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CI论文(www.lunwensci.com):
摘要:本文通过文献资料法、网络查询、问卷调查法等研究方法对江汉大学与圣何塞州立大学在学分制下的大学体育课程进行比较研究之后认为,我国高校在实施学分制的过程中,大学体育课程所涵盖的内容、实施的教学方法、对实践教学考核的方式等理论架构还处于相对滞后的境地;追根溯源,是因为中美大学生在其基础教育过程中,学校体育对个体的影响、作用是不尽相同的;通过江汉大学与圣何塞州立大学实施大学体育课程实践过程的比较,我们认为要从中美大学生对体育的认知差异上入手,根据“因材施教”的教育原理,对学分制下的我国大学体育课程进行新的审视、思索。
关键词:学分制;中美;大学体育课程
本文引用格式:谢灵宇,等.学分制下的中美大学体育课程比较研究——以江汉大学与美国圣何塞州立大学(San Jose State University)为例[J].教育现代化,2019,6(78):228-230.
一研究背景
学分制起源于19世纪末的美国哈佛大学。在我国,北京大学在1918年实行过;改革开放之后,国内以武汉大学为代表的部属高校开始实施学分制。目前,国内的高校基本上以学分制的形式开展各类教学活动。
大学体育课程作为高校体育的主体部分,也在学分制的影响下,尝试着进行各种教育改革,以适应新形式下的大学生对体育教学的需求和满足。但是,目前的各类大学体育课程的改革,因为受制于我国应试教育的影响,无法从根本上满足个体大学生的普适性。美国的高校实施的学分制,是在通过基础教育中的体育教育得到了全面贯彻实行之后,在高中阶段,就对学生实施针对个体发展的学分制体育教育综合发展的前提下,在高校实施的则是更高层次的学分制下的大学体育课程体系。美国高校的大学生参与体育教育的目的,不仅仅是为了获得基本的或者层次较高的体育技能,而是从体育带给人的刺激、愉悦等生理、心理更高层次的角度获得体育赋予的各种功能,享受着体育绽放出来的快乐。
而我国大学体育课程即便是在学分制的影响下,也还是从满足大学生低层级的体育需求出发,无法从教育对个体全面影响的角度出发,实施综合性的创新教育。因为我国的基础教育中的高中阶段,学生受困于应试教育的发展,基本上忽略了高中时期的体育教育对个体的全面综合性地发展。导致大学生进入高校之后,我们的学生仍要从最基本的体育基础知识开始学起。所以,我们实施的学分制下的大学体育课程的基本任务,还是从促进学生掌握基本的体育技能入手;使得体育能够带给我们的大学生某种锻炼身体上的基本价值。因此就导致出现了我们的大学生在付出更少的情况下,怎样拿到大学体育学分为目的大学体育课程。
二研究方法
1.文献资料法,通过查询相关的书籍资料,找到两所大学的大学体育课程的基本文字资料;及两国高中阶段的学校体育教育发展的模式的文字资料。
2.网络查询法,通过网络访问圣何塞州立大学主页http://www.sjsu.edu,了解该校大学体育课程实施的具体操作方法。
3.网络问卷调查法,通过在网络上制订问卷,通知两校学生随机进行问卷答题,收集个体参与体育活动的资料。
4.专家座谈及逻辑分析法,通过文献资料及网络查询得到的资料,逻辑性地分析、归纳得出两校在学分制下的大学体育课程体系发展的特点;通过专家座谈的形式,剖析我国大学体育课程体系存在的问题,试图分析出适应我国学分制下的大学体育课程发展的模式。
三 结果与讨论
(一)中美高中体育教育的比较
我们在这里讨论的校园体育文化主要是指中美高中阶段的校园体育文化。为什么要讨论高中阶段的学校体育教育呢?主要是因为高中阶段是个体的生物发育最后阶段,个体在进入十八岁以后,体形等身体指标就趋于定型。在这个时期,人的身体形态的成长逐步趋于成熟化;个体需要通过各种运动形式来使得自身的体态、心理、能力等综合素质全面的和谐发展。而且,这一时期的青少年在参与体育运动的过程中,对各个专项的运动技术的学习比较敏感。应该说,高中时期的学校体育是大学体育的一个铺垫,他们是承上启下的关系。
通过文献资料查询,美国旧金山地区的高中,学校体育分为两个部门来进行管理。[1]主管体育教师的是体育系主任(P•E department director);主管学生体育运动的体育运动主任(P•E exercise director)。因为美国没有专门的培养竞技体育人才机构,所有的竞技体育人才培养,全部由高中和大学来承担。体育系主要是提供体育基础课的学习,每天有一节课的学习时间。在高一、高二学年,体育基础课属于必修课,学生必须拿到这两个学年的学分。体育运动主任主要任务是负责学校课外活动及各类运动队的教学、训练工作的指导和对各个项目教练组的管理。因为美国的教育机构对各级高中的评估要求是,学校的体育设施必须满足每个学生的要求,因此在旧金山地区,即便是最小的高中,也是必须具备美式足球场(football field)、英式足球场(football pitch)、棒球场、网球场、篮球场以及两个室内运动馆。
