的政治任务,在高校思想政治教育活动中,应将十九大报告所体现的“新思想”“新时代”“新使命”“新征程”融入教学内容,并从采取青年学生喜闻乐见的传授方式、构建多渠道多层次的宣讲队伍、将理论形象化三个方面创新教育教学的形式与方法。

关键词:党的十九大精神;高校青年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教学

本文引用格式:李永华.关于推动党的十九大精神进高校的困境与路径分析[J].教育现代化,2019,6(83):344-345+351.

认真学习贯彻落实党的十九大精神,推动党的十九大精神进高校,需析清学生的思想现状、教师的领会现状,找准问题、瞄准靶标,从内容上、形式上、方法上,找到学生思想特点、高校思想政治课教学要求与党的十九大精神的切合点,促进党的十九大精神进高校取得实效。

一 学生的思想现状

习总书记指出,青年一代有理想、有本领、有担当,国家就有前途,民族就有希望[1]。新时代的高校青年学生思想开放、思维敏捷、充满活力、勇于创新、善于交际、乐于助人,有较强的爱国情怀、事业追求和责任担当,但思想政治素养有弱化的趋势,与社会主义建设事业接班人的要求还有一定差距,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一)信仰弱于现实。信仰既是信任所在,也是价值所在,是人的精神支柱。习近平总书记指出,人民有信仰,国家有力量,民族有希望[1]。当前的高校青年学生总体上信仰马克思主义,能比较自觉地用马克思主义的思想、观点、方法分析世界、认识世界。但少数学生将精神的追求和信仰空间让位于物质性的现实,活在当下是许多青年学生的人生信条和座右铭。

(二)爱党有所保留。当今青年学生大多熟悉中国近现代史,能够看到中国共产党领导中国革命和社会主义建设所取得的伟大成就,能够看到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经济持续、稳定、快速发展,人民生活水平不断提升,中国国际地位显著提高的事实。他们普遍认为中国共产党的领导起到了中流砥柱的作用,坚持党的领导是人民和历史的选择。但青年学生处于价值观形成的关键时期,易受西方思想的蛊惑,在“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制度自信、文化自信”方面,还存在模糊认识,多党制以及西方民主政治在有些学生中还有市场。

\

 
(三)爱国有失理性。随着中国的日益强大,包括青年学生在内的全体中华儿女的爱国情感空前提升。青年学生血气方刚,在南海发生摩擦、中印边境对峙等情况下,狭隘、极端、缺乏理性的民族主义情绪“易燃易爆”。另一方面,他们能够欣然接受中国经济的持续、快速发展,乐见中国综合国力和国际影响力的快速提升,但对发展中带来的诸如贫富分化、社会公平、食品安全、环境污染、房价高涨等负面影响,不能理性看待,看不到这是快速发展不可避免的附带物,看不到我党致力于健全法治、改善民生所做努力,看不到党的十八大以来的五年是党和国家发展进程中极不平凡的五年,过去五年党和国家事业取得的历史性成就、发生的历史性变革。

(四)功利强于奉献。习近平总书记“7·26”重要讲话明确指出:“在新的时代条件下,我们要进行伟大斗争、建设伟大工程、推进伟大事业、实现伟大梦想”。这需要一代代青年忠于职守、无私奉献、接力奋斗才能实现。当前的青年学生牺牲奉献精神弱化比较明显,其根本原因在于社会日趋功利化。学生攀比之心、奢靡之风、享乐主义日盛,“宁可坐在宝马里苦,也不坐在自行车上笑”成为少数人的真实写照。一些学生做事目的性过强,片面追求结果、忽视过程,凡事都追求实实在在的收获。

二 教师的领会现状

在全国高校思想政治工作会议上,习近平讲话指出,教师是人类灵魂的工程师,承担着神圣使命,传道者自己首先要明道、信道。高校教师要坚持教育者先受教育,努力成为先进思想文化的传播者、党执政的坚定支持者,更好担起学生健康成长指导者和引路人的责任。[2]这对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提出了明确的要求。

