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ci论文 - 至繁归于至简,Sci论文网。 设为首页|加入收藏
当前位置:首页 > 教育论文 > 正文

知行耦合:应用型本科旅游管理专业人才培养模式探索论文

发布时间:2021-01-20 11:40:42 文章来源:SCI论文网 我要评论














SCI论文(www.lunwensci.com):

摘要:地方普通应用型本科院校旅游管理专业人才培养模式要改变传统的知识灌输模式,通过“知”与“行”的不断交流互动,实现知行耦合。通过产教融合,根据岗位工作需求,强化学生的求知动力,以便更好地掌握知识并内化为能力,最终提高在工作中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以期实现人才培养质量的提高。

关键词:知行耦合;应用型本科;旅游管理;人才培养模式

本文引用格式:臧良运,等.知行耦合:应用型本科旅游管理专业人才培养模式探索[J].教育现代化,2019,6(79):4-6.

应用型本科院校旅游管理专业人才培养目标,适应新形势旅游企事业单位需要的一线服务与管理类专门人才,具有扎实的旅游管理专业知识,熟练的专业技能,良好的思想道德品质和综合素质,具备较强的综合职业能力和发展基础,能在各级旅游行政管理部门、旅游企事业单位从事一线生产的技术或专业人才。

地方普通应用型本科院校旅游管理专业人才培养模式要改变传统的知识灌输模式,通过“知”与“行”的不断交流互动,实现知行耦合。以就业和工作岗位需求为导向,从知识传授向能力素质培养转变;从学生被动接受知识向主动求知转变;改变单向传授向双向、多向交流。

一知行耦合内涵

“知行耦合、产教融合”本科应用型旅游人才培养模式,是以职业岗位的需求为目标,通过“知”与“行”的正向强化,提高人才培养质量。

1.耦合。“耦合”本来是一个物理名词,是指两个或两个以上的电路元件或电网络的输入与输出之间存在紧密配合与相互影响,并通过相互作用从一侧向另一侧传输能量的现象;概括的说耦合就是指两个或两个以上的实体相互依赖于对方的一个量度。

2.知。“知”有名词和动词两种含义,名词的含义主要是指“知识”;动词的主要含义是指“认识、认知、求知、懂得,了解,理会”。

3.行。“行”主要是指行动、多指人等具有主观能动性的生物对于其他事物产生影响作用的动作。

4.知行耦合。知行耦合是指学生个体的“知”和“行”紧密配合与相互影响,通过认知、求知、懂得和掌握专业理论和相关知识为行动打下坚实的基础,在行、做的过程中,强化学生的求知动力,以便更好地掌握知识并内化为能力,最终提高在工作中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简单说,知行耦合人才培养模式也就是在“学中做、做中学”,通过学、做的相互作用,达到学和做效果提高的目的。

\

 
二采取知行耦合模式培养应用型旅游人才的必要性

(一)旅游业的发展需要高素质的应用型旅游人才


中国经过40年的改革开放,经济总量稳居世界第二。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旅游已经成为普通百姓的一种生活方式。

2017年中国公民出境旅游突破1.3亿人次,花费达1152.9亿美元,保持世界第一大出境旅游客源国地位。在2017年最受欢迎的旅游目的地中,中国位列法国、美国和西班牙之后,排名第四,2017年共接待境外游客6千万人。2018年全年,国内旅游人数55.39亿人次,比上年同期增长10.8%;入出境旅游总人数2.91亿人次,同比增长7.8%;全年实现旅游总收入5.97万亿元,同比增长10.5%。

随着我国经济的持续稳定增长,国内旅游人数连续多年稳步增加,加上“一带一路”建设的不断推进,出境旅游的人数和目的地国家也在不断增加。旅游业的快速发展,对旅游人才无论是数量还是质量方面都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无论是传统的旅游六要素“吃、住、行、游、购、娱”,还是新旅游六要素“闲、情、奇、商、学、养”,旅游产业涉及到人们社会生活的方方面面。旅游业是一个劳动密集型产业,面对巨大的旅游市场,旅游业对从业人员的需求持续增长,也是解决就业的有效途径。

旅游业快速增长的背后,也存在从业人员素质能力不能满足行业需求的现象,黑导游、导游恶意甩团、零团费、强制购物等现象屡禁不止。酒店工作人员服务态度差、卫生不合格、客人信息被泄露的问题也屡见不鲜。种种情况标明,我国要成为旅游强国,必须建立一支高素质的旅游从业人员队伍。

(二)应用型本科人才培养目标的要求

应用型人才是指能将专业知识和技能应用于所从事的专业社会实践的一种专门的人才类型,是熟练掌握社会生产或社会活动一线的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主要从事一线生产的技术或专业人才。

