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CI论文(www.lunwensci.com):
摘要:一带一路是对古代丝绸之路的延续与发展,作为一种全新化的经贸合作模式,一带一路对我国及沿线国家的经济、文化发展具有重大影响。本文在阐述一带一路基本内涵的同时,就其对国际工程师培养的影响进行分析,并结合当前高校国际工程师培养中的问题,指出国际实用型工程师的培养策略。期望能为新形势下高校国际工程师的培养提供参考。
关键词:一带一路;国际人才;工程师;培养路径
本文引用格式:陈威.一带一路背景下国际工程师培养路径研究[J].教育现代化,2019,6(75):24-26.
随着经济全球化的不断发展,国际经贸合作进一步加深,2013年,中国国家主席习近平首次提出了共同建设“丝绸之路经济带”的发展理念;并且随着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的建设,一带一路发展模式基本形成。作为一个战略化的区域合作平台,一带一路借助既有的双多边机制,不仅是实现了沿线国家整治、经济、文化的合作与交流,更有效的带动了国内各行各业的建设与发展。就教育行业而言,我国《高等职业教育创新发展行动计划(2015-2018年)》指出:高等教育应注重国际型、专业型人才培养,实现人才培养与一带一路发展的耦合。
一 一带一路的基本内涵
我国历史悠久,在古代对外交流与合作过程中,丝绸之路实现了亚洲、非洲和欧洲有效衔接,确保了商业跨地域商业贸易的实现。21世纪以来,一带一路倡议以陆上丝绸之路和海上丝绸之路为基础,实现了多双边贸易合作管线的构建。从本质上讲,在通路、通航的基础上通商,形成和平与发展新常态是一带一路启动与发展的主要目的[1]。作为一种全新化的发展模式,一带一路构建了区域合作与交流的多边平台,其在政治互信、经济融合、文化包容中,实现了利益、命运及责任等多个共同体的有效打造。
二 一带一路对国际工程师培养的影响
国际工程师培养是我国高职教育发展的重要任务。新时期,将一带一路作为高校教育的指导思想,有助于学校人才培养开放程度的加深,尤其在国际工程师培养中,“请进来”和“走出去”战略的实施,使得高职院校愈发注重人才培养与国际需求的匹配。具体而言,一带一路对国际工程师培养的影响主要表现在以下层面。
(一)教学理念国际化
传统教学实践中,高职院校工程师的培养以专业知识学习和操作技能掌握为重点,这使得工程师的发展眼光有所局限,难以适应快速化的社会发展需要。新时期,借助一带一路商贸发展平台,我国与丝绸之路沿线国家的经济、文化交流日益加深。就高校教育而言,一带一路使得高校人才交流与合作渠道进一步拓展,一方面,我国有较多的工程师在一带一路沿线国家进行学习深造;另一方面,国外人才的引入规模也在持续扩大。在人才引入过程中,国外学校先进的教学理念、教学技术和教育资本也不断地流入我国,并与我国高职教育发生融合,实现了教学理念的国家化发展。
(二)办学模式国际化
政治互信、经济融合、文化包容是一带一路建设的重要内容,同时也是其发展的主要特征[2]。现阶段,我国与周边国家交流合作主要集中在农林牧渔、基础建设等领域,随着双方合作的加深,信息技术和科教文化方面的合作也在逐步开展,在一带一路建设中,有部分国家的职业教育相对滞后,这对本国经济发展造成严重阻碍。基于此,我国不仅进行工程师人才的直接援助,更鼓励国内高职教育机构坚持“走出去”发展战略,目前,我国已有高职院校进行国外办学实践,实现了职业教育办学模式的国家化。
(三)生源竞争压力增大
高校生源工程师大范围培养的前提;一带一路背景下,高职院校生源竞争的压力逐渐增大。具体而言,在一带一路建设中,我国与周边国家合作办学的规模逐渐增长,在这些院校建设中,国家投入了较大的教育资金和人才支撑,这使得国际性院校对于学生的吸引力更大,越来越多的学生愿意到这类合作办学机构中去学习,这使得我国高职院校的生源总量有所下降,对国际工程师的培养造成一定影响。
