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CI论文(www.lunwensci.com):
摘要:微课以其短小精悍的教学形式,已成为传统课堂教学的有益补充。微课的应用,旨在提高学员的学习积极性和学习效率,从而提高课堂教学质量。本文首先阐述初级预选士官及航空电子基础课程的特点,然后介绍微课在教学中的应用,最后探讨了当前应用微课需引起重视的问题。
关键词:微课;初级预选士官;电子技术;任职培训
本文引用格式:江志东等.微课在初级预选士官《航空电子基础》课程中的应用实践与思考[J].教育现代化,2019,6(80):305-307.
Application of Micro Course in Teaching Airborne Electric Basic Curriculum of Pre-selected Sergeant:Practice and Reflection
JIANG Zhi-dong,ZHAO Dong-mei,YU Lu
(Qingdao Branch,Navy Aviation University,Qingdao,China)
Abstract:The micro course has been a useful complement to traditional teaching due to its small and micro.Students’learning enthusiasm and learning efficiency can be improved considerably by using the micro course.Firstly,the characteristics of the pre-selected sergeant and airborne electric basic curriculum have been expounded;Then,application of micro course to the lecture has been introduced;Finally,problems need to be paid attention have been discussed.
Key words:Micro course;pre-selected sergeant;Electronic Technology;vocational education
初级预选士官是指拟选改初级士官的义务兵,其上岗前在院校或训练机构所接受的培训本质上属于军事职业教育、军事专业教育和继续教育的教育属性[1]。初级预选士官的特点为:文化水平参差不齐,理论基础薄弱;学习主观能动性差异大,学习目的不明确;对院校培训意义认识理解不深,教学难度高[2]。初级预选士官
《航空电子基础》是综合航电专业的一门专业基础课。通过该课程的学习为后续《综合显示控制与管理》《通信导航识别》《机载火控雷达》以及《机载电子对抗设备》等课程的学习打下基础。大部分航空电子专业预选士官学员的文化基础知识薄弱,对高科技军事知识有强烈的兴趣,但对理论知识兴趣不足,学习积极性不强,导致教学困难。《航空电子基础》课程包括机载电气基础、电子技术基础(模拟电路、数字电路)、航空无线电基础和机载总线网络基础等内容。一方面课程内容涵盖面广,对学员的基础要求较高;另一方面,培训时间短,该课程对应的学时少,即分配到每一个知识点课时少,仅靠传统的课堂教学无法保证教学效果。教学过程中要解决这些矛盾,必须在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上精心设计,充分利用多媒体资源以提高教学效果。
“微课”又被称为微型课程,以视频作为主要载体,针对教学中的某个知识点或某个技能,设计的时长约为5~15分钟的教学视频。与“幕课”相比,“微课”不追求体系化,其知识点相对独立。与传统的教学模式相比,“微课”针对教学过程中具体的教学需求和教学环境,具有“主题明确、短小易懂、以小见大、灵活主动”等多方面优势[3]。结合微课教学不仅能够突出课程的教学思路和教师的教学特色,而且还可将教学课件、教学设计和教学反思整合在一起,形成系统化的教学资源。根据教学内容是否涉密,微课及相关资源可上传至军队职业教育平台或雨课堂等平台,学员可利用碎片化的时间在手机或者电脑上进行自主学习,便于快速把握重难点,同时可利用平台反馈学习中的疑问,学习效率高。
