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CI论文(www.lunwensci.com):
摘要:民办高校学生党员意识形态教育是培养社会主义事业合格建设者和可靠接班人的重要组成部分。通过理解学生党员意识形态教育的内涵、意义,具体分析民办高校学生党员意识形态教育的现状以及面临的挑战,发现伴随着社会发展,面临众多挑战的学生党员意识形态教育已经成为民办高校的一项极其重要的工作。因此,着重提出了民办高校学生党员意识形态教育培养的具体措施,进一步为民办高校学生基层党建工作提供有力借鉴。
关键词:新时期;学生党员;意识形态教育
本文引用格式:靳凯,王浩丞.新时期民办高校学生党员意识形态教育研究[J].教育现代化,2019,6(81):220-221.
党的十九大明确提出,青年兴则国家兴,青年强则国家强。新时代开启新征程,学生党员意识形态教育情况,不仅影响学生个人成长,更直接关乎到社会主义大学人才培养质量水平。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进入重要历史交汇期的关键时刻,民办高校学生党员意识形态教育占据着我国高等教育重要地位,是学生党建工作的重要环节,直接关系到党员队伍的整体质量[1]。一 学生党员意识形态教育的内涵与意义学生党员代表着学生群体的精神风貌,体现着学生群体的先进性、进步性。加强学生党员意识形态教育,目的就是要通过学生党员层级传递社会主义意识形态,以点带面、以线围面、以面聚点,最终形成党建工作象限式量化体系,全面促进民办高校基层党建工作有序开展。
(一)学生党员的重要内涵
学生党员是高校大学生群体中的先进分子,经历过严格入党审核程序,是精挑细选的进步分子。
(二)意识形态教育的内涵与意义意识形态
教育是“教育者”按照一定社会或阶级的要求,有目的、有计划、有组织地对受教育者施加系统的影响,把一定的社会思想和道德转化为个体的思想意识和道德品质的教育。切实做好学生党员的意识形态教育相关工作,对于提高高校党支部战斗力、保证党支部先进性、培养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合格建设者和有力接班人具有重大而深远的战略意义。
二 民办高校意识形态教育现状分析
(一)民办高校学生党员现状
新时代高校学生党员的意识形态教育工作是稳步向前的,整体效果良好,高校党员队伍能够保持作风、发扬品格、带头奋进。但是,部分学生在成为预备党员、特别是转正之后,对于自身的学习提高逐渐懈怠,放松了对自己的严格要求,出现了一些不容忽视的问题。
(二)在民办高校内部架构中党组织现状分析
民办高校内部架构包括董事会、党委会、校务会。三者既相辅相成又相互制约。坚定不移地坚持党的领导原则,党组织成员进入董事会、校务会,合格的董事会、校务会领导进入党委。在党组织领导下,民办高校对学生党员的意识形态教育能够有序进行,但主动性、创新性不强。若要更好的发挥党组织能动性,必须进一步完善民办高校党组织领导—学习—考核—反馈—监督的五维运行机制。
(三)民办高校学生党员意识形态教育现状分析
民办高校十分重视学生意识形态教育,始终将意识形态教育贯穿于学生成长成才的全过程。对于普通青年大学生的意识形态教育已经十分完备,但是,对于学生党员的意识形态教育却出现了懈怠、拖延、不重视的问题。三 新时期学生党员意识形态教育面临的挑战目前,全国有9000多万党员同志,学生党员数量只是其中很小一部分,但就是这一小部分,却是党组织蓬勃发展的坚实储备力量。许多学生党员因为各种原因逐渐降低对自身理想信念、意识形态的要求,出现懈怠散漫的消极现象。新时期学生党员意识形态教育面临诸多挑战。
(一)新时期多元文化体系冲击
今天,伴随着我国改革开放的不断深化,经济水平不断提高,科技水平快速发展,一带一路建设不断推进,全球化进程不断扩大,我国与世界接触越发频繁,大量西方思潮流入我国,新时期我国社会多元文化体系的发展不同程度地不断影响着学生党员思想,对高校开展学生党员意识形态教育带来了严峻挑战。
(二)传统思想政治教育的局限性
随着新时期大学生越来越个性化的特点,传统思想政治教育没有跟上大学生前进的脚步,呈现出内容上陈旧、形式上单一、方法上缺乏创新而导致脱离主体的局限性。若脱离了受教育者,思想政治教育就会脱离现实,缺乏活力进而失去了生命力。新时期只有突出时代性和针对性,坚持主体性和社会性,把握层次性,注重理论和实践结合的思想政治教育,受教育者才能把教育内容内化于心、外化于行。
(三)新时期民办高校网络话语权缺失
