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CI论文(www.lunwensci.com):
摘要:处理好高校自身的发展方向,有助于提升高校自身的实际竞争力、教学水平和教学质量,同时更有利于提升学生的综合素质,从而提升学生的就业实践能力。应用型教育实践主要为地方经济发展和经济建设提供专业化、高素质的人才,本文以应用型民办高校信息管理与信息系统专业建设为主要研究对象,对民办高校信管专业的现状及存在的主要问题进行了分析,最后提出适当的建议,希望能为民办高校其他相关专业建设提供参考。
关键词:应用型;信息管理与信息系统;民办高校
本文引用格式:张颖.应用型民办高校信息管理与信息系统专业建设的研究与实践[J].教育现代化,2019,6(76):80-81.
民办高校应用型转变是如今我国政府和教育部关注的主要重点,更是基于实际情况需要着力转变的重点。此外,在2014普通高校实施应用型转变之后,国内的众多高校开始积极的调整自身的发展战略,逐渐的将高校的办学重点放在“技能应用”与“人才的培养和管理”两个方面,而民办高校更是重中之重,更是发展过程中的主力军[1]。如何根据自身的办学特色,开辟一条新的办学途径与思路,推动区域经济的发展,提升民办高校的实际办学能力将是未来民办高校面临的重要任务。
一民办高校信息管理与信息系统专业面临的困境
(一)高校自身实力和竞争力较弱
民办高校信息管理专业的学生生源人数不断地减少,专业自身的创新能力和创新水平不断地降低,再加上,信息管理与信息系统专业不是民办高校的特色与“王牌”专业,为此该专业各个方面的竞争力相对较弱,专业设施方面、人才管理和培养方面、技术培养方面以及实际教学设施方面都需要进一步的管理和重视。如果这些方面没有得到足够的重视和管理,那么民办高校的信息管理与信息系统专业依旧存在很多问题,更不会从更深层次方面得到解决[2]。
(二)高校的教学模式落后
在很多民办高校的教学实践中,更多采用的方式都是“基础课程”,“专业课程”,“实践课程”等三个固定的方式,而且该专业的教学更加强调于理论方面的学习,而对实践操作方面的管理和培训却始终没有得到足够的重视,这严重的不符合民办高校的办学特色。而如今,我国的社会更加注重具有实际操作和动手能力的专业人才,对于学生的综合素质要求越来越高[3]。但是,在民办高校的实际办学过程中,更多的是对理论的教授和管理,这就导致了民办高校人才的培养和管理模式与社会的严重脱节,严重的影响了学生的实践操作能力和专业技能的提升。
二民办高校信息管理与信息系统专业的建设措施
(一)以专业集群的方式进行建设和管理
民办高校要将学校的信息管理和信息系统专业需要与该校的其他专业相融合,例如电子商务专业、金融学专业、物流管理专业等,这样就形成了一个专业集群,不仅让学生更加深刻的掌握专业基础知识,更加让学生了解不同领域的知识。同时各个不同的相关专业之间可以共享教学资源,共享师资力量,对学生的创新能力、实践操作能力,以及理论应用于实践的能力进行相关指导和管理,将理论和实践更好的结合,提升学生对专业技能的了解,从而提升学生的综合素质和综合水平[4]。
1.运用“校企合作,共同培养人才”的人才培养模式。民办高校可以让信息管理与信息系统专业和企业进行深度合作,与企业共同制定培养学生方案,共同推进实际课程的开展,邀请企业参与到学生实践教学环节,来提升培养的质量和水平,具体措施如下:第一,学校和企业的深度合作一方面需要有实践经验丰富的专业人员组成,专业人员可以与学校教师定期召开专业研讨会,对高校的教学情况进行指导和对企业的实际发展进行调查。通过这种方式,高校不仅了解了企业的实际需求,更加了解了企业对人才的实际需求,有利于高校调整自身办学特色,积极面向社会,培养实际应用型人才。另一方面,在教学资源的建设过程中,高校要及时的引入企业案例,并对相关案例展开深入分析同时根据企业对不同方面人才的需求,修订完善相关教学课程和教学目标。第二,企业专业人才可以参与到民办高校的实际课程之中。例如在一些实践操作性较强的课程,可以有企业人员单独授课或者参与授课,并以企业对员工工作能力的需求作为课程的教学目标和学生的考核标准,高校也需要每年引进企业的相关项目,让学生参与相关项目的实际运行,提升学生的实践动手能力。另外在学生的毕业设计环节,企业专业人员和校内导师可以共同参与到学生毕业设计和毕业实习的考核方面,通过以上方式实现企业与学校的深度融合,提高学生的实践动手能力。
