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ci论文 - 至繁归于至简,Sci论文网。 设为首页|加入收藏
当前位置:首页 > 教育论文 > 正文

公共安全视域下校园安全路径探析论文

发布时间:2021-02-20 08:55:27 文章来源:SCI论文网 我要评论














SCI论文(www.lunwensci.com):

摘要:在现下的校园安全文化建设工作中,应将学生与教师的社会能力、认知以及公共安全等方面落实贯彻校园安全中,旨在打造校园安全文化模式。在校园安全文化系统里充分整合各方面力量,进而给师生在校园中的生活与工作打下坚实的基础。

关键词:公共安全视域;校园安全;路径探析

本文引用格式:马娟.公共安全视域下校园安全路径探析[J].教育现代化,2019,6(83):231-233.

我国正处在和谐社会的建设道路上,而积极打造和谐校园则是现阶段教育改革工作的重点。基于此应进一步做好校园安全基础建设工作,营造和谐安定的校园氛围,将不安定因素扼杀在摇篮中,进而实现建设和谐校园这一重要发展目标。所以在公共安全视域下科学探寻校园安全建设路径,是新时期下学校需承担的重要使命。

一 分析校园安全文化基本内涵

第一,校园安全文化中“安全因素”最重要。在安全文化中所体现的安全,其原本的含义是不被威胁,不会存在危险和相应的损失,这一点是人类最基本的需求要素,安全权利也是基本的人权。而对于安全文化而言,其是安全价值、风气以及基本行为准则的综合体。马斯洛也将安全要素需求纳入五大需求理论中,其实安全文化是我们在生存以及安全这两种理念中,基于对自然社会与人类社会的认识、逐渐适应以及改变而出现的,其也是人们第一层次需求在文化方面的表现。其中主要有常提及的企业安全文化等等。而文章中的校园安全文化仅仅是安全文化的一个组成部分。

第二,安全文化也是校园文化的组成要素。校园对外界的整体形象是校园文化的外部体现,而校园的相关规范则是其活动媒介,校园精神是其主旨是师生及管理者一起创造、共同拥有以及被认同,并且和社会文化紧密联系的一种相对特殊的社区性文化。因此,校园安全文化应与校园课堂文化等相关校园文化“子集”相一致。

第三,安全管理及行为是校园安全文化的重要内容。安全管理是校园安全文化的核心部分,其实安全管理主要指的是规范学校全体教师、学生各种行为。安全管理建设工作的主要内容有深化个人法制意识及观念、科学合理制定安全管理标准及规章制度以及严格执法行为等。关于安全行为,其实以安全观念为基础,在平时生活过程中的思维方式、相关行为的主要表现形式。在校园安全文化建设中,需要了解以及掌握一定安全技能、做好安全领导工作等。因为校园安全行为是多元化的,例如校园的安全教育,可以通过安全教育讲座、展览板、校园官网等路径,进行相关安全事故的紧急演练活动。

\

 
二校园安全文化建设现状

第一,未能建设完善的安全文化体制。基于对校园安全文化的实质内涵进行分析,要想建设其体系则应该以精神以及物质相一致为基础,安全文化体系的完整性和校园安全文化建设质量之间的关系是十分密切的。例如:(1)学生所具备的安全素质良莠不齐;(2)没有相对健全的安全保障机制以及安全预警机制、实际安全管理工作难以达到理想目标,在安全管理机制上也有一定的局限性,难以做到“齐抓共管”[1];(3)难以顺利推行安全制度,造成在日常工作中出现“力不从心”的现象;(4)校园安全方面的建设经费投资不足。

第二,评价体系缺乏科学合理性。因为现阶段难以对校园安全文化进行统一性的定义,这就使得难以形成相对统一的评价衡量标准。当下无论是安全文化还是校园文化各个领域都没有对其进行统一的限定,例如校园安全文化,就有狭义定义于广义定义等。正是因为存在这样的问题,适当各个学校在开展校园安全文化建设工作时会造成对无法统一理解校园安全文化、存在建设内容与重点的差异性,进而使得评价校园安全文化建设质量的相关指标无法统一,除此之外,因为校园安全文化内容十分丰富这也使得价标准难以逐一量化。对于其内容而言,主要包含硬件设备、安全机构、安全信念等,其涉猎的方面也是多层次的。其中较容易衡量的应是物质层面,相对难以评价的则是制度精神层面,这是因为在评价一项制度时,通常情况下是带有一定主观色彩的,是无法用客观数据进行评价的;同样精神层面也是很难进行评价的,这是由于理念以及有关价值取向等均是在潜移默化中逐渐形成的,这一层面内容的反映媒介是主体的行为,可是行为很容易受主体家庭文化等有关文化意识所影响,不可以认为其是校园安全文化的产物。

