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ci论文 - 至繁归于至简,Sci论文网。 设为首页|加入收藏
当前位置:首页 > 教育论文 > 正文

小组合作在高职学前教育教学中的应用研究论文

发布时间:2021-02-03 10:14:48 文章来源:SCI论文网 我要评论














SCI论文(www.lunwensci.com):

摘要:高职教育是我国高等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主要培养的是“应用型”、“技术型”的专门人才。对于高职学校的学前教育专业而言,这一专业培养的是掌握学前教育基础理论知识并且具备幼儿园教学能力的教育人才。小组合作教学法是非常有效的教学方式,因此,教师可以将小组合作法与学前教育专业的教学结合起来,培养学生的专业素养。

关键词:高职;学前教育;小组合作;教学应用;策略研究

本文引用格式:王玉梅.小组合作在高职学前教育教学中的应用研究[J].教育现代化,2019,6(81):182-183.

对于高职学校的学生而言,他们学习的专业性和应用性较强,因此,教师的教学不能是“随大流”式的千篇一律的教学,而应当是有针对性的个性化教学。对于学前教育专业而言,这一专业的学生需要具备丰富的幼儿教育知识、应用能力、创新能力、应变能力等综合能力,然这些能力的培养并不是一朝一夕能够完成的,需要有计划与策略,还需要有好的教学方法[1]。基于此,教师可以将小组合作法与学前教育教学进行有效结合,以期能够产生一加一大于二的教学效果。因此,本文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来对小组合作在高职学前教育教学中的应用进行研究。

一 小组合作在高中学前教育教学中的应用意义

将小组合作教学法运用在高职学前教育教学中,一方面可以有效提升学前教育专业的教学效率,优化学生的学习效果,另一方面可以给学生以参考,便于学生之后走上工作岗位后灵活运用此法,提升自身专业素养和教学能力。

具体来说,在高职学前教育教学中运用小组合作的方法可以帮助学生开拓思维并锻炼学生的合作能力、表达能力等多种能力。在独自学习时,学生很容易陷入思维误区,而在小组合作学习中,学生可以了解到更多的思维方式和不同想法,也可以在交流讨论中自由地表达自己的看法,还可以进行各种想法的整合。这对学生综合能力的提升大有帮助。

另外,小组合作作为优秀的教学方法,学前教育专业作为培养幼儿教育人才的专业,用小组合作法进行学前教育专业的教学,可以让学生清晰地体会到小组合作法效果,也可以让学生明确小组合作的实施过程,有利于学生熟练地掌握小组合作这种教学方式,可以为学生在以后的工作中使用小组合作法奠基[2]。

二 小组合作在高中学前教育教学中的应用策略

诚然,小组合作法是一种优秀的教学方法,但是要让小组合作法发挥出其应有的效果,关键还要看小组合作法在具体教学中的实施过程。对于高职学前教育专业而言,教师要运用小组合作教学法就要将其与学前教育专业和本专业的学生特点进行很好的融合,将小组合作的各个方面都落实在具体的课堂教学中,切实优化教学效果。因而,本文从下面几个方面来具体阐述小组合作法在学前教育课堂中的应用策略。

\

 
(一)科学合理分组

既然是小组合作,那第一步当然就是分组。分组是小组合作的基础,也是关键。在以往的小组合作教学中,分组的重要性往往会被忽略,但其实科学合理的分组与小组合作学习的效果有着重大的联系。俗话说:“麻雀虽小,五脏俱全。”就像一个运行良好的大型机构需要各种职能部门一样,一个高效的小组也需要不同的学生扮演不同的角色,比如,需要有人来把控合作的节奏、有人来负责纪录等等。

例如:我将班级中的学生分为五个学习小组,并且这五个学习小组不是一成不变的,我会根据具体的教学内容和学生的能力情况给学生进行灵活的调整。然不管怎么调整,每个小组中总会有在这方面学习能力较强的学生,这样的学生往往承担着“领头羊”的责任,带领着整组学生进行高效学习。还会有协调能力较强的学生,合作不是一个人的事,但每个人都有自己的想法和行为习惯,若是不进行有效的协调,合作很难进行下去[3]。

(二)设计合作任务

设计合作任务是小组合作教学的重要方面,对小组合作教学的效果有着直接影响。也就是说,在小学合作教学中,教师的教学行为会减弱,学生的自主学习行为会突出,而对于高职阶段的学生来说,他们需要有明确的学习方向和学习目标,否则很容易造成学习时间的浪费以及学习速度的降低。故而,教师在让学生进行小组合作学习时应当给学生设计好学习任务,并且设计合作任务需要遵循以下两项原则:

1.探究性。探究性是小组合作任务不可或缺的一方面。随着新课程改革的不断深入,在现在教育教学中提倡强化学生探究,弱化教师直接教学。因此,在小组合作中,教师的直接参与是比较少的,学生需要依靠自己的努力和合作从给出的信息中寻找和探索最终的结论。