美国的高中协会联盟(NFHS)是大学竞技体育、职业体育人才的摇篮;NFHS在上世纪70年代建立了处罚制度并将其纳入规划范围之内,为各项目(男女体操、排球、游泳、摔跤、足球、垒球、田径、曲棍球和冰球等)指定规则并于同年由联盟高中体育运动董事颁布。这些项目也是各个高中实施选修课程的主要基本内容之一。
因此,美国的中学不仅要承担正常的体育教学,而且还要承担起培养竞技人才的职责;可以说是美国竞技体育系统中非常重要的基石。
优良、完整、完善的体育设施环境与整个社会、教育机构等对体育的重视,使得美国的高中生在高中阶段都积极参与体育教学及业余运动训练,以促进自身的和谐、全面发展的需求。2012年,华裔美国人,林书豪的成功案例,也再次证明了,体育与教育的结合才是竞技体育发展的方向。
我国的政府教育部门对高中体育教育的评估是建立在学生《国家学生体质健康标准》等维护青少年身体正常成长的方式基础之上。由于我们的高中体育教育没有承担起培养竞技体育后背人才的功能;因此,政府,教育部门、社会、学校在有限的教学土地上不可能将体育设施的合理配备放在高中教育的首要位置之上。可以说,我们的高中校园内的体育设施只能是满足正常的体育教学或少部分人的运动健身训练所需。我国高中的体育教学是作为必修课列入到高中课程之中;每周2次课(每次课45分钟);受场地、器材等因素的影响,我国的高中生在选修体育项目时,不能像美国高中生那样,可以按照自己的意愿进行选择,只能是根据学校的体育环境设施、体育教师的主观能动性来被动地参与体育教学。虽然,我们的高中体育教学大纲也将众多的体育项目列入到高中体育课程之中;但是,在体育教学的实际过程中,受到教学环境等诸多因素的影响,或者说受我国应试教育的影响,高中的体育教学的实践环节,与美国高中相比,存在着重结果、轻过程的倾向。
我国的高中体育教育主要由学校的体育教师来承担;体育教师除了要完成正常的体育课堂教学之外,就是承担部分体育特长生的业余体育运动训练。应该说,在职责分工上,我国高中体育教师的职能意识是较为模糊的。职能意识的模糊使得体育教师无法在构建工作中将自身特长合理发挥、运用出来;也就是将自身的职业特征没有很好地释放出来;也间接地造成了社会对学校体育产生了某种误解。
中美高中两种体育教育环境[2]的差异,使得两国高中生在进入大学之后,对体育的认知态度是存在分歧的;体现在他们参与体育活动的兴趣上存在差异。通过对圣何塞州立大学与江汉大学20名大学生的随机体育兴趣[3]问卷调查,我们就可以得知。通过上述的分析,我们似乎可以窥见到为什么美国大学将大学体育课程作为选修课程,而我们的高校则将大学体育课程列入到必修课程之中。
(二)美国圣何塞州立大学在学分制下实施大学生课程现状
美国圣何塞州立大学和美国其他的大学一样,大学体育课程属于选修课程,有3个学分。分为GE(General Education;通识教育)和PST(Professional sports training;专业运动训练)。本科生根据自身的运动能力,可以结合GE课程和PST课程的要求进入到相应的级别中参与体育课程的学习。
GE(通识教育)课程以身体练习为核心,注重对个体外形、力量、柔韧、协调性等基本素质的塑造;或主要以练习来提高练习者身体状况的体育项目。参与者在选择该课程前,先与体育教师进行沟通,将自身的身体状况、练习水平等和即将要达到的目的告知体育教师,体育教师在做出诊断之后,再开出运动处方。体育教师开出的运动处方通过例如电子邮件的形式传给参与者本人;参与者在收到运动处方之后,有权利是否选择该体育教师的课程。在选择该课程后,参与者可以根据体育教师上课的时间,安排自己的教学时间;在学期内,学生可以根据体育教师的授课情况,决定是否继续选择该课程继续学习或重新选择授课教师。在学生没有特殊要求下,体育教师将按照GE课程中的教学内容、要求进行授课。该课程的考核主要是以学生在选修该课程中的实际状况,有针对性地对参与选修的个体学生做出合理的评价。对个体的针对性客观评价是美国大学教育考核的主要手段之一。由于GE课程属于免费的课程,因此在圣何塞州立大学,本科生只要有时间和精力,就投入到各类的身体练习课程之中。
