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ci论文 - 至繁归于至简,Sci论文网。 设为首页|加入收藏
当前位置:首页 > 教育论文 > 正文

新时代民办高职院校人事现状及对策分析论文

发布时间:2021-02-01 14:47:34 文章来源:SCI论文网 我要评论














SCI论文(www.lunwensci.com):

摘要:民办高职院校响应国家的号召,积极办学、教书育人,持续向社会各界输出高质量技术技能人才。为了服务于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跟上新时代职业教育的步伐,民办高职院校要在现有基础上大幅度提升师资队伍、教学质量。本文先分析民办高职院校人事现状,然后在多年从业经验的基础上,从人事方向给出了对策分析。

关键词:新时代;民办高职院校;高职院校人事;职业教育

本文引用格式:赵东霞.新时代民办高职院校人事现状及对策分析[J].教育现代化,2019,6(76):190-191.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了新时代”来自中国共产党第十九次全国代表大会上做的报告[1]。新的发展时期,产业处在升级过程中,经济结构的调整在提速,各行业需求大量的技术技能人才。高职院校是教书育人、授予技能、传承工匠精神的场所,是向社会持续提供技术技能人才的主要源头之一,具备着很高的战略地位和时代使命。党中央十分重视新时代职业教育。2019年1月24日印发了《国家职业教育改革实施方案》[2],进一步将高职院校的发展放到了突出的位置。就民办高职院校如何跟上新时代职业教育的步伐,以下从人事角度出发,通过和公办高职院校对比分析,并给出对策。

一 新时代民办高职院校人事现状

民办高职院校已有30余年办学历史[3]。相对办学时间更长的公办高职院校而言,在教师培训、师资队伍、专业建设、教师薪酬制度方面有差距。

(一)师资队伍

查看省内11所高职院校的师资情况,具体查看双师素质教师占专任教师比例、研究生学历占专任教师比例。其中公立高职院校5所,民办高职院校6所。



\
 

从表中看出:双师素质教师占专任教师比例,公办高职院校为50%-80%,民办高职院校为34%-55%,相差比较大的。民办高职院校师资情况低于《国家职业教育改革实施方案》的规定“双师型教师(同时具备理论教学和实践教学能力的教师)占专业课教师总数超过一半”[4]。

\


从表中看出:研究生学历占专任教师的比例,公办高职院校为41%-81%,民办高职院校为29%-45%。研究生学历教师占专任教师的比例分布不均衡,公办高职院校的比例远高于民办高职院校。

(二)专业情况

民办高职院校大部分专业集中在学前教育、护理、养老服务、健康服务、现代服务业、机械制造业、建筑工程业、战略性新兴产业,是社会迫切需求的,具有重要应用贡献意义。但是专业整体情况不完善。一方面民办高职院校大部分专业是刚设立不久,专业成立的时间低于公立高职院校,师资力量、专业硬件配套也赶不上公办高职院校。另一方面在专业数量、专业完整度上,民办高职院校也是欠缺的。

(三)职业发展和薪酬福利制度

民办高职院校教师的职称评审制度、岗位聘任制度处于优化提升阶段,没有公办高职院校完善。同时,公办高职院校内一般有专家、名师带头对高校专业进行建设,专业的规划和发展均很明确,青年教师的执教内容、专业学习都有权威参考。民办高职院校的专业建设主要由从企业、高校的返聘高职称人员带头,青年教师参与。相比公办高职院校青年教师权威明确的执教内容、学习培训,民办高职院校青年教师处于劣势。所以,对于同时参加工作的高职院校教师,在公办高职院校任职的青年教师对专业情况、职业发展更加清晰。

民办高职院校没有公办高职院校的政府财政补助,教师的福利待遇整体上无法媲美公办高职院校。

二 对策分析

(一)教师招聘


教育大计,教师为本。民办高职院校以习近平总书记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要加强推进“双师型”师资队伍建设。具体结合实际的师资情况,以公办高职院校为标杆,同时着重引进高职称高技能人才和高学历博士生及研究生。在政府的指导下,打造出符合新时代职业教育的专家和师资团队。