2014年,国务院印发了《关于加快发展现代职业教育的决定》,提出普通本科高校向应用技术型高校转型发展。

2015年10月,由教育部、国家发展改革委、财政部联合发布的《关于引导部分地方普通本科高校向应用型转变的指导意见》又指出,地方普通本科院校应以培养应用型人才为主要目标。

教育部2018年6月14日公布的《全国普通高等学校名单》中,全国本科院校一共有1243所,2017年9月21日,公布的“双一流”大学42所,一流学科建设高校及建设学科95所。普通本科院校1106所,占88.99%。占普通高等教育绝大多数的地方本科院校,要改变传统的人才培养目标和模式,采取知行耦合模式,把培养应用型人才作为服务地方经济发展和加速学校转型的有力抓手,实现专业、学科和学校的跨越式发展。

(三)企业、学生和教师的需求

地方普通本科院校大学生考研率相对较低,主要压力来源于就业。旅游管理类专业的毕业生初次就业率一般都比较高,一年后的离职率几乎是最高的。在五星级酒店工作的毕业生,一年后的离职率都会超过80%!酒店等旅游企业的管理者总是抱怨学校培养的学生不好用,职业道德、技能不符合企业的要求,不能零距离上岗;学生抱怨酒店的待遇低,管理不人性化,教师上课照本宣科,四年大学没学到东西,……;教师抱怨教材与实际工作脱节,学生学习兴趣不足,教学科研压力大,教学是一件费力不讨好的苦差事,等等。

地方普遍本科院校对人才培养的观念还停留在“产品观念”阶段,按照学校的标准来培养学生,而不是根据市场的需求和标准来培养学生。导致一些在学校老师眼里的所谓“坏学生”到企业后,很快就风生水起,得到企业的认可;一些所谓品学兼优的“好学生”,在工作岗位上却发展缓慢,甚至不能胜任岗位工作。

应用型本科院校旅游管理人才培养模式应该采取知行耦合方式,以就业和工作为导向进行知识、技能的传授,再利用见习、实习和实操反馈和引导学生对专业知识和相关知识的学习,提高学生的能力,以达到学生“下得去、留得住、用得上”的目标。

三应用型旅游特色人才培养模式探索

知行耦合模式培养应用型旅游人才,首先要树立服务地方经济社会和旅游行业发展的理念,以旅游行业的岗位和学生就业为导向,制定人才培养方案,改革教学方法,强化能力培养,通过课程实践改革、各类竞赛、产教融合和国内外联合培养等途径,加强“知行耦合”,促进“产教融合”,提高人才培养的水平。

\

 
(一)课程内创新实践训练

地方普通本科院校旅游管理专业在制定人才培养方案时,采取“走出去、请进来”的办法。系主任、教研室主任和专任教师要走出去,对旅游行业和当地的旅游发展进行认真仔细的调查研究;请进来就是邀请地方旅游主管部门、景区、旅行社、酒店等行业的管理者参加研讨论证,根据行业需求设置相关的课程。例如,贺州市昭平县盛产茶叶,在中国旅游特色县的创建过程中,提出“茶旅融合”发展战略,昭平县对茶叶营销人员、茶艺师的需求旺盛,贺州学院旅游与体育健康学院和昭平县旅游发展局达成战略合作协议,贺州学院旅游管理专业和酒店管理专业根据昭平旅游企业的需求,开设了《茶文化与茶艺》课程,加大了课程内的实践训练比例,使理论和实训比例达到了1:1。

“知行耦合”人才培养模式要求“知”为“行”服务,通过“行”促进“知”的掌握,实现能力的转化。应用型旅游管理专业课程内的实训、实践,要更新项目,与企业的实际工作相结合,重新编写实验实训教材和指导书。利用到旅行社、景区和酒店的见习,培养学生的职业自豪感,树立正确的服务意识和理念。通过任务驱动和项目教学方法,把课程的实训和旅游行业的具体实践工作相结合。在《旅游市场营销》课程教学过程中,把与学校合作的旅行社、景区、酒店的实际调研项目作为课程实训题目,学生自己设计调研问卷,回收整理,撰写调研报告提交给相关企业作为参考,受到了企业的好评。把旅游企业的新媒体市场营销推广和营销策划作为课程任务,学期结束提交文案,把课程实训和企业实际工作结合起来,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大大提高,在解决这些实际问题的过程中,又促进学生对理论知识的主动探索。