相对于GE课程,PST课程则要求参与者具备一定的运动技能。在美国的大学里,各类的运动队都要求参加州一级的体育竞赛。因此,PST课程的主要目标有点类似于我国高校的高水平运动队。由于许多大学生在高中时期就具备了某些运动项目的专业技能,因此,在圣何塞州立大学也有众多的本科生参与到PST课程学习之中。PST课程除了可以获得学分之外,还可以通过比赛成绩获得奖励学分及相应的体育奖学金。由于美国的大学体育竞赛是美国体育文化的一部分,受到社会的关注度非常高,因此,也有部分本科生通过PST的专业训练,在州一级、分区级的比赛中展示自我。
(三)我校实施学分制后的大学体育课程发展现状
我校从2011年开始实施学分制。从近年来实施的学分制情况来看,目前我校还处于探索、改革阶段。与其他的普通本科高校一样,大学体育(1、2、3、4)属于必修课程;其中大学体育(1)为大学体育基础课,主要以培养大学生对体育的爱好与兴趣,为他们修习大学体育(2、3、4)提供体育学习上基础保障。我校大学体育课程开设了16个项目。这16各项目分为:以身体练习为主的模块,如健身操、交谊舞、体育舞蹈、健美、瑜伽等;以器械练习为主的模块,球类项目(分为三大球、三小球)、武术、自行车、跆拳道等。本科生在必修大学体育(2、3、4)时,可以按照自己的意愿选择我们开设的16个小项目。
在选课时间上,由学校教务处统一协调。大学体育课程被安排在若干个模块之中。由于各个学院给予本专业学生选择的学分较为充裕,供给学生选择大学体育课程的时间比较单一。因为属于必修课程,学生选择大学体育课程的动机比较复杂。很大一部分学生是因为要完成必修课的学分等。
在我校,大学体育课程改革的主要任务还是处于促进学生体质健康发展的阶段。因此,在普通本科生中开展高水平运动队建设的改革还很滞后。主要原因是,虽然省内外有许多大学生的体育竞赛,但是面临着训练经费、教练员的管理等诸多原因,在这方面的改革显得举步维艰。
(四)我国的大学体育课程与学分制改革
我国大学体育课程与学分制改革是各高校教育改革的一部分。根据大学生的体质现状和其自身运动技能的层次,我国高校在大学体育课程改革过程中,提出了分级教学的概念和发展体育俱乐部的思路。这也是对目前我国基础教育与高等教育中体育教育脱节后,采取的一种可行的改革思路。分级教学可以使得部分体育素质较差的学生,在其大学教育过程中,能够具备一定的体育运动技能,从而为他们将来走出校园,能够在今后的生活中,积极地参与体育锻炼。在高校里发展体育俱乐部是效仿美国等高校发展体育文化的模式,采取的一种比较积极的措施。但是就目前我国高校发展体育俱乐部的经验和模式上看,比较成功的,还比较少,究其原因,是我们的社会文化没有关注到校园体育文化的发展,或者说,大学校园体育文化发展的模式,尚不被社会经济文化所接纳,导致我们的大学校园体育文化有闭门造车之嫌。
四 结论与思考
但是就目前的高校大学体育而言,笔者认为,我们的发展存在一定的误区。我们可能是在形式上逼着学生参与体育锻炼,但是就目前整个社会环境而言,重文轻武的思想比较严重,而体育文化对人的塑造所产生的隐形价值,是学校和家长在短时间内无法看见的。因此,体育锻炼的延续性所产生的更高的身体、思想上的愉悦体验被整个社会的价值取向所湮没。大家只要无病或者没有大的健康问题,是不会用太多的时间来参与体育活动的。即便是身体的健康出现问题,我们首要想到解决的办法是医学技术。这就导致了在倒逼的情形下,我们的学分制只能是采取必修的形式来促使大学生来进行体育锻炼。
参考文献
[1]http://www.sjsu.edu/president/whitepaper/index.html.
[2]J Lynn Dale Housner.SPARK,health-related PEcurriculum[J].Teaching of Physical Education,2009,29(8):49.
[3]颜丽君,艾谢阳.美国学校体育教育与社会体育教育关系研究[J].体育科技,2008,(2):15-18.
[4]尹志华,等.美国SPARK课程的教师培训[J].体育学刊,2010,(6):61-62.
[5]贺智裕,尚广杰.试论新时代背景下的体育教学与训练[J].教育现代化,2018,5(24):179-180.
关注SCI论文创作发表,寻求SCI论文修改润色、SCI论文代发表等服务支撑,请锁定SCI论文网! 文章出自SCI论文网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lunwensci.com/jiaoyulunwen/28859.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