(二)专业的标准化建设

民办高职院校要前瞻性的组建完整的师资队伍,在尽可能短的时间内编制高质量的教学教材内容。同时一直和各行业、企业保持联系和合作,从中获得智力、专利、教育、劳务等报酬,形成长效的学习、优化模式。具体是以高职称高技能人才带头,青年教师参与,进行学院专业的标准化建设和质量提升工作。对于个人素养过硬,专业知识优秀的中青年教师,学校应给其担当专业领头人的机会。同时,在重要岗位安排上,对中青年教师有一定的倾斜。

除了专业的标准化建设,还要设立单独的外部督查部门,对专业教学内容、教学质量、学生职业技能提升情况进行督查。“督查”十分重要。是专业内容得到完整实施的重要保障,是保证教学质量、优化教学的前提。有督查制度,学生能更有效收获完整知识和技能。

(三)教师培训和重要设置

教师培训工作十分重要,应多方面,多维度进行。应加大力度多参加国家组织的国家级培训,以及省级培训。同时,定期组织学校内部培训,加强邀请校外专家来院交流,规划组织教师去优秀机构进修学习。形成校内、校与校、校与企业的交流学习、共同发展的模式。

应参考公办高校,做出教师的岗位设置及聘用细则,为教师的晋升和职业发展规划好路线。岗位设置和聘用细则机制的设置后,教师工作的积极性、目标性更强。完善从助教、讲师、副教授、教授的职称评定,指导教师提升职称,做到每位教师都知道职称评定细则。鼓励教师考取专业相关的技能证书,利于教师自身职业素养提升和为学生学习提供正向引导。同时,岗位设置及聘用细则、职称、技能证书是和教师的薪酬是直接关联的,十分重要。

(四)完善薪酬福利

薪酬福利是对教师工作的认可。合适的薪酬福利能提升民办高职院校教师的工作积极性、创造性,能增强教师的自信心、荣誉感,从而提升教师职业的成就感、幸福度、社会地位。薪酬福利具备满足高职院校教师的物质需求、精神需求的多重属性。所以,合适的薪酬福利是一种多角度激励民办高职院校教师的有效方式。

参考公办高职院校,应从岗位工资、薪级工资、绩效工资等方面合理设置薪酬。福利方面,民办高职院校应按规定为教师购买五险一金。因目前民办高职院校教师没有地方性政策补贴,院校可采取从实际情况出发,在租房、交通、商业保险等方面增加教师的福利。

(五)政府政策支持

大部分刚入职的民办高校教师,在学校当地都没有住房,对于新环境还是陌生的。应努力向政府争取入职前几年在租房补贴、生活补贴方面的政策,传达政府的友好度,提升高校教师对于当地的归宿感。争取政府政策引进适合高职院校的专家人才,优化师资团队,利于院校提升教学质量和建设重点、特色专业[5]。

三 结语

大部分刚入职的民办高校教师,基本都是刚从院校毕业不久的年轻教师,除了在教学上经验不足以外,更多的是在陌生的地方没有安全感。而院校可以从实际情况出发,适当的开展教师活动,增加新老师的融入感,同时结识更多的同龄老师,这样,在工作之余,能有谈心之人。更有胜者,在此还可脱单,组建新家庭。这也大大的增加了教师的稳定性。

\

 
参考文献

[1]张安强.新时代民办高职院校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策略探究[J].机械职业教育,2019(05):36-40.
[2]应祥泰,邹琍琼,董四代.新时代民办高职院校课外育人机制的探索——以武夷山职业学院为例[J].西部素质教育,2019,5(09):10-13.
[3]陈添添.新时代引领下民办高职院校思政课教学改革的思考[J].智库时代,2018(50):78-79.
[4]孙丽平.新时代背景下民办高职院校“双创”教育的实践与探索[J].智库时代,2018(47):202+204.
[5]俞力.浅谈如何培养民办高职院校学生的“工匠精神”[J].教育现代化,2016,3(20):3-4.


关注SCI论文创作发表,寻求SCI论文修改润色、SCI论文代发表等服务支撑,请锁定SCI论文网!
文章出自SCI论文网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lunwensci.com/jiaoyulunwen/28896.html

发表评论

Sci论文网 - Sci论文发表 - Sci论文修改润色 - Sci论文期刊 - Sci论文代发
Copyright © Sci论文网 版权所有 | SCI论文网手机版 | 鄂ICP备2022005580号-2 | 网站地图xml | 百度地图x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