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CI论文(www.lunwensci.com):
摘要:无人机应用技术专业是一个实践性很强的专业,对学生技能要求很高。建设“教、学、研一体”的实训基地是实现教学目标的必要保证。本文结合甘肃交通职业技术学院无人机应用技术专业实训基地的建设实践,综合阐述了校企合作模式下无人机应用技术专业实训基地建设意义和建设成果。
关键词:无人机;实训基地;校企合作;建设
本文引用格式:马力鹤等.校企合作模式下无人机应用技术专业实训基地建设探索与实践[J].教育现代化,2019,6(83):275-277.
Exploration and Practice of Training Base Construction for UAV Application Technology Specialty under School-Enterprise Cooperation Mode
MA Li-he,MA Ming,LI Hong-wei,LIU Jian-guo,SHAN Lan,CHEN Mei-yun,AN De-long
(Gansu Vocational and Technical College Of Communications Gansu LanZhou)
Abstract:Unmanned aerial vehicle application technology specialty is a highly practical profession with requirements for student skills.Building the training base of“teaching,learning and research integration”is a necessary guarantee for achieving teaching goals.Combining with the construction practice of the training base of the UAV application technology in Gansu Vocational and Technical College Of Communications,this paper comprehensively expounds the significance and construction achievements of the UAV application technology professional training base under the school-enterprise cooperation mode.
Key words:Unmanned aerial vehicle(UAV);Training base;School-enterprise cooperation;construction
实训教学是职业教育的重要环节,实训基地是实训教学的实践训练场所[1]。实训基地是集职业教学、社会培训、技能训练、技术研发、技术推广和创业教育实践等职能的校企深度合作的平台,是职业院校人才培养质量的重要保障[2]。
甘肃交通职业技术学院于2016年开始建设无人机应用技术专业实训基地,实训基地以校企合作为主要模式建设。体现了学院“教、学、研”一体化的教学思想,为培养“双能型”学生,增强人才就业竞争能力和职业应变能力作出了实质性的贡献。
一实训基地建设思路
学院无人机应用技术专业实训基地以“产教融合、校企合作、工学结合”为主要原则,遵循“公共、开放、共享”的理念,兼顾测绘专业群共同协调发展为目标建设。实训基地建设思路:实训基地建设资金主要来源于省财政厅生均拨款项目和学院自筹资金。以校企深度合作为前提,建成可持续利用的校内、校外实训基地,为无人机应用技术专业学生进行无人机模拟飞行,无人机拆装训练,无人机摄影测量与三维建模等实训项目提供技能训练场所,提高学生岗位职业技能,为学生就业积累社会经验。实训基地的建设实现理论与实践相结合,校内外实训相配合,最终实现学院培养“双能型”学生的目标。
二 校企合作共建无人机应用技术专业实训基地的意义