第三,难以持续性开展安全文化教育。在校园安全工作开展的过程中,始终存在着“重视安全管理、忽视安全教育”的问题,许多学校普遍存在缺乏安全文化教育的情况[2]。造成这一问题的主要原因有以下几点:(1)安全教育内容相对单一、教育形式过于僵化,不能提高学生的关注程度与兴趣,达不到理想的教学效果;(2)因为地区经济发展等方面因素的限制,出现学校发展不平衡的问题而且差异性十分明显,例如经济较发达地区开展的校园安全教育工作要优于经济不发达地区,专科高职院校低于安全教育的重视程度远远低于本科院校;(3)没有建立或进一步完善教育运行机制,很多学校所开展的安全文化教育无论是课程设置以及师资配备,还是课时安排以及学分设定上都未能在正式的教学计划中体现,没有提供相关的经费保障,这是安全文化教育存在“时有时无”现象的原因。

三校园安全文化建设的主要目标分析

第一,实现校园文化建设体系的完整性。关于实现文化建设体系完整性这一目标,其需要包含对学生和教工的安全意识及其素质的培养、提供校园安全服务、安全保障设施设备等,还需要形成相关的制度于相应的预警机制,与此同时还应该考虑到教学方面、科研方面以及生活方面等。一方面日常防备工作要发挥防微杜渐的效果,另一方面还可以及时应对突发性的危机;一方面要建设传统性的常态化的安全文化,另一方面需要建设起专业性的安全文化,例如抵御网络信息安全文化。依据上述对校园安全文化建设的相关要求,现阶段还有很多的不足。

第二,体现校园文化建设内容的人本性。所谓的人本性主要指的是积极树立起以人为中心的服务观念。对于从事公共安全管理工作的人员而言,需要自行提升其自身的安全文化素质从而提高应用知识的有效性、进一步培养其教育能力,使其能够及时发现在安全文化建设工作中所存在的问题,提高广大师生与员工的服务热情。所以只有实现内容人本性这一目标,才能让校园安全文化建设落实于人心,促进安全文化建设得以顺利开展。

第三,体现安全文化建设方法的实证性[3]。关于科学研究方法最重要的就是要体现其实证性。在建设校园安全文化时具有相对固有的规律:一方面安全文化从实践为源头出发,另一方面安全文化还需要对实践起指导性作用。合理使用实证方法,能够确保建设方式的合理性以及建设理论成果的实际效用性;因此在建设校园安全文化时一定要始终维护好,以及切实保障好师生的发展以及学校的财产安全。总而言之在建设校园安全文化时,应该借助适当的途径对师生及学校的正当利益提供保障。

四构建校园安全文化的重要作用及意义

学校是传播以及继承人类历史文明和知识的“摇篮”,而且也是培养国家建设与发展所需人才的重要场地。在我国经济高速发展以及教育改革不断深入的进程中,无论是学校教师还是学生其价值观、道德观以及相关行为渐渐呈现出多样化的发展趋势。除此之外,学校的合并重组或是一址多校等多元化的办学模式的产生,就需要为其打造一个健康的校园秩序以及良好学习的环境;确保学生的校园学习与生活安全,以及广大教师职工的生命财产安全。能否拥有一个安全的校园环境,直接决定着校园的未来发展,与此同时构建良好的校园安全文化是打造和谐校园的必要前提与基础。现阶段,例如校园暴力等校内不和谐事件频频发生,而校园安全文化建设则是引领和谐校园构建的重要组成部分;校园安全文化也是安全文化的构成要素。对于校园安全文化而言,其重要目的就是保证校园与广大师生的安全、为学习与校园生活打造良好的安全环境。学校是积极建设安全文化的“主力军”,并且校园安全文化也对安全文化建设发挥着显著的积极作用。

做好安全文化建设工作,进一步教育与宣传安全文化的重要性,这样能让广大的师生慢慢形成自觉的安全意识,从而正确的认识与了解安全的重要价值及重要作用;做好安全文化建设工作,其一有助于科学安全行为标准的设立,其二为打造和谐校园提供重要的基础性力量;安全文化将以人为本作为其原则,尊重个人权利、注重人身安全,其不仅是确保师生安全的必要理论基础而且也是可行路径;做好安全文化建设,其是保证学校能够持续性发展的必要因素,而且在一定程度上起到推动和谐社会发展的重要作用。

五 公共安全视域下校园安全建设的主要路径

第一,加强安全保卫工作人员团队素质建设力度。对于人员队伍保障而言,主要指的是设置安全工作管理层以及具体的执行人员,在队伍建设过程中一方面要对其进行思想上的指导,另一方面需要专业人员将具体工作落到实处,其中的专业有人员主要包含学工处以及保卫处等有关管理部门的工作人员,在此基础上还需要配置素质过硬的安全保卫工作者以及信息人员。除此之外,学校管理层应该制订出相应的预防机制以及面对突发状况的应急方案等。

除此之外,也可以加强学校和当地公安系统的合作程度,建立健全的校内外联合安全管理体系。从某种角度来讲,校园安全文化能够体现出一定的社会性,所以打造校园安全文化也是全民安全文化建设工作的构成要素之一。单方面的凭借学校个体力量是无法做好校园安全建设工作的,因此要积极开展和所属辖区公安等相关机构的合作,最大限度地发挥出安全管理的集约效应,达到安防资源有效共享的重要目的[4]。