例如:在进行《学前儿童身体健康的评价》的小组合作任务设计时,这部分内容的教学重点是学前儿童健康评价的标准、方法以及如何做出健康评价。因此我给学生设计的合作学习任务是:①你所知道的学前儿童健康评价的标准有哪些?②学前儿童健康评价的方法有哪些?是如何进行的?③怎样才能对学前儿童做出比较正确而且全面的评价?有了这样的具体的合作探究目标,学生就可以据此合理的划分时间、分工学习,也可以给学生适当的紧迫感,提升学生的学习效率。

2.延伸性。延伸性是设计小组合作任务的另一个重要方面。对于学前教育专业的学生而言,小组合作任务设计的依据是学前教育教材,但是从学生能力培养的角度而言,教材中的知识仅仅是学生需要掌握的基础,教师还需要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进行一定的扩展延伸[4]。还以《学前儿童身体健康的评价》的教学为例,在进行基础知识的探究合作的基础上,我还给学生设计了延伸性的学习任务。具体来说,我给出了几个不同的情境,比如:小宝五岁的时候特别挑食,只吃青菜不吃肉;小明小时候比较懒,能坐着绝对不站着,能躺着绝对不坐着,一个月都不跑一次步,等等。让学生通过这些具体的情境进行健康评价并给出健康建议。通过这样的延伸学习,学生对学前儿童身体健康的评价的认识会更加深入。

(三)合作成果展示

小组合作成果展示是小组合作教学的一部分,并且,合作成果展示看似简单,但其实是优化小组合作效果以及锻炼学生综合能力的重要部分。在成果展示中,学生需要将合作学习的成果进行呈现,同时需要对成果进行简单的介绍,有时还需要回答其他同学或者教师提出的问题,在此过程中,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随机应变能力等多种能力都能得到很多的锻炼。因此,教师可以给学生设计多种多样的小组合作成果形式。

例如:在进行《学前儿童身体各系统特点与保健》的小组合作教学时,我给学生提出了一个学习要求,即我让学生用图画和关键词的形式对这部分的内容进行总结和归纳。在合作完成之后,每个小组都要派出两位同学来对本组的合作成果进行展示和介绍,并接受全班学生的提问。这样的成果展示环节很受学生喜欢,正是由于要展示,所以学生在合作学习中表现得非常积极认真,比如有的小组给简单的简化身体系统图配上了花式的文字或者给各系统画上了不同的颜色,在用关键词介绍各系统特点时用不同颜色的笔,还有的小组提前预设了同学们可能提出的问题,提前为同学提问环节做准备等等。通过这样的合作成果展示,学生的综合能力会得到显著提升。

\

 
(四)小组合作评价

小组合作评价小组合作教学中必不可少的一部分,有利于学生与教师双方的提升。从评价的人员的角度来看,既要有教师的评价,又要有学生的自主评价。从评价的内容来看,既要评价过程,又要评价结果。通过这样多维度的评价,学生可以对自己的合作学习有一个比较清晰明确的认知,对于自己的优势和劣势做到心中有数,并在之后的学习中进行有效的改进与发展[5]。

还以《学前儿童身体各系统特点与保健》的小组合作教学为例,我为了增加合作学习的趣味性在合作要求中给学生增加了画简笔画这项内容。有了这项要求,再加上这部分的内容较多,学生势必要调整合作节奏。在这一方面,有的小组做的很好,也有的小组没有意识到这个问题,出现了一些问题。因此,我先让学生回顾这节课的合作学习,对自己以及组内其他同学进行评价,在学生评价完之后,我对学生的合作节奏调整、合作分工、合作创新等内容都进行了建议性的评价,比如在学习任务量较大的时候,要合理地进行分工,否则就很容易造成学习时间到了,学习任务没有完成的情况。通过这样的评价,学生在之后的学习中会得到明显的提升。

三 结语

总而言之,个人的能力始终是有限的,而合作不仅可以将个人能力发挥出来,还能将各个人的能力综合起来,发挥出更大的效能。因此,教师可以灵活地在高职学前教育教学中运用小组合作法,让学生勇于在合作中表现自己,并虚心学习,促进学生专业能力的迅速提升,为学生之后走上教育岗位打下坚实的基础。

参考文献

[1]王亚楠.合作学习在高职学前钢琴教学中的应用研究[D].河北师范大学,2018.
[2]贾素宁,冯永娜.高职学前教育专业“教、学、做”一体化教学设计——以“学前儿童卫生保健”课程为例[J].潍坊工程职业学院学报,2014,27(06):98-100.
[3]蔡慧琴.研究性教学:高职学前教育教学改革的新路径[J].教育探索,2009(9):35-36.
[4]周端云.后现代主义视野下高职学前教育学教学改革[J].湖南民族职业学院学报,2012(4):101-104.
[5]谢春姣.高职学前教育专业基于教育实践课程的建设研究[J].教育现代化,2017,4(38):221-222.


关注SCI论文创作发表,寻求SCI论文修改润色、SCI论文代发表等服务支撑,请锁定SCI论文网!
文章出自SCI论文网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lunwensci.com/jiaoyulunwen/28948.html

发表评论

Sci论文网 - Sci论文发表 - Sci论文修改润色 - Sci论文期刊 - Sci论文代发
Copyright © Sci论文网 版权所有 | SCI论文网手机版 | 鄂ICP备2022005580号-2 | 网站地图xml | 百度地图x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