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CI论文(www.lunwensci.com):
摘要:培养具有创新能力的应用型人才对当前高等教育来说迫在眉睫,构建立体化教学模式有利于大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本文以土木工程施工课程教学为例,以能力培养为主线、立体化教学资源为平台、多样化教学方法为手段,通过多层次实践教学和多元化考核方式构建了立体化的教学模式。实践结果表明,采用该模式进行教学被证明是培养学生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的有效途径。
关键词:创新能力;立体化;土木工程施工
本文引用格式:石晓娟等.以创新能力培养为视角的立体化教学模式研究——以土木工程施工课程为例[J].教育现代化,2019,6(83):270-272.
A Study on Three-Dimensional Teaching Model for the Course of Civil Engineering Construction from the Perspective of Innovative Ability Training
SHI Xiao-juan,TIAN Fang-fang
(Department of Civil Engineering,Tianjin College,University of Science and Technology Beijing,Tianjin,China)
Abstract:It is urgent for the current higher education to cultivate innovative talents with practical abilities.Construction of three-dimensional teaching model is conducive to the cultivation of innovative ability of College Students.This paper constructed three dimensional teaching model by taking the teaching of civil engineering construction course as an example.
And the model is constructed by taking ability training as the main line,three-dimensional teaching resources as the platform and diversified teaching methods as the means through multi-level practice teaching and diversified assessment methods.The practice shows that using this model to teach is proved to be an effective way to cultivate students'creative consciousness and creative ability.
Key words:innovative ability;Three;Dimensional;Civil Engineering Construction
课堂教学过程就是教师、学生、教学媒介三个动态因素以信息为载体的互动过程[1]。传统的课堂教学以教师灌输式教学为主,缺少对学生的心理和认知特点的关注,学生不会积极地参与到教学活动中,致使课堂教学枯燥乏味,教学效率低下。立体化教学资源以其教学资源的多类型、多媒体,与课堂互动教学形成一个有机的系统工程,在教学中对教材内容、教学形式进行全方位整体设计,构成了一个三维立体的教学空间,从而有效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和学生的主体作用,大大提高学生的创新、实践和学术研究能力。
一 课程特点
土木工程施工课程是土木工程专业的一门主干专业课,具有极强的综合性、实践性和应用性。在本课程教学研究中,基于培养学生的专业技能和工程素养,以能力培养为主线、立体化教学资源为平台、多样化教学方法为手段,通过多层次实践教学和多元化考核方式构建了立体化的教学模式[2]。
二 立体化教学模式的构建
土木工程施工立体化教学,是以最大程度优化教学内容和教学手段促进学生能力全面发展为目的,在传统纸质教材的基础上,采用传统教学手段与现代教育技术相结合,借助多媒体技术将教学内容、教学计划、教学资源和教学服务以多种媒介、多种形态、多个层次进行整合的具有灵活性、开放性和动态性的教学。
(一)课程体系模块化
由于土木工程施工课程内容多、知识结构跨度大,在有限的教学时间内完成教学及实践任务,显得很紧张,而无法真正实现其预期效果[3]。因此,本研究在此基础上,尝试对教学内容进行“模块化”改革,即将课程教学内容在原有章节的基础上结合教学手段的应用,整合为地下工程、主体工程、结构吊装工程、装饰装修工程及施工组织管理六大模块,在每一个模块内和模块之间实现“立体式”教学模式。
(二)教学资源立体化
立体化教学模式在教学资源的多元化、知识结构的立体化等方面具有突出的特点。立体化教学资源分别由纸质教材、多媒体课件和电子教案以及课程资源库构成,三种教材虽然存在形式上的差异,但三者在教学中优势互补,联系密切,分别发挥着不同的作用。多样化的学习资源是学生开展学习的前提与基础,学生通过对多种多样资源的学习,激发了学习兴趣,全面掌握了专业知识,切实提高了各方面能力。