(四)人才培养模式创新
一带一路倡议实现了人才培养模式的创新。在现代教育模式下,国际工程师首先应具备丰富的专业知识和操作技能,而其还要掌握沿线国家的语言文化和风俗习惯;此外,为避免国际交流与合作中摩擦的发生,国际工程师还应熟悉两国法律法规和国际贸易规则。受这些因素影响,高职院校人才培养模式正在逐步转变,全新化的教学模式不仅促进了工程师培养的国际化发展,更有效的满足了国家一带一路建设的实际需要。
三 国际工程师培养问题分析
一带一路背景下,我国积极地进行国际工程师培养,其在一定程度上提升了高职院校教育质量,确保了工程师人才与社会发展需求的匹配。然而与工程师培养目标相比,我国工程师人才的培养尚存在以下不足:
(一)工程师培养开放意识不强
开放意识不强是制约我国国际工程师培养的重要原因[3]。现阶段,部分高校尚未领悟到国际工程师培养的价值,其人才培养理念和模式较为滞后,国际人才培养重视程度不够。此外,在国际工程师培养落实过程中,部分高职院校的工作落实不到位,其认为国际人才培养是普通本科学校的责任,受这种理念的误导,较多的人才培养措施流于形式,影响了国际工程师的培养质量。
(二)职业院校合作程度不高
一带一路背景下,国家对于国际工程使得培养提出了较高的质量要求;要确保人才培养符合国家发展需求,高职院校在工程师培养中就应注重一带一路指导理念的应用,对人才培养目标、培养模式、课程体系进行全面优化,实现人才培养顶层设计的科学、合理。然而受诸多因素影响,我国高职院校国际工程师培养的顶层设计较为混乱,一方面,人才培养的目标定位不清,方向不明,这使得工程师人才与一带一路建设的需要存在较大差距。另一方面,人才培养模式单一,在较多的高职院校内,其工程师人才培养仍然侧重于专业技能培训,而素质教育、外语学习和跨文化交际的学习较为短缺,制约了国际工程师的全民发展。
(三)工程是培养师资力量缺乏
强化师资队伍建设是国际工程师高效培养的重要保证[4]。现阶段,我国高职院校师资队伍建设存在以下两个问题:一方面,高职院校教学发展中,其关注的重点集中在学生身上,及注重学生的国际化培养,而对于教师国际化培养的规模和频次较少,制约了国际工程是的培养质量。另一方面,国际工程师的培养应注重国外师资力量、技术人才、科研人才的有效引入,然而在教学实践中,我国国际师资引入力度不足,且引入师资较为集中,较多的制约院校并无外来师资进行教学指导,学生对于国际文化环境、两国法律和国际贸易规则的掌握不够清晰,阻碍了高职院校国际工程师的培养进场。
(四)国际工程师培养范围较小
从国际交流与合作趋势来看,一带一路建设涉及政治、经济、文化等多个领域,这就使得国际性人才的需求逐渐多元化,人才培养中,高职院校应注重不同专业、不同领域人才的培养。实际教学中,我国国际工程师培养的范围明显较小,现阶段,较多院校工程师人才培养的范围主要集中在农林牧渔和基础建设等领域,而在国际金融、国际法律、国际文化等方面的培养稍显不足,工程师人才难以满足一带一路建设需要[5]。
四 一带一路背景下国际工程师培养策略
新时期,进行国际工程师培养已成为我国高职院校教学发展的内在要求,同时也是推进一带一路建设进程的重要保证。要确保工程师人才具有国际视野,能够满足国家或地区发展的需求,在人才培养中,教育工作者就应注重以下策略的规范应用。
(一)强化人才培养开放意识
一带一路背景下,我国高职院校工程师人才培养迎来了全新的发展机遇。人才培养中,要确保工程师人才适应一带一路建设需要,就必须确保其具备较强的开放仪式[6]。一方面,在教学实践中,注重多方面的合作,提升国际化的气质,尊重、借鉴、包容沿线国家和地区的经验和做法。另一方面,应注重国际工程是人才培养工作的有效落实[7]。具体而言,教育工作人员应摒弃传统的思维模式,用开放的心态接纳并融入国际化发展的大趋势,然后将工程师人才培养工作落到实处,实现人才培养质量的有效提升。
(二)加强院校教育合作