互联网的发展和日益普及,正在迅速改变人们的信息环境发展方式、交往方式和思维方式。新时期网络快速发展和各种自媒体迅速兴起,对三观尚未定型的学生党员的思想产生了严重冲击,对学生党员意识形态教育产生了极大挑战,而民办高校网络话语权的缺失促使了民办高校学生党员思想的迷茫、信仰的动摇、政治方向的逐利化和世俗化[2]。
四 新时期民办高校学生党员意识形态教育路径
辩证唯物史观要求我们具体问题具体分析,学生党员作为党员群体中的关键范畴,要求高校必须根据自身实际,不断完善学生党员意识形态教育相关措施。
(一)加强民办高校学生党员意识形态教育的政治维度
从领导-学习-考核-反馈-监督五个层级,建立民办高校学生党员意识形态教育量化坐标体系,这一多维坐标体系完全针对民办高校目前学生党员现状,具有较强的实际操作性、量化性、创新性。
协调学生党员意识形态教育工作组织领导。经了解,许多民办高校学生党员的意识形态教育分别归属于思政部、党群工作部、学生工作处,在意识形态教育过程中,开展工作存在重复、枯燥、低效的情况。高校应协调学生党员意识形态教育工作,形成合力,持续推进[3]。
第二,不断完善学生党员意识形态教育学习机制。形成“一上一下”“一前一后”网状学习培养模式。通过建立多维度象限系统,保证学习工作在党员意识形态教育重要节点的有序开展。
第三,完善考核机制。学生党员身份确立不代表一劳永逸,保持党组织生命活力的重要途径就是健全考核机制,形成党员血液的流动,党支部成员要“能上能下”,要在制度层面完善学生党员考核制度。第四,完善学生党员意识形态教育的反馈机制。
要逐步建立重反馈、重实效、重操作的反馈机制,做到“时时有反馈”与“事事有反馈”相结合,要重视反馈速度、增强反馈力度、保障反馈信度。
第五,完善教育监督机制。保证对学生党员的定期教育培训,大力支持、鼓励新生党员进修学习,掌握党的基本理论和基础知识,建立学校、院系、部门的纵向监督体系,落实监督的科学性、高效性、总结性。
(二)构建民办高校“混合型”思想政治教学体系
民办高校应培养充足的高水平思政课教师、辅导员,并提升全体任课教师的意识形态教育能力,为构建民办高校“混合型”思想政治教学体系打好坚实基础。
民办高校要做到不仅要开设思政课程对学生进行意识形态教育、还要把对学生的意识形态教育渗透到其他课程中。民办高校所有学生工作者均应借鉴学生党建工作已有经验,坚持理论与实践相结合,进一步推进学生党员意识形态教育。做好思想政治教学组织建设、思想建设、能力建设,形成完善的“混合型”思想政治教学体系[4]。
(三)牢固把握数字媒体话语权
数字媒体环境对意识形态教育既是载体,又是环境;既有消极影响,又有积极影响。正面的社会舆可以成为意识形态教育的有效介体。它既能反应我国主流社会精神,又能为学生党员树立正确的价值观。民办高校牢固把握数字媒体话语权,以数字媒体为内容、方法、载体,通过引导、启迪、暗示等形式对学生党员进行意识形态教育。(四)净化学生党员“思想血液”侯燕的《大学生入党动机现状及嬗变应对策略》指明,大学生入党的动机主要有信仰型、规划型、盲从型、功利型、困惑型五种。对于入党动机不积极的学生党员,要通过课堂、生活、实践等有效的意识形态教育途径净化其“思想血液”[5]。
五 结语
把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和党的十九大精神作为意识形态工作的核心,牢牢把握意识形态主动权,积极构建“大思政”格局,积极探索新时代民办高校意识形态工作新路径。
参考文献
[1]张丽婷.论习近平治国理政思想的总体特征[J].哈尔滨学院学报,2019(07):8-11.
[2]赵艳红,申振华.“双一流”背景下高校思政教育创新路径分析——评《思想政治教育学原理》[J].高教探索,2018(12):143.
[3]李杰.论新时期高校学生党员的党员意识的修养[J].教育现代化,2017,4(12):181-182+256.
[4]程明明.新时期高校学生党员忧患意识教育意义、内容及其途径研究[J].延边党校学报,2013,29(02):41-43.
[5]侯燕,费拥军.大学生入党动机现状及嬗变应对策略[J].教育理论与实践,2014,34(21):29-30.
关注SCI论文创作发表,寻求SCI论文修改润色、SCI论文代发表等服务支撑,请锁定SCI论文网! 文章出自SCI论文网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lunwensci.com/jiaoyulunwen/28868.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