形成校警掌握技能的相关标准。关于校园警察,其工作与服务主要对象就校园内部的广大师生,因此其一方面应该持有警察最基本的各项素质,另一方面还应该具备一定的文化素养。对于校园警察而言,其学历应该在本科及以上,除此之外还应该懂得先进的网络技术以及安全防范技术等。基于此,相关部门应积极构建校警岗位培训制度以及校警综合指标考核制度,参加专业培训并且通过考核的人员才能够进入校园警察团队;形成校警自身素质的相关标准。因为学校与社会上的其他组织存在一定的差异性,这是因为无论是学生还是老师都具备一定的高文化修养。因为校园警察的服务对象具有一定的特殊性,因此也就决定了校警在具备强大责任感的同时,需要尽可能确保广大师生的生命安全,并且掌握师生的实际安全需求,为广大师生提供一定的安全服务,从而给教育以及教学工作创建出良好的安全环境。所以应积极探索并建立其全新的校警评价机制,一方面应对校园内部所发生各类案件数量进行科学的审核,并且把在考核内容中加入师生对于校园安全工作的满意程度,而且可以把师生的测评结果作为是否留用校警以及奖惩的评定要素,与此调动校警的工作热情以及积极性。

\

 
第二,加强制度建设,实现依法治校。(1)学校管理层应当进一步完善校园安全方面的规章制度。主要包含校园安全管理方面的制度、学生集体活动安全保障制度、学生组织的管理制度、特殊时间校园内部安全管理制度、对外来人口登记制度等;(2)除此之外,还需要实现学校安全保卫等相关职能部门的岗位责任制以及内部管理制度,做到及时记录以及定期汇总报告,这样开展安全工作才能有法可依,有章可循,进而在制度层面确保建设工作的有效推动以及平安校园的打造;(3)我国有关政府机关也应该提高对校园安全立法工作的重视程度。

第三,做好学生安全素质培养工作。学生是校园安全路径建设的重要主体之一,因此提高学生安全素质尤为重要而实现这一目标可以从以下几点入手:(1)大力举办安全教育参观体验活动。可以在校外建设安全教育实践基地,比如在学校所属地区的消防局建设起安全教育基地,学校定期组织学生到基地进行参观与交流,不仅可以学习消防常识还能够实际体验消防操作等。除此之外,还可以借助情景短剧的模式,向大家展示防骗等安全常识;(2)积极举办演练型活动。例如逃生演练、突发事件演练等,以还原真实情景为基础进行设计,从而增强师生与员工自身的安全防范意识;(3)开展日常性的安全教育工作。这一点主要指的是将安全日常教育纳入日常教学体系中。其主要内容由以下几点:其一,及时编写或者选取适合学生学习的教材;其二,将安全教育科目归入学生必修课程或是选修课程中,而且要基于给予其合适的学分;其三,在课堂教育中结合实践教育,学生需要参加指定时间量的学校安保工作,比如加入校园巡逻队或是交通文明督导工作等。[5、6]

六 结束语

总的来讲,在我国大部分学校提高安全管理工作重视的同时,和校园文化建设相关联的研究工作也得到社会各界的广泛关注。对于类型不一的院校而言,在建设与发展校园安全文化以及安全路径的过程中一定要从实际情况出发,寻求科学的建设方法、实施模型以及评价指标。笔者相信在未来校园安全文化建设的过程中一定会朝着科学化以及系统化的主要方向进行。[7]

参考文献

[1]汤倩妮.加强高校校园安全文化建设的思考[J].老区建设,2018(02):41-43.
[2]刘金星.高校公共安全管理工作的定位思考[J].赣南师范学院学报,2003(01):44-45.
[3]北京太平洋国际战略研究所编.应对危机:美国国家安全决策内幕[M].北京:时事出版社,2001.
[4]刘延棠.国外成熟的应对危机对策[J].瞭望新闻周刊,2003(24):57-58.
[5]覃红霞,林冰冰.高校校园安全共同治理:美国的经验与启示[J].教育研究,2017,38(07):154-159.
[6]于建新,刘焕春,王文静,胡莹莹,许振.基于BP神经网络的高校校园安全评价模型及其应用[J].安全与环境工程,2011,18(02):93-95+111.
[7]冯文凯,陈碧君.校园安全的危机管理[J].教育现代化,2016,3(37):239-241.

关注SCI论文创作发表,寻求SCI论文修改润色、SCI论文代发表等服务支撑,请锁定SCI论文网!
文章出自SCI论文网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lunwensci.com/jiaoyulunwen/29046.html

发表评论

Sci论文网 - Sci论文发表 - Sci论文修改润色 - Sci论文期刊 - Sci论文代发
Copyright © Sci论文网 版权所有 | SCI论文网手机版 | 鄂ICP备2022005580号-2 | 网站地图xml | 百度地图x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