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ci论文 - 至繁归于至简,Sci论文网。 设为首页|加入收藏
当前位置:首页 > 教育论文 > 正文

学生视角下电子政务“对分课堂”教学模式改革效果的质性研究论文

发布时间:2021-01-29 10:04:47 文章来源:SCI论文网 我要评论














SCI论文(www.lunwensci.com):

摘要:目的了解学生对电子政务“对分课堂”教学模式改革的感受,为进一步改进教学效果提供依据。方法采用现象学研究方法对授课对象进行访谈,采用Colaizzi七步分析法对资料进行分。结果电子政务通过“对分课堂”教学模式的改革,使课堂气氛活跃、提高了团队合作意识增强,并使学生的综合能力有所提高。但还存在如课时不足等问题需要解决。讨论电子政务“对分课堂”教学模式的改革,普遍受到学生的认可,但还需继续改善。

关键词:学生视角;电子政务教学;“对分课堂”;现象学

本文引用格式:那林格.学生视角下电子政务“对分课堂”教学模式改革效果的质性研究[J].教育现代化,2019,6(77):91-92,104.

电子政务是国家机关为高效管理国家事务、社会事务、机关内部事务而采取的运用网络、计算机等事务进行的办公手段,是一种新型的管理模式。因而,电子政务的教学是集实践型、运用型、综合型于一身的教学;是着力培养既能够掌握公共管理理论相关理论与方法的同时,又具备在机关单位或部门能够迅速、高效的为办公做出反映的复合型人才的教学。“对分课堂”是一种较新的教学模式,它打破传统“填鸭式教学”的教学方法和手段[1],是一种旨在激活学生的思维和创造力,使学生能够积极主动的将知识进行内化,并通过不断的课堂对分这一有效引导,培养学生主动学习、主动思考,以及归纳总结的能力、言语表达等能力的教学模式。笔者经过查阅大量资料和与专家反复求证,大胆将“对分课堂”应用到电子政务的教学,以期通过这样的改革使电子政务这门课程能够在学生今后的求职、就业起到重要的作用。

一 对象与方法

(一)研究对象


本研究的抽样方法采用的是目的抽样,均来自内蒙古医科大学卫生管理学院大学三年级公共事业管理专业的本科生。所有学生均已合格完成先学课程,已具备学习电子政务这门课程的学科基础和综合能力。根据信息饱和程度抽取30名同学作为访谈对象,其中,学生年龄在20-24岁,男生12名,女生18名。同时,学生对本次研究均签署了知情同意书。

(二)教学方法

现阶段进行的电子政务教学,在教学方法和形式上,多以理论教学和实践教学结合的方式进行。理论教学依托实验软件,分别就政府办公系统、公文传输平台、政府信息门户、行政审批系统、招标采购平台、国有资产管理系统、档案管理系统进行理论讲授;实践教学运用以上模块根据基本理论进行模拟操作。

“对分课堂”把教学分为在时间上清晰分离的三个过程,分别为讲授(Presentation)、内化吸收(Assimilation)和讨论(Discussion),因此对分课堂也可简称为PAD课堂[2]。讲授既教师对知识要点、重点,及难点进行课堂梳理;内化吸收即学生根据自身情况通过完成作业的形式将知识进行内化;讨论既可分为学生间的讨论或师生间的讨论,以此培养学生逻辑思维、言语表达等能力。课程考核除软件操作、实验报告的分数外,还结合学生讨论发言的实际表现。

将“对分课堂”应用到电子政务这门课的教学中,首先为讲授,即教师在学生操作前进行本章节内容的讲授,在讲授过程中,亦可结合现有网络资料,使学生先体会课程内容。但讲授时间不宜过久,按照“对分课堂”基本理念,讲授时间不超过整体课程时间的四分之一,以便给学生留下充足的时间进行实验的操作和讨论。第二,内化吸收,学生通过老师的讲授和真实案例的演示之后,就可以通过操作软件,将知识和实践相结合,充分达到内化吸收的目的。在具体软件操作的过程中,如上文提高的各类模拟系统,是“对分课堂”中学生内化知识的最有效手段。当然,此阶段也应把握好时间,为讨论这一环节留下足够的时间。第三就是讨论,讨论可以分为生生间的讨论,和师生间的讨论。如政府信息门户这一讲,学生在操作系统时,可分为不同角色:管理员、使用者等,学生就可以依托不同的角色或操作系统本身进行讨论。当然,讨论的引导也很重要,教师可以将学生按照角色分组讨论,然后再将组内达成的共识组组间讨论,最终总结进行教师和各组的讨论。通过讨论,学生就获得了更多锻炼逻辑思维、总结归纳、发现问题、言语表达等能力。

\

 
(三)研究方法和资料搜集

(1)研究方法


本研究采用质性研究中的现象学研究方法,本文使用现象学作为研究方法的现象学[3],归根到底是通过“回到事实本身”的基本原则,为研究者提供研究的不同构架和方位。

本研究访谈提纲由研究者采用德尔菲法邀请具有高级以上职称的教授制定完成,包括五个开放式问题,且均以学生的角度构架:第一,请谈谈电子政务这门课程采用“对分课堂”教学模式中的感受;第二,请谈谈“对分课堂”这种教学模式的有点有哪些,对您学习这门课程有什么帮助。第三,请谈谈“对分课堂”教学模式对您哪些能力提升方面有所体现。第四,请谈谈“对分课堂”教学模式有哪些缺点需要改变。第五,请问针对电子政务教学,您有哪些意见或建议?