2.采取“课证相结合”的人才培养和管理模式。积极的鼓励学生考取相应的职业资格证书,来提升学生的职业技能和对职业的向往,授课和考证相结合的培养模式不仅有利于项目的实施,更加有助于学生对相关证书和职业技能的重视。同时,可以将这些证书的考核内容及考核方向融入校内相关课程方面来提升学生对课程的重视程度。同时,积极鼓励学生参与到相关专业方面的竞赛活动,例如程序设计大赛、“挑战杯”、“互联网+”等大赛。
(二)强化“双师双能”型师资队伍建设
通过加大教师培训进修,鼓励教师获取相关职业技术资格证书,提升“双能教师”的培养力度。一方面要将青年教师派到企业锻炼,积极学习实践操作技能,另一方面聘请企业的相关专家担任学校任课教师,参与指导实践教学环节,通过双方的岗位互换,可以实现双方在同一个课程组中的交流合作,提高教师的实践能力。同时,通过申报开展相关课题研究,考取相关职业证书,提高教师教学的能力,此外还可以通过改变教师的评价指标体系,将教师参与的各类技能大赛,创新大赛,职业资格证书与企业相关的横向课题纳入教师年度考核指标,从而提升教师的实践教学能力[5]。在实际教学中,要求教师不仅在该研究领域有扎实的专业基础知识,同时尽量做到对不同学科的交叉融合,更加有利于促进教学任务和教学目的改进。
(三)加强课程内容建设与课程教学方式改革
第一,加强重点课程的建设,对信息管理与信息系统专业的主干课程进行重点建设,改变以往的考核方法,强调过程考核,强调和企业开展合作,加大对企业案例的学习环节,使课程内容更具有实用性。
第二,加强应用教材建设,在教材的编写过程中,要重视教材与社会与企业的结合,重视教师自身行业企业经验,充分体现产学研合作,校企合作,企业和学校共同培养人才的特点。同时,更要注重相关课程的教学改革,重视新技术在教学中的运用,灵活运用多种教学方式,提升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主动性,改善学习效果,提升学习质量。
(四)培养要实现多元化和层次化
民办高校在培养信息管理与信息系统专业人才时,不仅需要根据自身的实力,更要根据社会的实际需求来进行。不仅需要学生掌握充足的专业理论基础知识,更要培养学生的专业兴趣和专业技能,以便学生在未来可以有效的胜任相关工作。就目前的情况来看,民办高校的信管专业需要优化自身的课程体系结构,积极拓宽专业的知识口径,从而扩充学生的知识深度,来提升学生的适应能力和学习能力。一方面在信息资源管理方面,其次是信息技术方向,最后是软科学方面。当然,在积极改革和创新发展的过程中,民办高校还需要紧密联系自身的实际情况,根据自身专业特色进行[6]。
五 结语
民办高校作为我国高校之一将自身定位为应用型高校,这样可以与研究型高校展开竞争,从而提升自身的影响力,但是在实现应用型过程中还存在很多的问题,其中最重要的是要加强和企业的合作,与知名企业建立良好的合作关系,并注重专业培养方案的设计、培养过程的实施、培养质量的评估、从而不断提升自身的实力。
参考文献
[1]冯瑞琳,薛伟莲.信息管理与信息系统专业人才培养模式满意度及其影响因素研究——以辽宁师范大学为例[J].现代商贸工业,2019,40(24):88-90.
[2]刘军,侯培良,孙桂兰.信息管理与信息系统专业课程建设浅析——以青岛工学院为例[J].科教文汇(上旬刊),2018(12):87-88.
[3]孙广廷.大数据视角下信息管理与信息系统专业建设初探[J].信息通信,2019(04):140-141.
[4]李玥,吴丽丽,魏霖静.高等农业院校信息管理与信息系统专业培养模式与专业改革探索[J].河北农业大学学报(农林教育版),2017,19(05):34-38.
[5]张望.信息管理与信息系统专业创新建设研究[J].电脑迷,2016(04):41-42.
[6]陈丹丹.管理信息系统在高校学生工作中的应用研究[J].教育现代化,2019,6(32):194-195.
关注SCI论文创作发表,寻求SCI论文修改润色、SCI论文代发表等服务支撑,请锁定SCI论文网! 文章出自SCI论文网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lunwensci.com/jiaoyulunwen/28782.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