微课教学作为传统教学模式的补充和拓展,其碎片化、移动化、网络化等方面的特点,既可以充分满足初级预习士官的需求和兴趣,又符合《航空电子基础》课程知识点多、需要反复针对性地学习的要求,对于初级预选士官电子类专业课程改革,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
一 微课在教学中的应用及其特点
(一)引入微课有效提高课前预习质量
上课前预习是学员自主学习的起始阶段,通过课前预习学员可以得到获取知识的主动权,学员在学习中通过自己主动探索获得知识,在很大程度上提高了学习效率和课堂效率。然而,长期以来由于受到应试教育的影响,传统的教学模式仍在大部分教师群体中占主导地位,使得课前预习在整个教学中的地位不容乐观。尽管在课前要求学员对所学内容提前预习,通过实际调研发现,能够按照要求预习的人数不到十分之一。由于资源和时间的限制,预习的效果也有待商榷。
微课具有短小精悍,直观化的特点,将其引入课前预习,是解决课前预习存在问题的一条行之有效的方法。由于《航空电子基础》课程与生活及装备联系较为紧密,因此在授课前可制作或者收集一些与授课内容相关的微课或小视频播放给学员观看,如原子结构模型演变、直流电与交流电的百年之战、三分钟了解无线电通信技术、无线电通信的发展等。实践表明:微课或者短视频能有效提高学员的学习兴趣及吸引其注意力,同时也能快速了解本节课即将要学习的内容。
以组合逻辑电路设计为例,根据教学内容,将部分知识点以微课的形式分解。其内容包括了逻辑抽象、真值表、写成逻辑表达式、逻辑化简和逻辑电路设计等步骤。在课前将微课视频发布在网上,组织学员学习。通过5分钟的短视频对第二天要学的内容有了一个感性的认识和一定程度理性认识。若前一天不具备观看视频的条件,可在上课前10分钟组织学员观看,微课短小精悍,不占用学员过多时间,为学员后期的自我学习提供了方向。
(二)引入微课作为引导或者疑难知识点的讲解
微课以生动形象的微视频为主体,利用多元化的资源使学习者在潜移默化中进入课堂,便于对抽象知识的理解,激发学员的好奇心和学习兴趣。如在进行无线电技术基础的教学时,通过5分钟的纪录片“了解波-光波、无线电波”,学员对电磁波的产生、电磁场的形态特征及其应用有整体的认识,能够吸引其注意力调动学习积极性。
在进行疑难知识点的讲解时,利用微课的形式将学习内容分解,例如整流电路、三极管放大电路和无线电发射机组成等,在进行教学设计时,可综合考虑学员的水平、教学手段及视频时间分配等要素,将各种素材充分融入视频中,将知识点合理展现给学员,使得学员对电路的组成和功用、结构和名称以及原理和应用等全面掌握,避免平铺式授课时学员听得云里雾里、昏昏沉沉的现象。
针对学员的知识基础不同,传统教学方式很难满足不同学习者的需求。可以录制并制作难易程度不同的版本,分别提供给基础薄弱和基础较好的学员使用,满足不同学习层次的需求,可以实现“一对一”的教学。
(三)引入微课便于课后复习巩固提高
课后复习是教学不可或缺的环节之一。仅仅依靠课堂时间,要求学员熟练掌握课堂教学内容,难度相当大。一般要求学员在课后做必要的复习工作,通常是预留习题的方式。
在课后复习中,引入微课,可以在课后第一时间复习所学知识点,可有效降低学员理解、掌握抽象知识的难度,使学员摆脱课本的约束,灵活运用零散的时间进行复习。如在数字电路基础章节的逻辑代数部分,涉及进制转换,此部分内容的重点和难点是二进制和十进制的转换,其中转换结果的倒序排列或正序排列是关键,在课后学员进行习题解答时通常会出现混淆的现象。为有效解决问题,可设计学员课后复习用的微课,便于学员课后观看,用动画将进制转换步骤分解列出,突出重点,引导学员理解和掌握重点和难点知识。学员可以对照微课进行习题解答。在复习的过程中,学员可以反复观看,加强记忆。
此外,在考试前也可以讲相关知识点汇总制作成微课,供学员复习参考,提高学习效率。
二 应用微课需引起重视的问题
微课的应用可带来诸多好处,如易于吸引学员的注意力、扩大信息量和提高了授课效率。在微课建设和应用的过程中需要注意以下方面:
(一)微课资源的建设应“拿来主义”和自创相结合
微课的本质是“课”,其核心是围绕重难点内容进行教学设计,基础是各类多媒体素材,如动画、图片、流程和三维结构图等,通过对上述多媒体素材的有机整合来高效学习和掌握相关重难点。