校企双方以可行性、有效性、互惠性、经济性和前瞻性为原则进行深度合作[3],校企合作共建实训基地已在很多高职院校实践成功。校企合作不仅提高了教师的实践能力和学生的职业能力,还为企业提供了员工培训、技能鉴定和技术服务。校企双方通过多方面合作,实现了资源互补,互利共赢,实现“教学做”一体化,达到了“产教合一”的目的。校企共建无人机应用技术专业实训基地对学院持续发展有深远的意义。
第一,合作企业为实训基地建设提供了仪器设备和技术支持。学院与上海华测导航技术股份公司签订校企合作协议,由上海华测导航技术股份公司为学院无人机实训基地提供设备维修维护技术。无人机实训设备具有易损坏、高消耗的特点,在实训过程中需要有专人进行维修维护,企业的专业技术人员为实训基地提供设备维护维修服务,保证了实训基地的正常运行。
第二,校企合作促进了课程设置的合理化。学院历来坚持理论教学和实践教学并重机制,培养既有扎实理论知识又有卓越职业技能的“双能型”学生。学院与合作企业共同制订无人机应用技术专业的培养计划,探讨专业课程设置,制订实训基地建设方案等一系列工作,使专业教学目标更符合企业需求,培养的人才与市场接轨,实现了实践与理论的无缝接合。
第三,校企合作加快了“双师型”教师队伍建设进程。建设一支具有现代教育理念和创业精神、熟悉行业、具有过硬的实践教学能力的高素质师资队伍是职业院校发展的重要条件[4]。学院从合作企业中聘请专业技术人员,经教学培训后担任专业课教师。聘请专业技术人员进行教学,使学生能直接接触到一线生产经验,在学习中提升职业技能。同时,有针对性选派专业教师到企业进行技能培训,丰富教师实践经验的同时,加快了学院“双师型”教师队伍的建设进程。
三 实训基地建设成果
(一)校内外实训基地同步建设,紧密联系,相得益彰
无人机应用技术专业实训基地分为校内实训基地和校外实训基地两部分进行建设。校内外实训基地同步建设,实现了“教、学、做”一体化目标。校内实训基地主要用于基础理论知识的教学与实训;校外实训基地主要为师生考取AOPA证书、学生集中实习、顶岗实习提供平台。
1.校内实训基地建设成果
根据无人机应用技术专业的培养方案与培养目标,结合毕业生所需职业技能,对校内实训基地进行科学规划,合理布局。已建成的校内实训基地主要包括无人机综合实训室、摄影测量与遥感模拟实训室、无人机模拟飞行实训场所、学生创新创业实训场所。这些功能区相互协作,紧密联系,为日常教学和学生实训提供后勤服务。利用实训基地的设备,学院师生先后完成了以下科研项目:制作完成了学院校园数字正射影像图、倾斜摄影三维模型、VR全景图等,为建设数字化校园提供了大量基础数据;完成并制作了甘肃省兰州市仁寿山寿仙台三维模型,锻炼了学生的实践能力和软件操作能力;对甘肃省通渭县榜罗镇进行无人机全景VR拍摄及正射影像(DOM)制作,为当地政府发展规划及红色旅游宣传提供可视化资料。
2.校外实训基地建设成果
2016年,学校领导、交通测绘系负责人和专业教师多次赴北京、上海、深圳等地高校和无人机生产企业,进行深入的市场调研和考察学习,为无人机应用技术专业实训基地建设寻求技术与资源支持。同时,对本省企业进行详细考察和科学论证。最后,选择距离学院较近,位于甘肃省白银市的兰州神龙航空科技有限公司共建兰州神龙飞行学院。
兰州神龙飞行学院为学院师生提供了飞行技能、软件操作、考取AOPA证书的培训。两年来,飞行学院已圆满完成四名专业教师和两届毕业生近百人次的AOPA考证工作。飞行学院已成为师生创新创业训练实践场地。
兰州路通工程咨询有限责任公司为无人机应用技术专业学生提供实习实训生产平台。学生在校期间就能参与到公司的一些生产项目中,学生入校即工作,在真实的生产中培养职业技能,提升职业素养。通过参与真实的生产项目,兰州路通工程咨询有限责任公司每年培训学生达30人次。为学生提升职业技能,适应工作岗位积累了经验。
校外实训基地的建设大大提升了无人机应用技术专业实训基地的综合能力,进一步拓宽了校企合作途径,加强了校企合作的力度与深度,使实训基地具有可持续发展的优势。
(二)实训基地管理制度化,提高顶岗实习教学质量
为保证顶岗实习正常进行,校企共同修订了《顶岗实习实施细则》《学生顶岗实习任务书》《顶岗实习指导记录》。有针对性地实施相关规程文件,保证了学生高质量完成顶岗实习任务。
学院与深圳得实信息科技有限公司合作,利用“得实e学”顶岗实习平台对学生顶岗实习进行全过程跟踪管理,督促学生积极上传实习月记和总结,完成顶岗实习任务。“得实e学”创造了一个学校、企业、学生、家长四方联动的沟通交流平台,促进了学校与企业,指导教师与学生,企业与学生之间的无障碍联系与交流,培养了学生踏实敬业、团结合作的情操,提高了学生的专业技能,培养了学生遵纪守法的自觉性,为学生顺利走上工作岗位夯实基础。