1.纸质教材建设
课题组秉着面向未来、面向行业需求、体现时代特色的原则,按照国家最新颁布的土木工程技术规范进行教材编写,优化教材内容,缩小与实际应用的差距,删除已经废除和已经过时的施工技术和施工方法,力求反映国内外的新技术、新工艺和新方法,力求扩大学生的知识面和专业面,方便模块化教学的组织,使教材的建设和创新满足应用型人才培养目标的要求。
2.多媒体课件和电子教案的完善
多媒体课件和电子教案作为纸质教材的有效补充,在课堂教学中发挥着传递知识的桥梁作用,也是学生获取知识更直观的来源。为此,课题组根据新编写的纸质教材,结合教学方法的应用,对电子课件和教案进行了更新和完善,使其在教学资源中发挥更大的作用。
3.课程资源库建设
课程资源库建设包括与教材配套的习题库、教学视频库(录像、视频及动画)、资料库(工程图纸、图片、案例、规范规程及工程软件)等,便于学生自主学习。课程资源库提供的资源不仅多样,而且表现形式也多样,一个知识点可以以文字、视频、动画演示等多种形式立体、生动地展示出来。知识的呈现变得多样化,也使得教学的过程变得丰富多彩,学生能够更深入地与学习内容进行互动,从多角度掌握知识点,全面提升能力[1]。而且课程资源库具有开放性和动态性,其内容还可随着技术的发展不断加以补充和完善。
(三)教学方法多样化
立体化教学模式强调教学参与者的多边互动和多种学习方式的共存发展,体现了以人为本的现代教育理念[4]。在施工课程教学全过程中,课题组尝试教学方法的多样化和多种类型相结合,引导学生基于实际工程,充分体现工程特色、突出实践、强化应用,利用课程资源库,将模块化教学、任务驱动法等教学方法穿插应用于教学中,强化案例化教学,注重将土木工程专业知识与现代信息技术相结合、将传统技术与最新技术进展相结合以及将基本概念与案例教学相结合[2]。例如增加了“BIM技术在施工管理中的应用”“装配式建筑一体化建造”“大体积混凝土的裂缝分析”等新技术专题,并给出相应典型实例,既提高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又激发了他们的创新意识和科学探索精神。
(四)实践教学一体化
与模块化教学相结合,将课程设计等实践内容融合到教学中去,使理论教学与实践教学有效衔接,促进课程知识的融会贯通,从而实现专业训练与能力培养的有机结合。实践教学的一体化,在进一步深化专业知识的同时,架起一座通向社会的桥梁,为学生毕业以后的道路打下更加坚实的基础。
(五)考核评价多元化
课程资源的立体化和教学方法的多样化,相应的也要有多元化的评价方式,包括自我测评、课堂作业、阶段测试和小组评价等。多元化的考核评价,考虑了学生的个体差异,根据不同的学生对学习目标完成情况,给予学习评价和学习策略建议,实现了因材施教、个性化培养。
三 立体化教学模式的实践
(一)实现了教与学的互动
立体化教学资源的使用主要以课堂为主,师生互动形式多样化,通过理论教学、实验教学、自主学习、小组协作和专题讨论等,使学习过程也变得灵活多样不枯燥,学习者可以在不同的教学活动中主动建构自己的知识体系[5]。
(二)实现了教学资源的高效整合及利用
课题组以本校2014级土木工程专业学生为调查对象,对施工课程立体化教学的效果进行了问卷调查。本次调查的对象是三个班的学生,共发放问卷141份,收回135份,有效问卷135份,回收率96%。
调查问卷进行了学生对课程资源喜爱程度的调查以及学生对课程资源使用频率的调查,并由此统计分析得出图1和图2。从图1可以发现:超过半数的学生热衷于课程资源库资料,而对于传统的纸质教材的喜爱程度最低,多媒体课件和电子教案次之。由此可以看出,立体化学习资源对于学生学习施工课程大有裨益。由图2可知,学生在学习过程中,使用最为频繁的是课程资源库资料,使用频率高达56%,说明课程资源库的搭建对该课程的学习有很好的支持和促进作用,学生更乐于使用。相比喜爱程度,纸质教材虽然不是学生很喜爱的学习资源,但是使用频率却高于多媒体课件和电子教案,这说明它还是学生学习的基础,仅仅由于它以文字 的形式呈现,学生觉得比较枯燥。
四 结语
实践证明,立体化教学模式是树立学生创新意识、激发学生创新思维、培养学生创新能力的重要途径。该模式在土木工程施工课程教学中的应用,使学生学习目的更加明确,能够达到学以致用,学生就业后上手快、后劲足、能力强,能更好地适应岗位需求。
参考文献
[1]朱亚娜.立体化教学资源支持下的高校课堂互动教学研究——以西北师范大学《现代教育技术》公共课为例[D].西安:西北师范大学,2012.
[2]刘建平,贾致荣,师郡,等.基于CDIO理念立体化教学模式探讨——以混凝土结构系列课程为例[J].高等建筑教育,2011(5):83-87.
[3]李海涛.土木工程施工课程体系“模块化”教学模式探析[J].黑龙江教育学院学报,2011(5):94-95.
[4]唐文武,王汉青,王志勇,等.立体化教学模式的构建与实践[J].湖南工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1(4):105-107.
[5]刘立群,池洁.立体化教学资源建设及其模型研究[J].沈阳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10(10):571-573.
关注SCI论文创作发表,寻求SCI论文修改润色、SCI论文代发表等服务支撑,请锁定SCI论文网! 文章出自SCI论文网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lunwensci.com/jiaoyulunwen/28818.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