(2)资料搜集与分析

访谈采用的是半结构式访谈。访谈实施者:对两名授课教师进行培训,首先确保访谈实施者在访谈时不对受访谈者存在引导性言语;其次记录访谈内容的规范,访谈中使用的录音、笔录以及回忆等方法及时记录,以备后期整理。访谈过程:受访点选择安静的场所,受访时间在30分钟以上。访谈的过程采取一对一进行访谈。访谈结束后由两名工作人员及时整理访谈记录,采用Colaizzi七步分析法对资料进行分析,包括将音频资料转换成文字资料,编码后提炼出研究信息,返回研究对象求证,归纳出主题。

二 结果

(一)课堂气氛活跃


将“对分课堂”应用到电子政务教学中,提高了学生的学习兴趣,最直接的表现为课堂气氛的活跃。在教学过程中,学生需要通过认真听取老师讲授的理论知识,同时在实际软件操作演练中认真总结,发现问题才能在讨论中有所表达。学生认为,“这样的教学方式能够提高我的积极性,因为我希望在讨论中得到的分数在期末有所体现。”“我挺喜欢这样的教学方式的,因为就不像老师在上面讲,我们被动的在下面听,我们能参与进来。”“光听老师讲可能会走神,而且课下容易忘记,现在我积极参与进来可以让我更好地掌握知识。”

(二)团队合作意识增强

笔者所授电子政务采用的软件,每一讲均有不同角色构成。与此同时,“对分课堂”在讨论环节是在教师引导下,进行组内、组间,以及师生间类似如角色或操作问题的讨论,也作为学生课程成绩的一部分。学生认为,“我们组为了能够更全面地表达我们的观念,进行分工协作,有的同学负责归纳总结,有的同学负责制作PPT,有的同学负责陈述。”“我们为了能够更好地进行讨论,发挥同学们各自的优势分工协作,增强了小组的凝聚力。”“我们在分工和讨论时也有过分歧,但是在大家的一致努力下都解决了,我们小组在多次配合后更加默契了。”

(三)综合能力提高

通过“对分课堂”教学模式的改革,再加上电子政务软件的实践操作,学生普遍表示他们的逻辑思维能力、归纳演绎的能力、言语表达等综合能力均有所提高。学生认为“在老师讲完我进行软件操作的时候,就能够亲身体验某一具体工作流程,为了能够很好地与其他角色的同学进行讨论,我必须发现问题并总结。”“在讨论的时候,我每次在听完各组的发言后,逐渐能够发现他们的优点和不足。”“我以前不太敢在老师同学面前讲话,现在通过这个课程,我感觉自己进步很大。”

(四)希望可以增多课时

教师在教学时发现现阶段电子政务课时安排较有限,经过研究,学生也发现了这个问题。“感觉有的时候还没操作完时间就到了,希望以后能有更多时间完成软件里的任务。”“现在老师让我们在操作时扮演不同角色,再进行讨论,我也想扮演其他的角色,可是时间不够。”“我觉得行政审批系统这一块内容特别有意思,可是时间不允许我们把所有角色都扮演了。”

三 讨论

传统的电子政务教学模式无外乎要么教师满堂灌输,要么学生蒙头进行软件操作,即便是教师讲授完学生再进行操作,也无法打破学生积极性和参与度不高、知识内化程度难以衡量等弊端。

研究表明,绝大多数学生对电子政务这门课程进行“对分课堂”教学模式的改革是十分认可的,认为通过“对分课堂”教学模式对电子政务教学的改革,即增强了学生对课程的兴趣,提高学生的积极性和参与度,还培养了学生间团队协作的意识和能力,更是使学生的综合能力的提升有所体现。

综上所述,笔者所在学院进行的基于“对分课堂”对电子政务教学模式创新改革取得了较好的学生层面的成效。但从教师教学的层面,仍有需要改善的内容。首先,完善课程内容设置。应在尽可能的课时范围内精心设计课程内容,尤其有代表性的章节可以增多课时以满足对学生各项能力的培养。因不同章节的内容培养的能力不同,应有的放矢,不要千篇一律。其次,采用多种手段进行教学。除上述教学手段外,若能将电子政务这门课程与学生实习相关联,教学效果将会更加显著。再次,提倡学生课前多查阅相关资料。除课堂讲授、知识内化、讨论环节,还应要求学生在课前多查阅相关资料,以了解现阶段相关领域最前沿的学术氛围。

\

 
参考文献

[1]那林格,段莉敏.“对分课堂”在公务员结构化面试平台实验课中的创新及应用[J].内蒙古教育,2017(24):50-51.
[2]张学新.对分课堂:大学课堂教学改革的新探索[J].复旦教育论坛,2014,12(05):5-10.
[3]高亚杰,饶从满.现象学方法在比较教育研究中的应用[J].比较教育研究,2011,33(04):12-17.
[4]Colaizzi P.Psychological research as the phenomenologists views it[M].New York:Oxford Univ Press,1978.
[5]张学新.对分课堂[N].教育文摘周报,2016.3.2(1).
[6]李歆,孙素丽,魏学燕,等.情景模拟教学在N1级护士临床教学研究中的应用效果[J].中华现代护理杂志,2015(35).

关注SCI论文创作发表,寻求SCI论文修改润色、SCI论文代发表等服务支撑,请锁定SCI论文网!
文章出自SCI论文网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lunwensci.com/jiaoyulunwen/28861.html

发表评论

Sci论文网 - Sci论文发表 - Sci论文修改润色 - Sci论文期刊 - Sci论文代发
Copyright © Sci论文网 版权所有 | SCI论文网手机版 | 鄂ICP备2022005580号-2 | 网站地图xml | 百度地图x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