(三)实训基地指导教师队伍建设
实训指导教师的技能素质间接决定了实训的预期效果。学院通过“请进来,走出去”的途径不断充实和完善实训指导教师队伍,先后选派4名教师去上海华测导航技术有限公司、西安通飞航空科技有限责任公司、兰州神龙航空科技有限公司进行无人机应用实践培训。同时,积极聘请企业的专业技术人员作为兼职教师。经过两年努力,实训基地已拥有一支相对稳定,专、兼职结合的实训教学师资队伍。专职实训指导教师中副教授以上4人,讲师及工程师5人,从无人机制造与应用企业引进3名一线专家作为兼职教师。实训指导教师队伍建设符合实训基地工学结合、“教、学、研一体”的建设目标。
(四)推进现代学徒制人才培养
现代学徒制是指通过学校、企业的深度合作,学校教师和企业师傅联合传授,对学生进行以技能培养为主的现代人才培养模式[5]。建立现代学徒制是职业教育主动服务当前经济社会发展要求,推动职业教育体系和劳动就业体系互动发展,打通和拓宽技术技能人才培养和成长通道,推进现代职业教育体系建设的战略选择[6]。2018年初,学院与上海华测导航技术股份公司签订现代学徒制人才培养协议。并在2018级无人机应用技术专业中选择30名学生进行现代学徒制培养。成为学院现代学徒制人才培养模式的示范专业。在实践探索中,进一步完善高职院校现代学徒制人才培养模式,深化产教融合,推进工学结合,提高学生职业技能。在以后的教学过程中,还将继续深入推广现代学徒制人才培养模式。
(五)加入测绘地理信息专业群建设指导委员会
学院邀请企业加入测绘地理信息专业群建设指导委员会。每年在学院召开两次校企合作研讨会,校企双方共同研讨、制定人才培养方案,人才培养目标、设计实训教学项目,完善技能考核评价标准。尽可能地扩大校企合作范围,推动产学研结合,促进教学质量不断提高。
(六)实训基地的建设,显著提升了师生的技能水平
校内外实训基地已成为学生技能培训、师生技能竞赛、职业证书考核、创业就业培训和技术服务的孵化基地。通过参与实训基地建设,师生的实践技能得到了大幅度提高。两年来,学院师生完成了国家级创业实践训练项目《无人机倾斜摄影三维建模》和省级大学生就业创业能力提升工程项目《无人机创客空间》等项目。学生参加“达北杯”首届无人机大赛荣获优秀奖;参加甘肃省第十一届大学生“挑战杯”竞赛“浅析无人机在古建筑保护调研中的应用”荣获三等奖。
四 结语
甘肃交通职业技术学院的无人机应用技术专业实训基地自2017年正常运行以来,周实训课时达20节,设备利用率95%(5%的设备换修)。在满足本专业学生实训需要的同时,还承担了其它专业学生的培训与实训任务,充分发挥了实训基地的作用。校内外实训基地同步建设,紧密联系,促进了校企在更广范围和更深层次的可持续合作。[7]
无人机应用技术专业实训基地已成为理论和实践相结合、提高学生职业技能、全面提升综合素质的实训平台。结合专业可持续发展,学院将进一步加强校企合作的深度与广度,使实训基地建设实现“互利双赢”,进一步促进学院与企业共同发展。
参考文献
[1]教育部,财政部.关于进一步推进“国家示范性高等职业院校建设计划”实施工作的通知.教高[2010]8号[EB/OL].
[2]教育部等六部门.关于印发现代职业教育体系建设规划(2014-2020年)的通知.教发[2014]6号[EB/OL].
[3]谢召艳.高职院校校内生产性实训基地的研究[J].科技资讯,2019,17(01):185+188.
[4]王进博.对高职“校企共建”生产性实训基地模式的探析[J].职教论坛,2009(23):16-17.
[5]国务院.关于加快发展现代职业教育的决定.国发〔2014〕19号[EB/OL].
[6]教育部.《关于开展现代学徒制试点工作的意见》.教职成〔2014〕9号[EB/OL].
[7]山岚,马铭,马力鹤,兰富才.高职无人机应用技术专业“双创型”人才培养模式探究[J].教育现代化,2019,6(11):44-46.
关注SCI论文创作发表,寻求SCI论文修改润色、SCI论文代发表等服务支撑,请锁定SCI论文网! 文章出自SCI论文网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lunwensci.com/jiaoyulunwen/28952.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