目前,“微课”教学在职业教育中应用广泛,特别是中青年教师善于应用这类教学方法,微课形式也呈现多样化,有PPT动画式,有讲坛式和课堂实拍式等等。但要在更宽和更深的维度去推广和应用微课,仍存在如下问题。一是未能把握微课的本质,过分注重形式化,缺乏教学内容是深度设计。而教学设计是资深老教师的强项,多年的教学积累使得他们能够把握相关知识点的重难点。中青年教师热衷应用多媒体和信息化教学的方式,但由于“功力”不够,往往在教学设计方面有所欠缺;二是缺乏高质量的“微课”,“微课”的制作不仅仅是和教学内容相关的视频、图片、动画、课件的堆砌,而是需要高水平的“剧本”和丰富的多媒体素材,两者缺一不可。而实际情况是,部分教师具备丰富的教学经验,但是对于计算机技术和信息化教学理解不深刻,或者是收集了丰富的多媒体资源素材,但是“剧本”设计不合理,上述两种情况都无法制作出优质的微课。真正高质量的微课一定是上述两者的结合,因此一个好的微课背后往往需要一个好的团体,包括“剧本”的撰写,多媒体素材的收集和后期视频的制作。
此外,部分知识点属于通用型内容,如二极管特性、三极管原理和整流电路原理等,可借鉴同类题材的微课作为自制微课的有效补充,即“拿来主义”和自创相结合。
(二)微课教学过程中教师应发挥好引导和解答的作用
在应用微课教学过程中,微课的应用时机需精心设计,也就是在整个课堂设计中,微课中的内容和课堂其他环节的衔接。比如微课可作为课堂的导入环节,也可作为讨论环节之前的过度,或者是重难点学习前的过度。教员应根据学员观看后的反应,考虑组织讨论或者是进行进一步的分析讲解。比如在讲解三极管放大电路时,由于涉及电路结构,如静态工作电路和耦合电路等,此外还涉及电路工作原理、元器件等内容,知识点较多且抽象。可以通过微课中的三维动画更直观展现三极管结构及放大电路的工作原理,在播放完后根据学员的反馈和学习情况,教员进行进一步的重难点分析。同时在微课中设计交互式操作,如暂停播放,便于学员课前或者课后自主学习。此外,微课作为一种有效的教学手段,结合讨论、板书和实操等,可以促进对知识点的理解和记忆。
(三)微课应用中应避免“学的快,过后忘”的尴尬局面
集多种多媒体素材于一体的微课应用在教学环节中时,具有诸多优势。同时,我们也应该认识到多媒体教学自身的不足也是客观存在的。如信息量大、知识点集中是微课的优势,但恰恰由于信息量大,学员在观看学习的过程中,也有可能会出现“看得快、忘得也快”的问题。特别是一旦部分内容超出一般学员的信息接受能力,可能会影响最终整体的学习效果。微课的内容一旦制作完成后,往往不再调整。而传统的教学中,教员根据学员的反应,可及时调整教学方法和手段,特别是优秀教员的肢体语言和幽默感是在微课中难以体会的。因此,应用微课后教员的讲解和深入分析需跟上。
在进行微课制作或者素材收集时,应根据《航空电子基础》课程章节目录,梳理重难点,设计脚本文件及配套的思考题和测试题。首先,微课视频的时间要适中,通常在5~10min,部分甚至只需要2~3min。学员可利用碎片时间进行学习,避免视觉疲劳和枯燥感。其次,微课制作时,通常一个知识点对应一个微课,讲清楚“是什么、为什么和怎么办”。如果相关知识点难度较大,可将其分解为几个难度适中的小问题。最后,微课视频中应该有小结,或者预留思考题或者测试题,使得学员始终在围绕相关的知识点在思考问题。
三 小结
微课教学是现代信息化教学的时代产物,是对现代教与学形式的新型变革。针对《航空电子基础》课程的特点及传统教学中存在的问题,本文探讨了微课在教学中的应用及其特点,同时也分析了应用微课教学过程中应重视的问题。微课作为一种新的教学模式,能够改变了传统课堂的教学结构,真正改变了教员的“教”和学员的“学”,实现“以教员为中心”向“以学员为中心”的转变。
“微课”在电子技术类课程教学中的应用,改变了电子技术类课程枯燥无味、知识繁杂等问题,便于学员的自我学习和课堂授课的质量,增强了课堂趣味性,对提高《航空电子基础》课程的教学效果起到极大的推动作用。
参考文献
[1]黄隽,宋艳波,任永吉,等.预选士官专业基础课程教学改革思路[J].继续教育,2015,29(08):71-73.
[2]张海,褚政,丁伟锋.海军初级预选士官院校培训存在问题及对策研究[J].教育教学论坛,2015(45):277-278.
[3]王天雷,张京玲,王玉清,等.浅谈微课在《电子技术》课程混合教学的应用[J].教育现代化,2017,4(05):140-141.
关注SCI论文创作发表,寻求SCI论文修改润色、SCI论文代发表等服务支撑,请锁定SCI论文网! 文章出自SCI论文网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lunwensci.com/jiaoyulunwen/28993.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