在实验室建设改造过程中,让学生主动参与设计、器材的搜寻、对比,提高学生的实践动手能力和参与程度,促进对理论课程和实践技能的学习。

(二)课程外学科交叉以赛促练

学科竞赛是激发学生兴趣、内化课程知识和提高处理问题能力的有效途径。贺州学院旅游管理专业除了组织学生参加互联网+大学生创新创业大赛,国家、自治区、贺州市饭店行业协会组织的导游、餐饮服务、茶艺等比赛外,学院每年都会举办导游大赛、旅游新闻播报大赛、餐饮服务技能大赛等课外比赛。通过第二课堂的比赛,促进了第一课堂的教学,提高了学生主动学习的热情。

学院每年举办的各种比赛,每个同学都要参加,通过比赛督促学生课后进行理论学习和实践训练,起到了以赛促练的效果。

(三)校内外产教融合

纸上得来终觉浅,绝知此事要躬行。第一、第二课堂的“行”与“做”与旅游企业的实际工作岗位的要求还是有差别的,知行耦合要达到预期的目标,“行”与“做”必须要符合旅游行业和企业的实际要求和标准。只有通过校企合作、校地合作、产教融合才能使毕业生符合旅游行业的发展要求,旅游企业才愿意接收我们的毕业生。

贺州学院旅游管理专业与全球第一的酒店管理公司——万豪酒店管理集团建立了深度合作关系,每年的寒暑假都至少外派两名教师到万豪酒店集团旗下的五星级酒店进行挂职学习锻炼。先后邀请万豪酒店管理集团中国教育项目总监董女士、杜克教授到校讲学和指导人才培养方案的制定;邀请万豪酒店集团旗下的酒店人力资源部、客房部、餐饮部的总监到校宣讲,并共同研究课程的设置。

贺州学院与贺州市旅游发展委员会、旅游投资集团、昭平县旅游发展局、黄姚古镇、姑婆山景区等都进行了深度的产教融合,旅游管理专业的老师和学生为旅游企业的规划、营销推广提供了智力支持,在为企业解决实际问题的过程中,促进了教学、科研水平的提高。学生通过参与,提高了对旅游行业和工作岗位的认知,激发了对旅游工作的热爱。

旅游管理专业学生唐舒薇和指导老师合作发表了七千多字的《欠发达地区古镇民宿发展研究——以贺州市黄姚古镇为例》论文,受到了黄姚古镇旅游文化产业区工作委员会、黄姚古镇旅游文化产业区管理委员会的赞誉。

酒店管理专业徐春艳、蓝巧同学,在酒店实习期间,发现现有酒店电热水壶没有过滤装置的问题,在老师的指导下,通过酒店的配合,她们研制的《酒店电热水壶的简易过滤装置》获得国家实用新型专利(专利号:ZL2018204173291)。

(四)国内外联合培养

中国已经是世界第一大出境旅游客源国和第四大旅游目的地国,旅游人才要立足国内放眼世界,地方应用型本科院校旅游管理专业人才培养要加强国际合作,开拓眼界,适应当今旅游业的发展要求。

贺州学院旅游管理专业与英国亚伯大学、波兰罗兹大学和泰国瑞家普大学建立了合作关系,每年都会选派10-20名同学到上述学校进行访学,让学生了解世界旅游发展的前沿动态,发现差距,补齐自己的短板,接触不同的文化,增强对外语学习的主动性。

四 结语

通过“知行耦合”改革应用型本科旅游管理专业人才培养模式,是地方普通本科院校实现向应用型人才培养目标转变的有效途径。根据贺州学院旅游管理专业的实践探索,学校要和旅游行业或企业进行产教融合,首先要根据企业的岗位需求,与企业共同设置人才培养方案;其次在课程教学过程中,把企业的实际问题引入课堂,利用解决实际工作任务替代传统的模拟实训;再者就是要充分利用各种比赛促进课程教学;最后要进行国际交流,提高和开拓学生的视野。

参考文献

[1]沈秋红,邵荣,杨婷婷,等.“知行用耦合,产教研融合”:我国高校工程硕士培养路径探索[J].高教学刊,2018(4):18-20.
[2]方海林.校地联合、产教融合、知行耦合:面向地方产业的应用型人才培养路径探索[J].盐城工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17(3):77-80.
[3]费少梅,陆国栋,顾大强.时空融合知行耦合的机械大类课程教学新范式探索实践[J].高等工程教育研究,2017(11):71-75.
[4]晁小景,王庆生.旅游高校应用型人才培养的思考与实践[J].高教学刊,2017(14):151-153.


关注SCI论文创作发表,寻求SCI论文修改润色、SCI论文代发表等服务支撑,请锁定SCI论文网!
文章出自SCI论文网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lunwensci.com/jiaoyulunwen/28706.html

发表评论

Sci论文网 - Sci论文发表 - Sci论文修改润色 - Sci论文期刊 - Sci论文代发
Copyright © Sci论文网 版权所有 | SCI论文网手机版 | 鄂ICP备2022005580号-2 | 网站地图xml | 百度地图xml