当前,绝大多数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都精于专业、钻研课业、忠于职业,表现出良好的思想政治素质和职业道德操守,但党的十九大报告是我们党开启新征程、续写新篇章的政治宣言和行动纲领,其内涵丰富、思想深刻、立意高远、博大精深,所以,在十九大精神进高校进课堂的过程中,教师在理解领会及转化方面会呈现出参差不齐的状况。究其原因,这种状况的产生主要是受到以下三个方面的影响:一是专业所限。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专业来源不尽相同,知识储备也就人各有异,领会党的十九大精神能力方面自然有高有低。二是站位所限。党的十九大报告、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是站在世界与全国的高度,从历史与现实的维度所取得的重大理论成果,普通教师难以有如此高的站位,“教育者先受教育”是十分现实和必要的要求。三是年龄经验所限。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队伍年龄梯次配备明显,既有经验丰富、即将退休的老兵,也有刚刚入职、初出茅庐的新兵,年轻老师在学习领会上要花费更多的时间和精力。

此外,“姓马”容易,“信马”难,“姓马”是专业,“信马”是信仰,专业可以变为谋生的手段,而信仰则是高于谋生的精神追求[3],“姓马”不“信马”的问题也是存在的。在十九大精神进高校的过程中,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应自觉加强学习,认真学习十九大报告及相关文件资料,深刻领会十九大精神,并且要把理论知识内化为自我意识和情感,从而发自内心的信仰,让学生“亲其师,信其道”。

十九大精神进高校进课堂是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的重要任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无疑承担着最重要的责任,教育者应先受教育,才能真正发挥领路人、解惑者的作用。十九大以来,各地和各高校都展开了不同形式的培训、报告、讲座、集体备课等活动,组织高校教师深入学习报告内容,准确理解报告精神,为课堂教学做了一定的准备。

三党的十九大精神进高校的路径分析

十九大精神进高校一个重要的要求就是进入当代大学生的头脑,这需要高校教师和相关教育管理部门齐心协力共同努力,其中就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来说,需要找准结合点,将党的十九大精神融入教学内容之中,找准契合点,努力探索创新符合时代特点的教育教学形式与方法。

(一)找准契合点,巧妙融入课程内容

1.深入解读“新时代”,讲清党的十八大以来党和国家事业取得的历史性成就与发生的历史性变革。五年来我们解决了许多长期想解决而没有解决的难题,办成了许多过去想办而没有办成的大事,党和国家事业发展站在了新的历史起点上;深入解读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社会主要矛盾出现新变化,我国社会主要矛盾已经转化为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和不平衡不充分的发展之间的矛盾,但这没有改变我们对我国社会主义所处历史阶段的判断,我国仍处于并将长期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国情没有变;深入解读习总书记用“三个意味着”阐明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的标志性意义;深入解读习总书记用“五个时代”阐明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的历史性贡献[4]。

2.全面阐述“新使命”,讲清中国共产党进行伟大斗争、建设伟大工程、推进伟大事业、实现伟大梦想的使命担当。全面阐述96年来中国道路的历史逻辑与现实逻辑,我们党团结带领人民历经千难万险,付出巨大牺牲,攻克了一个又一个看似不可攻克的难关,创造了一个又一个彪炳史册的人间奇迹;全面阐述新时代实现伟大梦想与进行伟大斗争、建设伟大工程、推进伟大事业之间的内在联系;全面阐述在96年波澜壮阔的历史进程中,我党始终初心不改、始终矢志不渝,义无反顾肩负起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使命担当。

3.生动讲述“新征程”,将青年学生的个人理想统一到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宏伟蓝图。生动讲述从十九大到二十大,是“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的历史交汇期。我们既要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实现第一个百年奋斗目标,又要乘势而上开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新征程,向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进军[1];生动讲述实现“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是全面建成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的“时间表”、“任务书”和“路线图”,在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基础上,要分“两步走”建成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美丽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的宏伟蓝图;生动讲述青年学生自觉把个人理想统一到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宏伟蓝图,开启“新征程”,信心满怀地迎接、创造美好未来。

(二)把握时代性,着力创新形式方法

1.体现时代特点,运用现代技术,采用青年学生喜闻乐见的传授方式。党的十九大报告思想深邃、内涵丰富、博大精深,对青年学生来说理解接受起来比较困难。如果简单采取理论灌输的方式,青年学生易产生抵触心理,效果适得其反。因此,必须运用现代技术手段,采取符合时代特点、学生喜闻乐见的传授方式。例如:

(1)“快闪”式仪式教育。可依托团委、学生会组织“快闪”式重温入党(团)誓词等活动,既使参与者受到教育,又使围观学生受到感染。(2)微视频、微课堂。从党的十九大报告中,选取贴近青年学生的内容,制作成微视频,或多媒体稿件,经网络推送给学生。(3)慕课。慕课的优势在于不受时空限制、共享教育资源,可适当采用慕课作为“两课”教育的辅助方式,增添党的十九大有关内容。

发挥师生优长,引入校外资源,构建多渠道、多层次的宣讲队伍。学习宣传贯彻党的十九大精神,要充分调动教师与学生、校内与校外两方面的资源,构建多渠道、多层次的宣讲队伍,通过理直气壮的宣讲形式正面教育学生。(1)教师分段主攻。教师应真学、真懂、笃信、践行。在此基础上,根据教师的专业、经历方面的专长,将党的十九大报告划分为若干选题,教师主攻某个或某几个选题,宣讲效果事半功倍。(2)成立学生讲习所。学生最了解学生,最知道他们在想什么,需要什么,用什么样的语言、什么样的方式最易接受。因此,可以按照专业、院系遴选政治素养好、语言表达强的同学成立学生讲习所,用学生自己的语言、视角、体会讲解党的十九大精神。(3)邀请专家讲学。可邀请党的十九大代表、党的十九大报告参与起草人员或领域内的专家学者现场讲学,与师生交流互动,答疑解惑。

\

 
3.坚持事实说话,采用对比方法,春风化雨坚定青年学生的“四个自信”。确保学习宣传贯彻党的十九大精神落到实处,应坚决防止挂条幅、贴标语等易导致口号化的做法,要坚持用事实说话、用数据说话,采用对比方法,让空洞的理论变为看得见、摸得着的真实存在,春风化雨地坚定青年学生的“四个自信”。(1)对比党的十八大以来五年前后的发展成就。对比党的十八大以来五年前后在经济、政治、文化、社会、生态以及军事方面的发展成就,特别是对比五年前后在党风廉政、扶贫攻坚、大国外交等方面的发展成就,深刻认识党的十八大以来党和国家事业取得的历史性成就与发生的历史性变革,5年来我们解决了许多长期想解决而没有解决的难题,办成了许多过去想办而没有办成的大事,坚定青年学生听党话、跟党走的政治自觉。(2)对比我国与西方发达国家几十年的发展情况。用实实在在的数据对比我国与西方发达国家几十年的发展情况,解读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政治优势,说明中国共产党领导中国进行经济建设的现实逻辑,坚定青年学生的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制度自信、文化自信。

深入分析推动党的十九大精神进高校的困境,探索创新增强党的十九大精神入脑入心的路径,本质上还是思想政治教育教学问题。将枯燥、空洞的理论传授给高校青年学生,并使之入脑入心,必须深入分析当下高校青年学生的思想特点与现实需求,找准契合点,探索创新符合时代特征、符合思想特点、增强教学实效的教育教学方法。时代在发展,学生思想特点在变化,思想政治教育教学的形式和方法也应随之变化、与时俱进,这是一个永恒的课题,需要不断研究、探索、创新。

参考文献

[1]习近平同志在中国共产党第十九次全国代表大会上的报告[EB/OL].http://www.qstheory.cn/llqikan/2017-12/03/c_1122049424.htm
[2]习近平在全国高校思想政治工作会议上的讲话精神[EB/OL].http://www.xinhuanet.com//politics/2016-12/08/c_1120083340.htm
[3]袁璐,张艳林.大学生思想政治课学习倦怠的成因及对策研[J].中北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7(4)
[4]人民日报评论员:二论学习贯彻党的十九大精神[N/OL].(2017-10-30)http://news.xinhuanet.com/zgjx/2017-10/30/c_136714555.htm

关注SCI论文创作发表,寻求SCI论文修改润色、SCI论文代发表等服务支撑,请锁定SCI论文网!
文章出自SCI论文网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lunwensci.com/jiaoyulunwen/29048.html

发表评论

Sci论文网 - Sci论文发表 - Sci论文修改润色 - Sci论文期刊 - Sci论文代发
Copyright © Sci论文网 版权所有 | SCI论文网手机版 | 鄂ICP备2022005580号-2 | 网站地图xml | 百度地图x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