进行国际工程师培养,还应注重院校之前的交流与合作。其一,在高职院校教学实践中,应注重国际工程师培养的顶层设计,确保高校人才培养目标、培养模式、课程体系等内容设置的系统性全面性。其二,进行人才培养方案的编制,一方面,积极地开展国外办学,实现本院校特色专业的国际推广,另一方面,加强本校与国际院校的合作,进行新型教学平台和模式搭建,从而确保学生能够有效地掌握各国的语言、文化、法律法规和贸易规则,为国际工程师培养提供保证[8]。
(三)注重师资队伍建设
优秀的师资队伍能够确保国际工程师人才培养的高效实施。一带一路建设中,要提升国际工程师人才培养质量,还应注重师资队伍的建设与强化。并且在师资队伍建设中,高校应要坚持“走出去”与“请进来”相结合的原则。首先,高职院校应进行的进行国外师资引入,从而确保国外先进教育理念和教学方法在本校教学中的应用[9]。其次,加强本校既有师资队伍的教育和培训,并在其持续进修中,提升高职教育的教学质量。最后,在师资队伍建设中,应注重国外学者与国内教学现状的结合,实现教育资源利用的最后化,确保国际工程师培养工作的高校开展。
(四)扩大人才培养范围
新时期,国际工程师人才的培养还应注重人才培养范围的扩大。其一,高职院校应积极地进行特色化办学设计,实现学校对学生的吸引,扩大基础生源总量。其二,在教学内容上,应注重多学科、全方位的交流与学习,并在具体教学中进行文、艺、工、农、理、医、法等方面的全面设计,确保人才培养与一带一路建设需求的匹配。其三,一带一路建设中,各个国家之间存在一定的竞争关系。因此在国际工程师培养中,应注重工程师竞争意识、创新意识的强化,确保其具有较强的探索能力,从而提高国际化人才培养的层次。
五结论
一带一路建设为高职院校国际工程师培养提供了机遇。实践过程中,教育工作人员只有充分认识到一带一路对国际人才培养的影响,并在当前培养问题分析的基础上,进行现代化、高效化人才培养策略的使用,才能提升国际工程师的培养层次,推动一带一路建设的进一步发展。
参考文献
[1]郑大莉.“一带一路”背景下的高端服务人才培养路径研究[J].农村经济与科技,2018,29(04):279+281.
[2]余可华,蔡武,夏江义.“一带一路”大数据视野下国际石油工程师培养模式研究报告——以中亚五国、东亚蒙古为例[J].海外华文教育,2017(11):1445-1460.
[3]尤乐嫣.一带一路背景下国际化人才培养路径研究[J].科技资讯,2017,15(35):130+132.
[4]曲晶.“一带一路”背景下中俄边境高校俄语专业人才培养路径研究[J].新西部,2018(05):44-45.
[5]李欣欣,刘立,赵志毅.构建国际化课程体系面向世界培养工程型创新人才——以北京科技大学高等工程师学院为例[J].北京教育(高教),2017,(4):34-37.
[6]孙丽莎,阎军.“一带一路”战略下应用型高校本科人才国际合作培养路径研究[J].吉林省教育学院学报,2017,33(3):116-118.
[7]耿瑞光,金大桥,李伟,等.“一带一路”视角下看法国工程师教育[J].黑龙江工程学院学报,2017,31(5)73-77.
[8]胡长征.开展双语教学提升西部地方高校国际化人才培养水平——以桂林理工大学无机非金属材料科学工程“卓越工程师”实验班为例[J].新课程研究(中旬-双),2017,(5):45-46.
[9]唐萍,张瑞杰.掌握菲迪克知识体系提升国际工程项目管理能力[J].设备监理,2017(3)23-27.
关注SCI论文创作发表,寻求SCI论文修改润色、SCI论文代发表等服务支撑,请锁定SCI论文网! 文章出自SCI论文网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lunwensci.com/jiaoyulunwen/28837.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